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 神仙山(6)

李從璟聽完王不器的解釋,沒有立即追究他的責任,只是道:“王司佐,你與神仙山匪首關係如何,待本使解決完神仙山歸降問題,再作處置。”

然後他看向桃夭夭,道:“目下,本使要問大當家,神仙山將如何選擇?既然你我雙方擺下道來,此事便可商談。全員接受招安,這點毋庸置疑,也沒可能改變。但大當家有何條件,只管說來,本使現在便可給你答覆。”

王不器竟然是桃夭夭親父,這是李從璟之前怎麼都沒有料想到的。

親父爲官,親女爲匪,看似匪夷所思,但在這個天下沒有正統的亂世,每個人都在力求活命,這倒也不是不能理解。至於桃夭夭和王不器關係好似並不融洽,他們父女之前經歷又如何,李從璟卻是不甚關心。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人人都在吃一碗難吃的飯。如此罷了。

至於兩人姓氏不同,李從璟更懶得理會。

桃夭夭的丫鬟給她遞上一杯水,她用竹管慢慢吸着,李從璟的話放在任何一個匪首那裡,都值得認真思量,她也不例外。

桃夭夭需要考量,李從璟也不打擾,只是慢悠悠道:“神仙山地勢險要,徒衆不下三百之數,而且據說頗爲悍勇。在這樣一個亂世,大當家身爲女子,要統率三百桀驁不馴之輩,不僅需要武力,更需要手腕,很難說哪個更爲重要些。但大當家唯獨不需要的,便是仁慈。”

李從璟的話說完,桃夭夭擡起頭,眉眼依然慵懶的耷拉着,合着的嘴脣小巧而嬌豔。

“不僅不需要仁慈,甚至還需要不少的殘忍。”李從璟無視桃夭夭的眼神,自顧自說着,“但就是這樣的大當家,在有人蓄意潛伏到你山寨,而且謀劃擒拿你,被你破解之後,你竟然沒有殺這些人,怎麼都有些矛盾。難道是山賊心性使然,害怕官軍、畏懼朝廷正統?”

“害怕,畏懼?”桃夭夭嗤笑,“亂世聚衆,各行征伐,官軍與山賊有何區別?地盤,百姓,軍事訓練,你們官軍有的,我們也有。唯一的差別,只不過實力大小不一罷了。”

李從璟竟然沒有反駁,而是點頭道:“大當家這話說的在理,亂世山賊與官軍,確實可以相互轉換,誰說山賊攻佔城邑之後,不能成爲一方諸侯呢?”

桃夭夭冷哼一聲,埋下頭繼續喝水不說話。

“況且這山周百姓,安居樂業,足以說明大當家做得不差。”李從璟又道,“既然大當家不殺莫離等人,不是畏懼官軍。那就只剩下唯一的解釋:大當家是在給自己留後路。”

桃夭夭終於開始直視李從璟。

李從璟微微一笑,“窮則思變。這個窮,不僅指財,也可指勢。勢盡不變,則離敗亡不遠。神仙山雖然不弱,但困在這裡,也是守成有餘,進取不足。如此一來,不能壯大,則不可避免被吞併之命運,差別只在於被其他山匪所並,還是被官軍所並。大當家睿智之人,自然早已看透這點,因此早有打算。因此李某這回來招安,該是應了大當家的期望纔是。”

王不器張大嘴。他看看李從璟,又看看桃夭夭,欣喜起來,“閨女,原來你早有此意,爲何不早與我說?罷了罷了,無妨,這番正是機會,你既有此打算,爲父也不用爲你擔心了……”

“誰說我要接受招安了?”桃夭夭瞪了王不器一眼,又面向李從璟,“李將軍似乎忘了一點。”

“哦?大當家不妨提醒一二。”李從璟道。

桃夭夭飲一口水,“人皆有貪慾,但凡富貴得勢之人,貪慾尤甚。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對於得勢者更是如此。權力一旦得到,哪會甘心失去?我接受招安,便再無這人主之位。心之所想,令行禁止,何等暢快。而投降官軍,往後事事受縛,我怎會喜之?”

李從璟哈哈一笑,道:“大當家說的是,人皆有貪慾。但貪慾是可以剋制的,關鍵在於,人之所重,有無重於富貴權勢者。而於大當家而言,明顯有,那便是你神仙山三百徒衆之性命前途,這一方百姓之身家安穩。”

“何以見得?”

“從大當家冒險與我單挑,便可看出

。大當家爲這一方神仙山,連命都不惜,還會顧惜一點貪慾?”

桃夭夭微愕,沉默了半響,悠然嘆道:“早就知道李從璟是個狠人,想不到腦子也挺靈活。”

“多謝大當家誇獎了。”李從璟道,“既然事情已經明瞭,大當家提條件便可。”

桃夭夭呵呵笑了兩聲,“想想。”

李從璟並不催促。

倒是王不器沉不住氣了,跺腳道:“閨女,你還想什麼!將軍雖然殺伐果斷,但人卻並不嗜殺,平日待部下也是隨和,何況將軍乃大晉內外蕃漢副總管李大將軍之子,更得晉王看中,前途無量,你那三百兒郎,跟着將軍也不會吃虧。普天之下,再難找到更好的歸宿了!”

桃夭夭狠狠瞪了王不器一眼。王不器長大的嘴巴瞬間閉合,再無第二個字冒出來。

李從璟失笑,平日裡王不器在他面前,都是一副老神在在、倚老賣老的模樣,行事更是章法有度,見識也是不差,但現在面對自己閨女,卻是方寸大亂,完全不顧及談判這事,最忌心浮氣躁暴露底線,而是要示敵以強,更要互相爭論退步,才能得到滿意結果。果然是關心則亂。

恰在這時,張小午過來跟李從璟耳語兩句。

“莫離這幾個傢伙還沒有差到極處,總算給我做了點貢獻。”李從璟擡頭,望了神仙山一眼,心中笑道。

“大當家,寨子着火了!”趙象爻慌忙跑過來,驚惶不定。

桃夭夭轉身一看,果然就見神仙山山中,冒起滾滾濃煙,須臾,肉眼可見的建築中,大火沖天而起。

竄起老高的火焰,映紅了一片天的晚霞。

桃夭夭怔怔看着山寨,一陣失神,喃喃道:“山寨沒了,退路沒了,這下倒省事了,不用去考慮什麼條件了。”

在那跳動的火焰裡,她彷彿看到多年前的自己。

彼時她是那麼年輕,帶着一小幫人進到這座山。他們砍倒第一棵參天大樹,整出第一塊平地,建起第一棟屋子。那時,她的心情是何等愉悅,她的心中是何等充滿希望。那時,她的夢想,在風中飄揚。

河東戰亂幾十年。從小到大,她見過太過人間慘劇,起初她不知天下爲何會如此,她甚至不解爲何朝廷不管百姓死活,只到後來她才知道,天下哪還有什麼朝廷,“國家”都有七八個……她不忍見人受罪含恨死去,因爲她是一個善良的孩子。

她想爲這離亂的世道,建造一方太平天地。

爲無家可歸的逃難者,提供遮風避雨的地方;爲面黃肌瘦行將嚥氣的拾荒者,遞上一碗熱粥;爲失去父母的孤兒拭去眼角的淚水,爲走不動的老人鋪一張溫暖的牀,爲難產的牛羊接生,將乾癟的種子放進土壤……

她是一個女人,但她是一個心中有自己一方天地的女人。

她家境優越,是淇門三大族之一,她喜歡舞槍弄棒,更是熟讀詩書,她仰慕古代俠客行俠仗義,總想有朝一日也能匡扶正道。她知道俠之大者,爲國爲民。所以,在她成年之後,她和她的同伴,毅然離開安穩恬適的家門,走進顛沛流離的風雨。

女人不能考功名,沒法進衙門,況且亂世當道,做一介書生又能有多大用?所以年輕的她和他們,抱着這種會被很多人嘲笑的想法,進了山。

她和他們揮汗流血,開荒、立寨、建造村子,在這個慌亂的世道苦苦拼搏,艱難前行,只爲心中那塊乾淨而單純得幾乎愚蠢的夢想。

很多年過去了,同伴一個接一個倒下。或者倒在血泊中,或者掉落深不見底的山崖,他們有的在勝利中含笑離去,有的在失敗中咆哮嚥氣。但他們都告訴她,“要走下去!”

當年最早進山的那批人,如今已經走得一個不剩,她無暇的臉龐上,也多了一個眼罩。

終於,神仙山的威名傳遍百里山林,寒仙子的旗幟讓見者喪膽。

而她,卻越來越累。

很多時候她看不清前方,甚至不知道該帶着身後的人走向何處。她明明是想救人,卻要去殺人,她明明只想要一方安穩,卻要去勾心鬥角,她明明是想幹

淨的活着,卻雙手沾滿鮮血揹負一身罪孽……她常會問自己:這,難道纔是真實的世道?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她越來越多遊走在村子裡,忙碌在田地裡,她和孩子們一起玩鬧,她和村民們一起下廚……在這片熔鑄了無數鮮血構造的土地上,她能感到由衷的安寧。

她的眉眼越來越慵懶,她的腳步越來越隨性。

她也知道,她越來越不適合做一個頭領。

她是一個獨立的女人,一個驕傲的女人,一個倔強的女人,一個俠義的女人。但,她始終是一個女人,而且還是一個孤單的女人。

李從璟說得沒錯,她確實想過接受招安,不止一次想過。

“終於……一切都要結束了嗎?”桃夭夭的眼眸中,火焰在放肆歌舞,像是曾今的同伴在歡笑。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李從璟默然站起。

他不知道桃夭夭的故事,也不知道桃夭夭心中所想,但這一刻,他卻能清楚感知到,桃夭夭纖弱的背影傳達出來的孤獨和神傷。在這一副山高天遠的圖畫裡,桃夭夭彷彿遺世獨立,如一片無根落葉,隨風搖曳。

沒有人,能比李從璟更能深味,此時桃夭夭散發出的那種情感。因爲他從另一個世界而來,他的骨子裡,有前世記憶的深刻烙印,所以在這個時代,他倍感孤獨。

李從璟輕輕走到桃夭夭身邊,和她並肩而立,眼神飄蕩在日暮的神仙山,一時無話。

日暮鄉關何處是,最是往昔使人愁。

“神仙山上下三百零九之衆,今日接受李將軍招安,同意併入百戰軍。”桃夭夭望着山頂說完這句話,轉過身,直視着李從璟,臉上再不見半分慵懶,一字字道:“唯一的條件:希望李將軍善待他們,也善待這方百姓,善待這片土地的安寧。”

李從璟臉色肅然,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詛咒發誓,只是無比認真的看着桃夭夭,道:“放心。”

放心。簡簡單單的兩個字。

桃夭夭卻笑了。

他看到她的笑,也露出一個微笑。

王不器垂手站在一邊,看着他女兒背影的一雙老眼,漸漸模糊。

她女兒的肩膀,並不寬,甚至很纖瘦呵。

王不器讀了四十多年的聖賢書,若有人跟他論“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恐怕沒幾個人能談論得比他精彩。聖人之書三千言,每一個字都記在他腦海。他知道什麼叫“君子懷德”,什麼叫“君子之德風”,知道什麼叫“君子有終生之憂,無一朝之患”,他知道的多了去了。他不僅自己知道,也曾說給很多人知道。

但什麼是爲國爲民呵,他發現他今日才真正領悟。

他只是知道,但他的女兒,早已做到了。在他搖頭晃腦之乎者也的時候,在他大發書生情懷評點天下時,在他痛心疾首世道不古時,他的女兒,以嬌弱的身軀,替他做了一個讀書人真正該做的。

已到知天命之年的王不器,在這個荒僻到很多讀書人不屑前往的角落,默默握緊了他已經乾癟的拳頭。天命是什麼,王不器不知道。但他此刻已經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麼。

五十歲了,很老嗎?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桃夭夭收拾好情緒,低頭啄了一口清水,問李從璟:“神仙山徒衆編入百戰軍,你打算怎麼安置他們?”

“自然是怎麼合適怎麼安置。”李從璟道,看着桃夭夭好看的側臉輕笑,“還要多謝大當家,爲百戰軍練就三百精銳之士。”

桃夭夭擺擺手,正要說不用謝。

然後她就驚訝不已的愣在哪裡。

一隻拳頭砸在李從璟腦袋的頭盔上,發出金屬被擊打的沉重撞擊聲。

“二爺謝你先人!你的人竟然敢燒老大的寨子!二爺跟你拼了!”

一個人影如虎如豹,撲向李從璟,一拳接一拳。

“直娘賊,二爺說過會要你好看!二爺打死你!”

(本章完)

章兩百二八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5)章五十一 澤州判官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5)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七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下)章五十五 生搏死鬥欲突圍 臨死不忘顧大義章五 水寨(3)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八十一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7)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十三 首陳大軍往邊境 天涯裡無限風情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五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5)章四十九 彼如喪家犬【第三更】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下)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五十三 兩線(第二更)章四十五 先聲奪軍心(2)【第二更】章五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9)章八十三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9)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二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3)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兩百四二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7)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四十 要殺了這個人哦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二十 天下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三十六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0)章一百四十八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上)章十五 接城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九十九 萬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五十三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3)章一百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5)章五十五 生搏死鬥欲突圍 臨死不忘顧大義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三 耶律德光正班師 半路巧遇李從璟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二十八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2)章三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下)章五八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5)章九 破軍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一百零三 一朝風雲變天下 羣雄側目緊綢繆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三 神仙山(2)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十九 當年明月仍皎潔(上)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須爲鑑 眼前艱難賴誰平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四 水寨(2)章四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7)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兩百二二 渤海三月復三月 過三月再無三月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