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四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2)

一名樑軍舉起長槍格擋,卻被一名陷陣都銳士以陌刀斬斷了搶杆,刀勢不減,繼續斬進樑軍身體,將其從中間開爲兩半,頓時五臟六腑合着鮮血涌了出來,流了一地。

遇盾開盾,遇刀斷刀,遇甲破甲。

三百名陷陣都將士,踩着重重的步子一步步前行,就如同三百隻洪荒猛獸,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陌刀舉起、劈下,大刀重若千鈞,又被灌之以將士們的百石之力,他們面前的樑軍,在這一刀之威下無論身死還是重傷,就沒有一個軀體完整的。

碎髒碎腑和斷肢殘骸零落成泥,殘敗的花瓣一般落在地上,被這些重甲大刀的勇士踩在腳底,瞬間沒了樣子。場面分外血腥而極度殘酷,震撼人心,便是百戰老卒見了這一幕,都忍不住膽寒。

一名樑軍不怕死,拼命一刀砍在一名陷陣都軍士的胸甲上,而那位陷陣都軍士,僅是身子稍頓,腳步都沒有挪動半分,他露出一個猙獰的笑容,手中的陌刀更是繼續斬下,將那驚駭不已的樑軍了結了性命。而他方纔中刀的地方,僅是破了一層外甲,內甲完好無損。

面對這樣一羣鐵甲殺神,樑軍悲哀的發現,他們殺又殺不死,擋又擋不住,由是無不大駭。片刻之後,線上樑軍驚懼後撤,軍陣稍亂,而陷陣都銳士跟步殺上,擴大戰果,由此樑軍一陣騷亂。

仗着這三百陷陣都銳士的殺神之威,孟平所部三千人得以闖進樑軍陣中。一人立功,旁人努力,士氣漸長,戰力逐升,戰陣從一開始就呈現出的平衡局勢,在這一刻被稍稍打破。三千將士,開始高歌凱進。

望樓上,瞧見這一幕的郭崇韜,指着三百陷陣都所在的位置,蔚然讚歎:“從璟,你麾下將士精銳,兄早已知曉,而這三都將士之銳利,兄鮮有聞也,果真是虎狼之士!”

在郭崇韜身後,他麾下的一員山羊鬍幕僚喜上眉梢,讚歎道:“且看有如此虎狼,我大軍已現大勝之勢,照此下去,不及一個時辰,樑軍就要潰敗了!”說着向李從璟一拱手,“李將軍大才,部屬皆英雄,真乃國之棟樑,佩服佩服!”

李從璟擺擺手,不作言語。

倒是莫離道用摺扇敲打着手心道:“戰陣之事,此消彼長,以小陣之勢而匯成大陣之勢,取勝之道。爲將者,知進知退,既要能破陣,也要能防止敵軍破陣。王彥章者,名將也。偌大一個戰陣,不會一點手段都沒有,連這點情況都不能應對,而讓我等如此輕易得逞。”

那位山羊鬍幕僚聞言稍愕,旋即轉念一想,莫離的話似乎有些道理,不過如此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讓他不能接受,遂道:“先生未免太高看王彥章了吧?”

莫離懶得理會他。

李從璟不想太拂了人家的面子,出聲道:“王彥章軍中有殺器,這一點毋庸置疑,關鍵就看他什麼時候拿出來了。”說到這,停了一會兒,嘆道:“孟平到底還是衝動了些。”

說王彥章軍中有佈置,山羊鬍幕僚能夠接受,但李從璟緣何嘆息孟平衝動了些?

“李將軍此言何意?”那幕僚不解,於是問道。

李從璟手指着兩軍交戰的軍陣,用低緩的語氣道:“兩軍初接,剛經過第一輪猛烈衝撞,堪堪穩定下來,戰事進行尚不到半個時辰。當此之時,兩軍軍陣,先力未盡,後力未發,譬如勁弩,射出之箭方纔飛出十步,其勢還未彰顯,後勁強大。陷陣銳士,本應放在兩軍戰事膠着,而將士戰力將盡未盡之時,驟然殺出,以摧枯拉朽之力,如擊垂垂老矣之人,力求一擊斃命,而奠定勝局。而眼下陷陣銳士發力過早,樑軍精力正是旺盛之時,一旦其抗住陷陣銳士猛攻,則三百

人陷於萬人之中,如牛入泥潭,有死無生。”

那幕僚聽得目瞪口呆,張大了嘴不知道該說什麼。郭崇韜聞言,看向李從璟的眼神也分外明亮,甚至浮現出欽佩之色來。有這樣一份眼力,而又不被眼前大好局勢所矇蔽,在勝勢之時猶能頭腦清醒,殊爲難得。

“這還不是最危險之境。”莫離接過李從璟的話頭,說出了自己的擔憂,“若是在陷陣銳士氣力耗盡之時,而樑軍陣中猛士出,給予陷陣將士迎頭痛擊,那便極爲麻煩。三都陷陣士,如今已成孟平所部三千人之靈魂,一旦他們支持不住,開始後退,或者敗亡,那麼孟平所部三千將士,必定潰敗。到時樑軍趁勢反擊,則大軍形勢危矣!”

“這……這……”一聽李從璟和莫離越說越嚇人,山羊鬍幕僚頓時有些驚慌,不知所措。不是他不頂事,而是照他們這麼一分析,局面真有可能照此發展,到那時,那就是大軍大敗之局了。

郭崇韜看了莫離一眼,對他的看法,郭崇韜也是暗自點頭。一時心中升起一股異樣感覺:李從璟本已是名將之星,身邊又有如此賢士輔佐,未來成就……恐怕不可限量。

“眼下危局至此,我等如之奈何?”郭崇韜想了想,問李從璟。

“也不能說真有多大危局。”李從璟忽而笑了笑,見郭崇韜眼露疑問,細心爲他解說,“方纔所言,只是最壞的情況罷了。孟平並非魯莽之人,也並非沒讀過兵書打過仗的,如此常識性錯誤不至於在這個時候犯下,他此舉應該有他自己的打算。”

“哦?情勢若此,孟將軍還能如何?”

李從璟沉默了一會兒,道:“我信得過他。”

郭崇韜有些詫異,隨即又有些懷疑,問:“如何能如此信得過?”

李從璟淡淡一笑,看向戰陣之處,那是孟平正在力戰的地方,輕聲道:“因爲,他是我帶出來的將軍。”

…………

大半年之前,剛剛出鎮淇門、編練百戰軍的李從璟,一封書信送到晉陽,孟平和莫離章子云兩人,便手持這封書信,離開家鄉,孑然一身,毅然決然踏上了南下的路。三人在神仙山外見到李從璟,當晚在軍帳秉燭議事時,孟平就知道,他此生要跟隨公子南征北戰,也註定了要以戰場爲家,戎馬一生。

孟平並不懼怕戰爭,亦不排斥戰爭,相反,與天生戰士的李從璟類似,他很適應戰場的日子。然而,這都不是他長久以來孜孜不倦研究兵事,並且一次次力戰並立功的根本原因。

與莫離出生晉王富紳之家不同,孟平家世貧寒,居漏風之室,着破舊之衣,吃糟糠之食。在晉王那座輝煌的大城池中,他家所在的小巷弄,逼仄陰暗,四季都有不知名的惡臭發出,一旦遇着陰雨天,便泥濘難行,屋中都要蓄上幾汪雨水。

他是千千萬萬個卑微大衆中,極爲普通的一員,像一隻螞蟻一樣不被人拿正眼看,伏地默默生存。

一切的改變,都源自那個人,源自一次不經意的見面。孟平的父親是李府的一個普通僕役,一日天下大雨,他小小的身子跑了小半個晉陽城,來爲父親送傘。但他卻不敢踏進那座高門大第,更不敢敲響那座朱門,他只能靜靜站在門外,望着那扇緊閉的大門,默默等候。

那是李府的一座後門。

就在孟平癡癡凝望那扇門的時候,門開了。裡面走出來一個年級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少年,一襲青衫。孟平呆呆的望着那個人,就像看到了天上的仙童。然後那個明明不到十歲,卻格外老氣橫秋的少年,看着他很驚異的說了一句:“如此大雨,你緣何孤立雨中?快進來避一避。”

那天那刻,畏畏縮縮踏進門檻的孟平,不會想到他這一避,

就避了十年。

他只記得次日,他父親笑容誇張的跑回來,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卻兜不住滿臉的喜色,手舞足蹈對他說:“兒子你得彩了!公子看上你了,要你去給他當伴讀,夫人已經同意了!哈哈,我老孟家要發財了!”

那天孟平還不知道,給公子當伴讀是個什麼差事,也不知道這件事跟發財有什麼關係。

但不久,他就知道了。他們家搬離了小巷弄,住進了李府,而他也有了自己單獨的居處,從此錦衣玉食,高車怒馬,富貴人前。這一切,都只因那個少年跟對他百依百順的夫人說了一句:“孩兒的伴讀,都是兒之兄弟,要跟兒一樣的待遇!”

從古至今,無人如此。

因了那個少年,孟平得以習得一身武藝,能夠立足於亂世,更是讀過不少詩書,讓他父親能有機會拍着胸膛,自豪的對身邊人誇耀說,咱老孟家也出了一個讀書人!

…………

孟平的目光落在陷陣都銳士拼殺的身影上。

陷陣都之前,樑軍潰不成形。

馬背上,目光銳利的孟平看着樑軍軍陣,暗自冷笑:還不肯翻底牌麼?

樑軍後勁大不大,孟平不關心,他要的就是以陷陣都帶着三千步卒殺上去,一戰打退他們。兀一接戰,便用全力,不死則生。而孟平,對自己的部屬有把握。

他之所以交戰之初就派出陷陣都,如李從璟所料,並非是不懂戰陣之道,而是另有打算。他的打算也很簡單,歸結起來就四個字:迅速破敵!

唯獨如此,軍力劣勢的百戰軍才能勝了王彥章。要是耗下去,兩萬人如何耗得過五六萬人?

孟平知道既然他戰陣裡能有陷陣都,樑軍戰陣裡極可能也有,但他依然令陷陣都先戰,目的就是迅速攻破樑軍防線,進入樑軍陣中,以一邊倒的優勢殺戮瓦解樑軍士氣。達到這個目的之後,就不怕樑軍不先將那致命後手先派出來對付陷陣都,若不如此,樑軍軍陣就破了。

在孟平思慮間,樑軍軍陣終於承受不住,開始有了變化。

幾羣重甲重刀的重步卒,出樑軍軍陣,迎上陷陣都,與他們正面較量上。對方的衣甲兵器,與陷陣都幾乎無二,軍士也是個個牛高馬大,儼然陷陣都的兄弟版。如此,兩方人馬棋逢對手,一接觸就陷入苦戰。

這兩方人馬,打鬥起來,場面極爲震撼,就如同一個個鐵人互砍。

而陷陣都因爲先發力,所以勢必拼不過樑軍後發力的銳士。

孟平嘴角溢出一絲笑意,在似火的驕陽下格外陽光,他跳下戰馬,從身旁一位軍士手中接過長矛,向前一引,對早已待命許久的一羣將士下令道:“攻!”

孟平親上廝殺第一線。

陷陣都敗樑軍,樑軍士氣已低,而他自己敗樑軍銳士,則樑軍士氣有望瓦解。積小勝成大勝,步步生蓮,這就是孟平的策略。

孟平記得李從璟對他說過:行軍打仗,不是你衝過來砍我,我衝過去砍你那麼簡單,兵者以計爲先。該算計的時候要能算計,該打硬仗的時候要能打硬仗,若能將兩者密切結合起來應用,則通兵法正奇之道之精髓,善莫大焉。

孟平記住了李從璟這句話,因此有此番舉措。

從戰陣中衝向樑軍銳士之前,孟平回頭望了一眼陣後望樓。

那裡,李從璟的身影依稀可見。

公子……百戰軍將士說,向前;君子都將士說,破陣;何小福臨死時大喊,不墜軍帥威風。

公子,孟平從不敢與你稱兄弟……但求,爲你牽馬墜蹬,掃蕩不平!

他提起長矛,昂然衝向那些甲冑森森的樑軍銳士!

(本章完)

章七十九 少女的煩惱章六十 是非成敗轉頭空 天下盡是亂離人(3)章十八 攻克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兩百三八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3)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2)章一百二十九 韃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風情異江南(下)章四十七 序幕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盡不平得民心章三十 降者不殺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萬民頌 十年奔波何時休章二十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7)章八 空城章五十一 澤州判官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2)章三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3)章五十五 李從璟的佈局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中)章四十八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4)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現世 厲兵秣馬看天下(2)章二十三 莫離獻計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1)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中)章三十五 漢唐之文明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2)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2)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3)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十六 心血灌帝國 不負爲男兒(下)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六 水寨(4)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三十六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4)章五十二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2)章四七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1)章五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7)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六十七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3)章十一 他的戰鬥(第二更)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三二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1)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四十三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4)章六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8)章六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1)章三七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6)章四十五 世間有美味 胃大可盡嘗章九十六 識得洛陽風與月 成就帝國軍與政(4)章六十五 奴在靈州望西天 待君歸來訴思念(3)章一百三十七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上)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兩百零五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下)章三十三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1)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2)章八十三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10)章四十四 月垂龍門山 英雄逞強時(5)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十一 淇門之變(3)章兩百十七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中)章二十三 百戰安義(2)章六十七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2)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五十九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0)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上架感言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戰活離陣 將軍浴血爲哪般(上)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六十六 一朝得領五千甲 踏碎關山覓封侯(2)章三五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4)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六十九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7)章兩百二九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6)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一百九十五 鋤強扶弱問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二十二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6)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來風滿樓章九十二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二十 天下章一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1)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殺人 樑軍謀深初接戰(中)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3)章六十 李從璟的志向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十四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5)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