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

待契丹軍退出視野,李從璟從山丘上打馬而下,會上張大千,離開了此處。

雖與李從璟見面不到半日,張大千對其卻已敬佩萬分,由衷感嘆道:“素聞李將軍威名,戰無不勝攻無不取,今日一見,果然盛名之下無虛士,讓末將好生佩服!”

張大千已年過四十,年齡差不多是李從璟兩倍,論起面容來,他也比李從璟成熟滄桑不少,但他在說這話的時候,卻明顯已忽視了兩人的年齡差異。

這樣的誇讚,落在常人耳中,或許會讓當事人喜悅不已,但李從璟對此卻早已習以爲常,因是並無太多高興之處。一個邊軍將領的讚揚,實話說他還真不當回事,這倒不是他心高氣傲,而是如今的他,擁有的身份地位和實力,已讓他可以將很多事都不放在眼裡。

“契丹軍雖退,爲萬全計,我等還是速歸桑亁關爲上,沿途可留下游騎,以掌握契丹軍行蹤。”李從璟對張大千說道,因他不是大同軍將領,本身也沒有節制大同軍的權力,雖救了大同軍,卻也不託大,是以言語間的意思仍是建議,而非命令。

“敗而不餒,勝而不驕,於困境中出奇計,反敗爲勝,得勝時步步爲營,舉止周密,說的便是李將軍這樣的將帥啊!”張大千心有所感,這話他本打算說出口,但見李從璟神色淡然,明顯是不在意他的誇讚,他自己竟是不好意思再說出來,只是點頭應道:“李將軍說的是,正該如此!”

張大千隨即給部衆下令,一路留下游騎不提。

離開那座山丘沒多遠,第五姑娘領縱火之近衛趕上李從璟,彙集在他身後。看到這些人,張大千不由得神色一凜。他是軍中宿將,自然能一眼分辨出這些銳士身上凜冽的殺伐之氣,不消說,他們都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悍勇之士,一雙雙冰冷沉靜的眸子,配合他們精悍的身影、暴烈的氣息,常人不知其中之意,只會感覺到害怕,但張大千卻能感受到他們非凡的殺傷力。

“皆虎狼之士!”張大千心道,“看來先前縱火之人,就是這些虎士所爲了。”念及於此,不由得納罕,“今已脫離險境,卻爲何仍不見百戰軍?”看向李從璟,想道:“難道李將軍不欲百戰軍露面,開入桑亁關?這卻是爲何?”又想道,“是了,百戰軍畢竟是客軍,沒有得到軍帥首肯,卻是不能擅自入境的。”心中又浮現出今日之戰的情景,想起秦仕得見到李從璟時,那句“李將軍,救我大同軍”,想起李從璟今日兩計讓大同軍安然東歸。凡此種種,讓張大千對讓百戰軍露宿於野,實在是不能安心。

張大千清了清嗓子,靠近李從璟,說道:“李將軍,百戰軍若已至附近,還請進入桑亁關紮營。”見李從璟投過來略帶疑問的神情,他灑脫的笑道:“今番幸賴李將軍之力,大同軍方能安然無恙,李將軍對大同軍恩重矣!雖軍帥尚無軍令,但以末將對軍帥之瞭解,還請李將軍放心,軍帥必定會喜迎百戰軍進入桑亁關!”

李從璟嘴脣動了動,話還未說出口,前面有數騎奔來,到了近前,下馬向李從璟和張大千見禮,道:“軍帥令,請百戰軍入桑亁關!

聽聞此言,張大千豪爽大笑,對李從璟道:“李將軍,我便說軍帥會喜迎百戰軍進入桑亁關,李將軍對我大同軍有大恩,軍帥不僅非是小人,更是性情中人,恩怨分明,此番百戰軍到了雲州,跟在幽州並無差別!”

張大千一副爲百戰軍着想的模樣,這等“熱情”,讓讓李從璟啼笑皆非,不過感念對方的胸懷,他還是道:“此番本帥到雲州,並未帶大軍前來。”

張大千卻沒想到是這樣的情況,愣然不已,“未帶大軍?”

李從璟點點頭,“若是本帥有大軍至此,方纔如何會放那數千契丹軍離開?”

他這話不假,他佈置的騎兵的確還未趕來。

張大千睜大雙眼,“先前百戰軍未出擊契丹軍,末將還以爲李將軍是謹慎征戰,不欲夜擊敵軍,原來李將軍方纔在山丘上,當真是一人獨退千軍萬馬?將軍真虎膽也!”

李從璟笑了笑,不以爲意。

天明之後不久,李從璟和大同軍回到桑亁關外。

……

西樓。

遙遙望見西樓城,耶律德光陰霾的眼神中也露出幾許輕鬆喜悅之色。且不論這回南行檀州的過程和結果如何,如今總算安然回到契丹國都,回到了他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之地,回了家。

只要能平安歸至西樓,那麼過往的一切就只是過往,一切都還有重新來過的機會。下次面對李從璟,仍然是一場全新的戰役,到時候鹿死誰手,可跟過去沒有關係,只跟將來有關。

耶律德光如此告訴自己,讓自己打起精神,仍舊以昂揚勃發的面貌,走向這座承載了他太過野望和抱負的城池。他看了一眼跟在身邊的三名近衛,其中兩人固然興奮慶幸,但唯獨黑格面容沉靜,雖然也有興奮之色,但並不明顯,相反,耶律德光從他眼中看到一絲失落和頹敗。

耶律德光眉目略沉。然而他卻也能理解,畢竟前番黑格以他近衛身份,隨他去檀州,本是爲立功而去,卻不曾想遭遇波折,更是險些丟了性命。本想榮歸故里,卻不曾想失魂落魄回來,這其中的落差,的確讓人心冷。

皺了皺眉,耶律德光以一種奮發的口吻對黑格道:“黑格,無需如此無精打采,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有性命在,日後有的是機會謀取榮華富貴。我大契丹的勇士,可以戰敗,但不能喪失心志,只要心志勃發,今日雖敗,來日同樣可以取勝。如今我大契丹國東征西討,戰事頻繁,正是用人之際,爾等有的是機會施展才華!”

他這話確有鼓舞士氣的作用,那兩名近衛聽了,都流露出振奮精神的神采,但黑格卻是嘆了口氣,礙於耶律德光的身份,他行禮道:“多謝殿下勉勵,黑格必不忘今日之恥,常懷雪恥之心。”

黑格話說得有氣無力,但意思擺在那裡,耶律德光也不好責怪,只當黑格是一時還不能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並未多想。

耶律德光歸來,西樓城中的耶律阿保機事先自然不可能不知,因此他也遣了人等在城門處相迎。只不過耶律德光這回算計李從璟,不僅自身盤

算落空,身邊近衛全軍覆沒,只剩下三人,便是被他帶去古北口外,接應他的那一萬步騎,也死傷大半,此行他可算是大敗而歸。因此,耶律阿保機派來迎他的,是他自己的心腹大將,司近部統率耶律敵魯古。

看到耶律敵魯古,耶律德光只是面色稍沉,但是黑格心底卻涌起一股濃烈的悲傷、愧疚之情。當日在叢林中逃亡時,耶律敵魯古之子,也就是黑格的安答,因爲體力不濟而倒下,他相助不及,是耶律德光爲不拖累衆人,而不由分說親自將其斬殺。

對不能救得安答,讓其和自己同出同歸,黑格一直處在深深的歉疚和自責當中,現在看到耶律敵魯古,想起當日一幕幕,尤其是最後安答臨死時絕望而又不甘的眼神,黑格如何能不悲憤難當?

“殿下,皇上令臣來迎你歸城。”耶律敵魯古臉上並沒有什麼太明顯的異常,在耶律德光走近之後,他迎上來,恭敬的行禮。

耶律德光點點頭,“有勞將軍親至。父皇有何吩咐?”

耶律敵魯古回答道:“皇上有令,殿下歸來,即至太一殿面見。”

兩句話下來,耶律德光已能明顯感覺到對方言語中的生硬,還有淡淡疏離感,他心頭不悅,卻還是盡力不動聲色,“既然如此,本王便隨將軍面見父皇。”

“殿下請。”耶律敵魯古讓開道。

耶律德光從耶律敵魯古身前走過,重新跨上戰馬後,對同樣在此相迎的他王府的家臣道:“爾等且先回去,待本王見過父皇,自會回府。”家臣們自然一一應諾,沒有二言。

他又對黑格等人道:“你等也各自回家吧,來日有暇,本王再召爾等。此番南征,爾等不離本王左右,此功此情本王不會忘記。”

黑格只是應是,並無多大反應,那兩名近衛聽出耶律德光話中的親近,以及隱含的日後會重用的意思,都有些激動。此番耶律德光南行雖然失利,但他仍然是契丹的皇子,是契丹兵馬大元帥,隨其左右,能得重用,自然前途光明。

歉然、愧疚,黑格眼神複雜的看向耶律敵魯古,欲言又止,神色悽然。耶律敵魯古望了黑格一眼,看似不經意的說:“黑格你此番護得殿下週全,乃是有功,其他無需多想,且先回去,以寬家人擔憂之心。”

得到耶律敵魯古這話,黑格知曉對方並沒有責備他的意思,然而如此一來,他心中的負疚感反而更甚,只是眼下不好說什麼,行禮告退。

離開西樓也已有些時日,在面見耶律阿保機之前,耶律德光急於知道最近的國家大事,便在路上問耶律敵魯古,“將軍可知西征之事如何?”

耶律敵魯古仍舊是本分的回答道:“北院夷離堇已攻克豐、勝二州,並且挫敗韃靼部酋長的軍事反叛,皇上已在豐、勝二州外設置應天軍,目下耶律敵烈已歸至應天軍坐鎮。”

此事在耶律德光意料之中,是以他並不驚訝,只不過別人是大勝凱旋復又出征,他卻是大敗而歸,對比之下難免有些落差。

到得皇宮前,耶律德光碰到了他此時最不想見到的人,耶律倍。

(本章完)

章五十一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7)章一百三十八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中)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1)章一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1)章三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3)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四十九 誰也別想過去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3)章一百零四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中)章五十四 學院立志醫天下 繼往開來塑大唐章八十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7)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十二 淇門之變(4)章六十八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6)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2)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一百二十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3)章一百六十二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2)章五十一 軍失將當亡【第二更】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二十三 趙普潁上行良政 士子風流總不同有關李嗣源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二三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1)章一百二十七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上)章三十三 從天而降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一百二十四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7)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八十二 一朝功業歸塵土 空留佳人無歸處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靈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4)章七十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2)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四十二 董璋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1)章四八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2)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四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0)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六 水寨(4)章兩百二十 烽煙席捲鴨淥府 百騎漫行過沖鹿章一百六十八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2)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兩百四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3)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一百二十五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8)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腸裂 願隨軍帥徵四方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四十二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3)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五十五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5)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六十三 我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1)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六十七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2)章八 奮起於亂勢之中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九十七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5)章兩百三十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7)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下)章九十七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6)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9)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6)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6)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八十二 終是宿命禍蕭牆 夜雨殺戮停不住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盡一歲除 天成長興成昨日(上)章七十四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1)章三十九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0)章七十一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