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

與攻克懷州、平州後張榜求賢不同,李從璟主政幽州後,並未廣佈求賢令,以網羅人才。非是他不願,而是幽州情形與懷州、平州不同,懷州時值樑朝轄地,平州也被契丹竊據,都是敵境,李從璟在攻佔這兩地後,張榜求賢,以求更好的治理地方,自然無可厚非,但幽州本就是大唐轄地,李從璟沒有在這裡求賢的土壤。且不說幽州各級官吏本就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就算李從璟求得賢才,朝廷也不一定會依他之見任用。

人才可以不舉,權力卻不能不把控到自己手裡。要把控幽州權力,有兩個途徑,一是取得本地原有官吏支持,二是任用自己的親信。不過如前文所述,幽州本就是大唐國土,官吏皆大唐命官,對李從璟這位節度使,尋常情況下,他們也沒有不聽其號令的理由。又因李從璟所帶的官吏本就不多,難以盡掌中樞要職,最後他將衛道等人都充入軍府,在各司主政,沒有讓他們去奪權。

官吏可以不新任命,但李從璟要做的事卻容不得打折扣。軍、農、工、商就是如此,在這些政事處理妥當之後,李從璟還有一項內政大事急需去辦,對李從璟的“大志”而言,其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前幾者。

這件事,就是“學事”。

誠然,亂世當道,唯武者定天下,槍桿子裡出政權,但天下握在手裡之後如何?五代亂世,有過許多君王,但結束亂世的卻只有一人,如何去做那最後那君臨天下的人,而不是中間的一個過客?這就得治理好天下。治理天下,少不了文官,少不了士子。

除此之外,爭霸天下,也非有軍隊衝鋒陷陣就行的,還須得有源源不斷的後勤保障,糧食、軍械、兵源等等,這些都需要文官去做。

即便是這些都不去言說,一個只有武者、沒有文士的集團,一個只重武力不尊重知識的國度,本身就是恐怖的。

李從璟身爲幽州節度使,擁有幽州軍、政大權,所以,他要在幽州興“學事”。

爲此,他將身在平州的杜千書調回幽州,又集合了身邊可用的文士,並幽州本地素有威望、學識、見識的文吏,一起來佈置實行這件事。

經過半年多的時間,平州諸事已定,杜千書離開平州後,平州一應事務有趙鐘鳴接手主持。趙鐘鳴是個能幹事的,且品性中正,將平州交給他,李從璟並無不放心。

官學無甚可多言的,無非修繕學院,多募教師,鼓勵適學學生就讀而已,眼下幽州財力、物力有限,李從璟也無太多可供其改善的地方。此時李從璟交由費高章牽頭,自去辦理。他召回杜千書,雖也是爲“學事”,卻非是爲此“學事”,而是另有謀劃。

“演武院?”杜千書從李從璟嘴中聽說這三個字後,顯得很是驚異,他並非沒有聽說過這三個字,而是不曾以這樣的順序,連在一起聽說。

李從璟頷首道:“演武院者,兵將之大學。世之大學,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

於至善,所納學子,爲尋常百姓,稱士子;而演武院之宗旨,在明軍法、修武藝,在習征戰之道,在來日沙場勝敵,所納學子,爲軍中將士,可稱軍學生。因此演武院所習之道,爲兵將之大學。”

李從璟這番話,將演武院是何物說得很透徹,更回答了演武院學生從何處來,來此修學何物,學成後又該往何處去的問題。有此三者,則演武院便有了立身之本,通此三者之意,也就明白了演武院之所以建立的原因、用處。

通俗言之,眼下李從璟要建立的演武院,類似於後世的軍校。

軍校沒有沒存在的必要,軍校的重要性如何,不言而喻,因此在李從璟解說完這個創意後,立即得到了衆人的一致認可、擁護。

在座衆人,不僅有杜千書、衛道這樣的文士,也有李紹城、蒙三、孟平、李彥超、李彥饒等軍中將領,前者還好,後者聞聽此言,皆激動莫名。

“世之軍法,或從軍中習之,但憑經驗,不得系統,難以高瞻遠矚,或從兵書中學之,難窺真理,遑論軍中將領多不識字,或從名將名師傳授,固然幸甚,然則天下千萬將領,有幾人能得名師傳授軍法?本帥之意,欲化片面爲系統,欲化特例爲常態,行此法,意在提升各級將官素質、指揮作戰之才能,最終提高大軍戰力,助我軍中兒郎破敵建功!”李從璟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望向他的諸位軍中將領眼中都閃着光。

“要建演武院,先有三難,一在教授,二在教材,三在學生。”李從璟又道,“不比尋常教書先生,演武院教授必須是軍中宿將,且具備教授學生之能;演武院初建,之前未有章法可尋,自然也無教材,如何編修教材,其難最大;而演武院學生,必須識字,又必須經歷過戰事。此三者,爲本帥今日召集爾等欲解之題。”

說到這,李從璟不由得想起莫離。

莫離既然能知曉李從璟建立軍情處的想法,自然也能知曉他建立演武院的構思,這件事若是有莫離幫襯,自然事半功倍。但如今莫離身在渤海國,卻是一時無法回來爲他主持此事了,這讓李從璟頓生失了左膀右臂之感。

他心道:“也不知渤海這兩日情況如何了,若是形勢稍緩,諸事已走上正軌,是時候將莫離召回了,幽州之事千頭萬緒,無莫離,我平增千百勞累、壓力。”

接下來幾日,李從璟與衆人就演武院之事展開詳細研究。

最終,李從璟決定在幽州建演武院,先行以軍中宿將客串教授,再擇優定爲院中常駐教授,教材先以基礎兵書爲主,輔以軍中科目訓練,至於學生,自然是從軍中戰功突出的低級將官中選取。因爲是初建,考慮到戰事需要,李從璟暫停第一批學生以一年爲期。

此事議定之後,李紹城、蒙三等人紛紛感慨,“淇門建軍時,軍帥便以先生教授我等詩書義理,日夜不綴,使我等識字,今日觀之,幸有軍帥此舉,否則當下演武院當教無教授,學無學生!”

衆人只當這是李從璟的先見之明,佩服不已。

若是莫離在場,他就會告訴衆人,建立演武院,乃是李從璟素有之願,而之前招募先生在軍中教授將官識字、明理,不過是爲此打基礎、做準備罷了!

從穿越到這個時代起,李從璟心中就有一個宏大的夢想,有野望,因爲他是一個穿越者,他知曉歷史走向,他更有後世形成的龐大歷史觀、世界觀。然而這些夢想、野望,之前都被求生的緊迫性深深掩埋,如今,十二年過去,李從璟也終於在這個時代打拼出一片天地,有了屬於他自己的實力、天地,那沉寂已久的夢想,到現在,終於可以一步步去實現。

是日夜,李從璟獨領一壺酒,在樓臺仰望明月。沒有對酒當歌,只是默默的,一眼眼看景色,一點點想心事,一口口飲烈酒。

然而,他心中卻豪情滿懷。

他低聲呢喃,“好男兒生於亂世,當結束亂世。時代,你終將因我而變!”

他一把將酒壺扔向遠處,張開雙臂,深呼吸了一口。

“天下的味道,真不賴啊!”

檀州。

趙武跟隨趙天河策馬走出刺史府,刺史王厚德將他們送出府門。趙天河只是一個小軍鎮的鎮將,他自然沒有資格讓王厚德送出府門,這一切都因他們身旁的另一個人,那個喬裝打扮成士子模樣的耶律德光!

一路出城,趙武都低頭沉默。

這兩日,趙武的世界觀轟然崩塌,尤其是今日隨趙天河、耶律德光面見刺史之後。在這之前,他幾乎不敢想,有朝一日他見到耶律德光,不是拔刀相向,去拼命斬下對方的腦袋,而是和他安然同行,甚至是同道!他更加不敢想象,堂堂大唐一州刺史,手握一州軍民生死大權的朝廷命官,竟然也會跟契丹暗通款曲!

趙天河要投契丹。要投敵,首先得納投名狀,爲此,趙天河爲耶律德光引見了王厚德。而且看起來,耶律德光和王厚德相談甚歡,否則此時他們也不可能安然離開。

爲此事,趙武這幾日曾多次勸諫趙天河,要他不要背祖忘宗,然而,每次都是被趙天河罵回。趙天河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老子爲大唐出生入死這麼多年,立下無數軍功,得到了什麼?憑什麼李從璟一到幽州,就要裁汰老子百餘部卒?是他們不仁在先,怪不得我不義在後!”

趙武不理解趙天河,趙天河同樣不理解趙武。他對趙武道:“李從璟初至幽州,便辱你極甚,更讓你沒了婆娘,還讓你多年玩命拼殺換來的軍功化爲烏有,要奪你軍籍,你難道就不恨他?”

出城後,趙武下定決心,在與耶律德光分別之前,再力勸趙天河一次,趁機扣下耶律德光,立下大功。如此,趙天河就不愁不能升遷了。他甚至想,趙天河若是不聽,大不了他死勸就是,如此也算不負趙天河知遇、厚待之恩。

然而,此時趙武還不知道,他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

(本章完)

章二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中)章六 神仙山(5)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上)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兩百二三 萬人佈局成天網 橫死三個臭皮匠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一百二十三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6)章一百四十三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上)章兩百十五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下)章八十一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8)章八十一 良禽擇木離暗主 堅心赴死慨而慷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六十四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7)章三 千里之遠有梟雄(下)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一百七十四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三九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1)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八十六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中)章六十一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4)章三一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9)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四十一 邊軍逞威風章五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5)章九 破軍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十五 接城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5)章六 謀國數載彈指間(下)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一百六十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3)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三十三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2)章五十二 軍入潞州(第一更)章二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7)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五六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3)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九十九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4)章七十六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2)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二十八 百戰安義(7)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7)章三十五 心思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三十七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8)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十 家國天下無事平 算計謀劃誰人清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十八 攻克章四十七 算盤叮噹響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九 他的屠刀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1)章五十一 澤州判官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九十九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8)章一百六十八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2)章六十三 敵情我意難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東(上)章四十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2)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四 謀國數載彈指間(上)章五十九 三軍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請攻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