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忽略了什麼

見祁王爺無言以對,在場的人都知道,這份和協是必須要趁早簽訂。

但是,誰籤?

吏部尚書站起來道:“太后娘娘,臣建議,不如由太子暫代監國一職,簽訂和協。”

崔大人淡淡地看了吏部尚書一眼,之前就知道他與太傅來往甚密,果然是歸附到了太子黨裡面去了。

皇太后沒直接回答他的話,而是看向太子,問道:“太子,你認爲自己足以擔當監國一職嗎?”

太子慕容橋緩緩站起來,神色謙恭,“皇祖母,諸位皇叔皇兄們,諸位大臣,謝謝大家對本宮的擡舉和賞識,本宮資歷尚淺,治國之才必定不如在座諸位,皇祖母欽點本宮爲監國人選,本宮惶恐不已,卻自知身爲太子責任在肩不可推卸,還望諸位皇叔大臣們,日後鼎力襄助本宮。”

衆人不禁詫異起來,這話從何說起?皇太后只是問他的意思,並沒說欽點他爲監國人選,他這番話看似謙恭,卻已經是胸有成竹,志在必得了。

皇太后輕輕地搖頭,愚蠢,愚蠢,簡直是愚不可及啊。

她讓他說話,是知道今日必須得推選出監國的人選,既然無法逃避,她便給他一個機會,讓他當着諸位皇公大臣的面,說自己的治國良策,與反對他的人激辯一番好顯示他的才能,他倒好,直接便說是她欽定的。

如此魯莽,怎會得人心?

果不其然,禮親王站起來道:“皇太后,臣以爲,這監國人選,事關重大,不可草率決定,臣建議明日由皇太后主持朝政,選出監國人選,再行簽訂和協。”

樑太傅冷笑一聲,“禮親王,這監國的人選自然是不能草率,但是,太子殿下監國則名正言順,他是皇上親封的太子,皇上早年也對太子多有讚賞,諸位可還記得,太子被冊封的時候,皇上是如何評價太子的?皇上在冊封詔書裡說太子溫恭寛仁慈恵文武,有忠孝之誠拯於君父爾有友愛之義信於兄弟,皇上如此高度讚許太子,皇上之心,諸位可鑑,是以,太子監國,名正言順。”

崔大人站起來道:“當日皇上冊封太子,詔書確實如此明示,但是,皇上病重之時,卻把原定國王爺冊封爲攝政王,且行監國一職,可見,皇上認爲太子年幼,還需要歷練,過早把太子置於風頭浪尖,反爲不妙。”

安親王也道:“皇太后,臣也贊同崔大人之言,太子年少氣盛,過早獨攬大權,易生驕矜之心,更無法駕馭老臣,朝堂百官若不能歸心,則國家政權鬆散,若此刻有蠻夷起了覬覦之心,則我大周禍起矣。”

樑太傅道:“安親王慎言,您這一句無法駕馭老臣,似乎別有所指,可不要把在座的老臣都給得罪了,若是衝着本官來,直言便是。”

安親王冷冷地道:“你倒是聽出來了,太傅聰明啊,沒錯,本王說的便是你,太子不懂事,日後必定事事依仗太傅,外戚坐大會有什麼後果,前朝有不少可借鑑的例子,本王不是危言聳聽,只是身爲皇室中人,本王要確保皇權不旁落。”

樑太傅厲聲道:“安親王,這是十分嚴重的指控,說嚴重一點,你是在無理攀咬,直指本官有謀朝篡位之野心,你今天若不當着皇太后與諸位皇親大臣的面說個分明,本官絕不罷休。”

安親王神色冷傲,“太傅,你若不與本王罷休,本王便陪你論一場便是,不說久遠,便說現在議監國人選一職,你身爲太傅,又是中書令,本該提出監國人選容後再議,因爲,攝政王是否薨逝,至今還沒分明。”

樑太傅道:“攝政王重傷薨逝,連太妃都親口證實,還有假的嗎?”

“那屍體何在?活人見人,人死見屍,至今連屍體都沒找到,便說監國之攝政王薨逝,簡直荒謬至極。”

樑太傅氣結,“那依照王爺所言,一天沒找到攝政王的屍體,這監國的位子便懸空下去?國之大,不可無人主政,莫非安親王想登主政監國之位?若真想如此,直說便是,何必拐彎抹角的隱藏心思?”

安親王道:“本王監國有何不可?論戰功,論見識,論文武才智,本王哪一樣不如太子?”

夏丞相見安親王不斷地反對,心中着急,便給了袁氏一個眼色,讓她出面爲太子說話。

袁氏卻仿若瞧不見,輕輕地扭轉了頭。

夏丞相氣得臉色發青,卻不得不站起來道:“太傅與王爺僵持不下,爭辯只會傷和氣,當日內子曾設論政之壇,皇上也覺得內子見識獨到,不如聽聽內子的意思?”

這話換做任何人說,都有不要臉的嫌疑,竟這樣擡舉自己的夫人。

但是,唯有夏丞相這樣說,不會引致反感,因爲,確實他口中的內子袁氏翠語確實是個奇女子,有不凡獨到的見解。

所有人都屏息看着袁氏,等待她發表高論。

但是,很多人心中都有數,因爲夏丞相已經站隊太子這邊,袁氏這番發話,必定也是擁護太子,且在場的人心中都有數,袁氏說話,是要壓制安親王,因爲安親王不會反駁袁氏。

知道內情的,都覺得夏丞相這一招,好生狠毒。

就連祁王爺見了,都不禁憐惜地看了安親王一眼,結交多年,他知道安親王對袁翠語的情結,此番他必定敗下陣來。

皇太后也想聽聽袁氏說話,不是因爲她覺得袁氏會說出什麼高論來,而是太皇太后在心中擡舉了夏子安,她想通過了解袁氏進一步瞭解夏子安。

於是,她道:“夫人,昔日哀家也曾聽皇帝說過,你若爲男子,必定是國之棟樑,哀家想聽聽你的見解。”

玲瓏夫人聽得皇太后這樣擡舉袁氏,又見所有人的眸光都凝聚在袁氏的臉上,她嫉妒得發狂,不知道多希望那在人羣中發光的人是她,而不是那賤人袁翠語。

袁氏緩緩地站起身,對着皇太后躬身,還沒發話,夏丞相便得意地瞧了安親王一眼,安親王的神色晦暗不清,一直看着袁氏。

袁氏聲音清越道:“臣婦久居家中,已久不聞朝政,實在是沒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只是,臣婦聽了太傅與王爺的爭辯,覺得大家是否忽略了一件事?”

衆人面面相窺,這忽略了什麼事?

第四百一十八章 招認第九十一章 宮中形勢第六百零四章 有兵是大王第五十七章 擁抱入懷第三百四十章 我們的嫁衣第四百一十章 陳府宴客第三百七十三章 真是奇蹟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殺人了第八百六十三章 除夕第八百四十一章 還是隻有一個好第二百六十三章 進入疫區的人第五百四十章 稀世奇珍第六百四十一章 失竊案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將軍夫人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戰來臨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上有旨第七百二十六章 慶功宴第六百六十二章 反而失策第二百六十二章 蹭熱度的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逃出黑洞第五百二十六章 教訓第三百二十二章 惡人先告狀第四百一十一章 老狗和二豁子第一百一十四章 袁氏失明瞭第一百二十章 禮親王來了第五百二十八章 太遲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想聽你的故事第六十八章 毒計再生第二百二十三章 熟悉熟悉第五百七十六章 蘇沐染病第七百七十四章 偷走第九百零七章 葬身狼腹第一百八十三章 夏泉領飯盒第二百五十一章 是時候反擊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太皇太后第五百三十六章 皇帝召見縣主第七百三十二章 香囊的錯第二百六十七章 倒退了第八十九章 睡覺吧第三百三十八章 侯爺入宮第六百二十九章 秦舟的婚事第三百九十六章 韓清秋死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大火第四百七十四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二十二章 我沒笑第五百三十七章 暖暖的第七百七十四章 偷走第八章 深宮之爭第二百二十三章 熟悉熟悉第一百七十章 他還沒死呢第三百四十九章 血羚羊角第一百四十九章 殭屍第七十三章 她不行的第一百零一章 使者入京第七百一十章 這個請安有點熱鬧第五百八十四章 迷惑人心第七十七章 寒山鬼池第七百八十一章 抓夜王第八百四十五章 我們是大夫第三百六十一章 東宮尋仇第五百二十六章 教訓第五百一十六章 皇帝帶走孫芳兒第六十五章 誤殺第五百七十一章 鼠疫第四百六十五章 歡喜好矯情第四百三十二章 觸動宜妃第三十六章 相府的慌張第二百六十六章 草地被燒第五百一十九章 是梅妃搗鬼第三百七十五章 她是禮親王的女兒第二百八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八百三十二章 果然是恩人?第八百五十八章 日子愜意第一百八十四章 如何逃生第五百四十六章 開始小狀況第九百零九章 樵夫不放天恩第七百零三章 你娶她得了第八十二章 姐妹嫌隙第五百二十一章 你落在哀家手裡了第四十一章 你還會悔婚嗎第八百六十七章 朕若棄用第五百八十三章 攻心爲上第八百八十四章 溫意下山第二百八十三章 相爺斷後第二百三十四章 誰都別想睡第十四章 夏霖第四百三十九章 入宮治病第二百七十五章 威脅第五十一章 自討沒趣的梅妃第二百六十一章 柔兒的身份第七百一十二章 夫妻生疏第一百五十七章 以你爲榮第八百四十二章 送走袁翠語.第二百八十二章 我不怕死第六十三章 干擾宜妃第八百零七章 龍王廟外的陣法第三百四十八章 夏霖解毒第一百零一章 使者入京第二百四十六章 丞相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