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4)

在離開扁關,迴歸幽州的途中,李從璟去了一趟平州。

自初秋北上,至如今,已是隆冬時節,無論是深入草原,還是轉戰數地,小半載奔波、征戰,所得最大之戰果非是斬首契丹精銳萬餘,而是收復了平州。

幽雲十六州,本盡是大唐領土,唐朝式微以來,營州、平州等先後爲契丹所據,而中原因內戰連連,無暇北顧,遂失祖宗疆土。營州位在長城之北,地廣人稀,且不多言,平州卻是位於長城以南,戰略上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多年來,契丹所以能每每毫無阻滯侵入幽雲,爲非作歹,正是因有平州之地利。

若無平州之地利,則契丹與大唐之間,有長城阻隔,於唐軍而言,無論是防守還是進攻,都大大有利。失平州,契丹再想入幽雲,除卻寥寥數地之外,就得直面長城險阻。

之前耶律倍與耶律敵刺合軍,雖在營州即被李從璟以游擊戰拖得不成人形,仍舊強攻扁關多日不肯退卻,原因就在於此。由此可見,耶律阿保機令耶律倍放棄攻克平州,是一個何等艱難的決定,其對李從璟之仇恨,怕是已到了滔天的地步。

李從璟收復平州當日,雖戰事頗難,仍是在當日就公佈“撫民三策”,對平州優待非常,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平州之重要,不容有半分閃失。光復平州後,李從璟迫不及待令杜千書、趙鐘鳴在平州展開民政建設,就有儘快穩定平州的意思。同時,平州也是李從璟建設幽雲的試點區。平州對李從璟的重要性,在當下已在幽雲之首。

另外,有克復平州的戰功在手,李從璟就不懼朝中對他擅起刀兵的非議,不僅如此,攜此大功,李從璟之後要實現他建設幽雲的一系列構想,也就有了底氣。

因是,收復平州,無論是對大唐,還是對李從璟個人,意義都非同尋常。

是以,這回凱旋,李從璟順路到了平州城,要“檢閱”平州各項事務。

當日,杜千書等官吏出城相迎。

李從璟這回到平州,並未大張旗鼓,但也並未如何刻意隱蔽行蹤,百餘騎的隊伍自大道上馳過,動靜不小,立即引起道旁農田裡、莊子裡百姓的注意。

“呵,那是何人,好大的排場!”一位老農直起腰來,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水。

“咱們平州,可沒幾個人出行能整出如此動靜啊,莫非是刺史大人,或是將軍大人?”老農身旁的老婦也停了手中的活,蹲在地上看稀奇。

“婦道人家,就是沒見識!”老農從過軍,略有眼光,此時鼻孔朝天,“沒瞧見麼,這百騎中既有軍士,又有清一色青衣銳士,一看就是精銳近衛,這樣的行頭,可不是刺史或咱平州將軍能有的!哎,你看看,那前面兒還有個穿大紅衣裳的小娘子,怎麼如此眼熟?”

老婦剛開始一臉受教,聽到最後一句,頓時不樂,“老頭子你都多大的人了,還看人家小娘子,心都飛上天上去了,也不怕撞着鳥嘞!”

老農立馬露出不痛快的表情,還未說話,幾步開外,有個年輕後生失聲叫起來,“那是李大將軍,是李大將軍,我認出來了!那位紅衣小娘,之前就一直跟在李大將軍身旁的,我見過!”

“李大將軍?李大將軍來平州了?哈,真好啊!”老農一陣欣喜,隨即又露出疑惑之色,“可李大將軍不是在扁關與契丹蠻賊作戰麼,怎麼到這裡來了?”

年輕後生丟下手中的夥計,撒開腳丫子跑開了,“

阿爺阿孃,我昨日就聽說了,李大將軍在扁關大敗了契丹蠻賊,契丹蠻賊已經落荒而逃了……李大將軍回來了,我得告訴狗子他們去!”

“李大將軍又勝啦?”老農先是驚愕,怔了怔後轉爲狂喜,又愣了一會兒,忽然沒來由的老淚縱橫,“李大將軍又勝了!多少年了,咱幽雲多少年沒憑自個兒力氣打贏過契丹蠻賊了,李大將軍一來就是連戰連勝,聽說這回可是契丹太子親自領兵,李大將軍連契丹太子都能勝,要勝阿保機那老賊也指日可待啦!”一把抓住老婦的手,“老婆子,我就說過,李大將軍是平州之福氣,是幽雲之福啊!”

老婦見自己男人如此情難自禁,也一個勁兒點頭,“是是,李大將軍是幽雲之福!咱們腳下的這地,不就是李大將軍分給我們的麼,李大將軍……是個好人吶!”

“是好人,是好人……不行,李大將軍回來了,我得趕緊把這消息告訴鄉親們去!”

臨近-平州城,隊伍行進的速度並不太快,任婉如和惜玉不會騎馬,前者由李從璟帶着,後者則就坐在第五姑娘身後。眼見衆人一出現,遠近田地裡的農人都叫着跑開,惜玉不明所以,傻傻的道:“哎呀,這些百姓好怕我們啊,我們一來,他們就都嚇跑了!”

任婉如也一臉好奇,又有些感慨,看得出來她也和惜玉同樣想法。

第五噗嗤一笑,回答道:“可不是被嚇的!”

“那是什麼?”惜玉眨眼問。

第五卻不肯直說,“過些時候你就能明白了。”

任婉如聞聽此言,將疑問的目光投向李從璟,李從璟自然只能笑而不語。

少頃,至城門前,在杜千書等人的目光中,李從璟等人下馬。

“見過軍帥!”無論文武老少官吏,皆行拜禮。原本衆人都站在一處,紅紅綠綠的官袍甚是惹眼,在進出城門的人羣中,顯得鶴立雞羣,這會兒同時拜下來,場面煞是壯觀。

李從璟扶起當前的杜千書、趙鐘鳴,對衆人道:“諸位請起。本帥一路行來,見平州秩序井然,一片欣欣向榮之象,此都依仗諸位之力,諸位辛苦勞累,該本帥拜你們纔是。”

他這話非是場面話,確是一路來所見所聞。戰後多盜賊,戰亂又會破壞原本的生產、生活秩序,而如今平州一片祥和,各地的農事、工事都井井有條,確是不負他離開時對平州所望。

趙鐘鳴由衷道:“軍帥自離平州,數月之間,轉戰千里之地,以萬餘衆而令契丹五萬大軍敗走麥城,豈不勞累!在軍帥面前,我等不敢言苦!”

李從璟哈哈一笑,和衆人一起入城。

平州是李從璟所光復,官吏“任命”多半經由他手,建設平州的計劃亦由他策定,是以他入城之後,由杜千書、趙鐘鳴牽頭,彙總了各級官吏的工作,在他面前彙報。李從璟雖目下只是幽州防禦使,職在幽雲軍務,按理說沒有民事管理權,然則幽雲官場上的人,少有人不明白,李從璟北上可不是單純負責軍務,他是要頂替李存審節度使的職位,接管幽雲軍政大權的。

杜千書、趙鐘鳴建設平州的事情辦得很好,在沒有莫離、衛道親自理事的情況下,平州能按照李從璟的預想,走上正軌,這是有些讓李從璟驚喜的。不過話說回來,有趙鐘鳴相助,又有衛道派遣得力人手作爲外援,此事倒也在意料之中。

“聽爾等之言,漁場規模尚可再擴大,自此連接丹東、高

麗的商路也可重建,前者不用多言,關係民生,後者意義更是重大,一旦能與丹東、高麗通商,其利不僅在商,我幽雲會受用無窮,爾等當儘早爲之。至於海鹽製作之法、之地,既有眉目,亦當抓緊。鹽鐵之利自古豐厚,關係國家社稷,乃是重中之重,有此一者,都足保幽雲之繁榮上升一個臺階!”聽完杜千書和趙鐘鳴的彙報,李從璟免不了在大方向上,給予一些安排、指導。

杜千書、趙鐘鳴應諾。

李從璟笑道:“還是那句話,有任何要求,只管說來,本帥有求必應。民政建設,關係幽雲長遠之計,其分量之中,半點不亞於軍事。”

與杜千書、趙鐘鳴說完這些事,已是半日過去。雖然李從璟不插手具體事務,只從宏觀上給要求、發指令,但其涉及的問題,仍舊是方方面面的。

午後,李從璟還未離開一坐就是半日的椅子,丁黑便進來稟報,“軍帥,有人求見!”

“何人?”

丁黑頓了頓,“平州百姓!”

“平州百姓?”李從璟驚訝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不等丁黑回答,杜千書已是笑道:“軍帥先前入城時,我觀城外百姓,皆離田地,奔走相告。眼下半日過去,想必是消息傳開,百姓們來瞻仰軍帥風采了!”

趙鐘鳴感嘆道:“平州久爲外夷所據,是軍帥令其重歸大唐,而使我平州之民做回了唐人。軍帥既復平州,又重建平州,撫民三策之下,實爲百姓父母也,不僅如此,軍帥領軍出長城,遠征營州,屢敗契丹,振我邊軍雄威,亦是爲我邊民揚眉吐氣,當此之際,軍帥凱旋,百姓焉能不簞食壺漿,以迎軍帥乎?”

“趙長史嚴重了。”李從璟謙遜道。

雖謙遜,人卻不能不見。

百姓匯聚於官衙前,堵塞了幾條街,盛況遠勝當日平州光復。這倒很好理解,當日平州戰事初歇,百姓固然感念重歸大唐,不再受契丹欺壓,然畏懼戰爭以至於畏懼軍隊的大有人在,是以人並不太多,如今則不同,平州重建已經步入正軌,民有所依,皆得幸福安穩,是以這會兒來的人就多了。

站在官衙門口,望着人山人海,耳畔盡是“李大將軍威武”的喊聲,恍惚間,李從璟如回到了當日平州初克那日夜。

百姓匯聚於官衙門口,動靜很大,驚動了官衙裡的所有人,官吏們都出了屋,任婉如、耶律敏等也都走到門口,無不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再看李從璟時,他們眼中無不帶有濃濃的敬畏。

惜玉捧着心口,失神道:“這才得知,先前入城時所見,固非百姓畏懼軍帥啊!”

耶律敏也是一陣失神。她貴爲一國公主,見多識廣,也曾親見耶律阿保機被契丹民衆擁護的場景,然而她之前卻不曾想到,李從璟一介邊軍將領,竟然也能受到如此待遇。

任婉如眼中被李從璟的背影塞滿,這一刻那背影無限高大,彷彿與天同高,她從不知,原來人是可以被人這樣真心敬重、愛戴的。

“那是我的男人!”任婉如心中被自豪填滿,她之前只知道李從璟屢戰屢勝,榮耀無比,然卻對這種榮耀缺乏近距離的認識,但這一刻,她觸摸到了那種榮耀。她眼神迷離,腦海中忽然升起一股不可抑制的衝動:我一定要爲夫君生個兒子!

兩日後,李從璟離開平州,一路南行,終於在北上幽雲小半年後,第一次踏入幽州城。

(本章完)

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十五 淇門之變(7)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十八 攻克章十五 接城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三十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9)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一百六十七 上陣父子死沙場 但留殘軀祭英魂(1)章五十九 邊軍過長城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十八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9)章七十二 河上決戰意紛紛 破敵需策更賴戰(4)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兩百十一 安國定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中)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風高殺人夜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7)章六十六 人算盡不如天算 奔離新鄉向西戰章十四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七十四 誰惹秦王怒【第二更】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一百七十一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中)章三十九 白雪蓋黃土,紅血覆白雪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六十四 誰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來 出入俗世緣何在(1)章九十七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6)章六十四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2)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四一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3)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2)章二十三 趙普潁上行良政 士子風流總不同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五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3)章七十七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5)章八十七 樓房上有轟隆聲 得手與殺氣騰騰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章八十六 數年新政養俊才 一樓宴評州縣官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四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4)章十一 投靠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四十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1)有關李嗣源章六十七 搜刮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4)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當從相助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二十三 你怎會懂我(第二更)章十八 淇門之變(10)章九十六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5)章五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3)章兩百十二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下)章三十九 爲我王說天下章六十二 八千將士章九十二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章兩百三二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9)章六十五 今朝竊爾國【第一更】章一百七十三 廟算正緊揣敵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五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2)章兩百五十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中)章一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二十九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7)章一百一十八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1)章二 最是真誠少年心 邊軍功過憑誰說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二十九 什麼是佛?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4)章五十三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4)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風來 局勢變幻激鬥開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