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兩百四十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5)

幽州軍主力返回遼東之後,經由建安抵達營州。在營州,大軍留下一部分傷員。杜千書早幾日已將補給裝車,大軍自營州北上時,補給便直接匯入行軍隊列。

自營州北上,幽州軍要連渡土河、橫河兩條河流,而西樓就在橫河以北百里開外之處。土河、橫河實際上是遼河上游兩條支流,遼河在渤海北凹陷處匯入渤海。在土河北、橫河南,有契丹州治儀坤州,橫河北濱則有饒州。

君子都、韃靼部合軍圍攻契丹西樓,作爲臨近西樓的州府,儀坤州、饒州駐軍,和東邊六百里之外的龍化州駐軍,都已火速支援西樓,以衛皇都。

初,耶律阿保機用韓延徽之策,以幽州漢制治理契丹,目下因在過渡階段,契丹國內州府之制與部落制共存。西樓戰役打響,馳援西樓的不僅有儀坤州、饒州、龍化州駐軍,還有各部落留守軍隊。

攻打渤海國時,耶律阿保機是傾舉國之兵,無論是州府駐軍,還是各部落留守人馬都不多,這些地方軍加入西樓戰役,必然使其原本駐防之地守備空虛。只不過國都危急,馳援西樓之任重過一切,凡事皆有取捨,其它卻是暫時顧不了了。

君子都、韃靼部圍攻西樓,就如同在草堆裡點燃幹禾,火勢瞬間就將周邊地區罩了進去。以西樓爲中心,方圓千百里之地,盡是烽火狼煙。而以此爲內核,草原各部在大唐傳檄號召下兵馬齊動,整個北漠草原,都已風起雲涌。

......

“日前正州會戰,交戰雙方還只是幽州、渤海聯軍與契丹軍,場面就已經極爲浩大,這回西樓會戰,敵我勢力可是多得數不過來,也虧得是在草原,不然這這麼多兵馬,僅是如何展開都是個難題。”

李從璟親率的幽州軍前鋒已經抵達橫河,得到遊騎探報的西樓外圍契丹軍,分出數千騎兵前來阻擊,被同樣聞訊而來的君子都半路截住,雙方此時就在橫河北濱野戰。

渡過橫河,李從璟和隨行的莫離、王樸、杜千書等人就在河岸駐足,一邊觀望不遠處的戰事,一邊指揮大軍渡河——杜千書卻是經過營州時,李從璟順帶捎上的。

手放在額前,舉目觀望君子都與契丹騎兵激戰,王樸有些感慨的說出上面那些話。

“領兵者從不懼兵多,只會考慮如何將兵用得恰到好處,以求盡展其能,謀得勝利。”李從璟接過話茬,“況且,匯聚於西樓的兵馬,未必就真有你期望的那般多。”

王樸點點頭,覺得有理,不等他說話,莫離先開口道:“人多心雜。草原諸部齊聚西樓,若是爲復仇而來,又肯聽我號令,自然是好事,但如若形勢變幻,使其爲耶律阿保機所用,反擊我軍,那我等可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草原人心反覆,草原兵馬也是一柄雙刃劍,如何使用,拿捏火候尤爲重要。”

“反戈一擊的可能性不大。”杜千書搖頭,稍事沉吟,又道:“不過耶律阿保機畢竟雄才大略,有的是手段,卻也不能不防。”

李從璟笑了笑,渾不在意,他若沒有八-九分的把握,也不會傳檄各部。招手讓桃夭夭過來,問她:“盧龍各州與雲州邊軍,現在動向如何?”

“大軍兵發西樓,各部都已按照既定謀劃行動,沒有差錯。”桃夭夭回答道。

李從璟露出滿意之色。幽州軍渡過橫河之後,就在河岸列陣,來阻擊幽州軍的契丹騎兵見狀已知事不可爲,遂引兵退去。君子都沒有多作追擊,將契丹騎兵趕出一段距離之後,便來與幽州軍會師。

遙見郭威、林英、林雄等將策馬而來,李從璟拉過杜千書,笑着對他道:“時隔數年,再返草原,可有什麼感想?”

杜千書神色微動。

他想起年少時曾十年寒窗,無分寒暑,日夜苦讀,一心想要展志報國。

他想起多年前那個噩夢般的夜,契丹賊軍闖入村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將人間變成地獄。他躲在柴垛裡,眼睜睜看着父老鄉親接連慘死。

他想起那年秋風蕭瑟,他告別劉細細,毅然孤身入草原。

他想起在契丹的忍辱負重,被鞭笞被辱罵不被當作人看待。他想起那些日子裡孤獨的月色,錐心的傷痛,強忍的淚水......

不遠處有梆笛聲響起。

杜千書咬緊牙關,他看向李從璟,目光一如當初那樣堅毅,他一字一句道:“我說過,有朝一日,我定要帶領王師千萬,馬踏草原,以雪幽雲十數年之仇!我做到了!”

......

李從璟拍拍杜千書的肩膀,“這回帶你北上,就是要你親眼見證,我幽雲十年之辱,是如何雪清的!”

杜千書重重點頭,“謝軍帥!”

郭威、林英、林雄下馬大步而來,在李從璟面前一起下拜,“軍帥!”

三人面滿風霜,都已消瘦不堪,林雄臉上更有一道傷疤從左額延伸到右臉,可以想見他們這數月間的戰鬥艱難。他們衣甲已經殘破,刀口已經卷刃,但精神抖擻,目光裡閃動着希望。

隨三將而來的君子都將士,許多都帶着傷,他們無聲望來,看向他們的軍帥,一個個將身板挺得筆直。他們神色裡帶着光榮,昂首挺胸接受他們軍帥的檢閱,彷彿在說:看吧,軍帥,我們沒有讓你失望,沒有墜了百戰軍的威風。

從在九陽、雙通、伊臺之間轉戰,掩護大軍主力撤退,到面對兩萬司近部精銳的圍追堵截,再到成功突圍,神兵天降於西樓,解救韃靼部、擊退述律平,圍攻西樓,迫使耶律阿保機撤軍——他們做到了。

看着這些將士,此時李從璟很想大聲告訴天下,這支軍隊,叫君子都!

這裡是草原,是橫河之濱。

李從璟擡起手,向面前的將士莊嚴行軍禮。

郭威、林英、林雄三將站起身,和君子都齊齊向李從璟行禮。

兩軍會師,先前各有艱難、各有功勳,相繼都已震動天下,相見卻無寒暄、無慶賀,亦無痛哭流涕,唯有以軍禮相敬。

此時無聲勝有聲。

他們是百戰軍。

他們曾經百戰,日後還有百戰。

因爲天下未平,所以征戰不休。

......

“軍帥領軍征戰在外,打了契丹半載,我們在這也窩了半年,這種日子何時是個頭?”馬小刀枕着腦袋躺在校場邊,望着藍天白雲發牢騷。在他身旁,新入伍的薊州軍正在訓練,較場上塵土飛揚。

年前爲擊耶律欲隱、破雁南,李從璟以薊州軍爲魚餌,那一役讓薊州軍損傷頗重。李從璟破雁南後,薊州軍便回城休整,並且招募新卒入伍,以補充力量。

“最新傳回的軍報,軍帥已率領遠征渤海之軍回到營州,你說接下來軍帥會怎麼做?”周小全抱着橫刀在馬小刀身旁坐下來,望着校場上數不清的軍靴道。

“這還用問,當然是進軍西樓了!”馬小刀不知從何處拔來一根草莖,放進嘴裡咀嚼着,“有君子都和韃靼部圍攻西樓,耶律阿保機倉皇回撤,如此大好時機,你說軍帥怎會放過?”

周小全的目光好似沒有焦距,他木然道:“如此說來,薊州軍並非沒有機會出戰吧?”

“那可不一定。”馬小刀撇撇嘴,“都去打契丹了,邊境誰來守?”

“敵軍都在境外

,邊軍若能戰於境外,邊境守不守都一樣吧?”周小全呢喃道,他看了玩世不恭的馬小刀一眼,“難道你就不想出戰?”

“怎麼不想,馬爺我做夢都在想!”馬小刀坐起來,不過隨即又躺了回去,嘆了口氣,用寬慰的語氣道:“小全,我知道你還惦記着倒水溝堡子的仇,一直想殺進草原。但你也用不着成天就想這個了,邊軍如何征戰,軍帥自有安排,你我只能服從調令,明白嗎?”

“明白。”周小全抱着雙腿,下巴枕在膝蓋上,盯着腳前的泥土。他嘴角動了動,不知是在笑還是如何,“我只是想,如果還有機會能多殺幾個蠻子,老頭子和我幾個兄長,在下面也能過得舒心些。還有黑牛、阿力......”

馬小刀皺了皺眉,他覺得周小全這個樣子太魔怔了些,意欲相勸想想卻又作罷,心想周小全如此,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去年與耶律欲隱一戰,薊州軍折損過半,這裡面有多少仇,他自身不也一直想要再度出戰麼?契丹寇邊數十年,邊軍又累積下多少血海深仇,盧龍邊軍與契丹早已是不死不休之局,彼此間的仇恨,只有一方倒下才能化解。

“國仇面前,沒有妥協......”馬小刀喃喃自語,眼神有些飄忽,“然則薊州軍可還有機會再戰?”

號角聲突兀在軍營上空響起,緊接着是戰鼓齊聲轟鳴。

馬小刀一驚而起,馬懷遠已經踩馬進營。

軍規:營中不得縱馬奔馳。除非有重大軍情。

契丹寇邊了?馬小刀腦海裡首先冒出這個念頭,隨即又被他自己否定,這個時候契丹哪還有實力寇邊?

“難道是......”馬小刀和周小全面面相覷,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閃動的戰意。

兩日後,薊州軍發兵北上,出長城,戰於草原。

......

檀州,古北口。

關內軍營空曠的校場原本寂靜非常,卻因爲突起的號角聲打破平靜,將士們各從營房裡奔出,急忙往校場中集結。

“校場集結!”小鼠頭關長生一躍而起,招呼一聲,繼而穿衣、披甲、帶刀,動作一絲不苟而又極爲迅速。

“都頭,這大半夜的緊急集結,是要幹什麼呀?”已經無人再稱呼他爲“小鼠頭”的關長生旁邊,一名新卒一邊披甲一邊納悶的問。

“馬上你就知道了!”關長生說完這話,人已到了門外。

校場點兵臺上,司馬長安迎風而立,他神色肅穆環視校場上的將士,直接宣佈了軍令:“軍帥令:檀州駐軍出擊儀坤州,古北口守軍作爲先鋒,接令即整軍開拔!”

......

這一日,盧龍各鎮相繼接到節度使出徵軍令。

盧龍各鎮邊軍,在與契丹交戰數十年之後,由此首度越過長城,主動出擊!

......

勝州。

勝州城前,大同軍整裝待發。

陣前,老將秦仕得一把拔出橫刀,對大同軍將士吼道:“同光二年,耶律敵烈竊據豐、勝,謀取雲州,是李從璟及時來援,我等才得以化險爲夷。這勝州,實則也是李從璟爲我大同軍奪回!眼下,李從璟那廝已率幽州軍攻進草原,正在圍攻契丹國都,盧龍各鎮邊軍相繼殺入草原......我大同軍八千將士,也個頂個都是一口唾沫一個釘的爺們兒,怎能在這種時候睡大覺!豐州就在眼前,爲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奪下它!”

當日,大同軍兵發豐州。

......

三月甲辰,李存勖下詔,命蕃漢總管李嗣源統親軍赴鄴都,以討趙在禮。

(本章完)

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九十四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1)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六 謀國數載彈指間(下)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五十四 莫離(第三更)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一百五十二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1)章七十三 死字怎麼寫【第一更】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六 神仙山(5)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四十五 先聲奪軍心(2)【第二更】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六十四 相救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五代大亂與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二十四 父子的戰爭(第三更)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四 神仙山(3)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三十四 亙古之真理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七十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5)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九十七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6)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四十六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1)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十一 投靠章七十五 一片肝膽誰人知 既入檀州勢如何?章二十三 趙普潁上行良政 士子風流總不同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戰有人行 有人夢甜有人醒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兩百四四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9)章兩百三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章五十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6)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六一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8)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十八 故佈疑陣引人亂(下)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