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

幽州軍攻佔遼東時,與攻佔營州一樣,都是大軍在前,文吏在後,將士修建要塞,鞏固防線,文吏接管民政,化敵境爲我境。

遼東之地,之前數易其手,一直在契丹與渤海國手中輾轉,而在這一月中,幽州軍讓遼東的百姓知道了,這片土地,原本是屬於誰的,今後又屬於誰,誰纔是他們的主人!

穩固營州、遼東之後,李從璟率領幽州軍進入渤海國,與大明安合軍。

百戰、盧龍及新軍,都沒有分散軍力駐守兩地,兩地的駐軍,從原本盧龍九州的地方邊軍中抽調。

如此一來,勢必導致其他地方的邊軍力量被削弱。爲此,李從璟下節度使令,令留守幽州的衛道募兵!

北伐是一場持續性的大戰,平雁南、克營州、攻遼東,再與契丹會戰,隨着戰事不斷深入,幽州逐漸風起雲涌,盧龍九州之地,無一例外被捲入其中,成爲支撐這場戰鬥的根本。一切人力、物力、財力,都將從各地源源不斷彙集起來,而後運往前線,爲戰爭所用。

這是真正的一鎮之戰,盧龍節度使這個藩鎮,以一地戰一國,所有一切,都徹底投入其中。

杜千書沒有跟隨李從璟進入渤海,在大軍從營州、遼東開拔之時,他奉命留守營州,爲大軍鎮守後方。杜千書本文人,鎮守營州還需要一名武將,營州關係北伐大軍命脈,尋常武將難以擔當如此重任,奉命與杜千書共鎮營州的武將,是皇甫麟。

皇甫麟起於風雲激盪的樑晉之戰後期,原本只是樑朝一名普通都指揮使,部曲只有五千控鶴軍。然而在戴思遠、王彥章等樑朝名將,相繼飲恨後,他奮軀而起,不避榮辱,意圖以一己之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無國士之名,有國士之實。不論成敗如何,終不負大丈夫之風流。

控鶴軍殘部併入百戰軍後,皇甫麟受任鎮守邊關古北口,受嚴寒之苦、白眼之譏,長久隱忍,一朝破繭,終助李從璟奪下古北口北關。從此,檀州唐軍,可睥睨草原,攻守隨心。

此後,皇甫麟被李從璟調回幽州,進入百戰軍核心將領序列。

亂世出梟雄,國難見豪傑。

皇甫麟是前者,杜千書則是後者。國仇家恨集於一身,纔能有弱冠之齡孤身入敵國的壯舉。他有一顆赤子之心,所以能入虎穴能得虎子,有信仰,所以歷經磨難,得見輝煌。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此言所繪之景,固然引人入勝,然而事實往往並非如此。路漫漫其修遠兮,多少人行走一生,也行不到源頭,非是所選道路不對,更非心智不堅,實在是道阻且長。所以能在水窮處看雲起的人,都是幸運的,我亦如是。”營州城樓,杜千書輕輕搖頭,對皇甫麟溫和而真摯的說道,“所以將軍方纔誇讚之言,實爲謬讚了。天下何其之大,才能心性勝過千書者多不可數,然而今日站在這裡的之所以是千書,不是其他人,沒有別的緣由,只因遇見軍帥的是千書。”

剛對杜千書的人品和才學有過讚美之言的皇甫麟,聞言笑道:“都說杜先生溫恭謙讓,有君子之風,看來事實果然如此。盧龍民間有傳言,論及軍帥麾下四才子風采,稱之爲‘風流名士莫神機,篤行君子有千書,殫精竭慮爲子民,更上層樓見文伯’,雖是坊間笑談,卻有幾分神韻。”

杜千書微微一怔,隨即有些哭笑不得。

傳言所論及的四才子,自然是莫離、杜千書、衛道、王樸。莫離風流不羈,有古人風采,謀劃軍機有鬼神莫測之能,說是莫神機不爲過,衛道歷任掌書記,職責後勤保障之事,的確稱得上殫精竭慮,說他杜千書篤行君子可謂恰如其分,不過最後一句“更上層樓見文伯”,到底是調侃王樸只會錦上添花,還是說他有讓整個盧龍更進一步的能力,就不得而知了。

兩人在城樓上已經言談許久,之所以會站在這裡,卻是因爲營州正有軍隊在進出。

此時的營州,城防早已不是忽赤也速兒坐鎮的那個營州,整個城牆正在修繕,已初見雛形,完成後可加高超過兩丈,厚度相應增加,每面城牆上新鑿數個城門,皆採用甕城的形式凸出,城牆後的角樓與城門錯落有致,整個城防體系,僅此就已完全立體,更不用說其它。

不僅營州如此,遼東建安城也是如此。

每攻掠一座大城,即將其修建爲堅固的軍事堡壘,作爲區域防禦中心,支撐起地方防禦體系,再以配套防禦工事連接各地,形成嚴密軍事防禦網,確保攻佔一地即真正據有一地。

這就是李從璟對付契丹的軍事策略,這種策略,也叫作蠶食!

話鋒一轉,皇甫麟說道:“至今日,遼東方面傷情穩定的重傷員,已經全部轉移到營州,破損的甲冑、軍械等物也已隨之抵達,這些傷員、軍械將分爲兩部,一部營州自行安置、修繕,一部分得護送回盧龍;從幽州運來的糧草、醫藥和補給軍械,第一部分也已抵達,何時轉運,還有待與杜先生商議。”

營州作爲連接前方戰場與後方的中樞,地位之所以重要,原因便在於此。

杜千書肅然道:“正待與將軍合計。”

實地看過護送傷員、物資的軍隊,杜千書和皇甫麟回到官署,商議處理各項事務。這些事項其實都應由杜千書謀劃,只不過謀劃妥當之後,要軍隊配合施行,所以杜千書便請了皇甫麟來,在計劃制定的時候便做好協調。

處理完這些事,天色已黑,皇甫麟鬆了口氣,起身向杜千書告辭,杜千書起身相送。

在離開房門時,皇甫麟眼角瞥到院中角落的石凳上,安靜坐着一名恬淡的女子,興許是兩人出門的動靜驚動了她,女子轉過頭來,正好看到出門的皇甫麟和杜千書。

女子手中握着一支表面被磨平的梆笛,乾淨的雙眸如一汪清潭,她安靜的坐在那裡,安靜的看過來,怎麼都像是一個溫婉的大家閨秀。這樣的女子,讓人不禁聯想到秋日的微風,溪

水潺潺的林子,寧靜而又幹淨。

然而,作爲百戰軍核心將領,皇甫麟卻知道,對方神態的純淨無害只是表象罷了,在這層表現下隱藏着的力量,足以讓任何人側目。這樣的反差,無疑讓面前的女子顯得格外危險。

杜千書是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皇甫麟知道這名女子是李從璟留在這裡護衛杜千書周全的。他向對方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這便出了院子。

杜千書也看到了這名女子,皇甫麟因爲內心隱含的忌憚不願與之過多交集,杜千書的情況卻不一樣。他走過去,看着這名女子,溫和的道:“細細兒,院中風大且涼,你實在沒有必要一直枯坐在這裡,即便是爲了保護我。這裡很安全,內外都有你的人把守,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與杜千書青梅竹馬的劉細細擡起頭,輕輕的看着杜千書因爲勞累而顯得憔悴的臉,眸底流淌着不用言說的關切和情意,面對杜千書的勸說,她沒有開口,只是安靜的看着他。

她在反對杜千書的意見。

然而即便是表達自己的立場,劉細細採取的也是最溫和的一種方式,即便是反對對方的話,她也不願開口反駁他。

杜千書還想說什麼,話到嘴邊,卻什麼也說不出口。

青梅竹馬,也曾許諾一生,並且真心相信過,怎奈世事難料,不是她不夠好,而是兩個人已處在不同的天地,並且漸行漸遠。他是世間偉男子,胸懷天下,他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和他並肩論天下的人,讀書潑茶香也好,指點江山畫江湖也罷,總得理解他胸中那點別人或許不以爲然,他卻視爲生命的文墨。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問世間情爲何物?

杜千書默然轉身,又去處理那些似乎永遠處理不完的政務。

......

大明安終於見到了李從璟。

即便是隻宿一夜的行營,幽州軍也將其扎的極爲牢靠,章法嚴明。

這不是大明安初次見到幽州軍,同光元年隨李從璟從草原到檀州時,他也曾有幸一睹幽州軍風采,那時他就曾爲幽州軍的軍容所震驚,也是從那時起,他立志要建立一支那樣的軍隊,這也是他治軍極其嚴格的根由。

然而這回再見幽州軍,大明安心中的震驚又甚了幾分。他知道,眼前這支軍隊比之先前,又強大了不少。這讓他的心緒有些奔涌,其中的意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然而無論如何,或許只有這樣一支軍隊,才能真能幫他將渤海國保存下來。

李從璟在中軍轅門迎接大明安。

兩年的時間對有些人來說很短,但對大明安而言,卻是歷經沉浮,從閒人到權臣,從普通貴族到執掌一國命運的權貴的整個過程。這一切,都是眼前這人所賜。

見到轅門外面帶微笑、氣度從容的李從璟,大明安停馬落鞍,前驅到對方面前,肅然而立,以渤海國最莊重的行禮方式作爲問候,“李將軍,你總算來了!”

(本章完)

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六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5)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一百五十九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2)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六 餘心之所向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六十九 離營將士英雄心 諸事可爲農在先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七十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8)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九十 千萬人攔亦可殺 君不見妾妾見君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爭【第三更】章六 神仙山(5)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五 深夜遇襲逃百里 三人說契丹國事章九十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下)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九 他的屠刀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九十五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2)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四十四 洛陽秋雨日綿綿 北歸之人入東宮(2)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八 奮起於亂勢之中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六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5)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七十八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4)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六十七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1)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五十二 軍入潞州(第一更)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3)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有關李嗣源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四十八 帝國之軍威【第二更】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