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變通

見“鳥糞戰爭”結束,遭遇無妄之災的哥倫比亞政府也不想繼續打下去了。

海上英國人是王者,到了陸地上瞬間就掉到了青銅。在英國教官們指揮下,哥倫比亞政府軍是節節潰敗。

算上被“誤會”幹掉部隊,戰爭進行到現在,哥倫比亞政府陣亡人數已經超過4.3萬。

明顯人都看得出來,巴拿馬獨立組織只是被推到臺前的小卒子,不擺平幕後的奧地利,根本就不可能贏得勝利。

毫無疑問,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哥倫比亞實力有限,繼續死磕下去除了增加傷亡外,沒有任何意義。

1883年4月7日,哥倫比亞政府向外界發出和平呼籲,並且邀請英法西奧四大列強調停這次“內戰”。

奧地利也是調停國之一,遊戲規則就是如此。

明面上奧地利沒有參與這場戰爭,作爲加勒比海沿岸實力最強的國家,奧地利就有資格成爲調停國。

如果美國不發生分裂,他們也會是調停國之一。現在就算了,分了家的美國人還沒有跨入列強俱樂部。

……

哥倫比亞的調停邀請發來,要不要停戰,成爲了維也納政府新的爭議話題。

殖民大臣斯蒂芬:“哥倫比亞的局勢對我們非常有利,巴拿馬獨立組織在戰場上大佔上風。

起義軍佔領了哥倫比亞全部沿海城市,控制了全國四分之一的領土、一半的人口、近六成的經濟,距離首都波哥大不到100公里。

佔領哥倫比亞只是時間問題,現在放棄太可惜了。”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反對道:“沒有那麼簡單,真要是佔領了哥倫比亞共和國,我們就要變成南美公敵。

那邊不是我們的戰略核心,沒有必要深陷其中,既然已經拿到了巴拿馬地區,見好就收纔是最佳選擇。”

殖民大臣斯蒂芬不以爲然道:“這有什麼好怕的?

南美各國實力有限,相互之間又是矛盾重重,根本就不可能因爲哥倫比亞的問題聯合起來。

最多也就暫時受到孤立,南美各國是不會真心爲哥倫比亞出頭的,分化拉攏就完事了。”

這是事實,聯合起來的南美還能讓奧地利忌憚三分,一盤散沙的南美奧地利不找他們麻煩,都算是上帝保佑了。

就算是兔死狐悲,狐狸也不敢觸老虎的眉頭。只要不涉及到自身利益,很多人都會選擇性的失聰。

韋森貝格搖了搖頭:“如果沒有英國人,我們確實可以這麼幹。

很遺憾,南美地區是英國人的經濟殖民地,倫敦政府不會看着我們在當地擴張。

有人牽頭的南美各國,就不是一盤散沙那麼好對付了。

就算是軍事上能夠守住哥倫比亞,政治、經濟上我們也會損失慘重。

貪婪是原罪,我們正處於全球化戰略的關鍵時刻,任何冒失的舉動,都有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吞併哥倫比亞,從頭到尾都不在弗朗茨的計劃範圍內。

從打出來的馬甲旗號就可以看出來,“巴拿馬獨立組織”很明顯只是針對巴拿馬地區。

只不過計劃沒有變化快,不知道下面那幫貴族太能打,還是說哥倫比亞政府太廢材,居然打出了現在的局面。

弗朗茨打斷道:“先談判吧,如果哥倫比亞政府肯讓步,就儘快結束掉這場戰爭。

眼下還是近東地區要緊,只要拿下了巴拿馬地區,其他地區的些許利益多一點兒、少一點兒都無妨。”

這是利益決定的,殖民擴張時代已經結束了,奧地利的戰略重心已經重回世界島。

在弗朗茨看來,在刨除巴拿馬地區後,哥倫比亞就是一塊雞肋。

別談什麼未來,國家和人是一樣的,都必須要活在當下。

追逐未來的前提是有未來才行,要是倒在了半路上,那就是啥也沒了。

具體可以參考隋煬帝,“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收穫的卻是國破家亡,附贈名垂千古的“暴君”名頭。

前輩們的經驗教訓,不能不吸取。好大喜功,那是會死國的。

……

隨着哥倫比亞內戰談判的開啓,國際局勢也漸漸趨於緩和。

英國人想要緩和同各國的關係,暫時放棄了折騰;法國人是有心無力,拿破崙四世還在國內的叛亂份子做鬥爭;俄奧兩國都忙着揍奧斯曼,沒有心思折騰。

要不是近東戰爭還在繼續,都可以宣佈世界和平了。

……

巴格達,這座古老的城市再次迎來戰火的洗禮。炮火聲響起,數不清的炮彈射向了這座城市,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聯軍中東戰區指揮部,摩爾克斯上將正在爲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攻克巴格達而犯愁。

沒有辦法,自從拒絕敵人有條件投降後,抵抗就變得激烈了起來。

攻破城防容易,奧地利的火炮輕鬆就能夠完成任務,麻煩的是接下來的巷戰,一不小心就會損失慘重。

傳統的攻城方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斷水、斷糧。

巴格達距離幼發拉底河只有三十多公里,城市的人口還沒有後世那麼多,依靠地下水基本上能夠滿足需求。

原本長期圍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惜國內擔心夜長夢多,已經下令儘快結束戰爭。

一名青年軍官興致勃勃的建議道:“司令官閣下,要不我們向城中投毒吧?”

“投毒”顯然不是投放普通的毒藥,這年頭化工技術有限,還無法大規模生產大殺傷性毒藥。

攻城中採取的投毒戰術,實際上就是投放瘟疫。這種毒素製作簡單,死人的屍體就是最好的素材。

只不過後遺症非常嚴重,傷人又傷己。因爲戰爭的緣故,中東戰區已經先後出現了兩次小規模瘟疫。

奧斯曼人能夠堅持到現在,實際上也有瘟疫的功勞。

沉思了片刻功夫後,摩爾克斯搖了搖頭:“不行,後遺症太大。萬一脫離了控制,後果不堪設想。”

青年軍官辯解道:“不,後果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

根據政府出臺的《土地休耕法》,以巴格達地區的情況全部休耕二十年都不過分。

就算局勢失控,大不了戰後……”

不待他話說完,摩爾克斯上將就打斷道:“薩蒙斯,你這是走火入魔了。

記住軍人要有底線,除非是萬不得已,絕對不能採用這種極端手段。

我們個人的聲譽不要緊,但奧地利是一個文明國度,我們不能拿國家的聲譽來冒險。”

停頓了一下,似乎是想到了什麼,摩爾克斯上將下令道:“命令部隊放開圍困,讓飛艇在天上撒傳單。

告訴守軍,我以家族聲譽擔保:放他們離開,並且允許他們攜帶武器和個人物品,不過時間只有三天。

現在離開的,隨便他們去什麼地方,我們都不會阻攔。”

薩蒙斯的話從側面提醒了摩爾克斯,這裡是巴格達,城內的守軍大都是伊拉克人。

在奧斯曼帝國同樣屬於被欺壓的民族,在生死存亡關頭,這些人不會給奧斯曼帝國陪葬。

前面守軍派人談判,就足以說明問題。只不過因爲聯軍指揮部命令的關係,摩爾克斯上將忽視了這一點。

不能和這些人談判,不等於無法放他們離開。戰場上小小的變通,還是可以有的。

第十二章、精明的威廉二世第一百八十三章、遏制第三十二章、各有算計第三十一章、措施第一百五十九章、奧斯曼危機第八十五章、黑歷史第六十二章、締造一個民族第五十一章、兩個瀕臨破產的國家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七十三章、有坑還是要跳第六十四章、騎虎難下第兩百二十八章、糾結的……第兩百七十八章、止損第十四章、紛亂的世界第四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十六章、基本操作——挖坑第兩百八十三章、難民營第七十三章、缺錢的匈牙利第三十三章、經濟危機爆發第九十五章、吹牛逼戰略第二十章、安全衛生大整頓第九章、日常生活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一百三十九章、影響深遠的勝利第二十八章、難產的村際鐵路第兩百零九章、腦洞大開的沙皇政府第三章、蘇伊士運河通航第兩百三十五章、誘餌第一百零七章、序幕第九十九章、普俄衝突第四十八章、準備決戰第二十章、逼出來的歐洲經濟峰會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六十九章、爲了不當非皇而努力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第二十七章、不省心的弟弟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十四章、紛亂的世界第七章、佈局輿論第四章、戰略鐵路計劃第五十九章、條件第兩百五十三章、肉在鍋裡第一百一章、論緩衝的必須性第七十三章、缺錢的匈牙利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兩百八十三章、難民營第七十二章、汽車工業第兩百九十三章、距離霸權最近的一天第六章、日常操作——挖坑第一百五十章、登陸倒計時第十四章、金礦第兩百三十三章、鬧劇——背鍋總統第兩百二十八章、糾結的……第五十章、工業學費第兩百二十二章、黑鍋天降第三十七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百八十二章、特殊的聖誕節第九十三章、日奸在奮鬥第十六章、基本操作——挖坑第十七章、西非衝突第一百一十七章、急了第九十五章、時機成熟第十三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第四十九章、戰略欺騙第一百三十九章、影響深遠的勝利第兩百八十六章、維也納和會和天坑第四章、後續影響第八十二章、帶不動的豬隊友第一百九十九章、提前行動第十一章、不夜城第八十三章、大陰謀第三百零九章、法不責衆第兩百三十八章、換個聽話的上臺第五十七章、立憲第一百零六章、欠債的是大爺第二十三章、混水摸魚第三章、輸出英鎊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一百零二章、命懸一線的撒丁王國(求票票)第兩百零七章、自由貿易時代第九十五章、中華會館第四十一章、日漸壯大的農產主階級第三十章、讓市場恢復信心?第七十一章、恐奧症患者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五十九章、落井下石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九十章、大麻煩第二十七章、撤退第十七章、理念之爭第兩百四十六章、都是贏家VS沒有贏家第七十章、進退兩難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四十一章、蕭條的股市第六十七章、敵友難分第五十六章、鷸蚌相爭,先誅漁翁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