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

韓仲錫話說完,耶律敵烈輕笑出聲,他頷首道:“果真知我者,仲錫也!”

Wωω ☢тTk án ☢c o

韓仲錫拱手道:“大王謬讚,只不過跟隨大王征戰多年,耳濡目睹大王雄才大略,小人有幸窺得幾分罷了,雖是皮毛,但對付幽雲這些唐朝將領,卻已是夠用了。”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韓仲錫這記馬屁拍得頗有水平,耶律敵烈哈哈大笑。笑罷,再度將眼神投入到戰場上,眼見李從璟率領大同軍馬軍一馬當先,從後方奔馳而來,已經逐步靠近後陣,耶律敵烈的雙眼微微眯起來。

在看似沒有防備的契丹軍陣後陣中,是被耶律敵烈才召回不久的耶律博納在坐鎮,從耶律敵烈所在的位置望下去,可以清楚看見整個戰場的形勢,自然也能將後陣中埋伏好的契丹軍士身影看在眼中,他們躬身負兵,藏於陣中,只待時機到來,便暴起擊殺接陣之敵軍。

契丹軍陣後陣陣型如何,李從璟一眼望去,只能看到最前面的一條線,和其後的刀柄人馬身影,其它的一概不知。在李從璟發起對契丹軍陣的衝鋒時,那原本背對他們的契丹軍後陣中的契丹軍士,迅速奔跑集結,在轉而面向他的同時,努力尋求在最短的時間內結陣,以求快速形成防禦力,將李從璟擋在陣外。

這是很正常的軍陣反應,看起來沒有絲毫問題。況且以李從璟平視的目光看過去,眼前除了密集如林的人和刀柄,確實也看不到其他東西。

騎兵軍陣轟然向前,已經接近到距離契丹軍陣僅僅數百步的距離,在這個位置上,李從璟等人不僅能清晰看到對方的陣型,甚至連對方將士的面孔,都能看得見。

契丹軍陣前方的將士在不停的集結,緊張結陣,豎起刀柄,組成防線,有些混亂,忙成一團。契丹軍匆忙結陣,組成的防線,以槍矛爲主,間有盾牌,這樣的防禦力量,雖然有了戰力,但要說經得起騎兵猛烈衝鋒,卻還是差得太遠。

時間倉促,幾乎是瞬息之間,大同軍轟然而至。

李從璟雙眼凜然,從中射出銳利的光芒,如同利箭離弦。

再近,至三百步。

契丹軍陣中飛出一片箭雨,雖然不甚嚴整,不夠密集,但卻不能忽視其殺傷力。不用李從璟吩咐,他身後奔馳的大同軍馬軍將士都伏低了身子,將自己埋在馬脖子後面,利箭在半空中滑過一道半圓的弧線,最後箭頭斜對地面,雨線一般落下來。

利箭更多落在騎兵與騎兵之間的空隙地帶,卻也有不少落在騎士後背上,但在這樣的距離上,利箭是無法穿透騎兵背後的甲冑的,除非利箭透過縫隙,纔有可能鑽進騎士的身體中。

亦有利箭落在戰馬上,騎兵戰馬都曾經過特殊而嚴密的訓練,少有因皮外傷而受驚失控的,雖然這一輪箭雨下來,有鐵箭落在馬身上,但對戰馬造成的殺傷着實有限,因馬失前蹄而落馬的軍士,雖則也有,但只是零落的極少騎士。

一波箭雨之後,李從璟靠近到距離契丹軍陣不到兩百步的距離中,他的目光落在對面的軍陣上,將對方的雜亂腳步、身影都看在眼裡。這樣在匆忙之間結成的軍陣,防禦不夠嚴密,對於勢能強大的騎兵軍陣而來,是最好撕裂的。

二波箭雨,噗嗤噗嗤的聲響在身後傳來,中箭落馬和中間失去平衡的戰馬多了些,馬嘶聲

鑽入耳中,最能引起人的心悸,讓人不由得擔心下一箭會不會命中自己的戰馬,戰馬會不會將自己也摔落地面。然而李從璟的目光始終冷靜如水,只是鋒利得緊。

第三波箭雨,一支利箭滑過李從璟的肩膀,帶出一道不深不淺的口子,對常人而言疼痛難忍的傷口,只不過帶給李從璟螞蟻叮咬一般的觸覺,完全不能引起他半分重視,更不能讓他分神。

幾乎是箭雨初停,李從璟坐直身體,驟然擡起手臂,向前方一揮,同時勒轉馬繮繩!

以此同時,那方纔還顯得匆忙、混亂的契丹軍陣,陡然一變,腳步不穩的契丹軍士,忽然以單位距離聚集在一起,彼此之間留出巨大的空白處來,這些空白地方,就形成了天然的騎兵衝鋒通道。面對這樣的陣型,騎兵衝擊過去,自然不會去撞擊那豎着長矛、盾牌的軍士鐵牆,另外戰馬急速前衝的勢頭,也不可能立即被遏止下來,遑論後面還有正在往前奔馳的同袍,若是驟然降低馬速,前後騎兵必然相撞,那無異於自殺。因此,這些對手留給己方的通道,騎兵只能一往無前的衝進去。

這些通道兀一出現,大同軍將士就看到了裡面,通道兩側,由重盾組成的堅如壁壘的牆壁,在牆壁間的空隙中,已有帶着倒鉤的長兵伸出,冷冰冰的橫在重盾下方,離地兩尺的位置。這樣的位置、角度,正好勾住衝過來的騎兵馬腿。

可以想象,騎兵衝進通道之後,只能是有去無回!

這副場景,落在騎兵眼中,無異於地獄。這就是步兵對陣騎兵的利器,鐵甲陣,又稱爲龜甲陣。在這個陣型中,步卒是刀俎,而騎兵是魚肉。這樣的殺陣,非軍中良將,以及訓練有素的將士不能佈置。

只看一眼眼前的鐵甲陣,李從璟便知,耶律敵烈,絕非易與之輩,契丹北院夷離堇的顯赫聲威,絕對不容輕易觸犯。

然而,李從璟的嘴角勾起一抹微小,但笑意盎然的弧度。

在他扭轉馬繮繩,擡起手臂的那一瞬間,作爲馬軍領頭的他,就帶着大同軍騎兵,在契丹軍前陣甩了一個線條流暢的大彎,整個騎兵陣型成一條長龍,如一條大河,在距離契丹軍陣不過一二十步的地方,以近乎九十度的極限角度,調轉方向,變成平行於契丹軍陣奔馳,而沒有衝進契丹軍佈置好的口袋中!

這樣的動作,難度太大,即便是對弓馬嫺熟,歷經殺伐征戰的真正精銳,也不可能臨時做出,只能是事先就預定、準備好的!

在大同軍騎兵改變奔行軌道的瞬間,馬上騎士無不坐直了身體,而在他們手中,已然多了緊緊握住的弓箭。

李從璟拿穩手中弓箭,三支利箭在三根手指指縫中,無需刻意瞄準,在目標充足、且距離足夠近的前提下,李從璟右手三根手指剎那間鬆開,三支鐵箭便猛地射出,弓弦響動的聲音還未落下,而側面的契丹軍陣中已然傳來三聲慘呼。三名契丹軍士,竟然都是咽喉中箭,他們如遭雷擊,腦袋猛地向後一仰,一陣飄起的血滴子中,立即倒在了軍陣中!

李從璟身後的大同軍馬軍,起身,彎弓,放箭,三個動作一氣呵成,霎時間飛出的利箭,組成一條長繩,迎面轟然甩進契丹軍陣中。那些舉着長槍長矛,想要將大同軍馬軍逼開、放進鐵甲陣中的契丹蠻子,怎麼都想不到,眼前竟然會

發生這樣的變故。沒有防禦姿態和防禦準備的他們,頓時被利箭射中。在這樣近的距離下,即便是鐵箭射中甲冑,也能將其穿透,狠狠釘進人體中!

近千大同軍馬軍一輪齊射,殺傷就遠遠超出方纔他們衝陣時,契丹軍亂箭的殺傷總和!而第一輪齊射,並不是戰鬥的結束,緊緊是開始而已。

爲迷惑李從璟和大同軍,契丹軍在佈置鐵甲陣時,在陣前部放了許多防禦明顯不足,只有攻擊利器,而沒有重盾重甲的軍士,此時,他們就成了大同軍馬軍最好的靶子!大同軍馬軍將士從他們面前馳過,便是三輪利箭齊射,一層一層的契丹軍士,如同被驟然而至的颶風吹倒的野草,層層倒下。不同的是,野草經風吹,還能再直起身,而這些中箭的契丹蠻子,卻是再也沒有機會爬起來!

在龍尾的大同軍將士第三輪利箭放出時,龍首的馬軍將士,已經再度轉彎,竟是又折了回來。

他們從頭至尾,再次奔過契丹軍陣前,以狂暴的箭雨,將意圖向前衝殺的契丹蠻子盡數射倒在地,叫人牙酸的弓弦聲後,是利箭入體的噗嗤聲響,連成一片,不絕於耳。

陣中指揮的耶律博納看到這一幕,氣得直欲吐血,他驟然發出一聲厲吼,急令騎兵出兩翼,去迎戰大同軍馬軍!

從軍令下達,到軍令傳到騎兵將令手中,再到騎兵將領點了部卒,最後出陣,這其中花去的時間,已經讓大同軍在契丹軍陣前折騰了兩個來回。當這些契丹騎兵急匆匆奔行出陣時,李從璟已經率領大同軍馬軍最後一次甩過一道大彎,乾脆利落揚長而去!

在他們身後,是早已沒有軍陣模樣,倒了一地的契丹蠻子大陣,這些契丹蠻一層層倒在地上,連成一片一片,就像被人割了丟棄在地上的雜草。而往來奔走的軍士,望着已經遠去的李從璟和大同軍將士,徒然高舉兵刃與盾牌。

在方纔短暫但激烈的交鋒中,李從璟帶領大同軍將士將猝不及防和之後拼命想要抵抗、反擊的契丹軍士,射倒了一層又一層,到最後,這些契丹軍士已經只能慘嚎着放棄一切不切實際的想法,在犀利的箭雨中,絕望的抱頭蹲在地上,甚至有放聲大哭者,然後又一個接一個倒下。

驟然奔至,快速殺戮,急速撤離,這就是騎兵精髓的奔戰之法。這樣的騎兵戰法,不求掠地,只求殺人,給予敵軍有生力量以毀滅性打擊。

李從璟帶領大同軍這一次探營,便是採用如此戰法。特殊的地方在於,他們沒有動刀,只動了弓箭。

在契丹騎兵出動前,李從璟和大同軍將士奔離戰場,向戰場外而去。

衝出陣的契丹精騎不甘心就此放過李從璟等人,拼命拍馬跟上來。

而當他們緊隨李從璟和大同軍馬軍脫離契丹本陣,再度看到唐軍的時候,映入眼簾的是陣型嚴密的大同軍步軍,大同軍步軍將輜重車擺在陣外,成環形拱衛大陣,輜重車後弓箭手則引弓搭箭。

李從璟和大同軍馬軍在陣前分成兩股洪流,匯入到偃月陣兩翼。當契丹精騎追上來時,迎接他們的是候之久矣的步卒弓箭手,一陣密集如蝗的箭雨,立即叫這批契丹精騎遭受當頭棒喝。

不及驟停的契丹精騎軍陣,頓時一片人仰馬翻,人馬交相慘呼,聲音慘烈不忍聽聞。

(本章完)

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十八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5)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敵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2)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3)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2)章五十六 天下不復有門閥 我打你臉又如何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六十九 你說對不對【第二更】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七 三個錦囊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七 神仙山(6)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二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1)章四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4)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九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2)章一百零七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2)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一百六十三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3)章七十五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2)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五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1)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九 破軍章一百四十五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下)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兩百四二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7)章二十五 百戰安義(4)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四十一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2)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四十八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9)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六 水寨(4)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五十八 崔玲瓏抵死掙扎 第五動情用巧刑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八十六 過盡千帆皆不是 李從璟餓狼撲食章兩百四九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上)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六十六 人算盡不如天算 奔離新鄉向西戰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一百零二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9)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兩百四六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1)章六十一 火攻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九 破軍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三十二 軍神章八十八 郭崇韜一言定策 先鋒相遇一戰勝章六十五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1)章四十九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5)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1)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四十三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4)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五 神仙山(4)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六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6)章三十五 心思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