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竈王爺在牡丹家裡度過了艱難的一天,幸而沒有再次被打,灰溜溜地回了天庭。
竈王爺依慣例聽宣進入靈霄寶殿,向玉皇大帝行過三跪九叩大禮後,將善罐和惡罐交史官收藏。
玉皇大帝問道:“竈君,這一年境況如何?”竈王爺道:“一切平順,唯有一事令臣惴惴不安。泰安縣橋溝村有一個男孩叫白氏郎,是呂洞賓和牡丹的兒子。日前,因爲白氏郎受了同村孩子的欺凌,牡丹便令白氏郎發誓,將來做了皇帝之後將欺負他的人統統殺光。牡丹還用燒火棍打了臣的臉四下。臣以爲,茲事體大,請玉帝定奪。”
玉皇大帝勃然大怒,道:“小時候受了夥伴的欺負,便發誓做了皇帝把人家全殺光,真是令人髮指?他日做了皇帝,這白氏郎還不知道要殺多少人,天下豈不血流成河?金星,白氏郎將來可是要做皇帝的?”太白金星正在焦灼地想着對策,忙支吾道:“……是……”
玉皇大帝道:“立即派天兵天將,將白氏郎就地誅殺。”太白金星道:“玉帝,白氏郎若發誓將來做了皇帝便將仇人殺光,的確罪該萬死。然不知道當時白氏郎發沒發過誓?臣懇請玉帝准許臣問竈君幾句話。”玉皇大帝道:“問吧。”
太白金星道:“竈君,你只說牡丹讓白氏郎發誓,那白氏郎是怎麼講的?他有沒有發誓?”竈王爺頓時慌張起來,支吾道:“……白氏郎……並未發誓……他說……自已不想……殺人……”
太白金星冷冷一笑,道:“如此說來,竈君未免小題大做了吧?”竈王爺道:“天庭爲人間選皇帝絕非戲,我雖不敢斷言白氏郎做了皇帝就殺人如麻,然怕只怕有朝一日累及天下蒼生啊!臣堅決擁護玉帝的英明決斷,就地誅殺白氏郎!永絕後患!”
太白金星道:“玉帝,牡丹到了人間,貶爲凡人,仍不忘王母娘娘的恩德,朝夕禱告。生了白氏郎,居於泰安縣橋溝村,所居之處有一聖泉,系昔日盤古、伏羲、女媧分別淚流而成,故爲天下第一龍脈,加之白氏郎是仙人之後,故被天庭選爲人間帝王。牡丹暴怒之際,失了分寸,令白氏郎發誓做了皇帝之後將仇人殺光,白氏郎拒不發誓,恰恰說明了白氏郎心地善良,是一位難得的聖賢明君。故而,臣懇請玉帝收回聖命,放白氏郎一條生路。”玉皇大帝沉吟片刻,道:“死罪可免,活罪不饒,明年二月二,龍擡頭的那一天,派天兵天將抽掉白氏郎的龍筋。讓他轉世去罷。”
太白金星跪地叩頭謝恩。玉皇大帝退朝,衆仙跪送。
太白金星將竈王爺請至府邸,設宴款待,其間,又詳細問了牡丹和白氏郎的情況,尋找事情轉圜機會,竈王爺據實相告。太白金星聽罷,深感此事甚爲棘手,這牡丹也真是了得,竈君昇天之際,你還打他,委實也怪不得竈君。
竈王爺告辭,太白金星問他何時去拜見王母娘娘,竈王爺說即刻就去。太白金星說希望和他一起去,竈王爺此時也明白了箇中緣由,欣然應允。
到了瑤池,見過王母娘娘,竈王爺講了牡丹託她問候王母娘娘一事。王母娘娘慨嘆道:“牡丹到底是個有情有義之人。她的性子一向溫順,這次爲何如此荒唐,惹下大禍。”太白金星覺得時機到了,正欲開口求情,不料王母娘娘又道:“竈君公私分明,實爲天庭主諸仙之楷模,諸仙那怕有一半像你這樣,天庭也就不會鬧出那麼多亂子了。”
王母娘娘的言外之意,太白金星焉能不知?惴惴不安,旋即告辭而去。
二月二,要抽掉白氏郎的龍筋,此事已無任何轉圜的餘地。太白金星便只能在白氏郎轉世這上面動動腦筋了。太白金星與姜子牙很快就擬定好了白氏郎的轉世方案:白氏郎轉世爲赤龍魚王,長居黑龍潭。真可謂用心良苦,轉世爲赤龍魚王,假以時日修煉成仙,比人間帝王絲毫不差。長居黑龍潭,有盤古天尊做靠山,背靠大樹好乘涼,定有受用不盡的益處。
姜子牙奉太白金星之命來到泰山,找到呂洞賓,將白氏郎抽龍筋,轉世赤龍魚王一事,告訴了他。呂洞賓傷感不已。
正月初四晚上,牡丹將竈王爺的新像掛好,然後將做好的菜擺在竈臺上,一隻雞,一隻鴨子,一條魚,一根豬肘子。斟上酒,點上香,燒了紙。牡丹跪下磕了三個響頭,擡頭望着竈王爺的掛像,虔誠地說道:“竈王爺不記牡丹之過,牡丹感激不盡!洞賓、牡丹、氏郎將終生銘記竈王爺的大恩大德!”
竈王爺此時更加後悔不迭,然木已成舟,也是沒辦法的事了。
第二天,臘月初五一早,馬厚生騎馬來到橋溝將白氏郎接到泰安進泰山書院讀書去了。牡丹高興地送走白氏郎,關上大門,剛轉回身來,便見呂洞賓一臉肅穆地站在自已的面前。
牡丹愣了一瞬,猛地撲在呂洞賓的身上,哽咽着說不現話來。呂洞賓抓住牡丹的手,焦灼地說道:“牡丹,禍事臨頭啦!”牡丹擡起頭來,皺眉道:“洞賓,你說什麼?”呂洞賓道:“竈君在天庭告狀啦!”
牡丹聽完這話跌坐在地上,呂洞賓忙把牡丹扶起來,道:“玉帝已經下令,二月二那天,抽掉氏郎的龍筋。”牡丹閉上眼睛,痛不欲生。呂洞賓道:“牡丹,別擔心,金星決定讓白氏郎轉世爲赤龍魚王,定居黑龍潭,也不差啊!”
牡丹睜開眼,道:“我們還能常和氏郎見面嗎?”呂洞賓道:“能!只是,氏郎從一條魚開始修煉,到成仙,會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牡丹道:“我們能爲兒子做點什麼?”
呂洞賓道:“你我都幫上忙了。我來見你,是想告訴你,你去求一求元君,也許她還能有辦法幫一幫氏郎。”牡丹道:“我怎麼才能找到元君?”呂洞賓道:“你磕頭上山,她自會現身見你。”
呂洞賓旋即匆匆告別。
第二天一早,牡丹沐浴更衣,背上高香,步行來到泰安。廟會已起,東嶽廟人山人海,牡丹排隊給泰山神磕了頭,燒了香,已經是日頭偏西。牡丹救子心切,亦是爲了向元君表忠誠,飯不吃,水不喝。出了東嶽廟,一個臺階磕一個頭,向泰山爬去。
像牡丹這樣磕頭上山者,每百十步便有一二人,多是家有難事,祈求泰山老奶奶有求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