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被拋棄(下)一更

趙俊臣在回府的路上,坐在轎中,閉目沉思,細細琢磨之後,周尚景的那番話究竟爲何意,終於想的透徹了。

是的,在今日早朝,溫觀良之所以會那般狼狽,並不是因爲沈常茂、黃有容之輩的落井下石,也不是因爲門下官員被趙俊臣收買,朝堂之上孤立無援,而是因爲德慶皇帝放棄了溫觀良!

或者說,德慶皇帝也如沈常茂、黃有容一般,對溫觀良落井下石了。

雖然,德慶皇帝在那時基本上什麼都沒做,但正因爲什麼都沒做,才反而說明了德慶皇帝對待溫觀良的心思態度。

在沈常茂、黃有容二派官員攻擊溫觀良的時候,德慶皇帝曾有無數次機會表明態度,但德慶皇帝卻沒有,反而任由朝中百官肆無忌憚的攻擊溫觀良,只是冷眼旁觀,直到溫觀良在百官面前失盡了顏面,在衆朝臣的攻擊下彷彿罪名確鑿後,才遲遲開口,不鹹不淡的寬慰了幾句。

事實上,如果德慶皇帝早點表明態度,溫觀良絕不至於這般狼狽,而朝中羣臣對溫觀良的攻擊,也絕不會這般猖狂。

而如今,在德慶皇帝的縱容下,溫觀良在衆朝臣面前,聲名皆毀,顏面盡失,又如何還能在官場立足?

更何況,德慶皇帝那番話,看似撫慰,但實際上,卻又隱隱有着勸退的意思。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吧,看似不顯山不露水,只是遲了片刻才表明態度,卻已是變轉了形勢,顛倒了乾坤……”

趙俊臣暗暗想道。

至於德慶皇帝爲何會放棄溫觀良,趙俊臣也能想象的出來。

在帝王眼中,御下百官,每一個人都有其利用價值,而一旦失去了利用價值,也就沒了繼續爲官的資格。

溫觀良在德慶皇帝眼中的價值,毫無疑問,就是用來制衡周尚景了。

然而,隨着左蘭山、顧全、陳東祥等人的背叛,溫觀良在廟堂上的勢力大損,再也無力制衡周尚景,那麼對德慶皇帝而言,也就沒了利用價值,放棄已是必然。

只是,這放棄的速度,未免太快了些。

至於頂替溫觀良的人選,想到德慶皇帝今天相互摻沙子的行爲,也就很明顯了。

就是趙俊臣了。

“或許,這是好事吧……”趙俊臣喃喃自語:“如此一來,倒是省卻了我許多擔心,至少短期內,無論我如何擴權爭勢,都在德慶皇帝的容忍範圍之內了。”

雖然這般想着,但趙俊臣的臉上,卻是一片冷意。

………

回到趙府門前,趙俊臣下轎,卻見轎子旁的許慶彥一臉的笑意,只是氣質不佳,總給人一種小人得志的感覺。

自下了早朝後,得知了溫觀良的下場,許慶彥就一直是這般模樣。

趙俊臣搖頭失笑,卻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向着府內走去。一邊走,一邊對着身邊的許慶彥吩咐道:“今天我晉了戶部尚書,怕是不少人都要來送賀禮,你去清點一下,還有,把首輔周大人送來的賀禮送到書房,我要親自看一下,那份賀禮,說不定會有些深意。”

許慶彥點頭去了,而趙俊臣則是向着書房方向走去。

當趙俊臣到了書房後,沒等多久,許慶彥就已是把周尚景的賀禮送到了書房。

周尚景的賀禮分量很輕,裝在一個薄薄的錦盒內,打開錦盒一看,竟是一冊史記。

趙俊臣翻開一看,卻是《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薄薄的一本,算不上多麼貴重的禮物,如今印刷業漸漸成熟,在街頭書店,只需幾錢銀子就能買到。

然而,這冊卻又有所不同,它不僅是手抄本,趙俊臣通過字跡判斷,竟是周尚景親自手抄而成,翻閱之間,裡面還有不少註釋,顯然都是周尚景的獨特觀點。

Wшw ✿ttкan ✿c o

看着扉頁上寫着“溫史而知今”五字,趙俊臣微微一笑,大約已是明白了周尚景的意思。

所謂淮陰侯,指的就是漢初那“國士無雙”的韓信,而韓信一生,對後世而言,影響最深刻的,不是他的那些赫赫戰功,而是“功高震主”、“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等詞彙,而是“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的臨別絕句。

雖然大約明白了周尚景的意思,但趙俊臣依舊饒有興趣的細細翻閱,周尚景的柳體在當朝評價頗高,這一冊手抄本,若在尋常,可是很難得到。

更何況,裡面的諸般註解,皆是盡顯周尚景的政治智慧,對趙俊臣而言,未嘗不是一次學習的機會。

不知不覺間,這冊手抄本已被趙俊臣讀完,但手抄本的最後一段,韓信被誅殺的註解,卻是引起了趙俊臣的注意。

“蕭何、張良、韓信,以‘漢初三傑’並稱,亦皆對高祖忠心耿耿,然爲何唯獨韓信不得善終?功高震主乎?蕭何、張良功勞可薄耶?封無可封乎?蕭何、張良爵低權輕耶?無他,蕭何可善終,因其年歲已高,雖權大,卻必不持久;張良可善終,雖歲略輕且長壽,但功成身退,且與人無爭矣。唯韓信,歲輕且權大,欲退而不能,舊主不懼新主懼,舊主可馭新主疑,下場可期矣。”

看到這裡,趙俊臣合上了手中書冊,臉上笑意亦是盡退。

周尚景這哪裡是在評點韓信?分明就是在影射趙俊臣。

如今的趙俊臣,雖不似韓信那般功高震主、才華橫溢,但環境危機,倒是與韓信有些許相似。年紀輕輕就已是有權有勢,如今德慶皇帝尚在,並自信駕馭的了趙俊臣,所以才放任趙俊臣諸般作爲,然而一旦德慶皇帝自覺命不久矣,爲繼位新帝考慮,也很有可能會着手對付趙俊臣。

然而,讓趙俊臣像張良那般功成身退,卻又不可能,因爲無論趙俊臣如何自處,恨他入骨的太子朱和堉都不會放過他,若是抓住一切機會撈權奪勢,還有自保的機會,甚至能把朱和堉拉下馬來,但若是棄權放勢,別說太子朱和堉了,如今對趙俊臣客氣異常的那些外朝官員、內廷宦官們,首先就會對趙俊臣下手,德慶皇帝亦會覺得趙俊臣失去了利用價值,到那個時候,趙俊臣反而死得更快。

所謂“落井下石”一詞,在官場上的表現,今天趙俊臣可是看得分明!

這般處境,趙俊臣早已考慮的很清楚了,而周尚景的這番評點,只是讓趙俊臣瞭解的更深刻全面了而已。

比如,在從前,趙俊臣只是通過自己與朱和堉之間的關係,來分析德慶皇帝看待自己的態度,如今經過周尚景的這番指點,趙俊臣又發現了自己年輕所帶來的危機。

但從本質上,這番評點並不能改變任何東西,包括趙俊臣的既定策略。

所以,看完這篇手抄本,趙俊臣最想搞清楚的卻是,周尚景爲何會向他提醒這些?這麼做又有着怎樣的用意?

~~~~~~~~~~~~~~~~~~~~~~~~~~~~~~~~~~~~~~~~~

ps:今天不出意外共五更,這是第一更!

!@#

第六百零五章.永別.第一百零五章 .趙黨預備軍(下).第八百一十九章.戰鞏昌(八).第三章.貪官回京(下).二合一第1278章.手腕(五).第二百五十九章 .約見第七百七十三章.各方的反應(三).第四十一章.良莠不齊(中)三更第九百零五章.捷報傳天下(四).第三百一十三章.相邀.第1078章.局勢詭譎.第1183章.性格與命運.第六百一十八章.書房內(下).第1280章.手腕(七).第六百五十二章.陰影.第九百九十三章.問與答(二).第八百八十四章.尷尬氣氛.第六百八十二章.王保仁的決定.第1062章.周尚景的真正計劃.第1130章.見面.第六百二十一章.“公正”(上).第九十一章.滲透與閹人巷.第三百七十二章.合作的方向(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帝王心術”與“臣子心機”.第九百三十一章.草原生變.第二百三十一章 .德慶皇帝的態度.第一百八十八章 .黨爭(十一).第1390章.離開興州.第1168章.南京民變(一).第1328章.宿命冤家.第五百二十九章.博弈(五).第1294章.在握(三).第三百七十二章.合作的方向(下).第九百一十一章.京城震動(四).第七百五十一章.收服(一).第二百一十一章.不同的底線(上).第八百八十六章.影響.第二百三十七章.道高一尺.第1042章.心有萬一.第1412章.言傳身教.第八十章.權臣貪官們的聚宴(下).二合一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鄉”(中).第七百一十五章.人才.第1170章.南京民變(三).第九百章.樑輔臣脫困.第四百九十七章.交涉(下).第三百零一章.有趣的臨清知府.第三百五十章. 只需要一個態度罷了(下).第九百二十八章.安排.第三百五十章. 只需要一個態度罷了(下).第三章 轉世貪官下第1223章.何總兵不會白死.第1126章.秘密生意.第六百五十七章.風波頻(二).第六百三十二章.抄家狂潮(七).第一百八十六章.黨爭(九)二更第三百二十章 .飄遠的思緒第七百四十四章.花馬池營.第1040章.德慶壽辰(三).第六百五十八章.風波頻(三).第九百一十三章.朱和堅的怒火.第六百七十六章.好運連連.第六百五十一章.投名狀.第1167章.離京之前.第二十四章回京之前下第七百二十四章.真相(四).第一百五十二章.攻訐(中).第1444章.大亂鬥(四).第1435章.皆爲正義(四).第三百一十五章.德慶皇帝的愧疚與補償.第六百八十章.家族.第1226章.遞刀.第五百三十六章.一些情報.第1314章.分而化之.第一百三十三章.德慶皇帝的心思.第1110章.狗咬狗(四).第五百零四章.周尚景的變化.第八百一十五章.戰鞏昌(四).第二百七十章.提點.第1371章.各懷鬼胎.第七百七十四章.各方的反應(四).第1267章.遼東劇變(十七).第1314章.分而化之.第1357章.功成身退(六).第1421章.兩把刀子.第三十三章.三大死罪(下)三更第1050章.各方的表演(完).第1317章.都該死!.第九百三十一章.召見.第1137章.無中生有.第1017章.上秤.第1156章.事端開啓(一).第七百六十八章.方茹的私自決定.第1222章.各有算計.第一百八十章 .黨爭(三)一更第三百零五章.陰差陽錯(上).第九百八十四章.巴根的甦醒.第五百七十六章.送君一程(上).第七十二章.尾巴.第五百四十章.趙正和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