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

之前在淇門時,鎮治就在軍營,李從璟吃住也可說都在軍營中,那時他是百戰軍都指揮使,一門心思就撲在百戰軍上,練兵、練兵、練兵,那就是李從璟整日需要考慮的事情,需要進行的工作。除此之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李從璟再不用去想其他。

然而自打離開淇門之後,攻克懷州,成爲一州刺史,李從璟雖也常去軍營,甚至是常住軍營,但無疑,他的精力已經分了很大一部分在懷州政事上。而今,節度盧龍,更是肩負大唐北境防禦契丹絕大部分責任,需要李從璟處理的事務也越來越多,軍隊,甚至說軍事,都已只是李從璟需要照顧的各方面中的一個方面,雖然在當下而言,那仍然是最重要的方面,但李從璟再也無法住在軍營。節度使府邸,成了他日常辦公、生活的所在。

從以軍營爲家,到以官衙爲家,這是一種超越,是一種蛻變,也是一種昇華。成爲一名將帥,那只是李從璟初臨世需要達到的高度,而現在,他已經超越了這種高度。位置高了之後,所要處理的問題,就不會再是單個一方面,而是全局。

與耶律敏分別之後,李從璟來到城外軍營。

如今幽州的軍隊,盧龍軍和百戰軍,雖然軍旗不一樣,但都在李從璟統轄之下,建制卻是一樣的。兩軍的營地在同一地方,只不過在營中分南北兩區而已。

在百戰軍、盧龍軍,主將大帳不止一兩個,但在整個幽州軍營中,主帥大帳的位置永恆不變,因爲主帥的位置只有一個。李從璟進帳之後,百戰軍將領,除卻臨時在演武院授課的將領,李紹城、孟平、郭威、皇甫麟、吳鉤、彭祖山、荊任重、陳青林、丁茂等,盧龍軍的李彥超、李彥饒等將,俱都到了帥帳。

主帥大帳很寬敞,比之節度使官衙中的大殿還要寬廣,一二十位幽州軍中的各軍主將站立其中,只不過佔據了極不起眼的一塊地方而已。

李從璟例行公事,詢問將士訓練情況,新卒分配情況,又問及軍備、伙食等事。和衆將談完這些事情,已是兩個時辰過去。主帥治軍,在治將,治好將,也便治好了全軍。

在例行公事說完之後,李從璟說出了此行軍營的真實目的。

“參謀處?”

從李從璟嘴裡聽到這個新名詞,諸將莫不驚奇,面面相覷,皆不解其意。

帥按後端坐的李從璟微微頷首,爲衆將解說道:“參謀處,即軍中戰事研究之所在,無論是戰前,還是交戰中,參謀處爲將帥分析敵情,提供決策依據,並且承擔一部分戰術佈置工作。簡而言之,參謀處爲將帥臂膀,更是全軍廟算核心。往後,但凡征戰,不再是將帥一人決定大軍佈置、行動,而是由參謀處合力爲之。此舉,不僅可以集思廣益,更加深刻、全面分析敵我雙方實力、研究戰場局勢,也能保證決策的正確性。”

參謀處的功用如何,毋庸多言,來自後世的李從璟再清楚不過,與組建軍情處一樣,這是他建軍的最初構想之一,只不過之前位卑職小,一是手中軍力不夠,面對的戰爭局勢也純粹,無需參謀處,二是手中權力還太小,無法對軍隊進行大規模建設。現在成了節度使,李從璟自然要着手處理這件事,去年戰事頻繁,上

半年又有其他事情佔據時間、精力,如今終於得暇,最重要的是,演武院已經組建起來,李從璟遂決定組建參謀處。

也就是李從璟現在還只是一個節度使,還未掌握國家大權,凡事還有衆多約束,他目下能觸及的事情不多,如若不然,他心中的謀劃一一展現出來,足以改變如今這個國家的整體面貌。這些姑且不言,眼下李從璟的重心,仍在軍務上,是以還是先改進軍隊。

李從璟將參謀處的情況詳細跟諸將說明之後,諸將反應不一,李彥超就說道:“軍帥此舉,固然有利,只不過軍中將領從未聽聞此種事物,之前歷史中也無舊例可循,要施行起來,末將擔心,不能與當下軍中情況相合。”

參謀處固然有種種好處,但在當下而言,卻有分散將帥權力的嫌疑,所以大部分將帥心中有所顧慮也屬正常。李彥超這話還是說得委婉的,但意思卻很明顯。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李從璟之前與王樸研究過,甚至是在很久之前,就和莫離有過討論,王樸的建議和莫離如出一轍,兩人都言:“參謀處固然是良善之舉,長遠觀之,于軍隊而言,有莫大益處,且要見成效也不太難。但軍中將領素來習慣大權集於一身,要分其權,非易事。欲行此事,有兩法,可稍解其難。其一,軍帥固有威信,以此威信,可威壓衆將,使得諸將不能反對;其二,便是在參謀處用人上,要循序漸進,首批參謀處組成人員,可用軍中上-將,如此,上-將之權被分不多,大多可以接受,其次,以上-將爲參謀,下級將校也再不能有怨言。待軍中接受、習慣參謀處之存在,再用其他將校,或者用文士,軍中也不會有太大不滿。”

想起之前的這兩個謀劃,李從璟遂對衆將道:“本帥自領兵出鎮幽州以來,常常晝不能食夜不能寐,嘔心瀝血,所思者何?唯在‘護邊擊賊’二字。契丹勢大,舉國數十萬精銳大軍,橫掃草原,無人能擋,之前我等數與其戰,而能勝之者,固然依仗衆將士心懷復仇之志,拼死力戰,然也因其未大舉出兵。但契丹一日、一年不發大軍,不代表其十年不發大軍,若是如此,屆時該當如何?幽云爲契丹蠻賊荼毒數十年,無數熱血兒郎慘死於馬刀之下,百姓妻離子散、十室九空,這些都是諸位固知之事。而今,本帥欲強兵護國,先是精兵簡政,後又組建軍情處,非爲一己之私,而在爲國精忠!本帥之心,爾等可知?”

百戰軍諸將都是李從璟一手提拔的,跟隨李從璟時間也長,軍功無數,早已習慣對李從璟言聽計從,對參謀處之事,雖然有些將校有些異議,但這並不會妨礙他們不折不扣執行李從璟的命令。盧龍軍雖然跟隨李從璟時間尚短,但也嚐到過甜頭,尤其光復平州、屢敗契丹,他們對李從璟也是心服口服,當下李從璟這番話,他們無法反駁,都抱拳道:“軍帥精忠報國,一片公心,我等固知矣!”

“很好!”李從璟點點頭,“那麼組建參謀處之事,爾等可有異議?”

諸將面面相覷,只得道:“我等無異議。”

“很好!”李從璟再度點頭,“那此事便如此定了。自此刻起,參謀處組建,本帥親領參謀長,李紹城、李彥超,你兩人爲副參謀長!”

李從璟領頭,百戰軍、盧龍軍兩位職位最高之將,爲李從璟之副,諸將也無法有異議,李紹城、李彥超遂出列領命,“我等領命!”

李從璟站起身,環視衆將一圈,道:“參謀處身系重則,事關重大,又因其職責特殊,固所用之人員,非得文武雙全不可。除卻本帥與兩位副將之外,本將欲再用五人,組成參謀處第一批覈心成員,再用二十書吏,爲參謀處之輔,職司情報、文牘處理。”

相比之幾位核心成員,二十書吏纔是李從璟真正看重的,不出意外,這二十人中,將出現未來李從璟麾下總參謀處的機要成員。當然,這並不是說除卻李從璟等人,另外四人就不重要,相反,作爲第一批參謀處成員,他們的身份和日後作爲,將會爲參謀處樹立標杆和標準,因此亦十分重要。

李從璟的目光從衆將臉上掠過,開始點將,“孟平、郭威、皇甫麟,本帥令爾等入參謀處,是爲參謀處八參謀之一!”

孟平自小在李從璟左右,不僅是李從璟絕對心腹,同時也是文武雙全,又因陪伴李從璟日久,對李從璟的諸多想法有所瞭解,故而是第一合適人選。郭威文武兼備,那是原本歷史上的一代明君,資質如何,毋庸多言,李從璟有意培養,使其日後能擔當大任,故而點其名。而之所以用皇甫麟,理由也差不多。

孟平、郭威、皇甫麟俱都出列,在李從璟面前領命。

諸將有反應快些的,已經發現蹊蹺之處,因而出列相問,“軍帥,有孟、郭、皇甫三位將軍,參謀處尚缺兩人,敢問這兩人是何人?”

“這餘下兩人,本帥自有安排。”李從璟微微一笑,將他心中的謀劃說了出來,“行軍打仗,非專爲將領之事,比拼的還有後方民力、物力支持,故而參謀處成員,不能盡是軍中將領,這另兩人,不出自軍中,而出自文官中。”

此言讓諸將都感到驚愕,軍中大多數將領都認爲,行軍打仗就是將領之事,沒文官太多屁事,所以從未想過文官。但細想之下,又都覺得李從璟此言不無道理。

“另外這兩名文官,諸將也都熟悉。”李從璟道,“其一,莫離;其二,章子云。”

李從璟接着道:“除此之外,另有二十書吏,這二十書吏,因其職責文事,故而必須用讀書人。本帥欲在幽州官府中選調十人,另外十人,則從演武院抽調!”

相比之八大參謀對於二十書吏,將領們興致明顯缺了一大截,經過李從璟方纔的話,他們都以爲,那就是些打雜的夥計,沒什麼實權,故而不怎麼上心。他們自然不知道,李從璟對這二十吏,抱了怎樣的期望,又因其接觸中樞,直接與軍中核心大將面對面相處,平時位在機要,日後的用處,又豈是尋常二字能夠能衡量的。當然這些李從璟當下是絕對不會說的。

由此,參謀處宣告組建完成。

拋開李從璟方纔說的那些意圖不言,通過此舉,額外的最大用處,就是李從璟分了軍中上-將們的權力。

趙太祖爲加強中央集權,將軍隊牢牢控制在手中,有杯酒釋兵權。

而李從璟卻不用在日後去考慮這齣戲碼,因爲他稀釋上-將權力的嘗試,現在就已經開始。

(本章完)

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八十七 誰爲讀書人立心 誰向宣武軍告密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十四 陷陣之士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0)章三 水寨(1)章三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3)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五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5)章兩百零九 阿保機廟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4)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一 北地秋意來時早 國仇家恨苦奈何章三十二 軍神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3)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有關李嗣源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華在夢中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應天府雙傑(上)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二 鬼斧十手章二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6)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十 三軍之事莫密於間章九十一 怒搶佳人回軍營 三軍齊發至中都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十四 有人西樓殺宰相(3)章三 神仙山(2)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三 耶律德光正班師 半路巧遇李從璟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二十 天下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下)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兩百四三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8)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二十六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0)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七十五 一片肝膽誰人知 既入檀州勢如何?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兩百十八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下)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二十三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7)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五十五 生搏死鬥欲突圍 臨死不忘顧大義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中)章十八 攻克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十七 故佈疑陣引人亂(中)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七十 北面有朋遠方來 三問三答見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