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8)

郭崇韜陰沉着臉回到府中,沒理會任何人,直接進了內書房,隨即緊閉房門,將自己關在裡面,半日不曾露面。

府上的人議論紛紛,皆不知如今貴爲大唐樞密使、權傾一時一言九鼎的郭崇韜爲何會如此憤懣。

有消息靈通者說道:“近來,匡國軍節度使溫韜被陛下賜名李紹衝,樞密使大人屢次勸諫,言其不可重用,陛下都沒有納諫,故而不順心。”

“便是僞樑尚在時,助紂爲虐,挖掘過我大唐山陵的溫韜麼?”有人問。

“可不就是他麼!哎,這樣的人,本該被夷九族的,但咱們攻滅僞樑後,此廝因獻上趙巖的首級有功,並未被問罪,還得以保住了原來的官位!”先前那人憤憤道。

“原來如此!那他又如何得以受寵,被陛下賜名?”

“還能是爲何,不就是以財貨賄賂了宮中的那些伶官、宦官,還有那位貴妃麼?”

“啊!這話可不能亂說,趕緊噤聲!”

入夜後,府中來了一位常客,郭崇韜在東書房與其相見,兩人深談良久。

“觀樞密使臉色,可知近來頗不順心,卻不知是爲何?”馮道依然是纖塵不染的模樣,和煦的笑道。

郭崇韜本就威嚴的國字臉,此時愈發顯得凝重沉悶,“侍郎大人何必明知故問?”

馮道呵呵一笑,“自古以來,無論朝野,皆不乏小人,郭兄非是常人,如今又身居中樞,何必跟這些人俗人慪氣?”

郭崇韜沒好氣道:“如馮老弟這般養氣功夫,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馮道不打算繼續跟郭崇韜在這個話題上糾纏,轉而說起另外一事,若有所指道:“說起來,如今這天下也並非處處都是不順心事。”

郭崇韜瞧了馮道一般,放鬆了身子,“馮老弟是說,北邊兒?”

“難道不是?”

郭崇韜搖頭一笑,意味莫名,“馮老弟可知,幽雲最近戰事如何?”

“李從璟既復平州,復克營州,又敗耶律敵刺三萬大軍,這事如今誰人不知?”馮道說完這話,忽而一怔,眸子裡閃過一抹精光,“難道說,戰事最近起了變故?”

“如老弟所料。”郭崇韜道,“最新戰報,耶律倍率大軍馳援耶律敵刺,李從璟被迫撤出營州,退守扁關。算一算,邊關激戰也已多時,此番,面對契丹五萬大軍,李從璟能否守住扁關,保得平州不得而復失,還是未知之數!”

如此軍情,馮道尚是初聞,心中難免驚訝,不禁爲李從璟感到擔憂,然轉念一想,又道:“我聽聞李從璟此番攻克平、營二州,只率領了萬人出戰,耶律倍、耶律敵刺五萬大軍南下,固然勢大,然只要李從璟調兵遣將,以百戰、盧龍兩軍共計三萬人馬,擁扁關之險,要拒之卻是不難吧?”

郭崇韜搖搖頭,“非如此也!”

“非如此,是爲何?”

郭崇韜嘆息道:“老弟曾爲出使契丹之使臣,應知,陛下有與契丹暫息刀兵之意,李從璟與契丹開戰,本已違背聖意,若其有光復平、營二州之大

功,或可將功抵過,然眼下邊軍於營州失利,被迫退守扁關,再想得到朝廷支持,卻是不能了。而無朝廷支持,幽云何以能以一地戰一國?若是李從璟能以萬人拒五萬契丹大軍也就罷了,倘若他盡起邊軍於扁關,焉知契丹不會盡起國內之兵,與其爭勝負,以圖收復平州?若是情勢果真如此,則大唐、契丹必有國戰!李從璟違命與契丹開戰,已有罪責,其能將戰事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也就罷了,而若導致兩國全面大戰,其行已是罪不容誅,他豈能如此行事?”

馮道長於政事,于軍事並不如何擅長,但郭崇韜這番話說得明白,他已理解其意:大唐能接受與契丹局部戰爭,卻不能接受與其全面戰爭!

“郭兄,契丹勢大,不可不制啊!先前我有幸進入草原,得見契丹國內情況,深知其國力已非同小可,若是此時不加以遏止,以其目下態勢,不出十年,必爲中原大患!李從璟謀國不避難,謀生不避死,一片赤子之心,皆是在爲大唐盡忠,且不說他有克復平、營二州的功勞,當其危難之際,朝堂豈能袖手旁觀?”馮道不平道。

郭崇韜仍是搖頭,“若是往日,情形或許不同,然則眼下朝堂局勢,老弟豈不知曉?當此之際,陛下哪有心思太過關注幽雲?”

馮道聞言默然,沉吟片刻,擡頭道:“平州本我大唐疆土,之前爲耶律阿保機豪奪,此爲國恥,而大唐不能奈何。今李從璟取之,使其重歸大唐,其行豈不雄壯,其利豈不深遠?便是隻保得平州,李從璟仍是大功,朝廷便不能相助一二?”

郭崇韜三度搖頭,“不能。”

馮道終於怒而站起,“郭兄,你身居樞密使高位,統管天下兵事,竟不能在幽雲危難之際,予其半分幫助?糧草,軍械,當真半點也無?”

“眼下陛下無心兵事,我能如何?”郭崇韜無奈道。

馮道嘴角動了動,想說什麼,終究忍住沒說。

不久,兩人不歡而散。

馮道走後,郭崇韜仍舊坐在原位,沒有挪動。

良久之後,他走到書桌前,鋪開宣紙,研墨提筆,寫下一封書信。

“……恩師言歸,兄亦嘗思相助,然則眼下邊地形勢不明,戰事莫測,恩師久在幽雲,有積威,當坐鎮幽州,斷不可於此時離開……如有恩師坐鎮邊地,兄當調遣物資,送至幽雲,稍壯吾弟軍威……”

寫罷書信,郭崇韜擱下筆,坐在檀木椅上,默然良久。

不知何時,他喃喃自語道:“老師,非是學生不體恤你病情,而是你一旦歸朝,必與我爭權。朝中小人邊地,奸佞得勢,學生已是舉步維艱,容不得再受老師你的威壓了……老師,勿要責怪學生,誰讓你是大唐第一將?”

馮道辭別郭崇韜後,回到家中,也將自己關在了書房,誰也不理。

書房中早已有人相候。

“侍郎大人。”吳長劍向馮道行禮。

馮道回禮後招呼對方坐下,略顯蕭索道:“樞密使不肯相助幽雲,我對不住從璟老弟啊!”說着,將和郭崇韜的談話,簡要告知了吳長劍。

吳長劍道:

“李存審老將軍進來病情日益嚴重,亟待歸朝休養、醫治,數次上書朝中,皆無迴應。今日聞聽侍郎大人之言,恐怕這其中因由,有大半在樞密使了。樞密使掌軍事大權,對待幽雲戰事,尚且如此說辭,看來軍帥所料不差,幽雲已難從朝中獲得多少支持。”

馮道不知該作何言。

吳長劍寬慰道:“侍郎大人也不必如此,今日樞密使大人雖未答應相助幽雲,但有侍郎大人今日之請,又有軍帥、李老將軍與其情分在,想來樞密使不至於讓朝堂,在幽雲戰事上,太過責怪軍帥。如此,也不算沒有收穫。”

“世道如此,夫復何言?”馮道情緒有些低落,“就是苦了從璟和邊軍將士!”

吳長劍因沒有抱過希望,所以不曾如馮道這般失望,猶能微笑道:“樞密使大人之所爲,也不過是爲己謀身罷了,算不得什麼。”

“爲己謀身……”馮道反覆咀嚼着這幾個字,一時只覺得心中五味雜陳。他站起身,至窗前,推開窗葉,負手看向夜空。天黑月隱,不見星辰,寒風拂面,冬日氣息冰冷刺骨,讓人難免生出畏懼不前之意,只想窩在一角,護得己身暖和。

馮道眼神複雜,夾雜着痛苦和茫然,良久,他喟然而嘆,悲憤道:“人人都在謀自己,何人來謀天下?”

……

李從璟放下手中的書信,提起筆,想要寫一封回信,筆尖落在紙頁上,卻久久未動,以至於白紙上凝聚出一個偌大墨點。

他雖身在邊地,最近又忙於戰事,但對朝堂形勢,卻清楚得很,這其中固然有軍情處在發揮作用,也有馮道、敬新磨、李嗣源等人時常與他書信來往。

李存勖沉溺享樂,荒廢政事,賞罰失度,以至於良臣功將得不到重用,而諂媚小人屢獲封賞、竊據要位,以他千年的歷史觀,他自然知曉,這是朝廷走向衰敗、沒落的節奏。

然則,李存勖從晉王到大唐皇帝,再到入主中原,積威深重,憑此,天下尚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大亂。

那句“豎子無德,天下必將亂於爾等之手”的感慨,並非針對某一個人,而是針對某一羣人,針對大唐目下局勢,是一種遠見。因他知曉歷史走向,故而更能在接觸到某些信息後,被觸動心絃。

於他而言,中原可以亂,但幽雲卻萬萬亂不得。不僅不能亂,還需得蒸蒸日上,不如此,不足以抗衡契丹。如何在大唐走向衰敗的時候,使幽雲逆流而上,提升自身綜合實力,落腳點不僅在幽雲如何變,也在如何應對朝堂反應。這是一個挑戰,一個艱鉅的任務。

扁關外,契丹大軍正在大舉進攻,交戰聲晝夜不息,彷彿要震碎這片山河一般。

推開門,李從璟就能看到扁關內牆,那裡,百戰、盧龍兩軍將士正在浴血奮戰。

面對邊地戰場,眼見將士門前赴後繼,一個個倒下,又一個個衝殺向前,李從璟心中的憤然並沒有消散,反而愈發濃郁,他拿着書信的手負在身後,自語道:“你們每個人都走了自己的道,卻讓天下百姓無道可走;你們每個人都在謀自己的身,卻讓這天下大身無處可容!”

(本章完)

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下)章一百四十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戰各自忙 各自悲慼各自亡章一百零一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6)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七 三個錦囊章一百四十二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五十二 何不來跪迎【第三更】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四十七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3)章三三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2)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二十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一百一十五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上)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3)章三十九 女豪鎮契丹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3)章二十九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3)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積薄發正道行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6)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樓 細細路遇杜千書章三十四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2)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七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7)章一百五十三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2)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無同生章十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2)章三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5)章兩百四七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2)章二十二 戰必求利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3)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八十七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3)章一百三十三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上)章七十四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四 大廈將傾何人扶 天下蒼生問誰顧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2)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四十二 相親(上)【第一更】章九十五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3)章一百五十六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2)章十八 攻克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二十八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樓章六十九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4)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二一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2)章一百四十四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中)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七十四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章八十七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3)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二十 當年明月仍皎潔(中)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九十六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3)章八十八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上)章三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8)章兩百二一 生逢亂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頭進一步 橫渡黃河向勝州(下)章二十一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8)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十三 淇門之變(5)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二十七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章一百零二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9)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八十八 因緣際會不可料 謀盡事成旦夕間(4)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