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三 戰士之仇

長槍永遠都是步軍對付馬軍最有效的兵器之一,這些步軍跟在馬軍身後,就等着敵方馬軍透陣之後,給予其沉重打擊!

但戰場上的殺人者與被殺者,從來都沒有定勢。

李從璟作爲主將,衝鋒在最前一排,因而也是最先看到這些樑軍步軍的一批人,但是瞧見這些樑軍,李從璟並無半點慌亂,作爲軍中老卒,這樣的陣勢佈局,在他面前早已不新鮮。

“出槊!”李從璟大吼一聲,手中馬槊,緊跟着擲出,一把拔出腰間第二把橫刀,“換刀!”

其實不用他喊,其身邊的騎士,也知道此事該當如何——因爲李從璟在衝鋒前已經聲明過了!他這時大喊,只是提醒那些殺紅眼,腦筋已經轉不過彎的軍士。

槊出如林,丈八長的馬槊,落入步軍陣中,雖不如手雷,但殺傷力也不容小覷。慘叫聲接連響起,持槍步軍陣中,立即倒下一個個軍士,尤其是前排軍士,因爲是重點照顧對象,更是死傷慘重。密集的長槍林,立即出現空擋!

李從璟拔刀躍入陣中,疾馳的戰馬,速度快得如一陣狂風——僅是馬速帶起的巨大沖勢,就不是步卒單個人力能夠撼動的!

騎兵對戰步兵,靠得就是馬速帶起的威勢。

站馬上,李從璟躬身連連揮刀,或者斬在長槍上,將長槍削斷,或者揮斬在樑軍身上,那便是一道道巨大的傷口。

其實戰馬速度只要夠快,騎兵在馬上根本就不需要揮刀的動作,只需要握緊長刀,憑着馬速,刀鋒就能撕開一個個敵人的身體!

奔馳進步軍軍陣的騎兵,如巨石入河,以無以倫比的威勢,碾壓向前!

但長槍善對騎兵,並不是說說而已,不少晉軍騎兵都被長槍刺落馬下。騎士在步軍軍陣中落馬之後,少有能活着的,基本就是被亂刀剁死的下場。

騎兵對戰步兵有無以倫比的優勢,同時長槍對戰騎兵又有優勢,然而到底鹿死誰手,並不是一句話就能說盡的。戰爭就是如此,你永遠不可能找到一種能永遠碾壓對手的兵種或者作戰方式,戰場上的勝負,微妙之處就在於此。

步軍陣中的李從璟,奮力拼殺。突然,兩旁同時有幾桿長槍向他刺來,左右皆不可避。李從璟低喝一聲,左腳勾住馬鐙,一手扶住馬鞍,身子卻倒向戰馬身子右側,避過左邊長槍,同時右手揮刀而出,將右邊的長槍又格擋開。

重新坐回馬背時,李從璟將橫刀歸鞘,這個動作看似隨意,實則非訓練多時不能快速準確將橫刀歸入鞘中。緊接着,李從璟抄起鞍邊的備用馬槊,長槊揮擊而出,擋開一杆杆長槍的同時,也在樑軍身上撕開一道道口子。

軍陣中的李從璟,衝鋒在最前,他所經過的地方,一路狂飆的鮮血,飄灑在空中如同飛舞的花瓣。他戰馬兩邊的樑軍,不時有軍士接二連三倒下,如同被割倒的野草。

他前進的腳步堅定而不可撼動,即便是有長槍擦過他的身體,給他帶來傷痛,讓他流血,但他的眼神始終緊視前方,手中的長槊揮動得只能看見一道道殘影,他戰鬥的身影挺拔而矯健,誰也不能阻擋他前行。

敵人可能會讓他受傷,會帶走他的鮮血,但帶不走他殺戮的意志,帶不走他戰鬥的

身影。

他的身體,就像是地獄之門,給經過的地方帶來死亡。

他是李從璟,會有越來越多的敵人記住他的名字。

殺透樑軍步軍軍陣後,李從璟已是渾身是血,那裡面有他自己的,但更多的是樑軍的,因爲殺的人多,他臉上已經沒有半分肉色,都是血紅一片。粘稠的鮮血掛在他眼簾上,有血滴子蓄積,隨着他眨眼的動作或者落下,或者粘在他的睫毛上。

調轉馬頭準備回身時,眼前的戰場已是面目全非。

一次針鋒相對,並不至於讓戰場太過混亂,但騎兵步兵廝殺在一起,卻也不會顯得多有序。一次衝陣,死傷不會太多,但地上也躺下不少屍體,鮮血和斷肢殘骸混雜在一起,如一盤血腥的菜。

殺透晉軍步軍軍陣的樑軍,並沒有選擇去衝擊晉軍軍營,且不說軍營前還有防禦線,僅是將後背交給對手,讓自己深陷腹背受敵之境,就是找死的行爲。

李從璟伸手一把抹掉臉上的鮮血,長槊向前一指,就像他開始衝陣時那樣,下令道:“殺!”

“殺!”他身後的晉軍騎兵,無不嘶吼一聲,再次縱馬奔出。

這回兩軍廝殺在一起,戰爭烈度更高了一些。

樑軍的令旗揮動,樑軍回頭之後,開始靠攏,步兵在前,騎兵在後,並且撤退——試探的目的已經達到,而他們的指揮使也受了傷,自然不應再戰。

李從璟帶着晉軍步步追殺,讓樑軍撤退的路付出它應有的代價。

在樑軍聚集的軍陣中,李從璟瞧見了樑軍指揮使王猛,他一手捂着胸腹,在一衆親衛的護衛下正奔向城中。

樑軍雖退,但軍陣並未大亂。因爲他們這趟出城襲營,試探性意味較重,出於戰術安排,廝殺的時候也不長,損失並不太大。

除卻王猛重傷。

李從璟忽然停下追殺的腳步,眼見樑軍就要進入城牆上牀弩的保護範圍之內,他取下長弓,從箭囊中掏出一支鐵箭。

原地立身,李從璟後腳後移半步,將鐵箭引上長弓,箭頭對準樑軍軍陣中的王猛,隨着他深吸一口氣的動作,後手緩緩拉開弓弦。

李從璟眼神沉靜,焦距定在王猛身上,弓弦拉到極限之後,他看到王猛回過頭來。

緊捏箭尾的手指,悠忽一鬆。

鐵箭飛射而出。

李從璟呼出一口氣,眼眸中王猛的臉色已經變爲驚慌。

鐵箭入體。

王猛打馬而走。

李從璟一臉不可置信。

在他利箭射出的時候,竟然有王猛的親衛,發現李從璟的動作,撲上來替他擋了這一箭。

“命真是大。”李從璟暗歎一聲,搖頭苦笑,卻也無可奈何。

樑軍退入牀弩射程範圍之內,李從璟也就不再追趕,帶隊回身打掃戰場。

這一場試探性的戰鬥,給雙方都帶來了數十人的傷亡,因此地面上也多了百餘具屍體,還有不少倒在地上的傷員,如果是晉軍,自然被扶起送到營中救治,若是樑軍,則會被補上一刀。這就是戰勝者打掃戰場的權力——救人是很麻煩很費力的,這個時代還沒有人道主義。

夕陽終於落山,夜幕籠

罩大地。淇門城頭和晉軍軍營都點上了火把,戰場被收拾乾淨,屍體被堆在一起火化——屍體累積不處理的話,變質後很容易引起瘟疫,而晉軍眼下明顯沒有時間和精力挖坑去埋他們。

李從璟和衆將士一起站在屍堆前,靜靜看着冒起大火的屍堆,俱是靜默不語。在這一刻,死者爲大,他們給予死者足夠的尊重。

浩瀚的宇宙繁星點點,夜空下遠處青山荒野只剩下一團黑影,李從璟的目光透過巨大的火苗望向遠處,心中並沒有太多豪情,而是有些感傷。

他忽然想到,若是自己戰死在這裡,化爲這火堆下的一縷灰塵,怕是也會如此安靜吧?這個時代,人命如草芥,自己來這裡走一遭,什麼也不會留下吧?人就是這麼奇怪,在要離開的時候,總是想着要留下一些什麼。

李從璟擡頭看向夜空,腦海中浮現出她和他們的臉,他很想問一句:你們現在過得還好麼?

張小午在火堆前跪下來,手撐在地上,手指鑽進泥土裡,狠狠抓着一把泥土,語調哽咽道:“小鬍子……你放心去吧,我會替你照顧你娘,……不會讓她沒有飯吃!”

“小鬍子……”張小午的頭死死抵在地面上,終於是低泣出聲,他捲縮着,如同一隻受傷的孤單野狗,“小鬍子……我發誓,我一定會爲你報仇!”

戰爭就要死人,人總是有朋友兄弟的,戰後不僅有勝負,更多的還是生離死別。

火堆前的晉軍,有人在低聲抽泣,有人沉着臉一言不發,有的人滿眼仇恨。

李從璟走過去,將張小午拉起來。小鬍子是親兵隊的,李從璟自然知道他。張小午抹了一把淚,看着李從璟。

“小午……”李從璟想說什麼,喉嚨卻有些硬,他頓了頓,“小鬍子是個好兵,我不會讓他白死,他的娘,我和你一起贍養。”

“指揮使……”張小午不知該說些什麼。停了一會兒,他語調堅定道:“我一定要爲小鬍子報仇!”

作爲戰士,能爲死去的同袍做的,除了報仇,還剩下什麼?

李從璟點點頭,鬆開張小午,轉身面向淇門,忽然擡起手,指向淇門城頭,大聲道:“明日,本使定要拿下淇門,爲死去的同袍雪恨!”

說罷,他回身看向衆將士,眼神凜然問道:“爾等,可願同本使一起,爲死去的同袍報仇?!”

“願意!”

“願跟隨指揮使!”

“我等願往……”

“……”

李從璟拔出長刀,直指淇門,語調鏗鏘,道:“淇門,此番出征最後一戰!本使定要率爾等拿下淇門,爲死者報仇,爲生者掙取軍功,惠及妻子家人!”

“我李從璟在此立誓,若不能攻克淇門,自刎以謝追隨本使的同袍!”

死者之仇,生者之慾,主將之情,將晉軍將士的情緒都調動起來,他們紛紛吼起來:“攻克淇門!”

“爲死者報仇,爲家人掙軍功!”

“誓死追隨指揮使!”

“……”

淇門城頭上的樑軍,聽見夜色裡響起的震天晉軍誓言,個個色變。

————————

求收藏,求紅票!

(本章完)

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8)章二六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4)章三十一 君子章一百七十 軍堡軍堡何安在 邊境邊境局若何(上)章九十四 天下漕運正當通 中央集權何時強(1)章一 千里之遠有梟雄(上)章二十六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4)章四十四 相親(下)【第三更】章九十七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2)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5)章九十八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3)章兩百一十 定國安邦波瀾起 不平盡去平山河(上)章二十四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8)章八 空城章二十九 百戰安義(8)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章二十一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8)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3)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一百零一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8)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4)章二十七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三十七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6)章三 生我所戀 死我所惡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十三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4)掌七十六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4)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兩百零二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5)章一 爲國征戰不惜身 欲爲忠臣不可得(上)章三十九 兩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1)章十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1)章三十八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6)章十九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一百五十四 來日取城饋送別 他鄉何曾遇故知(3)章九十四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2)章三十八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7)章八十九 東風過江春不遲 荊南事了當北歸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2)章十一 平靜湖面暗流動 一時英雄俊人物章三八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7)章一百零三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上)章三十二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1)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8)章兩百五一 一代雄主終落幕 興亡從來因人事(下)章十一 投靠章十四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1)章四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七十三 天下精銳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十一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2)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七十六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3)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有關李嗣源章六十五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3)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九十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6)章七十九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6)章二十七 百戰安義(6)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五十五 士子風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終復振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八十八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上)章七 三個錦囊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兩百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3)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一百零三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0)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5)章九十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2)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4)章八十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中)章六十八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4)章一百五十七 聞君欲行來相別 大勢將成起異變(3)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二十七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5)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將去盡 行遠何處覓歸程(下)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七十八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5)章三十六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10)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下)章七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下)章六十二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5)章十六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