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六十六

馬的一番豪言壯語絕非戲言。

翻開人類的所有成語詞典,關於馬的詞彙洋洋灑灑,不一而足,但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讚美之辭。

一馬當先:形容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的前面。

千軍萬馬:形容士兵衆多,聲勢壯大。

天馬行空:比喻才思豪放飄逸。

老馬識途:比喻經驗豐富的人。

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且容易。

這當中,尤其是那個“伯樂相馬”的成語詞彙最爲人們所津津樂道。

這伯樂相馬中的伯樂啊,本來的名字叫孫陽,是春秋秦穆公時期的人,爲那個時代最爲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親切地稱他爲伯樂。

伯樂原本是天上一顆星宿的名稱,根據從天宮裡面流露出來的一本花名冊考證,它主要分管天馬吃喝拉撒睡的日常護理工作。

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突然眼睛一亮,看見了一匹千里馬。但在當時,卻被人當成了一匹遊手好閒的劣馬,用鞭子抽,棍棒趕,沒黑沒夜地拉車運貨。

伯樂看罷,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

說來奇怪,這匹已經被折騰的奄奄一息的千里馬,看到伯樂,也彷佛遇見了馬生知己似地,艱難地從地上站了起來,對着伯樂連連嘶叫,搖臀晃胸跟着一起互動起來。

衆人一看,無不拍手讚歎,嘖嘖稱奇。

伯樂慧眼識俊才,將一匹幾乎被埋沒至頂的千里馬從廢墟里面拉了出來。

但後來,隨着伯樂聲譽日隆,每每相中的,卻都是一些歪瓜裂棗般的平庸之輩,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窮根究底才終於發現,原來伯樂開始熱衷於名利,只顧推薦一些適合自己屁股乘坐的矮腳馬或是自己馬圈飼養的馬了。

於是,

“伯樂相馬”就成了那些懷才不遇的才俊之人一份遙遠的記憶了。

與馬在人類世界受到的熱烈吹捧所不同的是,馬在畜生野獸圈子裡面的地位卻很不受人待見,充其量算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打醬油角色而已。

這似乎跟馬是畜生界唯一一位跟隨着人類參與了兩次世界大戰的經歷有關;動物界對待從自己陣營裡面走出去的叛徒幫兇,恰如人類對待自己的持不同政見者。

驢脣不對馬嘴:比喻答非所問或者是事物兩下不相合;爲此,驢被迫承當起一位強行接吻的第三者角色。

拍馬屁:用於諷刺不顧客觀實際,專門諂媚奉承的可恥行爲;動物們常常將人類的此種不齒行爲,跟隱私保護意識極強的老虎做一番對比,叫做“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害羣之馬:比喻危害羣體的動物;人類熱衷於尋找屁股底下的千里馬,動物們則時時刻刻警惕自己內部的這種異己分子。

牛頭馬面:迷信傳說中的兩個鬼卒,一個頭像牛,一個頭像馬。動物界將這兩個不倫不類的怪物貢獻給地獄世界,並且從不主動提及,可謂行事低調不張揚。

儘管如此,馬的確有被諸多動物羨慕嫉妒恨的資本。一匹汗血寶馬,就曾經讓西漢政權與當時西域的大宛國,發生過至少兩次大規模的血腥戰爭。

相傳,漢武帝元景四年秋,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後,欣喜若狂,稱其爲“天馬”,並作歌詠之,歌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爲友”。

但是一匹汗血寶馬,無論怎樣金貴上流,也無法單獨繁衍生息。於是漢武帝就打起了寶馬的出生地大宛國的歪注意。

最初,漢武帝派出了一個百餘人的大型使

團,帶着一具用純金製作的馬前去大宛國,希望以重禮換回一匹大宛馬的純種馬。

當使團的人馬來到大宛國首府貳師城後,卻發現,大宛國的國王表情冷漠,並沒有預料中兩眼放金光的現象發生,一口氣拒絕了漢武帝金馬換真馬的要求。

漢使換馬未遂,心灰意冷,在歸國途中拖着一匹金光閃閃的金馬,吊兒郎當,不加設防,引起了各路強盜的注意,還沒走出大宛國的邊境線就被劫殺。

消息傳回中原,漢武帝拍案而起,宣稱“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隨即作出了武力奪取汗血寶馬的決定。

公元前一零四年,漢武帝命令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行軍四千餘公里,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鬱城。漢軍仗着大漢王朝的隆隆聲譽,根本不把一個小小的大宛國放在眼裡,一個招呼打過之後就匆匆開打。但初戰不利,不但未能攻下大宛國,甚至還損兵折將,將來時所帶的人馬折騰得只剩下了十分之一二,只好退兵至敦煌。

三年後,漢武帝再次心血來潮,命令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六萬人,馬三萬匹,牛十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一通前去大宛國。

此時的大宛國今非昔比,宮廷內部已經發生了政變,新國王不但主動與漢軍議和,甚至還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

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三千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餘汗血馬一千多匹。

顯赫的出身註定了它的不平凡。當今地球村速度最快的純血馬,體內幾乎都有着汗血寶馬的基因。他的身價已經高不可攀,每匹幾十萬美元,有的甚至高達一千萬美元。

難怪當十三香在連克羊虎兩員大將,十二生肖無人應戰之時,馬敢拍着胸脯出列,主動接受三奈的挑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