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4)

同光元年秋冬,差幾也是這個時候,李從璟初克營州,如今兩年過去,再佔此城,也算是故地重遊。當前的營州城,與兩年前並無多大差別,若說不同,便是城中的百姓更少了些。兩年時間歷經兩次大戰,使得本就不多的營州民衆,逃散的所剩無幾,因是城中就顯得格外冷清,街巷各處,都是幽州軍將士在遊弋。

經過前幾日幽州軍對營州城持續不停的轟炸,城牆破損極爲嚴重,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缺口,在沒有火藥的情況下,雖說徹底轟塌一段城牆很難,但也僅此而已。營州城不算大,百斤乃至數百斤的巨石,三日連攻,威力並不亞於火炮齊射。

這也是沒法的事,攻城之時,總不能顧及防守。

這回能以看起來很輕鬆的方式攻下營州,原因只有一個,說到底還是李從璟對攻打營州準備良久。若是算上準備期間的心血,李從璟爲克營州,其實是付出極大。

而在攻城期間,投石車因爲超負荷運轉,損壞了接近五分之一,這是一個很恐怖的比例。其他諸如各種大小攻城車、雲梯、強弓勁孥、厚甲發揮的功效,則不用贅言。

如戰前李從璟所說,這回他打的就是一場不在乎錢的戰爭。因爲他有錢。

相比之雁南,營州城畢竟是一座城池,作爲契丹此番防備李從璟的核心據點,又是保障遼東戰場的大後方,其無論是軍械囤積,還是軍糧儲備,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平心而論,契丹軍的軍械李從璟是不怎麼看得上的,他們的馬刀幽州軍不習慣用,他們有更好的選擇:馬槊;契丹的弓箭,無論是質量,還是做工,都比不上幽州軍,因爲契丹缺鐵;也是因爲這樣,契丹軍的甲冑在李從璟看來更是寒酸。雖然契丹軍這些年一直在發展,但軍中仍舊是皮甲多而鐵甲少,就更別提厚甲了。

然而無論如何,有這些東西總比沒有好,雖然質量殘次了點,但折算下來也是錢。再者,百戰軍、盧龍軍這樣的主力部隊瞧不上,地方駐軍還是可以用的。另外,軍糧卻是實實在在的好東西,草原民族有個好處,肉多,雖然幽州軍平日也不缺肉吃,但也不可能敞開肚皮吃,這就便宜了這些將士們。

清點繳獲的時候,王樸搖晃着腦袋嘆息道:“本想發一場戰爭財,可營州地貧人少,契丹軍備又如此不堪,實在是讓人失望。照這個趨勢,要以戰養戰,可不容易啊!”

幽州軍此番能兩次大勝契丹軍,軍備領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原因,這並非是在李從璟手裡纔有的改變,而是向來如此——比起鐵鍋都是寶貝的草原,中原畢竟是富庶的——區別只在於,李從璟將這種差距擴大了。

杜千書在在草原呆過很久,對契丹瞭解比較深入,他搖搖頭,認真道:“契丹軍備並非都是如此,其中也有精銳不下我等之銳卒。”見衆人都向他看來,杜千書繼續道:“這在參謀處早已不是什麼秘辛,草原軍制與我們不同,這是軍備產生差異的重要原因。契丹的確缺鐵,但自打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後,有很大改善,其本部人馬,也即親軍——司近部、腹心部,裝備精良,幾與我等相齊。至於其他部落的軍隊,則受限於本部落情況,軍備有差異。”

說到底,草原

民族還是以部落爲單位的種族,這在目前是沒有改變的事實。

王樸聽了這話,倒沒有覺得裝備精良的腹心部、司近部很難戰勝,而是眼前一亮,“如此說來,待與耶律阿保機交戰時,我等的繳獲,就要豐盛的多了?”

杜千書怔了怔,片刻後無奈道:“正是如此。”

衆人聞言,相視哈哈大笑。

控制城池,打掃戰場,清點物資繳獲,統計軍功,處理傷員,修繕城防,接管民政,這是戰後必須立即着手要處理的事。其中有些事武將能做,也有些事武將做不來,需得文官出面。

李從璟這回出征,與往日不同,前有大軍征戰,後有文士隨行。大軍負責攻城拔寨、決勝沙場,文士則負責後勤保障、接管地方。

一場只有軍人而沒有文官的戰爭,只能攻城,而不能掠地。要將打下來的地盤據爲己有,變成自己的土地,就需要文官來接管民政,穩定地方,同時頒行己方法令,建立統治秩序,如此才能將敵方的天空上,刻上大唐兩個字。

此番攻克營州,李從璟就是採取的這種方式。

前方有軍隊馬不停蹄攻城拔寨,後方則有文吏緊鑼密鼓消化戰果。

這是李從璟目下采取的征戰模式。

也即是說,李從及這回北上征戰,目的已經不僅僅是純粹去援助渤海、打擊契丹軍,而是要藉此機會搶地盤了。

任何時候,援助他人,打擊對手,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對自己有利。說起來,與渤海、契丹的和與戰,都是邦交,所以它仍然適用於邦交的最基本準則:有利則有邦交,無利則無邦交。

站在兩年前站立過的閣樓上,看着王樸、杜千書等人打趣大笑,李從璟對身旁的莫離道:“在遙遠的西方,曾今有一位征戰四方的卓越統帥,他在發動對外戰爭時,軍隊中總會隨行有大批學者——也即大學士、大才子,各個領域的才子。每當他攻下一個地方,他都要這些學者研究這個地方的文化,以求化爲己有,更求能徹底掌控這些地方。他建立的王朝,被稱爲第一帝國。”

莫離笑道:“我們軍中也有這樣的學士、才子,隨行的參謀處、演武院教員、演武院學生、士子、文官,不都是這樣的人麼?”

李從璟長舒了口氣,又深呼吸一口,彷彿這方圓數百里北地的空氣都被他納進胸懷,他平靜的神色下有着某種奔涌的情緒,他放遠了視線,道:“營州、遼東,本我大唐領土,以前是,以後仍舊是!”

莫離點點頭,忽而道:“不知渤海戰況如何,耶律阿保機有沒有攻下扶余?”

李從璟側過頭,不遠處,桃夭夭正在安靜的看風景,青絲輕揚,紫衣羅裳,身在戰火的餘燼中,卻似置身事外。李從璟打了個響指,示意桃夭夭過來:“渤海戰況如何?”

“大明安親臨扶州坐鎮,耶律阿保機攻打近月,至今仍未攻克。”桃夭夭道。

王樸、杜千書、李紹城、李彥超等人看過繳獲之後,這時也都走上閣樓來,聞言李彥超率先朗聲道:“軍帥,耶律阿保機既然還未攻下扶余,此時正是我等進軍之機,到時與渤海軍兩面夾擊,正好敗耶律阿保機於扶州城下,一舉擊潰這廝!”

李從璟未作置評,微笑看向衆人,“諸位以爲如何?”

杜千書沉吟道:“耶律阿保機傾舉國之力攻打渤海,大軍不下二十萬,我軍纔不到四萬人,即便是與渤海聯合,要一戰而敗耶律阿保機,很難。”

“可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錯過當下,往後哪裡再找這麼好的機會?”李彥超道,“再者,我軍與渤海聯合,雖然軍力不及契丹,但戰力卻未必差多少,難道我們還怕了耶律阿保機不成?”

李紹城淡淡道:“既然已經出征,自然不會怕了耶律阿保機。”他向李從璟抱一抱拳,“我軍聯合渤海,軍力仍舊不到契丹一半,契丹騎兵多,野戰我等並不佔優勢,但也並非沒有一戰之力。”頓了頓,“況且,李將軍所言的確屬實,眼下確是進軍良機。”

李紹城之意,仍是贊成此時進軍扶余,李從璟依舊沒有表態,王樸接着道:“大軍經此兩戰,雁南、營州不復有契丹。既然路障已經清除,自當揮師北進,與耶律阿保機一決雌雄!”神色激昂,躍躍欲試。

“諸位可否想過,此時北上,置遼東契丹軍於何處?”莫離悠悠說道,“遼東契丹軍不除,大軍側翼安全難保。”

“遼東那些契丹小魚小蝦,遣一支偏師,旦夕滅之,易如反掌,不足爲慮!”李彥超大氣磅礴道,“當下時間緊迫,戰機稍縱即逝,不可因此小節,而影響北上大局!”

莫離笑了笑,無意與其爭辯。

衆人三三兩兩發表過意見之後,不再相互辯論,而是將目光都投向李從璟。長久以來的軍議習慣,他們都知道,自己的意見說出來,讓李從璟知道即可,無需爭得面紅耳赤,最終如何選擇,李從璟自然會有主意。

李從璟負手看向東方,道:“攻遼東!”

衆人聞言,神色不一,大多有不解之色,卻都沒有妄下評論,靜待李從璟解說。李從璟揮手,自有軍士奉上地圖,他以橫刀指向地圖,對諸人道:“臥榻之側,不容他人酣睡。不克遼東,則我大軍側翼受威脅,未慮勝先慮敗,貿然北進,一旦營州有變,則我等遠征之師,將孤懸境外,進退無門,這是給對手機會,誠非智士所爲。反之,攻下遼東,則我等進能徵扶余,退能脅迫契丹側翼,攻守之勢,立時異形,此時坐立不安者,非我等,而爲耶律阿保機也,也能有效牽制契丹軍。屆時是攻是守,如何攻如何守,但憑我等之意,豈不爲明智之選?”

一番話將眼前形勢分析透徹,諸人無法可說,便是有激進者,也無法反駁,由是衆人再無異議。

隨即,李從璟下達軍令,以李彥超爲主將、彭祖山副之,率盧龍軍、新軍,進發遼東,肅清遼東之敵,打通與渤海之通道。

遼東之地的契丹軍,此時已成孤軍,自然無需幽州軍全部進發,而盧龍軍的戰力,自非渤海軍可比,要攻下遼東,不說易如反掌,難度不大。至於新軍,此戰對他們而言,既有充實軍力之效,也能借機練軍,以便早成精銳。

在諸將散去之後,閣樓上只剩下莫離、王樸、杜千書等謀士,直到這時,莫離才道:“軍帥此時不進軍扶余,而是攻打遼東,其用意恐非方纔所言那般簡單吧?”

(本章完)

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六十九 名將章兩百三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4)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2)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1)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章十一 投靠章八十二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8)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一百七十二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下)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四十 勢運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十三 戰士之仇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9)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四十八 劫道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十九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3)章三十二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6)章四十四 忠誠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0)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四十三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4)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五十七 首戰懷州城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七十三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2)章九十五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2)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六十三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6)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五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2)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五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2)章九十五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2)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