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第 92 章

第二天, 皇帝打算改革宗室制度的旨意就下達給了在京的諸王,藩王和郡王們的利益受損,當然不看善罷甘休, 鬧着要去御前討個說法, 沈映先禮後兵, 先派了六部官員輪流去安撫勸說, 等到穩住一部分人後, 又讓錦衣衛把那幾個鬧得最兇的藩王和郡王帶進宮裡。

那些人雖然進了宮,沈映卻也不見他們,只讓人好酒好肉伺候着, 但不許他們離開所在的宮殿一步,另外, 他還讓人每天把這些王爺們說的每句話每個字都記錄下來, 命翰林院的經筵官每日卯時去給這些人講解史書經義。

這些王爺們從來都在自己的封地養尊處優慣了, 天不亮就讓他們起牀就算了,還要他們上“早自習”, 對他們來說,簡直是折磨死人!

果然不出三五日時間,這些人的氣焰便全都消了下去,他們懷疑自己若是還繼續鬧下去,那皇帝絕對敢這樣關他們一輩子。

而在宮外的藩王郡王也在觀望宮裡的情況, 見那幾個鬧事的進了宮遲遲不出來, 擔心危及到自己, 也不敢再鬧得太兇。

皇帝這次是鐵了心要改宗室制度, 若是他們這些人還在各自封地, 尚有可能一爭,可因爲這次太后薨逝, 他們不得不進京奔喪,成了甕中捉鱉,若惹惱了皇帝,皇帝火氣上來把他們一鍋端了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可要是人死了,那爵位不爵位的還有什麼意義的呢?

退一萬步講,後世子孫降爵總比現在直接撤藩的好,況且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都自顧不暇了,哪裡又能管得到那麼遠的身後事呢?

就在藩王們決心動搖的時候,忽然又聽到了風聲,說漢王其實早就寫好了同意降爵的奏表遞進了宮裡,想當頭一個顧命親王呢!

藩王們聽說了後,頓時氣憤難當,紛紛指責漢王背信棄義,明明說好了要共同進退的,事到臨頭他反水起來倒是比誰都快,怎麼對得起他們這些人的一番信任,簡直無恥之尤!

衆王商量,絕不能讓漢王那個陰險的老狐狸遂了心意,於是也都上表同意皇帝改革宗室制度,還在奏表裡告漢王的狀,痛批漢王表裡不一,德行有虧,若是讓漢王成爲顧命親王,那他們一定不服,堅決反抗到底!

沈映收到了這些奏表後,讓顧憫“不小心”將這些藩王說的漢王壞話透露給漢王,漢王知道後登時暴跳如雷,和那幾個上表說他壞話的藩王大吵了一架,雙方差點不顧及身份打起來,幸虧顧憫讓人攔住了。

顧憫把當時現場雞飛狗跳的情況回宮給沈映仔仔細細地描述了一遍,沈映笑得前仰後合,樂不可支地連連拍大.腿。

“朕還以爲這些老東西有多硬氣呢,果然是在富貴窩裡浸淫太久,連骨頭都泡軟了,這纔不過半個月,就都服軟了,比朕想象的速度還要快上許多。”沈映轉而冷笑,“朝廷每年花這麼多銀子,就是養了一羣沒骨頭的蛀蟲!”

顧憫淡淡道:“也是因爲朝廷之前剿滅了先淮王、信王的叛亂,震懾住了他們,所以他們才肯向朝廷低頭。”

沈映放下手裡的奏本,“但僅僅這樣還不夠,這次得讓他們好好知道一下什麼是怕,以後回到封地了纔會老實。”說罷,擡起頭衝顧憫狡黠一笑,“這顧命親王是國之棟樑,可得好好遴選才是,吩咐禮部、吏部、兵部,對諸王的才幹以及各自在封地的功績須得仔細考察覈實,慢慢來,不用着急出結果。”

這些藩王被困在京城已經是度日如年了,沈映還要故意用遴選顧命親王的理由拖延時間,他們非得急上火不可。

顧憫看着沈映促狹的眼神,莞爾一笑,“皇上英明。”

“另外,親王以下,只要同意降爵的,就放他們各自回家吧,留他們在京城,朕還得額外花錢養着他們。”沈映提起這些米蟲就嫌棄地擰起眉頭,揮了揮手,道,“派探子好好盯着,看看有沒有陽奉陰違,不安分的,大應的蛀蟲能少一條是一條。”

顧憫望着越來越具殺伐果斷的帝王氣質的沈映,心中除了越來越多的欽慕,也隨之生出幾分得遇明主的豪情,拱手沉聲道:“臣遵旨!”

爲了達到削藩的目的,沈映苦心孤詣地謀劃了整整三年的時間,如今計劃終於快要達成,不由得心生感慨。

沈映站起身,走到永樂宮大殿外,舉目遠眺皇城上空的一方晴天,感嘆道:“縱觀古今,削藩從來都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若當年皇長兄和徐大人不是急於求成,讓藩王提前洞悉了他們有削藩的打算,也不至於會遭人陷害,落到那般淒涼下場。”

顧憫走到沈映身旁,與他並肩而立,輕哂道:“他們失敗的最大原因,並不是急於求成,而是他們信錯了人。他們一個是高宗的兒子,一個是高宗的內弟,本該是一家人,卻連最基本的信任都沒有,纔會讓惡人挑撥離間的奸計得逞。皇宮從來都不是一個講親情的地方,他們錯就錯在對高宗抱有希望,以爲高宗會是個明君,以爲高宗會相信他們,可悲可笑。”

沈映擡手拍了拍顧憫的肩膀,“不管怎麼樣,我們如今也算達成了他們當年的夙願。”

顧憫按住沈映的手,漆眸深深地看着他,“因爲臣比昭懷太子和家父有幸,臣遇到了一位明君,方能一展抱負。”

“好!”沈映眉宇間意氣風發,舉起左手,揮動衣袖,豪氣干雲地朗聲道,“今後這太平盛世,你我攜手共創!”

--

時間進入三月,春暖花開之際,沈映意外地收到了凌青蘅的辭官表。

這些年,凌青蘅幫他運營着六扇門,招攬了不少江湖上的人才爲朝廷所用,六扇門的眼線遍佈全國各地、黑白兩道,各地一有風吹草動,在京城的沈映都能第一時間知道,凌青蘅也算爲大應江山的穩定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沈映也曾想授予凌青蘅更高的官職和給他加封爵位,可都被凌青蘅婉拒了,他聲稱自己自小長在江湖,習慣了無拘無束的生活,不喜歡被功名利祿給束縛牽絆,況且他爲沈映做這些,也是有自己的私心,能令他的家人沉冤得雪,爲舒國公一家正名,便是給他最好的獎賞。

如今朝局大定,凌青蘅認爲自己也該到了功成身退的時候,於是便向沈映提出辭官。

沈映也知道凌青蘅爲人灑脫不羈,爲氣任俠,並不適合留在官場,再三挽留但凌青蘅還是態度堅決地要辭官後,便批准了凌青蘅的辭官表。

凌青蘅離開京城的那日,沈映親自微服出宮和顧憫一起送凌青蘅到城外。

一行人騎馬行至郊外一處涼亭,勒馬停下,凌青蘅先從馬背上下來,轉身朝沈映和顧憫拱了拱手,道:“好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你們也送到這兒了,剩下的路就讓我一個人走吧。”

沈映跟着下馬,含笑問凌青蘅:“什麼時候再回來?”

凌青蘅甩了甩手裡的馬鞭,道:“恐怕要等明年清明瞭,若明年清明我回不了,還請你們在我父母墳前替我上三炷香。”

Wшw _тtkan _c o

顧憫點頭道:“放心,我一定替你辦到。”

“你雖不肯接受朝廷的封賞,但你幫了朕這麼多,朕的這番心意你可不能拒絕,朕已經命人把舒國公府打掃出來,日後你回京,便可以回家居住。”沈映頓了頓道,“一個人漂泊在外,也別忘了京城裡還有你一個家,這裡隨時都歡迎你回來。”

凌青蘅爽朗笑道:“好!待我回來,再和皇上、攝政王把酒暢談!”

沈映又好奇地問;“對了青蘅,你離開京城後準備去外面做什麼?”

凌青蘅雖然性子灑脫,但其實和顧憫一樣,前半生都活在滅門之仇的陰影下,做的所有事都是爲了給舒家報仇洗刷冤屈,真正自由的時間也不多。

他默然想了想,隨後開玩笑說:“大概遊山玩水,行俠仗義,再娶個溫柔漂亮的姑娘,生兩個孩子。你們沈徐兩家倒是都有後了,那我也得給我們舒家留個後不是。”

沈映聽完眉頭一皺,不動聲色地掃了顧憫一眼,拉着凌青蘅兩個人單獨走到一旁,卻讓顧憫別跟過來,然後悄悄地問凌青蘅:“你不是斷袖嗎?怎麼娶妻生子?”

凌青蘅怔住:“我何時說過我是斷袖了?”

沈映疑惑:“難道不是?你要不是斷袖,那爲什麼之前去南風館當小倌兒?”

“我當小倌兒是因爲蒐集情報需要,不得已而爲之,我總不能男扮女裝去青樓吧?”凌青蘅正色看着沈映,嚴肅地道,“皇上,您可不能因爲您和徐兄兩個人是斷袖,就認爲全天下的男人都有斷袖之癖,我就不喜歡男人,只喜歡姑娘!”

沈映呆若木雞:“……”難道我看的小說是假的?這不是一本同性文學?

凌青蘅見沈映表情呆呆的,不知道在想什麼心思,也沒多說,擡頭看了眼天色,走到自己的馬旁邊,腳踩在馬鐙上跨上馬背,騎在馬上對沈映、顧憫抱了抱拳,“好了,時辰不早了,我得趕路了,兩位留步,咱們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再會有期!”

沈映回過神,和顧憫一起抱拳向凌青蘅還禮,笑着道:“一路平安,再會有期!”

凌青蘅揮舞馬鞭拍馬離去,兩人走到涼亭裡目送凌青蘅的背影離開。

沈映忽地想到什麼,湊近顧憫,神神秘秘地小聲道:“君恕,我有個問題想問你。”

顧憫轉過頭,奇怪地問:“什麼?”

沈映擡眸認真地看着他:“你在認識我以前,就是斷袖嗎?”

顧憫搖頭,不假思索地否認:“不是。”

沈映高高挑起了眉梢:“……”這不巧了嘛,他也不是。

“但在遇到你之後,便是了。”顧憫輕笑一聲,執起沈映的手,眼神溫柔地望着沈映,“此生,也只對你一人斷袖。”

“我亦如此。”沈映眼裡也是柔情滿滿,胸中豁然開朗,原來他們三個人,都不是天生的斷袖,他和顧憫之所以會變成斷袖,只是因爲遇到了彼此命中註定的那個人。

沈映偏過頭,遙遙眺望着前方凌青蘅已經變成了一個黑點的身影,在心裡默默地說,希望你此去,一路繁花似錦,順遂無憂,早日尋覓到屬於自己的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