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

李從璟從勝州出發,到回到勝州,這一路歷程,除卻少數幾人,其他人並不知曉,就連耶律敵烈也不能得知,他可能會發現蛛絲馬跡,但要確認下來,卻非是易事,也不知是何日的事情了。

這回西行雲州,再去韃靼部,李從璟的行蹤,除卻大同軍和耶律敵烈外,其他人也不知曉。只要秦仕得能夠管住大同軍的嘴巴,這件事短時間內就不會被傳出去,雖說這件事無法捂得長久,但李從璟本就不奢望它瞞過多少年。因爲李存勖在位的時間,也不長了。

回到勝州,帶上王樸等人,李從璟東入桑亁關。

當日之戰後,李從璟離開桑亁關時,沒有與秦仕得相見,這回歸來,雖然時間仍舊緊迫,遼東之事還在等他安排,但過雲州而不入,於情於理卻都說不過去,李從璟遂前去拜會了秦仕得。

見到李從璟,秦仕得很是高興,他大笑着將李從璟迎進府,吩咐人去叫張大千等人,要與李從璟暢飲,兌現當日兩人之諾。當日李從璟離開勝州去草原時,曾讓人轉告秦仕得,來日相會,必定一醉方休,而秦仕得也讓人告知王樸,他在雲州溫酒等候李從璟,等他來浮一大白。

兩人算得上忘年之交,不過卻沒有半分不自在,李從璟敬佩秦仕得治軍章法嚴明,秦仕得也佩服李從璟征戰有道,兩人這一見,卻是有相見恨晚的味道。

是以李從璟見到秦仕得之後,第一句話便是“我來兌現當日酒約了,秦將軍可得當心家裡的酒,若是沒有幾大缸,最好早些去買。”。

秦仕得哈哈大笑,拉着李從璟進門,“老夫家中別的不多,唯酒多,不過老夫酒量一般,也就兩壇,但是跟李將軍對飲,老夫捨命相陪!”

當下,李從璟又問及秦仕得傷勢,秦仕得豪氣言道無妨。待張大千等大同軍將領到了之後,衆人開宴,當日飲至深夜而不知疲,天明時分方纔散去。

在這之前,李從璟就勝州之事,與秦仕得交換了意見。依照李從璟的想法,桑亁關之勝,是大同軍之勝,勝州攻克,也是大同軍手筆,他這樣做,是想將他自身和百戰軍摘離出來,免得被人攻訐,說他擅離藩鎮。至於那份軍功,李從璟卻是渾不在意,日後天下都是他的,區區一點軍功算什麼。

秦仕得不高興,覺得這樣李從璟和百戰軍太吃虧,但拗不過李從璟入情入理的遊說,最終只得同意,但又覺得虧欠李從璟,遂豪邁飲酒。當日夜,秦仕得卻是最先醉倒的那一個,醉了還不忘拉着李從璟,一個勁兒說“李將軍真乃英雄人物,如此胸襟,來日必將揚名天下,我老秦素少服人,對李將軍我卻是服氣到底了!”

離開雲州,馬不停蹄,李從璟率先趕回幽州,而百戰軍則按照他們來時的隱蔽路線,繼續潛回盧龍。

回到幽州當日,李從璟將幽州文武官吏召集起來,針對他離開之後幽州發生的事,以及遼東情況,進行了解和安排。

衛道、杜千書、費高章、章子云等一應文官,以及蒙三、孟平、李彥超、李彥饒等人,俱都趕來節度使官衙,面見李從璟,向他彙報各部近來之事。

作爲李從璟留在幽州的嫡系最高官員,衛道率先開口,他道:“軍帥離幽州,擊耶律德光後,幽州一應事務大體正常,並無特

別險難之事。屯田、興修水利、補造農具之農事,已經完成第一階段的任務,四大屯田之所,農事之務正在如火如荼進行,預計今年秋收,所產糧食將會是去年兩到三倍;開礦鍊鐵、作院製造軍械之事,也大有進展,目前府庫充足,新補充萬餘常規甲兵,可隨時裝備軍中;軍中因裁汰老弱留下的兵員空額,現已完全補齊,新卒訓練階段也已結束,隨時可上戰場,至於秋後擴軍募兵,具體要招募多少士卒,還需得軍帥拿定主意,依照盧龍目前物力,若是擴軍在萬人以內,當沒有顧慮;至於商事,商隊已組建百餘,大小不一,日前已開始各自行商,所抽第一批捐稅,三日後就能彙總入庫。”

說完這些,衛道總結道:“這便是各項事務的大體情況了。”

李從璟點點頭,這些事情在他離開幽州前,就已經都步入正軌,如今他離開幽州雖然有些時日,但並不長,這些事情自然也沒有太大的變化,一切都在正常發展而已。

但這卻是李從璟北擊契丹的大業根基,它決定了李從璟是否有實力,在時機到來的時候,給予契丹國致命一擊。說到底,無論是利用耶律倍內亂契丹,還是聯合韃靼部攻伐契丹,這些都是輔助,只有在自身實力這個大基礎存在的情況下,他們纔有存在的意義。

說完這些事,李從璟又問遼東最新戰況。

遼東戰事的情報,皆在軍情處之手,在第五姑娘陪同李從璟北行之際,留在幽州主事的軍情處統領是李榮,他此時出列言道:“渤海國經由建安城之敗後,一潰百里,現今據守泊汋城、都裡鎮,在東、南兩線與契丹鏖戰。最新軍報,渤海國軍隊傷亡慘重,近十萬大軍損傷接近一半,軍力已由絕對優勢,到而今只是與契丹大致相當了,且莫先生在信中言道,都裡鎮恐怕已堅持不了太久,不日就會被契丹攻下,請軍帥速作決斷。”

遼東全境,大城三座,分別是建安、都裡鎮、泊汋城。泊汋城在東,靠近渤海國邊境,都裡鎮在南,位近大海,建安城在西,位近遼水。之前渤海國軍隊先後攻下三城,掌握了大半個遼東,可以說只需再西進一步,攻克一些小城,便能聯通營州了。但就是在此時,建安得而復失,致使大好局面付之東流,而渤海國軍隊陷入困境。

對此,李從璟也是很惱火的。

不過李從璟向來不是一個對別人要求太多的人,大明安雖然做得不是太好,但畢竟在短短時間內,他掌握了渤海國很大一部分權力,也出兵攻下了半個遼東,這已經是非常人能立的功業了。如今,因爲歷練不足,心性不穩,大明安遭受挫折,致使李從璟的謀劃面臨危局,李從璟雖然有責怪之意,卻也並不打算放棄他。

再者,李從璟也知道,在原本歷史上,明年就是耶律阿保機對渤海國出兵的時期,渤海國隨即滅亡,那麼現在,遼東戰火蔓延,只不過是讓這場戰爭提前了而已。

蒙三氣呼呼的罵道:“這大明安也太不是個東西,有莫先生相助,讓他能執掌大權,又攻下半個遼東,他倒好,遼東還未全部攻下來,就滋生了驕傲輕敵之心,導致如今戰事危急,真是爛泥扶不上牆!渤海國軍隊也是飯桶,正面交鋒,又據守堅城,十萬人打不過契丹五萬人,有個鳥用!依我看,這種人,就不應該理

他,讓他自生自滅去就是!”

李從璟橫了蒙三一眼,觸及到李從璟的眼神,蒙三悻悻閉嘴。

李從璟道:“若是大明安可棄,或者說可以如此輕易放棄,當日本帥又何必讓莫離入渤海,還給予他錢財支持?來日若不想戰事發生在盧龍,塗炭盧龍百姓,就得將戰火控制在國門外,這麼簡單的道理,還需要本帥多言?”

蒙三擾擾頭,自知失言,不說話了。

孟平開口道:“此事看上去是壞事,但卻未必不能變成好事。”

“如今大明安被契丹打得滿地找牙,還得我們去幫忙滅火,這也能是好事?”蒙三驚奇的看向孟平,一副“你沒病吧?”的表情。

孟平瞥了蒙三一眼,他職位比蒙三稍低,卻是不好當面反駁他,落他面子,在李從璟示意他繼續往下說後,道:“遼東若失,固爲壞事,但若僅是戰事拖延,而遼東可以保證不失,卻也是一件好事,如此一來,契丹軍力被東西兩線戰事拖住,抽不開身,耶律阿保機便無暇再對我們盧龍用兵,我們盧龍正好韜光養晦。這是其一。其二,如蒙將軍所言,渤海國十萬軍隊,尚且不能抵擋契丹五萬大軍,來日若是契丹舉國入侵渤海國,開展滅國之戰,渤海又當如何?軍隊不精銳,一半原因是缺少戰事磨練的緣故,若能借遼東戰事,養渤海國精兵,則來日契丹攻渤海時,我大軍的壓力就能大大減小。因此,末將說此事未嘗不是好事。”

衛道也同意孟平的觀點,他道:“孟將軍說得不錯。況且,無論是大明安心性不穩,還是他固有一失,如今出現,總比日後契丹發兵攻打渤海時出現要好,早出現尚可彌補,要是到時再發生,則就是滅頂之災了。”

李從璟之所以要幫助大明安,就是希望藉助渤海國之力,在來年消耗契丹大軍的有生力量,這樣,在耶律阿保機歸天,而他聯合各方出兵草原時,才能減少壓力,增加謀劃成功的可能性。若是渤海國軍隊太弱,太不經打,起不到這個作用,那卻是白忙活一場了。

李從璟道:“契丹與渤海國之戰,遲早要發生,現今遼東戰事膠着,不過是讓這種正面交鋒早來了一些而已。早來有早來的好處,至少如今契丹西線戰事未停,契丹無法傾盡全力出兵遼東、渤海,那麼我等現在應付起來,也要簡單得多。既然如此,我等又何嘗不可將遼東之戰,作爲來日大戰的演練,也來磨練我大軍的兵鋒?”

聞聽李從璟此言,衛道察覺到了李從璟的弦外之音,於是問道:“針對遼東之事,軍帥已經有了主意?”

“不錯。”李從璟點頭,“遼東定當要助,只不過怎麼助,卻是有講究的。首先,不可令大軍前往,否則耶律阿保機不會坐視不理;其次,既然我等要用遼東作爲練兵場,也不必急於贏下這場戰事,所以對遼東的援助,應該以小股力量,去援助它的核心點。”

“具體如何施爲,本帥姑且賣個關子。數日後,各位便會明白。”李從璟道,“現在,諸位將軍請回營中,對部卒嚴加操練即可。”

諸將應諾,皆都散去。

李從璟就民政之事,與留下來的文官細細談論了許久。

期間,軍情處送來一份情報,這份情報,再次讓李從璟感到吃驚。

(本章完)

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臺 欲我艦隊出東海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章七 虎狼環飼亦前行章八 一支鳳釵引風波 不是斯人勝似是(下)章三十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4)章八十二 帝室正統如雲煙 能飲三碗鮮血否章五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5)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封推感言章三十八 踏營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九十四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3)章一百一十七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下)章四十四 忠誠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一 北地秋意來時早 國仇家恨苦奈何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四十六 敢叫勇協謀 大爭於天下(1)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四十八 劫道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五十一 澤州判官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七十四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2)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五 謀國數載彈指間(中)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四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4)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二十四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2)章八十九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5)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三十六 西樓之真相章一百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5)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四十一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2)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八十五 緣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爲必成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四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6)章五十 李繼韜的怒火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們【第三更】章六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3)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軍萬馬 要護你一生平安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二十 亂世是滋生野心的溫牀章八十七 誰爲讀書人立心 誰向宣武軍告密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八十 天下豈非無衛霍,怎奈人主不識君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四十八 劫道章六十八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2)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五十八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1)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三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4)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2)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