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從橡皮章逆襲成爲真正的皇帝,明治天皇可不是好糊弄的主。陸軍信誓旦旦的“保證”,不僅沒有令他放心,反而讓明治天皇心裡更加沒底。
作爲一名有見識的天皇,明治非常清楚歐洲各國派到海外殖民地的部隊,都是些什麼貨色。擊敗一支土著爲主的殖民軍,根本就算不了什麼。
況且,這次戰爭的主角也不是陸軍。真正決定勝負關鍵的還是外交,其次纔是海軍。
無視了大山岩的保證,明治天皇慎重其實的說道:“距離維也納和會召開只剩下三個月時間,我們也該進行準備了。
首相,這次就由你親自帶隊走一趟。不奢求英奧兩國能夠支持我們,但至少要讓他們保持中立。
帝國的興衰在此一舉……”
伊藤博文臉色一變,以他對明治天皇的瞭解,可以確定明治的信心已經受到了打擊。
派他出訪歐洲,不僅僅只是爲了參加維也納和會,更重要的還是爲了尋找後路,做最壞的打算。
明眼人都知道,參加維也納和會那就是一個笑話。就憑日本現在的國際地位,連上談判桌的資格都沒有。
從邀請函上的內容就可以看出來,反法同盟只是邀請他們參加軍艦拍賣大會。
建立新國際的秩序的事情,還輪不到日本政府發言,等一切塵埃落定後,他們直接遵守就行了。
因爲菲律賓戰爭的緣故,就連這次軍艦拍賣,日本政府都只能打醬油。
這不是錢的問題。作爲反法同盟的一員,西班牙人也是賣家之一,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軍艦賣給自己的敵人。
就算是買到了都沒用,西班牙人肯定會想辦法卡他們的脖子。在戰爭結束前,軍艦是不可能回國的。
在這種背景下,維也納和會對日本政府來說,完全就是雞肋,根本就不需要首相親自出馬。
……
一月的聖彼得堡,已經披上了銀裝。刺骨的寒風之下,大街小巷都變得人跡罕至。
往日裡門庭若市的菲剋星咖啡館,現在也沉寂了下來。諾大的客廳內,僅有稀稀散散的六七人。
從衆人的神態氣質上,就可以看出來除了兩名主角外,剩下的都是保鏢。
……
作爲主人公之一的俄外交大臣奧斯卡·希門尼斯,擺擺手打斷道:“公使閣下,這些沒營養的話,就不用再重複了。
我們和貴國可從來沒有友誼,現在奧地利纔是我們的盟友。想要從我們這邊入手,破壞俄奧同盟是不可能的。”
被打斷了,理查德不僅沒有生氣,反而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英俄兩國確實很難和友誼扯上關係,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兩國就交過兩次戰,雙方的傷亡都是數以十萬計。
相比之下,維繫了數十年之久,幾乎沒有爆發大沖突的俄奧同盟,才稱得上“友誼”。
不過,問題不能夠看表面。如果俄奧關係真的親密無間,在這冰天雪地的日子裡,也不會有這次密會。
擅長察言觀色的理查德,從剛纔的對話中,已經發現了問題。
當然,更大的可能還是俄國人故意釋放的信號,要不然奧斯卡·希門尼斯也犯不着在用“現在”一詞的時候加重語氣。
“大臣閣下,我知道貴國和不列顛之間存在着很多誤會,但那都是過去式了,我們的目光要往前看。
隨着歐陸戰爭的結束,法蘭西沒落已成定局。如果我們不採取行動的話,那麼新的歐陸霸主就是奧地利了。
現在貴國和奧地利是盟友,不等於永遠都是盟友。要知道真正的盟友,只存在於實力對等的情況下。一旦平衡被打破,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就算是貴國放棄了西進計劃,也不能保證奧地利人不會東進。畢竟,現在歐洲大陸唯一能夠影響到奧地利霸權的,就剩下貴國了。
貴國真正的盟友是三十年前的奧地利,而不是重獲新生的神聖羅馬帝國。”
國際競爭中,向來都是此消彼長。奧地利變得強大了,相對而言俄羅斯帝國就被削弱了。
英國人感受到了奧地利崛起的威脅,沙皇政府同樣也感受了。甚至因爲兩國是鄰居,沙皇政府的感受還要更深一些。
爲了俄羅斯帝國的利益,或者說是沙皇政府爲了讓自己安心,纔有了這次的密會。
只是接觸過後,奧斯卡·希門尼斯非常的失望。英國人依舊是老一套的挑撥離間,全都是在要求俄羅斯帝國做什麼,而不是不列顛要做什麼。
撕毀俄奧同盟並非不行,前提是利益必須要足夠大。顯然,喜歡空手套白狼的英國人,沒有開出足夠的價碼。
“閣下說得都對,不過那只是可能發生的事情。未來還沒有到來,最終會發生什麼,誰也不能夠提前預知。
至少現在俄奧同盟依舊牢不可破,我們不會因爲一個可能,就放棄自己的盟友。所以閣下有什麼目的就直說吧,沒必要在這裡兜圈子。”
俄奧同盟發展到現在,已經深入到了兩國的各個領域,根本就不是說解除就能夠解除的。一旦翻了臉,雙方都會損失慘重。
在這種背景下,儘管想要限制奧地利的發展,沙皇政府還是剋制住了,明面上沒有采取任何針對行動。反而是把希望寄託在敵人身上,指望英國人出手打斷奧地利的發展勢頭。
這方面英俄兩國想的都差不多,誰都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做出頭鳥,跳出來拉奧地利的仇恨,讓對手漁翁得利。
“大臣閣下,奧地利做大對我們都是非常嚴重的威脅,相信貴國也不願意生活在維也納的陰影之下。
爲了解除這個威脅,我方提議兩國聯手破壞這次維也納和會,粉碎奧地利建立新國際秩序的野心,讓國際局勢重回三足鼎力時代,由我們三國共同主宰世界。”
奧斯卡·希門尼斯搖了搖頭:“貴國的誠意,我們感受到了,但這還遠遠不夠。
破壞了維也納和會,俄奧同盟就走向了末路。我們要付出的代價太大,甚至有可能導致國內的經濟崩潰。
如果貴國後面違約,我們就要獨自承擔奧地利的怒火。這裡面的風險太大,已經超過了我們的承受能力。”
理查德公使保證道:“高風險纔有高收益。只要打斷了奧地利聚集起來的大勢,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至於貴國的損失,我們可以想辦法彌補一部分。總之,我們是不會讓朋友吃虧的。”
……
加特契納行宮,同時拿着俄奧兩國條件的亞歷山大三世,此刻正在進行艱難的心裡鬥爭。
英國人給的條件,只要度過了眼前的衝擊,俄羅斯帝國就有可能一飛沖天,取奧地利而代之,成爲新的歐陸霸主。
然而,收益有多大,風險就有多高。萬一操作失敗,或者是英國人中途違約,俄羅斯帝國搞不好就要完蛋了。
即便是不認爲英國人會在這個問題上違約,但政治這玩意兒誰能夠說得準呢?
倫敦政府也是幾年一屆,萬一運氣不好碰到了一個鐵憨憨,瞎幾把亂搞一通,俄羅斯帝國就慘了。
這種事情歷史上又不是沒有發生過,俄羅斯帝國本身就曾是受害者。如果沒有彼得三世的神操作,俄羅斯帝國早就成歐陸霸主了,根本就沒有這麼多麻煩。
當然,這對亞歷山大三世來說,還是有這些麻煩的好。畢竟,彼得三世不亂搞,沒準就把他們給蝴蝶沒了。
相比之下,奧地利給出的條件就要安全得多,收益自然也要小得多。歐陸霸主是不可能的,南亞霸主還可以期待一下。
望了望窗外,亞歷山大三世問道:“中亞鐵路要多少錢,評估出來了沒有?”
財政大臣阿利舍爾·古洛夫:“中亞鐵路主幹線全長3864公里,加上附屬線路總長超過15600公里。
不僅要經受惡劣氣候的考驗,中途還要經過多處惡劣地形,預計工期12年,初步估計要花費12.76億金盧布。”
鐵路一直都是俄羅斯帝國的痛。不要說和歐洲發達國家比,就連隔壁英屬印度的鐵路都比他們強。
並非是沙皇政府不努力,實在是實力不允許啊!俄羅斯帝國不僅幅員遼闊,更可怕的是氣候惡劣。
別的國家建設鐵路,勘探完成後,搞出了設計圖紙,直接開始幹就行了。
俄羅斯帝國不行,他們的鐵路必須要能夠保證在冰天雪地裡正常運轉。偶爾一個大降溫,甚至會出現零下四五十度的極端天氣。
一分錢一分貨,俄羅斯帝國的鐵路要求高,建設成本自然也高。
鐵路建成還只是一個開始,更大麻煩還是在於後期運營上。惡劣的自然氣候,直接增加了後期運營維護成本,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
國外修資本都是蜂擁而至,根本不用操心經費;而俄羅斯帝國修鐵路,卻只有政府掏錢。
沒辦法,誰讓俄羅斯帝國的鐵路長年賠錢呢!賠本的買賣沒人做,資本不肯投入,鐵路建設自然緩慢了。
如果不是奧地利的鼓動,加上有法國賠款可以期待一下,沙皇政府說什麼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啓動中亞鐵路。
“能夠縮短工期麼?”
沒有要求壓縮建設成本,那是亞歷山大三世知道,國內的官僚是什麼貨色。真要是壓縮了建設成本,誰也不能保證修出來的鐵路能夠順利通車。
類似的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在之前的鐵路建設中,就有傻逼爲了節省經費,擅自壓縮了軌距和枕木長度。
如果要仔細研究順利通車的鐵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預算超支。
簡單的來說,就是先報一個低價立項。等工程進行到了一半就沒錢了,逼着政府增加投入。
“如果承包給奧地利鐵路公司施工的話,總工期能夠壓縮四分一,主幹線能夠在八年內延伸到阿富汗邊界。
不過他們的報價很高,在我們提供勞工的情況下,都要18.86億金盧布;如果完全由他們施工,預算更是高達30億金盧布。”
這樣的差價,阿利舍爾·古洛夫也很無奈。國內的鐵路公司預算確實低,可惜每次都不能順利完工。不僅工期無法保障,還要追加預算。
奧地利的鐵路公司要價確實高,可人家工期有保障、質量靠譜,並且都是一次報價,後面就算是有增量,增加的預算也不會太多。最終的成本,反而更低一些。
如果是這樣的話,沙皇政府應該引入奧地利鐵路公司降低建設成本纔對。事實恰恰相反,幾乎沒有奧地利鐵路公司在沙皇政府手中承接項目。
不是沙皇政府不願意發包,而是根本就沒有奧地利鐵路公司肯接單。原因非常的現實,沙皇政府窮,付款沒有保障。
交給奧地利鐵路公司建設的最大好處就是安全。誰都知道維也納政府想俄羅斯帝國南下和英國人死磕,肯定會保障這條鐵路的質量。
就算是中途預算出了問題,都不用擔心停工,奧地利人會以大無畏的國際主義精神,替他們墊資把項目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