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離開國二十餘年,袁建設發現祖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民日益富強,國力日益強大,而國家實施的人才強國戰略,更爲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動力。
他得到了科技部領導的親自接見,這才知道父母早已被平反,恢復了名譽。雖然父母的平反只是對活着的親人的一種安慰,但那個時代已經過去,而他最終趕上了好時代。
袁建設這才體會到父母留給他的那句話,是啊,作爲異國人,不管你有多大的才幹都不會被社會所認可,總覺得自己是一個旁觀者、被排擠者,而回到國內,自己纔會成爲祖國變化的一部分,只有在祖國這塊堅實的大地上,才能找到精彩紛呈的舞臺,看到夢想成真的希望啊。
回國後,國家專門爲袁建設撥了一筆科研經費,並提供研究室供他研究,工作生活上安排的面面俱到,讓他安心工作的同時,真正感到了祖國的溫暖與關懷。
話題還回到袁建設的反物質研究,雖然他的研究成果被日本所竊取,但日本當局很快就發現,他們所豪取強奪的只不過就是一個虛無的,什麼也看不見的“反物質”。
都知道有這個東西,也知道這個東西的厲害和難得,但這個東西稍縱即逝,什麼也沒留給日本。
前面說過,反物質極不穩定,它可以把接觸到的任何東西化爲灰燼,因此,想要獲取到反物質是非常非常難的。
可以說,前面說的美科學家合作和歐洲核子研究心,包括袁建設所發現的反物質儘管是科學上的一大突破,但都帶有一定的偶然性。
首先,在地球上很難發現反物質。因爲粒子與反粒子碰到一起,就像冰塊遇上火球一樣,或者一起消失,或者轉變爲其他粒子。所以在地球上,反物質一旦碰上其它物質就會被兼併掉。其次,製造反物質相當困難而且耗費巨大,需要大型強子對撞機對撞1千年才能夠對撞出一微克反物質。要得到足夠多的反物質,必須開發數個星球,建造一個圍繞整個星球的巨型粒子加器。
如果真的這樣搞,那就太可笑了,人類爲了作死自己,可費老鼻子勁了。
最重要的是,即使製造出反物質,也難以保存,因爲地球上萬物都由物質構成。
簡單地說,一個能消滅所有物質的東西,你能用什麼物質去保存他
就好比有一種化學物質叫“王水”,是由濃硝酸和濃鹽酸按1:3的比例配製的,它是一種腐蝕性極強的液體,可以溶解所有的物質,但如果沒有發明出玻璃和聚四氟乙烯,那麼該將它存放在什麼材料製成的容器裡呢
大家看到這,是不是有一種研究反物質的人吃飽撐的沒事作死的感覺。
話是這麼說,但面對這場爭奪未來戰略級科技話語權的競爭,每個大國都不惜重金投入到了這場研究和尋找反物質的競賽當。
毋庸置疑,科學家們正通過在世界各地的粒子加器進行着高能撞擊,試圖製造反物質。美國甚至開展了在宇宙尋找反物質的計劃,1998年,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攜帶“阿爾法”磁譜儀發射升空,這次飛行的目的就是到宇宙去尋找、捕捉反物質。“阿爾法”磁譜儀是專門設計用來尋找宇宙反物質的儀器,依靠一個巨大的超導磁鐵及六個超高精度的探測器來執行任務。
一旦“反物質”製造技術被人類所掌握,這種新型炸彈“秒殺”掉一個城市將不再是神話,而且沒有任何徵兆或預警,不明真相的人將無法對此類災難做出合理和信服的解釋。
換句話說,人類遲早有一天會死在自己手。
雖然說得有點危言聳聽,但目前科學家尋找“反物質”的進展並不大。一是用粒子加器撞擊來尋找,那需要耗費無數的巨資和時間;二是到宇宙去尋找,目前也是一種理論上的設想。都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袁建設卻用逆反思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反物質”就在地球上,很可能就在我們的身邊。
他這話是有依據的。
1908年6月30日凌晨,俄國西伯利亞通古斯地區的泰加森林裡,突然發生了一場劇烈的大爆炸。隨着一道白光閃過和一聲天崩地裂般的巨響,一片沉睡的原始森林頃刻間化爲了灰燼。大火吞沒了數百公里之內的城鎮和生命,融化了冰層和凍土,引起山洪暴發、江河氾濫,彷彿“世界末日”到了。
據估計,這次爆炸的威力相當於上百顆氫彈一起爆炸。
通古斯爆炸震驚了全世界,“通古斯”也一夜之間名揚全球。由於西伯利亞的嚴寒和交通不便,直到1921年才由前蘇聯的一個研究小組第一次前去考察。以後世界上其他國家相繼派團考察,但至今通古斯大爆炸之謎仍然衆說紛紜,莫衷一是。
其一種說法便認爲是反物質引起的“湮滅”想象。因爲這種能量級的爆炸除非是流星或隕石墜落,否則無法解釋,而那裡卻沒有任何的隕石碎塊。
1979年9月22日,美國的一顆衛星拍攝了發生在西非沿海一帶的酷似強烈爆炸的照片,經分析,它的強度相當於一次核爆炸。當時,只有美、蘇、英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核武器,誰會到如此遙遠的地方進行核試驗呢美國政府幾經調查,否定了核爆炸的可能性,認爲是衛星和隕石撞擊使儀器發錯了信號,但第二年,這顆衛星又在同一海域記錄到了與上次相同的現象,令政界和科學界大惑不解。
因此,這次大爆炸對堅持通古斯大爆炸是反物質”湮滅”現象的科學家來說,又多了一個論據。
反物質的研究者認爲,宇宙存在着我們看不見摸不着的“反物質世界”,它的基本屬性同我們周圍的世界正好相反。反物質的原子核是由反質子和反子構成的“負核”,外有正電子環繞。反物質一旦同我們世界的“正物質”接觸,便會在瞬間發生爆炸,物質和反物質變爲光子或介子,釋放巨大能量,產生“湮滅”現象。
其實,在現實所存在的那些人體自燃之謎,也可以利用反物質與人體接觸的理論得以釋疑。
但不管提出什麼樣的理論設想,都只能是一種假說,只有找到“反物質”並證明它的存在,設想才能成立。
爲此,袁建設又提出一種設想,“反物質”只所以難捕捉和尋找到,是因爲它的不穩定性和極大的破壞性,那麼,把這兩個問題解決是不是就能“控制”住了反物質
那麼,所有的物質都有正反兩面屬性,粒子有正反,子、電子、質子都有正反,如果找到更小的物質,是不是它的“反物質”會穩定些和破壞力小些
要知道科技發展到今天,人類每找到一種新元素和一種新物質都是劃時代的發現啊。
不過,袁建設做爲一名科學家,所提出的最小物質也並非毫無依據信口開河的。
原子的發現被一度認爲是不可分割的,直到它被分裂,發現原子內部分爲質子、子和電子。同樣,這三種粒子似乎也被認爲是最基本的、最小的粒子,但之後科學家就發現了質子和子是由三種夸克所組成的。
袁建設要做的,就是尋找出比夸克還要小的物質,他把它稱之爲“奇子”。
爲了尋找到“奇子”,他夜以繼日地呆在實驗室裡,枯燥地觀察着對撞機的變化,這種執着的探索精神,讓他忘了休息,忘了生活,甚至忘了成家。
遺憾的是,無數個日夜過去,他仍然一無所獲。
正在他絕望的時候,卻意外發現了一種新射線,是來自一種海底礦物質所輻射的能量。放射性物質放出的射線主要有三種,它們分別是a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袁建設將自己發現的射線命名爲o射線。
袁建設很快就發現,這種o射線有很強大的磁場能量,經過周密的計算,這種能量就是束縛“反物質”最好的武器。而且他用於實驗的只是極小微量的海礦物質,如果多一些礦物質,豈不是能量更大
當初他進行實驗時根本沒想到會發現新射線,所以也沒注意那礦物質是什麼,經過研究才發現這種礦物質也是一種新物質。是產生o射線的新物質。
有了o射線就能“抓住”並保存反物質,這個發現絕對不亞於人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啊
要找到足夠的新物質才能釋放出足夠的o射線,於是,袁建設就研究起了海底礦物質。
但讓他想不到的是目前人類所能打撈上來的海底物質輻射的o射線太少,根本提煉不出新物質。
那麼,只有一種可能,真正的新物質就藏在真正的海底,7千米至1萬米深處。
可目前我國的潛水能力還達不到那麼深,所以袁建設又去了日本。
因爲他的好朋友米田小野在水務廳工作,他在日本被軟禁的十年一直是小野在照顧他、在關心他,所以他很信任小野。
在日本,袁建設受到了他的日本好友米田小野的熱情接待,誰知,米田小野將他灌醉後,套出了有關o射線的秘密。
回國後不久,日本方面也對外宣佈發現了o射線,袁建設這才明白他所交的最好的朋友小野竊取了他的科研成果。
自然,袁建設在日本所提取的海底礦物質並沒有發現可以輻射o射線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