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章.南京民變(四).

……

……

把呂德引到觀江樓二樓之後,聽着呂德與霍正源二人的交談,柴源只覺得今天所發生的事情讓他目不暇接。

他此時才知道,自己眼前這位霍姓中年儒生,竟然是朝廷中樞的一位大學士,還是什麼東南巡閱使!

這般身份之尊貴,還要遠遠超乎柴源的最初想象。

然而,還不等柴源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又聽到了樓下店內夥計的驚慌呼喊聲,說是什麼學子們正在鬧事。

於是,柴源連忙是快步走到窗口,向着窗外遠處看去,很快就明白了情況。

隔着秦淮河,此時的江南貢院大門處,已經完全亂成了一團,有一大羣書生舉着各種條幅,似乎是想要從江南貢院衝出來,但又有另一羣書生奮力阻攔,想要把前者堵在江南貢院之中、不讓他們離開,雙方相互推搡、拳腳相加,已然演變成了一場羣毆。

柴源在心中粗略估算了一下,赫然發現這場衝突之中所涉及的書生人數竟然有六七百人之多,顯然這場衝突不僅是包含了絕大多數江南貢院的貢生,更還有其它書院的大量讀書人紛紛參與其中。

若只是一羣讀書人互毆,雖是斯文掃地、傳爲笑談,但也不算是什麼大事,畢竟這些讀書人大多是手無縛雞之力,只要沒有手持兇器,任憑他們拳打腳踢之際再是如何賣力,也很難鬧出人命,最多也就讓雙方身上多些淤青罷了。

然而,柴源卻發現,這場衝突的規模正在迅速擴大,剛開始還只是兩幫書生相互毆打,但這些讀書人各有人脈,雙方的幫手很快就源源不斷的趕來助拳,有些是書童僕從、有些是親朋好友,更還有許多青皮無賴主動加入、渾水摸魚、唯恐天下不亂!

這樣一來,衝突規模就像是滾雪球一般迅速擴大,就在柴源觀察局勢的短短一盞茶時間,參與衝突的人數規模就從六七百人轉眼間變成了兩千人,而且波及範圍還在不斷擴大之中。

一時間,以江南貢院爲中心,整個秦淮河北岸皆已是陷入了徹底的混亂與無序,並且還向着觀江樓所在的秦淮河南岸迅速擴散!

那些渾水摸魚的青皮無賴之流,更是趁機搶砸附近店鋪,甚至還有一處店鋪突然間冒起了熊熊烈火。

柴源並不是一個笨人,他見到這些情況之後,心中大爲驚駭之餘,更還在一瞬間想明白了許多事情!

霍正源、江正、呂德等人今天陸續來到觀江樓之後,皆是說過今天南京城內會有一場大戲,柴源原本還在心中好奇,不明白所謂的“大戲”究竟是指什麼,但現在他已然是猜到了答案——霍正源等人所說的“大戲”,顯然就是指眼前這一幕了!

還有,爲何今天一直都沒有見到江南貢院的學子們光顧觀江樓用餐?原來並不是這些讀書人都跑去孝陵那邊看熱鬧了,而是他們根本顧不上用餐,只顧着相互集結起來準備衝突了!

最後,這場衝突不僅是毫無預兆的突然發生,波及範圍更是迅速擴大、讓所有人皆是紅了眼,這般情況必然是因爲有人躲在幕後推波助瀾,而如今正在觀江樓二樓“看戲”、而且對於這場“大戲”早就有所預料的霍正源、江正、呂德這三人,只怕皆是逃不了干係!

想明白了這些情況,柴源自然是不敢繼續停留在觀江樓二樓,一方面是急於指揮店內夥計關閉店門、防止觀江樓受到這場衝突的波及,另一方面也是不敢繼續留在霍正源、江正、以及呂德這三人的身邊,擔心自己接下來會聽到一些不該聽到的內容。

於是,柴源連忙向霍正源等人告罪一聲,然後就急匆匆的下樓離開了,臨走之前還拉走了所有店內夥計,一時間觀江樓的二樓上只剩下了霍正源、江正、呂德、以及呂德的一位隨從。

*

見到店老闆柴源的匆匆離開,霍正源不由一笑,道:“這位柴掌櫃,倒是一位聰明人。”

聽到霍正源的意有所指,呂德同樣是意有所指,道:“還請霍大學士放心,我與這位柴掌櫃曾有多次接觸,他是一個真正的聰明人,必然是明白自己應該對哪些事情守口如瓶。”

其實,霍正源也只是隨口一提,並不是真的擔心柴源口無遮掩到處傳揚自己今天的所見所聞,一方面是因爲柴源其實並沒有從他們這裡聽到多少真正有用的消息,另一方面則是因爲霍正源在內心深處根本就不在意柴源這樣的小人物,也根本不認爲柴源這種小人物會影響到自己。

所以,霍正源輕輕點頭之後,就把柴源的事情拋在腦後,只是負手站在窗邊,舉目遙望秦淮河對岸的混亂局勢,似笑非笑道:“我也是江南人士,自從我前往京城中樞爲官之後,就經常聽到那些北方出身的同僚說什麼咱們江南百姓民風文弱,不似北方百姓一般堅韌剛烈……但現在看來,咱們江南人也很有血性嘛,哪怕是這些貢院書生,打架互毆之際也是毫不含糊。”

霍正源的這一番話看似讚譽,但任誰都能聽出其中的譏諷之意。

在霍正源的眼中,“血性”這個詞彙十有八九屬於貶義一類,與“魯莽”一詞幾乎同義。

所以,這場衝突與混亂雖然是早在預料之中,但看到這些江南境內最有才華的讀書人紛紛是失了理智、主動參與羣毆之中,同樣身爲江南讀書人的霍正源心中頗是有些恨鐵不成鋼之意。

一旁,呂德則是開口爲自己的同窗們開脫解釋,道:“大勢之下,個人裹挾在羣情之中,原本就難以保持理智,這種時候若是衆人皆醉我獨醒,今後反而會受到孤立與排擠,更別說這場衝突還有許多勢力躲在幕後推波助瀾,所以也怨不得他們會紛紛失了理智。”

霍正源轉頭看了呂德一眼,開門見山的直接問道:“呂公子你應該也是幕後推手之一吧?若不是你在這段時間以來反覆的鼓動羣情、激化矛盾,你的這些同窗們如今也不會這般衝動盲目。”

說到這裡,霍正源也不等呂德回答,就擡手一指河對岸的混亂局勢,又問道:“這場大戲雖然看着熱鬧,但終究也只是看着熱鬧罷了,我只是遠遠看着,並不能瞭解具體情況,卻不知呂公子能否爲我們二人講解一下?”

聽到霍正源說了“我們二人”這幾個字,呂德不由是心中一愣,然後就轉目認真觀察了江正一眼。

呂德原本還以爲江正乃是霍正源的身邊隨從,並不是特別在意,但此刻聽到霍正源的言下之意,才發現江正的身份似乎並不簡單,在霍正源的心中有些份量。

在呂德的觀察之下,卻見到江正此時同樣正在認真觀察河對岸的混亂局勢,但與從容淡定、暗含譏諷的霍正源不同,江正的表情很是嚴肅,他多年以來一直都跟着楊洵學習律學,對於這種無序混亂的情況自然是充滿了厭惡。

短暫打量了江正一眼之後,呂德只是稍稍考慮了一下,也同樣是擺出一副開誠佈公的態度,輕聲解釋道:“今天這場混亂的源頭,乃是因爲應天書院的一部分貢生,不滿於南京禮部與南京國子監衙門近半年以來愈發偏袒於豪族子弟的政策,再加上七皇子殿下在南京境內聲譽極佳,所以這部分貢生就打算在今天集結起來,前往南京禮部衙門聚衆抗議,期望能引起七皇子殿下的注意、爲他們主持公道。

但與此同時,那些豪族出身、憑藉財勢進入應天書院的貢生們作爲受益者,自然是不希望七皇子殿下注意到這般情況、進而是出面撥亂反正,所以也同樣是集結起來,想要阻攔對方離開貢院、制止他們的抗議之事……。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一部分貢生打算衝破阻攔、前來秦淮河南岸的南京禮部衙門聚衆抗議,另一部分貢生則是拼命攔截,這樣一來,衝突自然也就發生了!”

聽到呂德的解釋之後,霍正源又仔細觀察了河對岸的局勢,點評道:“雙方倒是勢均力敵。”

呂德再次解釋道:“應天書院不僅是朝廷南北兩大貢院之一,更還是天下四大書院之首,一向是金字招牌、招生嚴格,而南京禮部與南京國子監偏袒豪族子弟的做法也不過是持續了半年多時間,所以應天書院的學子之中,目前依然還是以真才實學者居多,但那些憑藉家族財勢進入應天書院的豪族子弟人數雖少,但他們身邊卻擁有大量的親隨與護衛,所以也就造成了現在的僵持局面……在這般僵持局面之下,衝突亂象自然是越來越大,所造成的惡劣影響也會是越來越大。”

頓了頓後,呂德又說道:“不過,只需再等一會兒,這般僵持狀況必然會被打破,那些心懷不滿的讀書人必須要前往南京禮部衙門聚衆抗議!也唯有等到那些心懷不滿的書生堵在南京禮部衙門之外聚衆抗議之後,這場針對於南京禮部的衝突,才能演變成一場針對於南京六部的民亂!”

就好似預言一般,呂德話聲落下沒多久,秦淮河北岸的衝突僵持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

這是因爲,有一股生力軍突然加入了這場衝突之中!

*

作爲憑藉自身真才實學進入應天書院的貢生之一,張志遠對於南京禮部與南京國子監這半年多以來過份偏袒豪族子弟的種種惡政,可謂是深惡痛絕。

就因爲南京禮部與南京國子監的倒行逆施,不僅是張志遠的兩位至交好友痛失了進入應天書院讀書的資格,更還有一名與他有舊怨、卻又不學無術的豪族子弟竟是進入了應天書院,赫然成爲了與他一樣的貢生。

那位豪族子弟進入貢院之後,對張志遠也是屢次挑釁,經常說什麼“你除了死讀書還有何用”、“少爺我與你一樣也是貢生”云云。

所以,張志遠在激憤之下,再加上某些人的不斷鼓動,自然是義無反顧的加入了前往南京禮部衙門聚衆抗議的隊伍之中,可謂是表現積極。

爲了這次的行動,張志遠還專門準備了一面橫幅,上面寫着“舉事以爲人者,衆助之;舉事以自爲者,衆去之”十八個大字,這句話出自《淮南子》,意思就是做大事若是出於公心,自然會有衆人相助;若是隻考慮自己,衆人也會離你而去。

張志遠深信,這一句警世名言必然能讓那些禮部官員羞愧不已、無臉見人。

但此時,因爲行動受到阻攔,再加上某些人的刻意激烈矛盾,雙方的衝突很快就演變成了一場羣毆,張志遠也很快就成爲這場羣毆的其中一員。

只見張志遠緊緊抓着手中橫幅、把橫幅擰成一條布鞭到處揮打,一時間還真有不少人被他的布鞭抽中。

然而,張志遠雖是越戰越勇、好似萬夫不當,但手中終究只是一條布鞭,根本抽不疼人,戰果卻是近乎於無。

不過,作爲一位飽讀聖賢書的書生,張志遠的打架水平也就是這樣了,事實上參與這場羣毆的雙方書生也大多是這般水平,撐死也就是抓頭髮撕衣服的手段,遠不如市井間的潑婦互毆,還自以爲重創了對手、大漲了士氣。

因爲兩邊貢生的互毆廝打,這場衝突所引發的混亂已經從應天書院迅速擴散到了整個秦淮河北岸,更還有許多青皮無賴趁機搶砸,但在戰場中心處,兩邊貢生的戰鬥場面卻是令人有些哭笑不得。

就在張志遠揮舞着布條連連痛擊敵人之際,與他對陣之人卻是不知從何處拾到了一根木棍,硬是扛着張志遠手中布條的連連重擊、欺身到了張志遠的面前,然後一棍子就把張志遠砸得眼冒金星。

吃痛之餘,眼見對手竟是不講武德、率先使用了木棍這樣的大殺器,張志遠不由是心中一慌,就打算暫時撤退重整旗鼓。

而就在這個時候,張志遠耳邊突然傳來了一道熟悉的大聲呼喝。

“衆位同窗莫怕,我帶着幫手前來助陣了!”

……

……

第七百一十五章.人才.第四百九十三章.風波(四).第九百二十六章.紛至沓來(二).第五百四十六章.寸步不讓!(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京城此時(上)第三百二十九章 .明察暗訪(中)第六百二十章.心機.第五百三十三章.博弈(九).第四百零六章.敗局?(上).第1239章.必須是,也只是能是(十二).第四十章.良莠不齊(上)二更第五十七章.敵友變化(下).大第七百九十一章.戰前(二).第1065章.各有所謀(三).第九百一十一章.京城震動(四).第1231章.必須是,也只能是(四).第九百零三章.捷報傳天下(二).第九百九十二章.問與答(一).第七百二十四章.真相(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約見第1068章.各有所謀(六).第三十八章.被拋棄(中)三更第一章.貪官回京(上)二更.第1365章.民可知之.第五百二十八章.博弈(四).第八百一十章.禍心(一).第九百三十七章.衝突與立場.第六十九章.德慶壽辰(上).第三十七章.被拋棄(上)二更第六百八十二章.王保仁的決定.第一百四十九章.事前.第三百五十五章.決定(下).第1062章.周尚景的真正計劃.第二十九章.廟堂爭鋒(中)二更第1212章.離心.第六百六十八章.連環毒計.第1284章.手腕(十一).第八百八十七章.花花轎子人人擡.第二百零二章.七皇子朱和堅的算盤.第七百九十九章.戰前(十).第1011章.漕運.第八百二十七章.圍堵(五).第二百八十五章 .趙山才的迷茫.第三百二十一章 .紈絝.第二百七十章.提點.第七百零三章.結盟.第四百章.初始(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即將失去的西廠【依然是萬字大章 】.第五百四十章.趙正和出局!.第二百八十九.裂痕.第1262章.遼東劇變(十二).第1269章.遼東劇變(十九).第八百八十三章.奏疏的後續.第1017章.上秤.第1030章.火藥桶與掌控.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巡之前(下)第十七章.賺錢大計(中).第五百一十章.風暴伊始(上).第八百九十五章.戚斌新軍的消息.第四百二十八章.趙俊臣的構想(上).第八十四章.內書堂劉清.第1023章.薑是老的辣.第六百四十二章.預兆.第六百六十五章.敵友.第八十五章.趙俊臣缺席.第1220章.決定.第1090章.霍正源南下.第1289章.手腕(十六).第1441章.大亂鬥(一).第二百一十七章.形勢比人強.第六百九十五章.計劃進行中(五).第1085.最好的破壞手段.第六百三十三章.抄家狂潮(完).第一百四十三章 .周尚景的打算〔中〕.第三百二十九章 .明察暗訪(中)第八百二十九章.民亂.第八十四章.內書堂劉清.第七百五十六章.夜議(一).第1225章.我趙俊臣武勇無雙.第二百四十二章 .細思極恐.第1389章.諄諄教誨.第二百三十九章 .顛倒黑白.第1298章.手腕(七).第四百四十三章.大朝議(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德慶皇帝的動作第二百一十四章.陳東祥的反間.第一百三十二章 .佳宜?嘉怡?(下).第五百零三章.第八百一十八章.戰鞏昌(七).第七百七十三章.各方的反應(三).第1222章.各有算計.第八百二十二章.乘棺滅蒙.第九百八十七章.尾聲與開始(一).第1281章.手腕(八).第1181章.遼東百態(二).第1196章.軟與硬.第一百三十六章 .方茹的小心思.第1334章.貪婪短視.第1363章.梟雄老去.第三百五十八章.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