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

同光四年三月二十四日佛曉前夕,因遠征渤海而身患惡疾、臥榻多日不起的耶律阿保機,驟然奮起,披甲執銳,調度三軍,出戰皇都城外以李從璟爲首之聯軍。

當其時也,契丹舉國內外多處起烽煙,盧龍、大同兩軍兵至草原,數十年來首度越過長城主動尋戰,大明安調度渤海軍反攻長嶺、扶余兩府,兼有女真等國境內外各部,掀起大小不一之動亂,各方軍力遙相呼應,頗見其勢。皇都城外不及二十里,十數萬聯軍虎視眈眈,隨時意欲破城滅國。由此,建國方十年之帝國,正面對前所未有之艱難。

當日,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現身軍前,二十年王者之態,雄姿英發,金刀所指,三軍雷動,遂振十數萬戰士之心。皇帝奮然前驅,身先士卒,舉國將士無不用命,凡皇命所向,即橫屍之處。

累日一戰,迫使十數萬聯軍再三-退卻,以至攻勢盡散、銳氣全無,倉皇龜縮防守。聯軍首領李從璟者,其所立的之百戰軍,成軍多年鮮有敗績,號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亦在此戰中疲於應對,毫無建樹。

後賴耶律阿保機調度有方,皇太子耶律倍、兵馬大元帥耶律德光奮力衝陣,激戰之下,至當日子時,聯軍陣腳始亂,營地、軍陣各現混沌之相。至此,契丹軍已扭不利之勢,而有破敵之望,十萬將士遂逞建功之心。

......

前方兩軍正在鏖戰,戰火將夜空映照的猶如白日,綿連十餘里的戰線上,各有大小戰鬥。人影幢幢,或昂然前驅,或狼奔豕突,金戈聲與人聲彼此交雜,讓百十里之外都能聽聞。

身披黃金甲的耶律阿保機從軍陣後方退出來,準備歸入城中,他座下戰馬腳步緩慢,這讓他顯得從容不迫。隨在他身旁的重臣、近衛,此刻無不心潮澎湃,他們有幸再一次見到他們的皇帝,在關鍵時候力挽狂瀾,近乎以一己之力,將大契丹帝國這個龐然大物重扶正軌。

耶律阿保機招了招手,示意韓延徽靠近過來。

韓延徽心情並不平靜。十個時辰前,他還獻策述律平,建議契丹與唐軍議和,以將眼前這場戰亂可能帶給契丹的損失降到最小,雖不能說錯,但畢竟對契丹國勢的估計過於悲觀,這讓他有些嗟嘆。然而他並沒能想到耶律阿保機能突然康復,並且能夠率軍作戰,哪怕是到了此時,他仍舊覺得僥倖,心裡只當這是上天對契丹的眷顧,他甚至不無興奮的想到,在唐朝與契丹之間,上天終究是選擇了契丹。

“愛卿說與皇后的那番話,朕都聽到了。”耶律阿保機嗓音不大,落在韓延徽心底卻讓他一陣不安,作爲王朝重臣,這樣的失策已是大過。就在韓延徽預備告罪時,耶律阿保機接下來的話,讓他如墜霧裡,“這些話進了朕的耳朵,也進了朕的心裡。愛卿對契丹形勢的分析,雖有偏頗之處,但多半可取,也是穩重謀國之言。朕深思之,認爲契丹應該酌情采納。”

“皇上......”韓延徽完全不清楚耶律阿保機這話是何意,若是爲敲打他,以耶律阿保機的性子和他倆的君臣關係,大可不必

如此委婉,而若是爲安撫他,耶律阿保機更加不可能拿國家大政作爲砝碼。

耶律阿保機沒給韓延徽想透徹的時間,他繼續低聲道:“李從璟是個人物,不可輕視——朕已有佈置,務必令幽州軍葬身於此——但以最壞打算論,此戰後幽州軍自身未受太大損失,或者以李從璟統兵之能,能快速再練一支精銳,而契丹經此一役,元氣大傷,往後平息各地動亂,穩定扶余、長嶺二府,應對渤海反攻,都需要時間、精力,不能叫李從璟再來襲擾、攪局。無論如何,戰後簽訂和議,都是題中應有之意,這是其一......”

“然則契丹各部落反叛,都是皇上刻意放縱,這一番假象,目的就是將李從璟、韃靼部引至西樓一舉殲之,何來契丹元氣大傷?”或許是因爲驚訝、不解,韓延徽脫出而出,然而這句話才說出口,他彷彿意識到了什麼,心頭驟然一陣冰涼。

“契丹之亂,一半是假,一半卻是真,否則朕怎會給敵軍陳兵西樓的機會?朕用間於敵軍中,使其今夜發難,也是無奈之舉。偌大草原,大小部落何止百十,豈能沒有浪子野心之輩,豈能對那篇檄文都不動心?”耶律阿保機這回只是輕輕搖頭,這件本該讓他大怒的事,此時卻沒能讓他聲調提起來半分。

回城的路不過數裡,燈火卻不及激戰處輝煌,耶律阿保機又是背對着韓延徽,他的神情、臉色都堙沒在夜色中。

“愛卿暫且只聽不言。”耶律阿保機的聲音放佛更輕了些,他說了一句之前從未對韓延徽說過的話,“李從璟自打出鎮盧龍,便與契丹征伐不休,偏偏其人又很難纏,常人難以應對。此戰之後,李從璟應該會因公升遷,離開盧龍。倘若沒有,接下來就需要愛卿施展手段,賄賂唐朝重臣,將其調離。”

頓了頓,耶律阿保機繼續道:“李亞子自打滅樑之後,近些年來日益驕奢淫-逸,唐朝雖有滅蜀之業,看似鼎盛非常,有雄霸天下之能,實則不然。君主昏聵,其國必衰。這也是我契丹可趁之機。此後數年,契丹需得交好唐朝,甚至不妨奉承李亞子,助其自負之心,則唐朝衰敗不遠。這是其二。”

聽到這裡,韓延徽暗暗點頭,很是贊同,但隨即也疑惑起來,這些都是日後契丹國政之核心綱領,現在耶律阿保機都對他說明,是何用意?

耶律阿保機無暇顧及韓延徽心中所想,他聲音中開始透露出一股疲憊,繼續往下說道:“與唐朝和議,促使李從璟調離盧龍,有此二者,纔有往下這第三點:此戰之後,契丹需得內修國政、穩固統治、精兵強軍,外鎮扶余、長嶺,並謀求與渤海暫且休戰。如此數年,則契丹不僅能得恢復元氣,還能國勢日上。待時機成熟,則南交中原,東滅渤海、女真。一旦中原生亂,則趁機揮師南下,飲馬黃河,未嘗不能成就千古霸業!”

“此三策,爲契丹國本,愛卿素爲朕之肱骨,亦乃契丹棟樑,當謹記。”耶律阿保機最終總結道。

“皇上!”韓延徽滾落馬鞍,在耶律阿保機馬前拜倒,剎那間涕泗橫流,“皇上龍體康健,必能

萬年,契丹因皇上而傲視天下,皇上萬不可有它唸啊!”

耶律阿保機居高臨下看着這位帝王之師,冷冷道:“起來!”

冰冷的聲音讓韓延徽心頭一震,他再不敢多說,連忙翻身上馬。

“眼下,契丹最重要的事,是謀取此戰之勝。”衆人進了城門,耶律阿保機卻停下馬來,他已經沒有多少力氣,否則也不可能在半路上與韓延徽說這些話,他本來還想撐到皇宮,但現在看來是不成了。他看着韓延徽,看着這位他最倚重的漢官,眼裡閃爍着君臣相宜多年而來的信任,“但比此戰之勝,更重要的,是爲契丹立新君!愛卿,去叫皇后與皇太子、大元帥前來。”

“臣領命!”韓延徽悲聲應諾,垂淚而去。

在近衛的攙扶下,耶律阿保機走向皇都城牆,沿着甬道直上城樓。這是一件費力的事情,對已經爲這場戰爭、爲這個國家,傾注了全部心血、精力的耶律阿保機而言,就更顯艱難。但是,耶律阿保機絕不容許自己死在城門旁的逼仄角樓裡。

耶律阿保機知道,他的大限已經來臨。他清楚的知道,在班師途中就已知道。若不是戰爭未休,他心頭的掛念太盛,他也撐不到西樓。今日黎明前睜開雙眼,那是垂死夢中驚坐起。他也知道,今日風采是迴光返照,是他最後一口氣。

常人這一口氣,只不過能說最後一番話,但他是契丹帝國的開國皇帝,戎馬一生,哪怕是這最後一口氣,他也要用力吊着,也要狠狠用在戰場上。

登頂城樓,耶律阿保機被扶到欄前,他擺脫親衛攙扶,用盡渾身力氣站直了身軀,揮手讓親衛們退下。城樓輝煌的燈火裡,身着黃金甲的契丹皇帝,依舊身姿挺拔。

耶律阿保機望着城外,蒼老而渾厚的雙眸既有不甘,又顯得沉靜,彼處激戰正酣,兩軍正在殊死鏖戰。

耶律阿保機嘴角忽然露出一絲笑意。在這片戰場上,哪怕是他即將死亡,他也用最後之力,將戰場形勢捏在手裡,從而左右勝局。

碧石城,彎弓月,星辰如海,天地如歌。

因部落爭鬥,耶律阿保機少年時隨父逃亡,飽受顛沛流離之苦。成年後爲部落東征西討,屢戰屢勝,遂掌大權。

二十年前,阿保機成爲契丹八部酋長。因不願失去權力,遂以鐵血手腕,改契丹首領輪選製爲世襲制。

十年前,建立契丹國。

至今日,契丹已是漠北草原唯一霸主。

這一生,金戈鐵馬,陰謀算計,沙場謀勝,爭權奪利,而最終謝幕時,他是漠北草原唯一的帝王。

腳下是西樓、是契丹國,耶律阿保機站在這裡,在這他建立的帝國裡,面對一生永無休止的戰爭,忘卻了艱難困苦、屈辱榮耀,淡漠了嘔心瀝血、悲歡離合,遠離了未竟的夢想、未平的不甘。

他把他的一生,包括他的最後一口氣,都獻給了他親手締造的帝國。

這一刻,清風徐來,他閉上了雙眼。

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機,殯天!

(本章完)

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1)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上架感言章一百二十一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4)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六十六 郭威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八十七 誰爲讀書人立心 誰向宣武軍告密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八 一載相識十載別(2)章六十七 搜刮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九十一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上)章一 百戰軍都指揮使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2)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四十五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3)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八 一載相識十載別(2)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十六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4)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5)章四十四 相親(下)【第三更】章九十六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3)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憂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3)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七十八 爲君說新政【第三更】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三十四 虎子與犬子章六十四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2)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章九十三 江淮王師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1)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0)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封推感言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七十三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2)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十一 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