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重返廟堂(三).

……

……

這場朝會結束之後,德慶皇帝就在御書房裡單獨召見了趙俊臣。

說起來,趙俊臣與德慶皇帝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單獨相處了。

從某方面而言,這也是他們君臣二人的關係已經漸行漸遠、貌合神離的一種表象。

見到趙俊臣之後,德慶皇帝的態度很是親切,但已是不復曾經的隨性與肆意;與此同時,趙俊臣的態度也很是恭謹謙卑,但同樣是不復從前的賣乖討好、曲意迎合。

談話之間,德慶皇帝先是關心了趙俊臣的身體近況,然後又向趙俊臣徵詢了一些朝廷政務的意見,涉及到了河套戰事、南京六部、商稅整改等等,還重點討論了戶部向德慶皇帝借取銀子之後的利息問題。

但至始至終,德慶皇帝都沒有向趙俊臣詢問有關漕運的事情——按理說,這纔是朝廷目前最爲緊要的事情,也是德慶皇帝目前最爲關心的事情。

這是因爲,德慶皇帝心中很清楚,以朝廷的目前情況,若是使用尋常手段的話,想要短時間內解決眼下這場漕運難題,是絕無可能成功的!

所以,欲行異乎尋常之事,就必要使用異乎尋常的手段。

而這種脫離常規的手段,則必然是要引發大量爭議的。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德慶皇帝就絕不會主動問,趙俊臣也絕不會主動提,若是趙俊臣最終是順利解決了漕運難題,也沒有引發太多的爭議,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德慶皇帝不必再爲漕運的事情而煩惱,趙俊臣也再次立下了大功。

但若是最終趙俊臣無法解決漕運難題,又或者是解決了漕運難題之後引發了太多的爭議,那就是由趙俊臣一個人承擔責任,德慶皇帝因爲事前並不知情的緣故,也無需幫着趙俊臣分擔壓力。

從這方面而言,趙俊臣與德慶皇帝君臣二人的關係,固然是不復從前,但他們的默契卻還保留着。

談了一炷香的時間之後,德慶皇帝突然從手邊抽出了一份奏疏,說道:“這是你返京之前送到朕這裡的一份奏疏,說是希望朝廷出手懲治山西巡撫李勳的時候,最好是不要波及李勳的家眷族人……可是考慮到了安南伯鄭芝龍的情況?”

趙俊臣點頭道:“確實如此,李勳乃是鄭芝龍義父李旦的後人,若是陛下您株連了李勳的族人,就意味着李旦有血脈斷絕之危,任誰也不知道鄭芝龍收到消息之後會有怎樣的反應……您也知道,安南伯他一向都是聽調不聽宣,朝廷目前正值多事之秋,最好還是不要刻意刺激他!只是重懲李勳、留下李勳族人的性命前程,再向安南伯傳去一封旨意,告訴他朝廷的這般做法全是爲了給他一個面子,想必安南伯也會領情的。”

聽到趙俊臣的解釋之後,德慶皇帝的表情有些不爽快。

身爲九五之尊,德慶皇帝早就習慣了乾坤獨斷,最討厭被迫賣給別人面子,安南伯鄭家也早就成了朝廷的一塊心病,如今還不等安南伯鄭芝龍做出反應,朝廷就要顧及他的反應、率先做出讓步,這就讓德慶皇帝愈發不高興了。

見到德慶皇帝的表情變化,趙俊臣輕聲說道:“陛下,臣的這般建議,也是爲了朝廷大局考慮!以您的英明,自然是早就看出來了,最近這些年來,朝廷各地頻頻遇到天災、百姓耕種常有欠收,國庫存糧時不時就會告罄,糧食缺口也是每年都會擴大,臣拆了東牆補西牆、好不容易纔維持了基本週轉,沒有產生太大的混亂……

然而,這終究只是一時手段,民間糧價近年來已是翻了一番,百姓們皆是苦不堪言!朝廷的耕地就這麼多,絕無可能短時間內大幅提升糧食產出,臣的農務改革也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見到顯著成效……”

說到這裡,趙俊臣面現苦笑,又說道:“臣固然是有辦法賺銀子,但銀子現在也是越來越不值錢了,經常是手裡拿着銀子也買不到糧食!這般情況持續下去,臣擔心朝廷遲早都會遇到一場無法解決的大麻煩!……

所以,臣爲了李勳的族人求情,也是迫不得已,就是想要趁機向安南伯鄭家示好,再通過鄭家尋到一些新的買糧渠道,鄭家的船隊龐大,行動範圍包括了中華境外的幾十個小國,必然是可以幫助朝廷渡過這兩年的難關!”

聽到趙俊臣的這般解釋,德慶皇帝的表情依然是有些猶豫。

德慶皇帝也知道朝廷的糧食隱憂,但終究不是迫在眉睫的麻煩,所以也就不想要主動向安南伯鄭家示好。

趙俊臣知道德慶皇帝一向好面子,就再次勸道:“不過,這也只是爲了利用安南伯鄭家一時而已!等到臣的農務改革、商稅改制、川鹽開發等等舉措皆是見了成效之後,朝廷就再也無需爲錢糧而煩心了!

到了那個時候,朝廷既有源源不絕的錢糧補給,又有北擊蒙古收復疆土的赫赫戰功,士氣民心皆是不缺,安南伯鄭家就再也不是朝廷的對手,陛下您到時候想要迫使鄭家低頭服軟,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這一次,德慶皇帝的表情稍有柔和,終於是心動了。

沉思良久之後,德慶皇帝又問道:“這封奏疏之中,你還舉薦了閣老左蘭山離京前往山西、繼任山西巡撫之位,可也是爲了你下一步的商稅整改計劃?”

趙俊臣依然點頭,道:“陛下聖明,一眼就看穿了臣等心思!聯合船行已經走向正軌,朝廷東南數省的商稅整改已經初見成效,僅僅是半年時間,朝廷的商稅收入就增加了三倍有餘,今後還會越來越多!

所以,臣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把商稅整改推行到西北數省,效仿聯合船行的成功案例,也把晉商、陝商聯合於一處爲朝廷效力!更何況,山西乃是直隸與陝甘三邊的必經之路,隨着朝廷正式收復河套地區之後,這個位置也是至關重要,關係到陝甘三邊與河套地區的後勤補給,絕不能有任何輕視!

這樣一來,朝廷就必須向山西境內派去一位擁有足夠份量的朝廷重臣坐鎮!臣思來想去,還是以左蘭山左閣老最爲合適,他不僅是份量足夠,也懂得一些商稅整改的事情,由他擔任山西巡撫,朝廷的各項政策就可以迅速推行了。”

德慶皇帝再次沉思良久,終於是點頭道:“既然如此,這兩件事情就按照你說的辦吧!等到明天的朝會之上,朕就會宣佈左蘭山的任命……不過,朝廷與安南伯接觸的事情,你就不要插手了,朕自然會另派一位合適人選前往福建聯絡鄭芝龍,你只要幫着提一些建議就行。”

趙俊臣的諸般說法固然有道理,但德慶皇帝是絕對不允許趙俊臣與安南伯鄭家建立太緊密關係的。

這兩股勢力若是勾搭在一起,即使是德慶皇帝也會頭痛不已。

相較之下,任命左蘭山爲山西巡撫就只是一件小事情了,雖然是擴張了趙俊臣的勢力影響,但這一切都是爲了扭轉朝廷財政入不敷出的局面,只要是朝廷財政徹底邁入正軌、短時間內再無憂患,德慶皇帝就再也無需依賴趙俊臣的理財手段,到時候想要拔除趙俊臣的勢力也未必就是多困難的事情——至少,德慶皇帝如今就是這般想法。

德慶皇帝卻不知道,趙俊臣早已經派出了自己的使者許慶彥,這個時候已經護送着李勳的家眷族人,快馬加鞭的奔向福建境內了。

但表面上,趙俊臣依然是一副恭順模樣,連忙答應了下來。

談完了這些正事之後,德慶皇帝又與趙俊臣說了些家常,還刻意誇讚瞭如今已是貴爲惠妃的趙穎兒,表示趙穎兒進宮之後一向是表現賢惠婦道,深得德慶皇帝的喜愛,今後還要尋機再擡一擡趙穎兒的位置。

這顯然是又一次的刻意安撫了。

說到趙穎兒,德慶皇帝似乎是聯想到了什麼,突然問道:“伺候惠妃的那個侍女……叫做張招娣的女子,你可有了解?她的家世如何?爲何會留在惠妃身邊伺候?”

聽到德慶皇帝的詢問,趙俊臣則是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了一絲疑惑與思索,似乎是無法在第一時間聯想到張招娣究竟是何人。

思索片刻後,趙俊臣搖頭道:“這個……惠妃尚未入宮的時候,臣倒是見過張招娣幾次,只記得她是一個懂事聽話的女子,家世也不是很好,所以纔會成爲惠妃娘娘的婢女,但她終究只是一個婢女,與臣尊卑有別,所以臣與她也沒說過幾次話,也就並不知曉詳情。”

頓了頓後,趙俊臣又是表情疑惑的問道:“陛下您若是好奇張招娣的身世經歷,何不直接去問她?她自然是不敢有任何隱瞞!”

聞言之後,德慶皇帝眼中閃過了一絲無奈。

德慶皇帝表面上是誇讚趙穎兒有多麼的賢惠婦道,但實際上德慶皇帝早就已經受夠了趙穎兒那些令人嗤笑的小聰明、以及善妒淺薄的惡劣性格,只是礙於趙穎兒與趙俊臣的關係,所以纔會刻意容忍她到現在。

可以說,若是趙俊臣今天垮臺的話,德慶皇帝當天晚上就會把趙穎兒打入冷宮,絕不會多留一刻。

而趙穎兒身邊的張招娣,卻是與趙穎兒截然相反,她的氣質、性格、容貌等等皆是德慶皇帝所喜歡的類型,也引發了德慶皇帝的關注,一直想要把張招娣收入宮中,只可惜趙穎兒的性子太過於善妒,德慶皇帝只要是對張招娣稍有多些關注,張招娣事後就會遭到趙穎兒的虐待,使得德慶皇帝不由是心生愧意,一直是無法下手,對張招娣的瞭解也是遠遠不夠。

正是因爲如此,德慶皇帝今天才會詢問到趙俊臣這裡。

思前想後,德慶皇帝只覺得心累,緩緩一嘆道:“婦道人家,還是大氣一些討喜。”

見到趙俊臣又是面現疑惑,德慶皇帝也不多做解釋,只是點頭道:“朕乏了,就不多留你了,你儘快前往戶部衙門坐鎮、解決漕運的事情吧!你既然是已經在朝會上誇下了海口,漕運的事情就一定要儘快解決,否則朕也護不了你。”

而就在趙俊臣行禮告辭、退步離開之際,德慶皇帝又突然補充道:“對了,朕聽說你最近這些天與太子走得很近……但朕的心意你也明白,儲君廢立的事情關係到朝廷之根本,必須要由朕乾坤獨斷才行,容不得任何人干涉,你最好是不要給朕添麻煩……說起來,老七的病情好轉,也是因爲你府裡的那位章神醫出手診治的緣故,你與老七存有這層情誼,一向是關係不錯,又何必是捨近求遠?你回京的時候,朕刻意安排老七去迎你,究竟是爲了什麼,你也要好好琢磨琢磨,切不要讓朕心中失望!”

聽到德慶皇帝的隱晦警告,趙俊臣微微一愣,依然是態度恭謹的垂首答道:“臣明白了!”

*

御書房內,等到趙俊臣離開之後,德慶皇帝若有所思。

按照德慶皇帝的原先安排,太子朱和堉今後遭到廢黜之際,趙俊臣就應該是一個發揮出了關鍵作用的主要推動者,甚至是太子朱和堉被廢除的直接原因。

到了那個時候,趙俊臣就會引來百官的猜忌、清流的敵視、以及朝野的批評,他原本已經逐漸扭轉的聲譽也會再次變得狼藉不堪。

然而,趙俊臣返京之後的告病不出、以及趙俊臣與太子朱和堉的突然間聯手結盟,卻是徹底打亂了德慶皇帝的如意算盤。

“事情有了變化,但未必就是壞事!等到老三處理了藩王的事情返回京城之後,朕就要與趙俊臣攤牌,讓他出面推動廢黜之事!朕就不信了,趙俊臣到時候還敢違抗朕的旨意不成?到了那個時候,趙俊臣背叛了他與老三的結盟,也一樣會再次的聲名狼藉!這件事情,容不得有變!”

*

另一邊,趙俊臣離開了御書房之後,也是一路若有所思的走到了午門之外,打算去戶部衙門坐鎮,出手處理漕運的事情。

不過,趙俊臣正準備乘轎的時候,卻發現李成儒正站在不遠處,表情複雜的等候着自己。

……

……

第九百八十六章.被自殺(完).第七百零三章.結盟.第三百九十九章.推動(下).第六百六十一章.結果.第一百四十一章.搶人!(下).第1124章.黃有容的轉變.第三百五十章. 只需要一個態度罷了(下).第八百六十二章.緣由.第三百九十九章.推動(下).第六百七十九章.牢房之中.第三百四十四章 .趙家祖宅(上).第一百九十四章.無可奈何的黃有容.第九百一十三章.朱和堅的怒火.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鄉”(中).第七百二十六章.欽差降臨(二).第1139章.成熟需要代價.第八百七十九章.德慶皇帝的未雨綢繆.第1146章.逼迫(六).第九百零五章.捷報傳天下(四).第七百六十章.趙俊臣的伏筆(一).第二百一十章.權謀與治國是完全不同的兩門學問(下).第六百八十八章.三邊秘聞.第1068章.各有所謀(六).第五百零一章.沈常茂的妥協.第八百五十一章.戰(六).第一百二十八章.小心應對.第七百一十五章.人才.第二百零二章.七皇子朱和堅的算盤.第1387章.滅門絕戶.第九百七十九章.回府.第1037章.除夕夜(完).第1408章.智者不怯.第1304章.在握(十三).第二百六十八章.崔勉的無奈選擇.第十八章.賺錢大計(下)一更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同的底線(下).第1032章.野心的滋長.第1031章.火沒燒起來.第1426章.騎虎難下.第五百七十九章.熱鬧的朝議(二).第一百三十三章.德慶皇帝的心思.第六百二十六章.抄家狂潮(一).第九百三十五章.遇襲(二).第六百七十六章.好運連連.第三百四十八章.考察(下).第三百五十九章.問答(上).第三百六十四章 .儀式(中).第七百二十四章.真相(四).第八百三十二章.皮癬之患.第九百一十九章.班師回營.第四百八十一章.劫數(一).第二百一十八章.會試的結果.第1081章.拆屋別砸樑.第五百零九章.承諾(下).第八百零九章.狼煙起(完).第九十章.同濟廟(祝大家中秋快樂).第五百九十六章.預兆(上).第1272章.遼東劇變(二十二).第三百八十一章.考覈(下).第九百六十一章.御書房內的陰謀(一).第1047章.佈置.第1138章.風波之始.第七百四十九章.立威.第八百八十二章.鬥與和.第三百三十九章 .深遠謀劃(下).第1077章.疑雲.第三百九十七章.推動(上).第八百三十六章.哭訴.第1046章.大事與小事.第二百七十三章.風驟起!.第九百七十二章.差距與安撫.第1133章.誠.第二十二章回京之前上第一百零九章 .德慶震怒(上).第八百五十七章.勝(一).第1289章.手腕(十六).第四十一章.良莠不齊(中)三更第九百四十二章.暗中爭鋒.第二十一章.勢力初成(下).二合一第1050章.各方的表演(完).第三百九十五章.開始了.第1147章.逼迫(七).第六百九十九章.計劃進行中(完).第1000章.各施手段.第三百一十五章.德慶皇帝的愧疚與補償.第1173章.南京民變(完).第1029章.此子必爲大患.第1268章.遼東劇變(十八).第三百三十二章 .京城此時(上)第二百五十三章 .宮宴(上).第五十二章.鳩殺(上).求訂閱求月票第1088章.心頭之患.第1396章.納投名狀.第八百一十一章.禍心(二).第九百二十六章.紛至沓來(二).第八百三十七章.借你們的腦袋一用.第三百五十五章.決定(下).第九百五十七章.真相總是微不足道.第1100章.德慶再微服(三).第1020章.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