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

武將這邊,李存審和李嗣源在就當下大事交談,文官那便,也有人在竊竊私語。

馮道雙手攏在衣袖中,挺着大腹便便的大肚,對身旁的工部尚書任圜道:“任尚書,這回帝國伐蜀,可是大功業,衆人爭相請戰,希望能夠隨軍。陛下本有意讓尚書和翰林學士李愚隨魏王出征,參議軍機,爲何尚書數次請辭,執意不肯?”

看了笑眯眯的馮道一眼,任圜淡淡道:“侍郎何必取笑任某,向陛下請辭之時,任某便說了,任某近來身體不適,患上了惡疾,不適遠行。”

馮道呵呵笑了兩聲,不置可否。

這樣的模樣很欠揍,任圜不樂道:“任某固然有頑疾在身,不適宜遠行,但任某聽聞,在我之後,陛下也曾有意讓侍郎隨軍西行,但爲何侍郎也執意婉拒,不參加到伐蜀大軍中去?”

馮道摸了摸渾圓的肚皮,笑道:“馮某這滿肚子的不合時宜,積攢的久了,難免和尚書一樣,生了惡疾啊!”

任圜被馮道噁心到,冷冷說了一句,“侍郎好生風趣。”

馮道笑了三聲,這才目光深遠的說道:“其實下官之所以不隨軍伐蜀,理由的確和尚書一樣。不過,卻不是身有惡疾。”他這話,不僅否定了他有病,也否定了任圜有病。任圜有沒有病,按理說馮道不應該知道,但馮道這句話,卻說得很是篤定。

“侍郎此言何意?”任圜蹙眉問。

馮道看向北邊,悠悠的說:“尚書不西行,怕是受了某個人的提醒吧?伐蜀這麼大功勞,能讓尚書因一面之詞,便固辭此事,可見此人,在尚書心中分量不低啊!不對,不是不低,而應該是很重。”

任圜聽出味來了,低聲問:“如此說來,侍郎不西行,也是因了這人的提醒?”

馮道笑道:“何止是提醒,簡直是嚴重得不能再嚴重的警告。”

任圜怔了怔,隨後道:“看來侍郎的情況,的確與任某一樣。”

“一樣的沒有絲毫差異。”

“不過任某很好奇,任某聽信此人之言,不西行,尚且說得過去,但侍郎好似沒有理由,如此相信此人吧?”

“論關係,馮某的確無法與尚書相比;但要論交情,馮某卻未必比尚書差了。”

任圜恍然,“差些忘了,同光元年秋,侍郎卻是與他一同出使過契丹的。能讓侍郎與此人有此如交情,想必彼時的經歷應該很有趣。”

馮道臉色有些怪異,嘴角抽動了兩下,復歸一嘆,“簡直是有趣的不能再有趣了!”

任圜沉吟了一會兒,忽然道:“不過相比較而言,任某更加好奇,他是爲何如此堅決,要反對你我二人隨軍伐蜀?”

“不知道。”馮道搖了搖頭,一臉無辜,“他怎麼都不肯說。”

這下連任圜的臉色都有些怪異起來,數次欲言又止,最終苦笑道:“這件事的確是有趣得很,讓你我棄伐蜀大功不要的理由,竟然是不知道的理由,而你我偏偏還就信了這個理由,這的確是如侍郎所說,有趣得不能再有趣了。”

馮道深爲贊同的點點頭,忽然一臉認真的看着任圜,“尚書是不是覺得,咱倆有些白癡?”

任圜一愣,尋思了一下,不得不承認,“的確是,很白癡啊!”

……

勤政殿中,李存勖張開雙臂,大馬金刀站在銅鏡前,左右侍從圍着他忙成一圈,爲他穿

戴朝服。精神飽滿的李存勖,眉宇間卻有着一絲掩飾不住的疲倦,他這些日子以來,爲謀劃伐蜀之事,早起晚睡,也是忙得夠嗆。李存勖已經記不清楚,自從入主洛陽,他有多久沒有這樣勤於政事,並且感到如此疲倦了。

皇后劉氏早已着裝完,她站在李存勖身旁,深深望着眼前這個意氣風發的男人,她知道今日對他而言意味着什麼。天下,那一直是男人最感興趣的東西,尤其是像眼前的這個男人,那是他怎麼都丟不下的存在。

很長一段日子以來,李存勖幾乎住在了勤政殿,這個還是當初來洛陽時進過的地方,這些日子劉氏不得不經常前來,爲的,是盡心竭力伺候眼前的這個男人。

李存勖勤政的模樣,劉氏並不感到陌生,當初李存勖還是晉王時,他一直都是如此。只不過,現在劉氏卻不喜歡李存勖如此,經過這幾年朝夕相伴的享樂生活,劉氏已經不想再去過之前那種爲所謂江山社稷而殫盡竭慮的日子了。

江山都已經打下來了,還要去關注那麼多作甚,天下都是我們的了,還要去耗費那麼多精力作甚?之前是有樑朝這個仇敵在,你日夜勤政,我能理解,而如今,仇敵已死,你還不肯陪伴在我身側,你心中到底有沒有我,我在你心中又是什麼位置?

這是劉氏當下內心深處的想法,但是這種想法她不能說出來,她也知道,伐蜀畢竟是個事,李存勖這段時間花的心思多些,她無法改變。但是如今,伐蜀之事已經準備妥當,今日大軍就要出征,這往後,她一定要李存勖遠離這該死的勤政殿,與她朝夕相伴。

穿戴妥當,李存勖對着鏡子露出一個淺淺的笑。他本是英武之人,如今又盛裝在身,愈發顯得神韻不凡。

李存勖終於有時間理會劉氏,他道:“愛妃,時辰將至,且與朕同行。”

劉氏乖巧的應了一聲,和李從璟一起出門,坐上御駕,隨儀仗向城南祭壇行去。

天高雲淡,在文武百官,洛陽權貴的注視下,李存勖走過御毯,行向祭壇。

祭祀天地,誓師出征。

在天下面前,李存勖宣佈此番伐蜀大軍之任命。

以李繼岌爲西川四面行營都統,郭崇韜爲西川北面行營都招討制置使,將軍事盡數委於二人。又以荊南節度使高季興、鳳翔節度使李從瞿、同州節度使李令德、陝府節度使李紹瑧等各領其職。再以張憲、李愚等人隨行軍中,參議軍機。

有心人不難看出來,這回的伐蜀大軍,主要的領軍部將大多是樑朝舊臣。

唐軍六萬,自此日伐蜀。

在祭壇佈置完這些事,李存勖回到皇宮,當日便沒再去勤政殿,而是隨劉氏再入深宮。

這之後許多日,勤政殿內一直空着,也不知哪一日,那大門又上了大鎖。

……

在耶律阿保機出征攻打渤海國時,李從璟在幽州公佈了一系列關係盧龍九州人事變革的任命,這其中,又以幾條最爲引人注目。

以古北口守將司馬長安,遷任檀州防禦使;以前檀州防禦使馬懷遠,遷任薊州刺史;以前平州長史趙鐘鳴,升任平州刺史。

契丹攻打渤海國,舉步騎大軍二十萬,耶律阿保機親自掛帥。同時,在檀州、薊州、平州之外,都出現了大批契丹遊騎活動的跡象,軍情處探得的情報表明,在檀州、薊州北邊,有一處契丹的屯兵要地,屯駐了數萬契

丹大軍,而在營州,防守兵力也達到了數萬。

耶律阿保機發動對渤海的滅國之戰,對大唐不可能不設防,兩國邊境增派遊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實際上,不僅契丹向邊境派遣了大量的遊騎,李從璟也往檀州薊州平州邊境線,派遣了數倍於往常的遊騎,以求更多掌握邊境的一切風吹草動。

“耶律阿保機幾乎是傾舉國之兵去攻打渤海國,對我們幽州,他不可能沒有防備。依照我們之前與契丹的相處方式,要耶律阿保機相信軍帥不會趁此機會,對契丹發難,撿撿便宜,是怎麼都沒有可能的。既然要應對我們盧龍,在契丹大軍主力在攻打渤海國的情況下,南線採取守勢是最穩妥的辦法。契丹雖然強盛,但是兩線作戰,卻也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而採取守勢,最好的辦法,就當下而言,又莫過將重兵集結在三兩個可以相互呼應、輻射整個邊境的地方。如此一來,只要我軍北上,契丹就能從容應對。”在接到最新的消息之後,莫離對眼下的形勢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李從璟摸着下巴道:“以營州防備平州,再集結重兵在南境,以防備儒州、檀州、薊州。如此一來,無論我們從何處出擊,契丹的軍隊都能遊刃有餘應對,這的確是以最小的力氣,取得最大效果的方法。”

“契丹不主動出擊,而是以逸待勞,這是耶律阿保機的老道之處,況且守城總是比攻城要容易一些,契丹如此行爲,也是深得兵法三味。”王樸說道,“如此一來,我軍要出擊,面對的局面就要不利得多了。”

李從璟頷首道:“的確是這樣。不過這仗總是要打的,差別只在於何時開打。眼下契丹軍撲向渤海國西境,不日兩國就將開戰,我們要何時出兵,這卻是得需要慎重考慮。出兵早了,契丹軍還未在渤海國磨掉太多銳氣,兵力戰力沒有怎麼消耗,我們迎上去,這仗就要難打的多,所以最好的出兵時機,是在契丹消耗了最大限度的戰力後,我們再北上。只不過也不能出兵晚了,若是太晚,渤海國被契丹徹底擊破,沒有了還手之力,我們去戰契丹,他們有雄師二十萬,卻還是沒法兒打的。”

看向莫離,李從璟繼續道:“這個時機一定要選擇的分外恰當才行,而選擇時機的關鍵點,在於渤海國的戰力,也即渤海國現有的軍隊戰力,以及他們的潛力,能夠抵擋契丹多久,能夠支撐多久。”

莫離道:“經過遼東之戰,渤海國軍隊戰力大有提升,如今大明安依照軍帥之勸,將渤海軍調離遼東戰場,除卻泊汋城的守軍,其他都調去了西線防衛,大大充實了其西線防禦力。再者,大明安自掌權之日開始,便在爲今日之戰做準備,各方面蓄積的力量也小有成就,以我看,契丹要攻破渤海國西線重兵駐守的各雄關、城池,怎麼都得需要半年的時間。而契丹軍在攻破渤海國西線後,要攻下龍泉府,最少又得半年時間。這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內,是我們最佳的出兵時間。”

李從璟點點頭,“此言甚善。”

當下,李從璟命令邊境各鎮嚴加防範,同時派遣軍情處銳士,經由海路,繞過遼東契丹的勢力範圍,與在龍泉府的大明安保持聯繫,以求時刻掌握渤海國的戰事進展情況。

盧龍的各項戰事準備工作進行的有條不紊,而秋收也在深秋結束,不出意料,今唸的秋收的確是豐收,收上的糧食,大大充實了府庫。

秋收完之後,有人找到了李從璟。

(本章完)

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二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2)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九十九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6)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兩百零三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上)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八 一載相識十載別(2)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十七 淇門之變(9)章七十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4)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六十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7)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九 一載相識十載別(3)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五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5)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十三 有人西樓殺宰相(2)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2)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三十二 軍神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0)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七 神仙山(6)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五十八 崔玲瓏抵死掙扎 第五動情用巧刑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6)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五十四 美婦如蛇頻吐信 步步驚心因何人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十五 接城章六十八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2)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三十七 秋意日遲遲 誰解君王心章九 一載相識十載別(3)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十三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6)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6)章八十四 大爭之勢周復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六十八 郭威的壓力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