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

實則李從璟與王樸敲定的計策並不複雜,一言以蔽之,先行離開此地,再行襲擾契丹叩關之軍。

那麼就要問了,離開此處簡單,離開後往何處去?這卻也不難想到。因離開此地,退入桑亁關是行不通的,既然退入桑亁關行不通,爲防落入契丹包圍圈中,便只能遠遠遁去。突出契丹軍包圍後,轉而進入到廣闊的豐勝二州之地,到了此時,李從璟等就從位於契丹軍正前,被其爭鋒相對,變爲位於契丹軍後背,對其虎視眈眈。

這個轉變,看似簡單,實則絕不僅是地理位置的改變,更通過改變相對位置,改變了戰場主動權的歸屬!眼下大同軍在三面包圍中,雖然有桑亁關守軍可以相互呼應,但一來雙方實力懸殊,二來桑亁關自保尚且不足,實難出關。而大同軍一旦跳出這個包圍圈,轉到契丹軍身後,那麼何時出擊叩關的契丹軍,如何出擊,完全就由李從璟說了算。

總之一條,不能讓契丹軍安穩叩關,更不能讓他們攻克桑亁關。

“桑亁關外的契丹軍沒有異動,只是在嚴密列陣,呈守勢。其狀應是在防備關內守軍和我等突擊破陣!”在整軍備發前,張大千最後一次對周邊形勢作了整理,“耶律敵烈在北,其義兒軍在西,均向我等快速靠近,不消半日,兩部便能匯聚於此!”

圍攏在一起的大同軍諸將,包括第五姑娘、王樸、劉細細等,都神色肅然。張大千話說完,衆人俱都舉目望向李從璟,等待他下達命令。

在此之前,張大千等大同軍將領,曾一起商議大同軍指揮權歸屬,須臾得出結論,要使大同軍走出眼下困境,唯有將指揮權交給李從璟,讓他帶領大同軍作戰!不如此,大同軍難有生還機會。

陳力當時提出異議,道:“李將軍固然有才能,然其並非大同軍將領,本身又無節制大同軍之權,將大同軍交由他指揮,於理不合!”

張大千很不贊同陳力此言,他很嚴肅的對陳力道:“事急從權,焉能拘於俗制?如今強敵環飼,我等深陷重圍,雖已得突困之計,然要使其成功,千難萬難,非有智勇兼備之統帥指揮不可。李將軍昨日兩計使我等大軍安然撤出戰場,順利東歸,今日又賴其之謀,讓我等有突圍之策,其智勇如何,已無需本將多言。當此之際,能領我等破耶律敵烈之局者,舍李將軍其誰?”

“雖已得計,然要突圍仍舊千難萬難”云云,的確是實情,陳力不能反駁,但他仍舊不肯放棄,又道:“讓非大同軍之人,指揮大同軍征戰,我唯恐士卒不服。”

“這卻是你多慮了。且不言昨日李將軍救下將士們性命,全軍將士無不感念其恩德、敬佩其膽勇。又即,軍帥重傷之際,見李將軍便言‘救我大同軍’,這是將我等安危託付於李將軍之手啊!如今軍帥重傷,仍是堅守城頭,力保桑亁關不失,如李將軍再則率領我等敗耶律敵烈,此豈非佳話?”張大千如是對陳力說道,陳力遂不復再言。

李從璟見衆人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其中

的期待信任之意,他再熟悉不過,率領百戰軍征戰經年,每每臨敵征戰,軍中將士亦都是如此眼神。

情勢危急,分秒必奪,李從璟沒有多言其它,直接說道:“往下幾日,諸位將軍將會面對征戰以來,你等所經歷之最艱難戰鬥。在這場戰爭中,敵軍數倍於我,從不同方向向我等展開合圍,而我等必須得從敵軍合圍中殺出血路,並且擺脫敵軍精騎追擊。非但如此,我等還需在經歷此劫後,保有襲擊桑亁關外契丹軍之戰力,能與秦將軍將耶律敵烈趕出桑亁關!”

任務之艱鉅,戰事之艱難,諸將莫不心知肚明,但是眼下,所有人皆別無選擇,唯有迎難而上。

戰死,或者被屠殺,這就是當下不到五千大同軍,僅有的兩個選擇!

話說完,李從璟對大同軍全軍將士下令,“全軍向南,開拔!”

東西南北四面,其中三面皆有強敵,唯南面無契丹軍,大同軍既以突圍爲第一步之目標,自然要選擇向南。

四千餘大軍,便是四千餘副鐵甲,四千餘柄鐵兵,匯聚成一道鋼鐵熱流,在滾滾煙塵中奔行。而在這支鐵甲雄兵之前,近百個青衫長刀、策馬奔馳的身影,就顯得格外突出而顯眼,他們不着看一眼便讓人覺得心寒的甲冑,但他們渾身流露出來的騰騰煞氣,彷彿讓他們置身在黑霧中,叫人無法忽視。

大同軍奔離原處,沒有瞞過已將他們視作囊中獵物的契丹軍,在他們離去後不久,契丹遊騎就發現了他們的蹤跡。在得知李從璟率大同軍跑路、欲逃亡保命後,契丹軍立即遣出精騎,加速前來追擊。

已歸至昨日主將職位的耶律雉,因不堪承受耶律敵烈之怒,急於戴罪立功,更是親領其它耶律敵烈其它幾名義子,親自來追殺李從璟,發誓要一雪昨日之恥!

馬軍腳快,步卒是萬萬跑不過的,然則真要說起來,人力發狂時也能日行百里,而縱觀歷史上經典、輝煌的騎兵追擊案例,最多也不過一日兩百里的水平罷了。按理說兩者差異應該極大,但事實爲何是如此?這卻是因爲,人再多,跑起來也容易,馬多了,跑起來就很困難。後者要維持隊列,要保證奔行途中不出亂子,那是很難的。人則不同,只要稍稍拉開距離,怎麼都不會跑出大亂子。

李從璟帶領大同軍的第一日征戰,前半部分便在狂奔中度過。傍晚時分,後面的契丹精騎追了上來。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大同軍行軍速度雖然比平日快了很多,但仍舊勉強維持着隊列,所以被契丹精騎在天黑前追上,並不難理解。

從桑亁關向西南,百五十里之外便是流經河套平原的黃河,平原之上,黃河水流平緩,若得船隻,要渡河而過很簡單。豐、勝二州之一的勝州州城,便在黃河之濱,距離此地不遠。

若大同軍能順利趕到黃河沿岸,平穩渡過黃河,那麼契丹軍再要追擊大同軍,就會難很多。大同軍甚至可以在渡過黃河後,在河岸以逸待勞,在契丹追兵渡河之際,半渡而擊之。因是

,只要渡過黃河,即便是面對數倍追兵,大同軍都能遊刃有餘。

黃河,便是大同軍此行第一個目的地。然而此時距離黃河,尚有數十里之遙,而契丹精騎已尾隨而至。依照目下形勢,在抵達黃河之前,大同軍必須與契丹追兵一戰。戰若勝,將契丹追兵擊退,則大同軍可至黃河,渡河而過;戰若敗,則黃河不再是彼岸,而是地獄,被契丹精騎追趕到黃河岸邊的大同軍,將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成爲真正的絕境之師,只有死路一條。

李從璟在被遊騎告知契丹軍將至後,令大同軍步軍繼續趕往黃河,而他和張大千等驍勇之將,則率領大同軍騎兵留下阻擊契丹追兵。

馬軍精貴,便是朝廷六軍與侍衛親軍配置比例亦很小,莫說藩鎮軍了。大同軍有將士五千,馬軍不過千餘之數,而經由之前一戰,頗有損失,此時只剩下了千騎左右,此時全都留下來與李從璟一道,阻擊契丹精騎。

而前來追擊大同軍的契丹先鋒精騎,數量達到了三千,其統率便是昨日夜裡在李從璟手裡吃了虧的耶律雉。

耶律雉在得知大同軍馬軍竟然全部都留了下來,意圖阻擊他們的時候,不僅沒有擔憂,反而露出喜色。他對身邊的老三老四說道:“今父王親自督陣於桑亁關外,欲以雷霆之勢攻克此關,我等追擊大同軍的人馬雖不多,卻也接近萬人,依父王的意思,我等只需要將大同軍遠遠驅逐,或者死咬不放,使其無法回頭支援桑亁關,則桑亁關早晚必定落入父王之手!然則我等昨日戰事不利,父王已大爲惱怒,此番追擊大同軍,怎能不將李從璟斬之以獻父王?我等大軍,三倍於敵,大同軍必敗無疑,且隨我殺上前去,將李從璟生擒陣前!”

老三、老四聞言,皆點頭應是,“正該如此!不擒殺李從璟,不足以泄我等心頭之恨!”

老五陰着臉跟在一旁,沒有搭話,眼鏡蛇一般的眸子裡,不知在閃動什麼樣的光芒。

衆人計議已定,再不復多言,列好陣型,衝向大同軍馬軍所在之地。

千餘騎前,李從璟沉着靜立,他已經披上甲冑,握上馬槊——大同軍四千餘人,要給他湊出一副披掛何其容易。夕陽西下,餘暉如金,染遍這迎風肅立的千騎。

臨近黃河,又是河套平原邊緣,此處地勢大致平坦,唯有低矮山丘,是沿着東部雲州邊境線延伸過來的山巒——平州邊境線便是長城沿線。

耶律雉求戰心切,也知時間寶貴,故爭分奪秒,迎面而來沒有二話,直接就是衝陣。李從璟等以逸待勞,卻也知道斷無拖延時間的可能,況且契丹大軍在後,他們也無暇去拖延時間,儘快擊潰這支契丹精騎,是他們唯一所求。

李從璟身後,近百青衫近衛面無表情,只是肅殺的盯着逐步靠近的敵軍。耳畔響起的馬蹄聲,催動大地顫抖不已,一把把亮起的長刀,是鬼魅也是天使。

併爲尖刀的李從璟和張大千,策馬而出,帶動千騎衝出陣,一往無前殺向面前的契丹蠻賊!

(本章完)

章二十五 陣戰(上)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二十一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8)章五十八 總攻章五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5)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七十三 經營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六十七 不惜賤命搏富貴 樑軍營中奪功名章七 神仙山(6)章四十三 相親(中)【第二更】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一百一十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中)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八 兄弟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三十七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5)章七十九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上)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六十六 郭威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腸裂 願隨軍帥徵四方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7)章六十一 火攻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十七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8)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九十八 論學堂裡驚天下 十萬王師圍金陵(2)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三十二 楚地戰事不如願 擬調郭威往替之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三十一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5)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四十 勢運章十九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6)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八十六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2)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九十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3)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1)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二十六 崔玲瓏寺廟設伏 趙象爻挑選墳墓章兩百四一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6)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十六 瘋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1)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一百一十九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2)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二十一 當年明月仍皎潔(下)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上)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5)章一百二十八 韃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風情異江南(中)章十五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2)章八十五 君能以國士待我 我必以國士報之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四十二 西路軍接連數戰 李從璟大定江淮(3)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二十六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4)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三 水寨(1)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兩百五二 戰死邊疆裹屍還 天下再無契丹賊章七 神仙山(6)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