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張華已定河東半壁江山,下一步,必取陳倉。”

漢軍營地,軍師陳平與劉邦商議形勢,陳平流露出劉邦從未見過的鄭重表情。

陳平的智謀,在楚漢爭霸時期,僅次於謀聖張良。

陳平對局勢進行推斷,哪怕是劉邦,也要信服。

“孤與項羽交鋒,都未曾這麼憋屈。項羽只會不斷進攻,而且楚軍人心不和,看似強大,實則如同糊窗的紙張,一捅就破。”

劉邦認爲張華比項羽還要難以對付。

對付項羽還能採取離間計,但陳平的離間計,對張華勢力衆人並不好用。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來,張華的地盤和人口,遠勝於劉邦,張華又對部下不錯,張華手底下的文臣武將,豈會輕易棄明投暗。

劉邦擔憂:“如果張華攻打陳倉,如之奈何?”

“或許只有捨棄陳倉,又或者,以臣的能力,嘗試一戰。”

陳平對自己的能力還有些自信。

“他們若是出營決戰,倒合我意。”

劉邦多次向馮異、李績求戰,但馮異、李績卻堅守不出,讓劉邦無可奈何。

如果馮異、李績出戰,以劉邦、陳平、周亞夫等人的能力,未必不能取勝。

騎兵武將灌嬰到來,臉色不自然:“主公,長安城的細作稟報,張華提五萬虎狼之師,正在向五丈原方向行軍,試圖與馮異、李績夾擊陳倉。”

“軍師果然料事如神。馮異、李績有十萬人,張華有五萬人,一共十五萬。本王領漢軍十萬出漢中,周亞夫三萬,陳倉城三萬,一共十六萬。只要夏軍敢出城與我們一戰,我們未必會敗。”

劉邦率領漢中主力至陳倉,在局部,人數反而佔據上風。

張華還要留兵防守李自成、李克用、努爾哈赤,因此調用進攻陳倉的兵力,只有十五萬。

陳平神情卻依舊擔憂:“張華既然有把握用十五萬兵馬打下陳倉,必定是有備而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劉邦志在天下,豈能受阻於陳倉!”

劉邦起身,語氣逐漸凌厲,有帝皇之姿。

“既然大王要孤注一擲,那麼臣必定奉陪。”

陳平與劉邦一同在陳倉部署,準備迎戰夏軍。

五萬禁衛軍沿着渭水向西行軍,進入五丈原,從東邊威脅劉邦的大軍。

馮異、李績領兵十萬出營壘,從北邊威脅劉邦。

兩支夏軍對陳倉形成夾擊之勢。

陳倉一帶,有十六萬漢軍。

即使劉邦留下一萬人守陳倉,那麼還有十五萬漢軍可以動用。

十五萬漢軍、十五萬夏軍,在陳倉郊外對峙。

張華親征,白衣白甲,夏軍的旌旗招展。

此次張華親自統率五萬禁衛軍,前來攻擊劉邦,與漢高祖對峙。

王守仁、謝艾、陳宮、閻象擔任軍師,陣容可謂是空前。

張華下定決心,一定要攻克陳倉城,統一關中。

張華的五萬禁軍,全部是精兵,至少可以匹敵十萬漢軍。

“漢軍的方陣,整齊有序,不是那麼容易攻打。在漢軍方陣上空,隱約有真龍天子的氣雲,如果真正開戰,可能會是一場惡戰。”

王守仁觀望劉邦的漢軍方陣,看到了漢軍方陣上方的氣雲。

劉邦既然是漢高祖,必然擁有着與衆不同的天賦。

“難纏的不只是劉邦,還有周亞夫、陳平,甚至漢中的蕭何,這些都是大人物,以及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等中流砥柱。”

張華認爲劉邦勢力,可以劃分爲一流勢力,比起完顏宗望的大金國,更加強盛。

最棘手的人物,莫過於擅長種田的蕭何。

蕭何是內政大臣,種田能力超一流,以區區漢中之地,供劉邦出兵十六萬攻打關中,劉邦還在陳倉一帶過冬,糧食沒有因此而短缺,足以說明蕭何的種田能力之驚人。

不只是種田,蕭何還要爲這些漢軍提供兵器、甲冑、戰馬。

因此,蕭何可謂是劉邦勢力第一人。

然後是深不可測的謀士陳平。

陳平的智謀在三國,至少是曹魏五謀臣的層次。

劉邦本人也不差,只是因爲交戰的對手是項羽,因此纔給人落荒而逃的印象。

實際上,除了韓信、項羽,還有冒頓單于,同一時代,劉邦並不懼怕其他武將。

周亞夫、曹參、周勃、灌嬰之流,皆是名將。

如果有韓信、張良、彭越等人的話,劉邦勢力就是真正的超一流勢力。

“真龍天子的氣雲?真的存在這種東西?”

張華觀望劉邦的軍陣,確實有一種壓迫感。

劉邦可以擊敗漢中其他諸侯,重新成爲漢中王,確實有可怕的天賦。

不過張華倒不是很擔心。

王守仁言出法隨的天賦更是逆天而行級別的能力。

劉邦讓周亞夫領兵十萬,抗拒馮異、李績,親自率領五萬精兵,抗拒張華。

王對王,將對將。

“構築營壘,只守不攻。”

出乎劉邦的意料之外,張華沒有與劉邦一較高下的意思,來到陳倉安營結寨,繼續堅守。

馮異、李績的十萬夏軍在掩護張華結營之後,又退回自己的營地,兩座夏軍營地形成犄角之勢。

“他們意欲何爲?”

劉邦、周亞夫已經列好隊形,準備和來勢洶洶的夏軍在陳倉決一死戰,結果張華竟然不打了?

而且看張華這副架勢,怕不是要與漢軍對壘一整個寒冬,就看誰先堅持不下去。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陳平發現了問題之所在。

張華大可在長安,派出馮異和李績,消耗劉邦的漢軍即可,不必勞心勞力,親自出徵。

“恐怕,漢中危險了。”

陳平很快推算到問題的來源。

劉邦勢力,十六萬漢軍長期滯留陳倉,漢中兵力薄弱。

“張華必定已經算到了這一點,而且,他定然派出縱橫家,遊說蜀地諸侯,出兵攻打漢中。張華親征,說明縱橫家已經得逞,大王應當儘早退回漢中。”

陳平快速進行推算,竟然沒有分毫的差池。

三日後,留守漢中的武將,果然向劉邦救援。

“留下三萬兵馬守陳倉,其餘兵馬,返回漢中。”

劉邦聽說後方有危險,而張華又始終沒有決戰的意思,只好不甘地下令撤兵。

“且慢。”

“軍師還有何見解?”

“張華親率禁軍,進逼陳倉,並非只是爲了逼大王退兵,而是爲了攻下陳倉。一旦大王退兵,十五萬夏軍將會強攻此城。陳倉守軍見大王退兵,衆將士毫無鬥志可言,陳倉必定失守。不如撤走陳倉的守軍和糧草,還能保存實力。”

“捨棄陳倉,可是意味着,將來難以再入關中。”

劉邦被張華的計策搞的心煩意亂,而陳平提出放棄陳倉,退縮至漢中,讓劉邦深感不甘。

失去陳倉,以後漢軍出陳倉道,將會受阻於陳倉關。

陳平不急不緩說道:“臣如此建議,原因有四。”

“其一,陳倉距離漢中較遠,農田受到夏軍襲擊,只能從漢中運糧。糧隊途徑陳倉道,耗費巨大,且餉饋不繼。”

“其二,分兵守陳倉,一旦夏軍圍城,明年還要發兵救援,疲於奔命,漢中容易被他人所取。”

“其三,即使放棄陳倉道,將來關中有變,還可以出褒斜道,進入關中。”

“其四,如果無法取關中,或許可取巴蜀。”

“原來如此……”

劉邦聽完陳平的分析,認爲不無道理。

完顏宗望被殺,劉邦進軍關中的契機已經失去,因此,陳平主張放棄陳倉,將重心放在經營巴蜀。

“令陳倉城所有守軍,分批撤回漢中。”

劉邦着手退兵。

在捨棄陳倉城之前,劉邦令人帶走所有的糧草和兵器,又下令焚燬陳倉,不給張華留下任何東西。

陳倉城變爲一片火海,濃煙滾滾。

劉邦眼神中倒映着熊熊火光,總感覺憋着一股氣。

與張華交戰,讓劉邦有力無處使,深感憋屈。

張華始終不與劉邦決戰,不戰而屈人之兵,迫使劉邦放棄陳倉,退回漢中,劉邦很是鬱悶。

這個時候,劉邦寧願自己的對手是項羽。

至少項羽不會這麼陰險。

“報!漢軍已經退兵!”

“報!漢軍焚燬陳倉城,連夜退入陳倉道!”

“蘇代這個縱橫家,真是不容小覷。”

張華在自己的營地,已經可以望見漢軍火燒陳倉產生的濃煙。

張華派縱橫家蘇代入蜀,遊說蜀地的諸侯出兵襲擊漢中,迫使劉邦回師,讓出陳倉。

蘇代果然成功,讓張華不費吹灰之力,拿下陳倉。

雖然陳倉城在漢軍撤退時,被漢軍焚燬,但以大夏的國力,在廢墟上重建一座鎮子,也不是什麼難事。

最重要的農田,漢軍無法摧毀。

如果蘇代遊說蜀地諸侯失敗,張華也有預備方案——與劉邦決一死戰。

陳倉,無論如何,也要拿下。

這下,劉邦主動退兵,夏軍至少可以減少七、八萬人的損失。

呂玲綺問道:“主公,是否要末將率兵追擊?”

“不可深追。”

張華制止呂玲綺追擊漢軍。

張華記得,歷史上,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因爲追擊諸葛亮,被設伏殺死。

劉邦的軍師陳平,料事如神,在撤軍時,必定會設伏。

陳倉道不利於大軍展開,一旦追擊,定然會出事。

張華的目的只是佔領陳倉,不與劉邦決一死戰,他還要留着兵力攻打其他地方。

“攻城爲下,攻心爲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纔是最高明的兵法。看來,此人果然是明主。”

王守仁出任軍師,跟隨張華攻打陳倉,結果還沒有獻上一策,集結在陳倉一帶的十六萬漢軍已經撤走。

攻打陳倉的部署,早在王守仁出仕之前,已經定下。

張華沒有特別依賴某一個謀士,有自己的主意,各個謀士只是提供建議,以及完善張華的計劃。

這也是王守仁認可張華的一點。

漢軍軍師陳平,與周亞夫、灌嬰、樊噲等漢將殿後,進行設伏。只要夏軍武將來追,山道中伏兵四起,滾石亂木砸下,夏軍武將必定兵敗身亡。

然而陳平一行人等了一日,夏軍始終沒有前來追殺。

“張華此人,膽大心細,思慮周全,用兵詭異,估計他只想取陳倉,其志不在漢中。夏軍不會來追了,我們退回漢中。”

陳平見夏軍始終不出現,推斷出張華的意圖,於是選擇與周亞夫、樊噲等武將,與劉邦退回漢中。

“……”

周亞夫沉默寡言,他一度敗於張華的突襲,知道此人不容易對付。

漢軍的伏兵出來,隨後退回漢中,周亞夫最後望了陳倉一眼。

“十幾萬漢軍怎麼會一夜間突然撤走?難道是漢中受到威脅?”

在陳倉城附近的山頭,蒙恬率領一小隊黃金火騎兵,目睹劉邦的漢軍主力回師漢中,拱手讓出陳倉,大概知道發生了何事。

這種情況下,能夠迫使劉邦突然撤兵,只有兩種可能,一是缺糧,二是漢中受到威脅。

“蒙恬,這個擊敗你的人,確實是一個強敵。”一個秦國武將出現在蒙恬身邊,一襲黑甲,俯視下方接手陳倉的夏軍,盛氣凌人,“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聯手征戰了,上次我們聯手征戰,還是率兵二十萬攻打楚國,險些滅亡楚國……可惜,當時我太過大意,被項燕擊敗。不過這一回,我李信,不會重蹈覆轍了。”

“恐怕我們二人聯手,也不是夏軍的對手。除非武安君白起在此……但以白起的結局,恐怕不會再爲我們大秦效力了。”

蒙恬想到了秦國最強的武將——武安君白起。

白起立下赫赫戰功,但被秦昭襄王賜死,也是飛鳥盡,良弓藏的例子。

白起與韓信,寧願投靠其他君王,也不願繼續爲秦漢效力。

“白起,那人確實可怕。不過,既然白起不願爲我們大秦效力,我們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擊敗夏軍,佔據關中,橫掃天下。”

李信依然戰意高昂,想要重現當年掃滅六國的壯舉。

“漢軍既然已退,我們也沒有必要在此地監視了。”

蒙恬與李信率領黃金火騎兵,消失在大雪中,馬蹄印很快被積雪覆蓋……

第三百四十一章 鮮卑名將,慕容紹宗第三百三十一章 杜牧與李白第二章 村莊之始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忠臣與叛將!第三百零七章 秦瓊VS田橫五百士第一百三十九章 收編起義軍第七百章 老趙家清理門戶第三百二十章 左擁右抱第四十八章 韓非變法(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使用騎兵的天才武將!第四百六十三章 六十萬秦軍,王翦VS吳起!第一百二十九章 渭水大戰第五百三十五章 公輸班與機關城(5000字)第七百零六章 各方驚動第四百四十三章 流寇馬超第一百一十一章 生擒大唐武將第三百六十五章 周世宗柴榮(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大破秦國戰車!第六百九十章 死戰唐太宗!第二百五十三章 清河崔氏,天才軍師第六百八十八章 生擒晉惠帝第二百七十二章 諸葛恪與淩統的能力第六百四十四章 六國合縱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孫策與太史慈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編大順軍第四十四章 入駐夏村的皇帝第一百九十八章 蒙毅的可怕天賦第一百三十章 匈奴漢國覆滅第二百六十七章 王陽明,逆轉陰陽!第二百七十八章 隋唐秦叔寶第一百二十六章 名醫李時珍第三百二十四章 魏文侯臣服第二百六十八章 銀戟太歲雪天王!第二百九十八章 十五鎮諸侯!第四百二十章 孫吳韓白,衛霍李嶽第五十三章 皇太極來使第六百三十一章 秦國四大名相(4000字)第七十章 遇險第二百九十一章 八風營與玄甲軍第四百五十一章 誤入西域的亞歷山大大帝第五百五十一章 崇禎勢力的巾幗女將第六百一十四章 李廣與霍去病的恩怨!(4000字)第二百零五章 漢高祖劉邦第二百一十二章 陸王心學第五百八十九章 秦漢聯軍第六百一十一章 霍去病效忠!第三百四十四章 解圍第二百一十六章 圍困陳倉第六百六十四章 錦帆賊甘寧!(4000字)第六百零八章 遊俠季布!第二百二十五章 女真人的困獸之鬥第五百四十三章 韓擒虎與張遼(5000字)第七百二十四章 劉秀氣運的終結第一百一十五章 無當飛軍第一百七十二章 八階白袍軍第二百一十章 大金國戰神第一百九十一章 製造農民起義第一百八十八章 對壘曹真第三百三十五章 劍仙李白(月底求月票)第五百九十章 漢高祖、秦始皇!第二百八十章 這是誰的部將?第九十二章 馬武的天賦第六百八十六章 韓信,背水一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劉秀的驚訝第五十七章 皇太極的手段第一百零三章 血戰鐵浮屠【求訂閱】第六百七十九章 五虎將大戰李存孝!第九十八章 天命大將軍【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九章 司馬宣王第五百三十八章 交換張飛(4000字)第四百四十五章 馬超投奔第六百零九章 平定涼州!第三百三十五章 劍仙李白(月底求月票)第一百一十九章 女真兇猛第五百二十五章 決戰後樑!第二百九十五章 墨家與名家第六百零三章 我乃大漢霍去病!第一百五十二章 闖王李自成第五百八十章 趙大與趙二第三百六十章 三帝之盟第三百五十八章 謝家聯姻:天真的謝道韞第二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出兵第四百一十九章 兵家亞聖出仕第四章 來自宋朝的流民第二十二章 乞活第一百六十章 歐陽修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求訂閱)第三百四十四章 解圍第三百九十章 三顧茅廬!第三百二十五章 劉秀的驚訝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階秦銳士第一百零二章 女真武將的天賦【求訂閱】第一百九十七章 秦國將門,王與蒙第六百三十五章 十萬鐵騎出玉門!第三百零二章 生擒遼太宗第七百一十八章 攻城巨獸第四百五十章 歸義軍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亞子,我來抓你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生擒司馬師第三百一十章 在下羅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