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德慶壽辰(四).

……

……

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傻子畢竟只是少數,某些人的某些決定看似是愚不可及,但實際上還是因爲利益考量的角度有所不同,有些人只能看到短期利益、有些人更爲重視長期利益、有些人相較於實際利益更重視輿論影響,有些人則是認爲政治利益應該爲經濟利益讓步。

德慶皇帝當然不是一個傻子,當他聽到了“昆都倫英明汗”的蒙語解釋之後,頓時就知道了建州女真、漠南蒙古與朝鮮的真實目的——就是想要打秋風、佔便宜罷了。

若是你不能急公好義、仗義疏財,資助大批錢糧給予建州女真等部渡過今年的糧荒,又如何能算是一位寬仁、慷慨的王者?

然而,德慶皇帝身爲一個統治者,尤其是一個好大喜功想要留名青史的統治者,他思考問題的角度與臣子百姓們是完全不同的。

相較於實際利益,他更爲重視這件事情的政治意義,尤其是自己的後世史書評價。

能夠被周邊少數民族共同推舉爲汗,這件事情對於漢人皇帝的歷史地位提升實在是太大了,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天可汗”稱號、以及隋文帝楊堅的“聖人可汗”稱號,皆是在史書之中大書特書、重墨描述。

若是德慶皇帝能被建州女真、漠南蒙古語朝鮮共同推舉爲汗,德慶皇帝在史書工筆之中豈不是就要與隋唐二朝的開國皇帝相併肩了?

一時間,德慶皇帝不由是想入非非、心情激盪,哪怕是明知道這件事情只是建州女真等部的打秋風手段,也難以忍受它的誘惑。

不過,德慶皇帝終究還留有一些理智,卻也知道明朝自身的錢糧狀況也不過是勉強維持週轉罷了,若是趙俊臣的農務改革今年不見有顯著成效、再遇到幾場天災人禍的話,只怕是明朝內部也會出現問題,說不定就會出現流民之亂,這也是德慶皇帝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事情。

這般情況下,德慶皇帝自然是心中猶豫、想法矛盾,既想要咬牙付出一部分實惠、接受建州女真等部的共同推舉,又擔心明朝自顧不暇、內部會出現問題。

於是,見到趙俊臣突然站出來說話之後,德慶皇帝並未阻止,一方面是想要聽一聽衆位臣子的見解,另一方面也想要爭取時間考慮利弊,就點頭道:“哦?趙愛卿反對此事?說吧,朕也想聽一聽你的想法。”

趙俊臣表情嚴肅的大聲說道:“陛下,臣認爲,建州女真、漠南蒙古各部、以及朝鮮等共同推舉您爲昆都倫英明汗,固然是出於‘好心’,但這件事情既是不合天規、也是不符人理!陛下您是天子、是皇帝,乃是天授君權!您的稱號又豈能被幾個周邊部落所決定?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又豈是‘可汗’的稱號可比?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難道我等臣子還能推舉陛下您擔任內閣首輔不成?”

這個時候、這般場合,趙俊臣自然是不能當衆說出“朝廷錢糧不足、無法給建州女真等部提供更多資助”這般自暴其短的言論,也不能當着各國使節的面前大肆宣揚“養虎爲患”的意見,索性就直接質疑這件事情的正當性以示反對。

但這般道理,顯然是無法說服絕大部分人。

像是程遠道這般清流,對於這種宏大敘事一向是極感興趣,畢竟他只需要張一張嘴巴就可以了,朝廷的錢糧週轉並不需要他來操心,若是他能夠在這件事情上出一份力,今後的史書工筆說不定也會記上一筆,對他而言自然是有利無弊。

於是,趙俊臣的話聲剛落,程遠道就站出來反對道:“陛下,老臣認爲趙閣臣所言纔是真的不妥!朝廷周邊各部族共同推舉您爲昆都倫英明汗,這全是出於他們的一片敬佩之心,也正是一舉解決邊疆戰事的大好機會,又豈能因爲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就錯過?”

另一邊,禮部尚書林維這個時候自然是站在程遠道一邊,畢竟德慶皇帝一旦是接受了“昆都倫英明汗”的稱號,戶部今後一段時間就會成爲各大衙門的主角,一系列活動也大有油水可撈,也就跟着出列表態道:“陛下,臣也認爲,爲了百年之計,這般時候應該欣然接受後金、朝鮮、漠南蒙古等部的推舉,不可讓他們寒心,而且這也是向天下世人宣揚我大明強盛、陛下英明的大好機會。”

接着,那錢通也再次表態,道:“陛下,臣這些年來一直都留在後金,對於周邊各部的想法也有些瞭解,就像是各位大臣所言一般,後金、朝鮮、漠南蒙古各部推舉您爲昆都倫英明汗全是出於一片忠孝之心,可汗的稱號在草原上也是至尊無上,絕不會有任何降尊之意!歷史上像是唐太宗、隋文帝等人,也都是欣然接受了可汗的稱號,所以這件事情也絕不是站不住腳的孤例。”

程遠道是站着說話不腰疼,林維則是從一開始就坐歪了屁股,趙俊臣也懶得與他們爭辯,只是冷笑看着錢通,道:“這位來自後金的錢使節……你既然是拿唐太宗與隋文帝來舉例,那就應該明白,唐太宗的稱號乃是‘天可汗’,隋文帝的稱號則是‘聖人可汗’,這兩個稱號的尊貴意義要遠大於尋常的可汗稱號,又豈是這個‘昆都倫英明汗’可比?若是陛下他接受了這個稱號,豈不是表示我大明皇帝要弱於隋唐皇帝一頭?

更何況,我若是沒記錯的話,後金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就曾經有過‘昆都倫汗’的稱號,與你們推舉陛下的‘昆都倫英明汗’僅有兩字之差!而努爾哈赤當年曾是數次降於大明,陛下又豈能與他並肩?”

說話之際,趙俊臣的心情竟然有些暗爽。

這些年來,趙俊臣一直都被人用“大義”、“規矩”、“祖法”之類的理由針對,如今趙俊臣也算是學習借用了,發現這種懟人的手段簡直不要太好用,任何事情只需要高喊幾句冠冕堂皇的口號就站於不敗之地了。

動嘴皮子挑毛病果然是天下間最容易的事情。

另一邊,聽到趙俊臣的這般說法,程遠道、林維、錢通等人果然是一時語塞、無法反駁。

與此同時,德慶皇帝也終於下定了決心。

讓德慶皇帝下定決心的原因,並不只是趙俊臣的說法有道理——當然德慶皇帝本人也確實是因爲趙俊臣的說法覺得自己的可汗尊號有些低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絕大多數官員們的沉默不語。

百官們皆是明白朝廷目前的錢糧窘態,讓他們平日裡的油水都少了許多,這般情況下若是再拿出一部分實惠用以嘉獎建州女真等部,百官們的“日常福利”只怕還要一降再降,說不定還要再發生幾次“以俸銀換俸米”的事情,百官們平日裡喊口號表忠心之際自然是無比積極,但若是隻爲了德慶皇帝的虛名就犧牲自己的實際利益,那就要敬謝不敏了。

所以,除了趙俊臣、程遠道、林維等寥寥幾人之外,絕大多數官員這個時候皆是沒有表態。

而沉默不語,有時候就是一種表態。

見到百官們的這般態度,德慶皇帝心中有些不喜,但也終於是有了決定,緩緩道:“趙愛卿、程愛卿、林愛卿、還有錢使節的說法各有道理,既然如此的話,這件事情就再議吧。”

所謂“再議”,一方面是朝廷內部再次討論究竟要不要接受建州女真各部所推舉的尊號,另一方面卻也是讓建州女真與漠南蒙古、朝鮮等部再次進行討論,要不要給德慶皇帝推舉一個更加響亮一些的尊號。

這樣一來,這件事情其實還留着一個尾巴,顯然是德慶皇帝依然沒有死心,若是建州女真等部今後真的拿出了“天可汗”、“聖人可汗”之類的響亮尊號,德慶皇帝只怕是就要從了。

但無論如何,趙俊臣的目標也同樣達到了,至少是暫時拖住了德慶皇帝的決定,事情還有挽回的餘地。

*

因爲德慶皇帝至始至終都沒有收下錢通捧在頭上的那面金牌,錢通見到德慶皇帝拒絕之後,也就直接把金牌收回到懷中,連連的搖頭嘆息。

但接下來,錢通也沒有繼續糾纏,反倒是再次拿出一份禮單,再次開口道:“既然陛下您心意已決,罪臣自然是不敢強求,返回後金之後,也會讓他們再次商議新的尊號,只希望這個新的尊號到時候能讓陛下滿意,也不枉罪臣這些年來的奔走相勸……

不過,後金這一次除了聯合各部推舉陛下您爲昆都倫英明汗之外,還準備了豐厚的進貢禮品獻給陛下,分別是百年以上年份的人蔘兩百根、優質貂皮三百張、上好鹿茸五百支、金珠五百顆……三尺高金玉佛像一尊、稀有白虎皮一張……此外,還有一顆成人拳頭大小的夜明珠,乃是後金歷代相傳的國寶,也是趁此機會獻於陛下!”

錢通所念的這份禮單,不僅是數量極多,任何一項禮品也都是異常貴重,林林總總加在一起,足以讓在場所有官員都是目瞪口呆,就像是後金把自己的國庫都搬了出來一般。

任誰也沒想到,後金的貢禮竟是這般豐厚貴重!

然而,還不等百官們的震驚稍落,漠南蒙古各部與朝鮮也紛紛獻上了自己的貢禮,雖然不似建州女真一般驚人,但也同樣是出乎意料的豐厚貴重。

但這絕不是一件好事。

衆所周知,漢人王朝一向是自詡爲天朝上國,接受周邊各國的朝貢之後,往往都要翻倍返還的。

尤其是現在這般情況,德慶皇帝剛剛拒絕了建州女真各部的“恭順之心”,自然是更加不能小氣了。

與此同時,因爲剛纔那件事情的打岔,德慶皇帝對於錢通這個叛臣的殺心也已經是消失無蹤了。

於是,德慶皇帝沉吟片刻後,緩緩道:“爾等各國的忠心與恭敬,朕都已經看到了……今日的大典結束之後,朕會安排禮部、戶部、與內承運庫共同商議,重賞爾等各國的孝心!”

聽到“重賞”二字,錢通就知道自己此行的目標已經成功了大半,當即是領着衆位使節再次向德慶皇帝行了大禮叩謝。

另一邊,趙俊臣則是面沉似水。

這一次,顯然是建州女真棋高一着,今日的種種情況也都在他們的計劃之中!

推舉德慶皇帝爲“昆都倫英明汗”只是第一步,若是不能利用區區一個虛名就撈到最多好處的話,那就再次給德慶皇帝獻上大量的進貢禮品,讓德慶皇帝抹不開面子,只好是加倍返還,照樣是可以撈取極大的好處。

而且,德慶皇帝也知道僅憑內承運庫的積蓄返還回饋建州女真等部的進貢必然是要大出血一番,所以就再次拉上了戶部衙門,要讓國庫與內庫一同承擔這件事情的支出。

但偏偏,這般時候,趙俊臣已經沒有立場與機會再次表態反對了!

“算你們狠!但事情還沒完!”

趙俊臣盯着錢通良久,心中暗暗想到。

趙俊臣從來都是佔慣了便宜,也早就把國庫錢糧視爲是自己的禁臠,這個時候自然是絕對不願意吃虧的!

*

經過了德慶自誇、百官賀壽、以及各國使節覲見之後,這場大典終於是來到了第四個環節,這個是百官們最爲關注的環節,那就是德慶皇帝封賞陝甘與河套之戰的衆位有功官員。

陝甘三邊與河套地區的赫赫戰功,按理說應該是趙俊臣的功勞最爲顯赫,不僅是一力主導了陝甘三邊全殲蒙古聯軍的輝煌大勝,後續反攻河套地區的戰事也是由趙俊臣奠定了基礎。

然而,德慶皇帝封賞之際,卻是首先封賞了還在陝甘三邊主持大局的樑輔臣,不僅是給樑輔臣冊封了“忠毅侯”的世襲爵位,還晉升樑輔臣爲內閣次輔,另還有賞賜金銀珍寶若干,就好似樑輔臣纔是這一系列輝煌大勝的首功之臣。

德慶皇帝的這般做法,顯然是想要打壓趙俊臣的影響力與崛起勢頭,所以纔會刻意讓樑輔臣壓制趙俊臣一頭。

對於這般情況,趙俊臣也是早有預料,並沒有任何情緒激動。

但德慶皇帝也不敢做得太過分,封賞了樑輔臣之後,馬上就宣佈了封賞趙俊臣的旨意。

隨着張德的一聲宣旨,趙俊臣在百官矚目之下,再一次的緩步出列。

……

……

第1167章.離京之前.第五百九十七章.預兆(中).第五百六十五章.第三百零九章.趙俊臣的最大對手.第九百五十九章.功成身退.第1352章.功成身退(一).第七百五十六章.夜議(一).第七十八章.權臣貪官們的聚宴(上).第五十三章.鳩殺(中)二更第六百八十章.家族.第1234章.必須是,也只能是(七).第一百三十六章 .方茹的小心思.第六百五十五章.李倫的建議.第九百七十六章.把他們全部趕出去!.第1282章.手腕(九).第三百七十四章.趙俊臣的構想(下).第五百一十章.風暴伊始(上).第1135章.朱和堅出京.第四百六十一章.接觸(下).第1201章.偏與全.第五百零八章.承諾(上).第1336章.驅虎吞狼.第七百七十六章.整合(二).第1246章.撲朔迷離(三).第二百七十二章.殿試開始.第九百零四章.捷報傳天下(三).第1424章.宴無好宴.第八十五章.趙俊臣缺席.第五百零六章.哭訴與做戲(中).第1383章.風暴將至.第八百六十八章.勢(六).第1276章.手腕(三).第1051章.相同的招數.第八百七十七章.羣臣羣相.第1055章.諜中諜中諜.第六百一十四章.整治(中).第九百三十七章.衝突與立場.第一百零七章 .滅門慘案(中).第九百五十五章.當面對質.第二十章造勢與作秀中第1181章.遼東百態(二).第四百六十五章.串聯(上).第一百一十二章.太子駕到第九百八十九章.深談(一).第一百六十六章.越奸邪、越赤忱(上).第1448章.大亂鬥(八).第七十章.德慶壽辰(中).第四百六十三章.揭密.第九百三十三章.力所能及的事情.第六百八十四章.消息.第二百七十五章.揚州趙家.第五十八章.這個世界需要貪官.第1215章.接觸.第1427章.虎頭蛇尾.第1295章.在握(四).第1185章.風雲際會(二).第七百五十章.私兵.第五百八十四章.熱鬧的朝議(七).第1426章.騎虎難下.第1009章.重返廟堂(三).第二百九十三章.力所能及的幫助(下).第五百六十三章.世間之事總如此!(中).第七百六十四章.遠在京城的變故(一).第一百四十七章.承諾.第二百五十四章 .宮宴(中).第1353章.功成身退(二).第1322章.意外收穫.第1182章.遼東百態(三).第四十九章.豆花攤旁(上).二合一第五百七十二章.婚期.第1258章.遼東劇變(八).第五百零三章.第1360章.驚天變局.第一百七十一章.五百年前是一家.第八百七十二章.勢(十).第三章.貪官回京(下).二合一第五百七十九章.熱鬧的朝議(二).第1425章.小小震撼.第1028章.談判與交易.第一百一十七章 .朝堂兩三事.第三百三十九章 .深遠謀劃(下).第四百一十一章 .周尚景的底牌(下).第1091章.杏林風波.第三百七十六章.趙山才的欽佩!.第九百九十七章.遺策的真相(一).第八百二十章.戰鞏昌(九).第十三章.秋闈弊案(上).第二百八十章.聚寶商行(下).第三百五十八章.挑選.第1408章.智者不怯.第七百八十七章.戰兵新軍(七).第五十二章.鳩殺(上).求訂閱求月票第1291章.手腕(完).第九百六十九章.陰毒暗算.第九百二十八章.安排.第四百一十八章.德慶皇帝的疑慮.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雞儆猴.第九百二十四章.解散戰兵新軍(完).第1014章.入閣輔政初體驗(一).第五百五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