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二章、用工慌

市場的繁榮,同樣也帶動了股市繁榮,在一片利好的消息面前,大家的信心也達到了巔峰。

相比實體產業甩賣,股市上撤退更加容易。本來市場上每天都有賣出和買入,增加幾個百分點,那也是市場的正常波動。

又不是經濟危機時期,這點兒小波動完全在市場承受範圍,最典型的就是股價在持續上漲中。

坦率的說,在股市投機遠比製造業的收益高。不過有利自然有弊,高收益也伴隨着高風險。

不玩槓桿賺不了多少錢,玩兒槓桿風險又非常大,很多時候市場一次偶然的波動,就帶走了一大波投機者。

相比之下,實體產業還是要穩健的多,至少在19世紀是如此。

無論市場怎麼發生變化,只要企業自身沒有出問題,損失就在可控範圍內。行情不好,大不了削減產能。

“破產”通常都是企業自身出現問題,比如說:債務過高,需要大量的利潤去還貸款;或者是管理出現問題,沒有及時更換設備,產品喪失了市場競爭力;又或者是庫存過高,佔用了大量資金……

在企業本身沒有問題的情況下,被擠壓到破產,還是很少發生的。說白了,大家做生意都是爲了賺錢。

盲目的壓低價格,賠本賺吆喝,資本家們可沒有那麼傻。想要壟斷市場的除外。爲了獨佔市場賠錢,那隻能算前期投入。

對大多數行業來說,都是不具備壟斷條件的。進入的門檻太低,打壓下去了一波競爭對手,又會有新的對手產生,根本就做不到壟斷。

生意不是意氣之爭,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資本家們通常是不會幹的。

市場競爭殘酷,無非是利潤變薄了。要是整個行業都進入賠錢狀態,那意味着行業要被淘汰了。

正常情況下,即便是經濟危機爆發大蕭條時代降臨,虧損的也只是一部分企業,大部分企業是業績下滑、利潤減少。

真要是運轉正常,沒有大量債務,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還是能夠生存下去的。

畢竟,現在只是19世紀後期,全世界完成工業化的國家還不到10個,真正的工業強國只有兩個半,市場還處於野蠻生長狀態,競爭遠沒有後世那麼激烈。

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下,淘汰一部分弱者過後,市場就會恢復正常。在勝利者消化完戰利品前,是不會爆發新一輪戰爭的。

可以說這是資本主義經濟的黃金時代,只要把握住了機遇,發財的機會太多了。

……

市場一片大好,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招工的廣告貼的滿大街都是,應聘者卻寥寥無幾。

作爲奧法兩國邊界上最大的城市,米蘭也是意大利勞工進入奧地利的首選。離家近、工資待遇高的優勢,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意大利人過來。

在英國紡織業一家獨大的情況下,米蘭紡織中心能夠逆市而起,成爲世界三大紡織中心之一,意大利地區的廉價勞工也是居功甚偉的。

奧地利對外來勞工雖然有所限制,卻不是完全禁止。通過了語言考試,並且有企業接收,就可以入境。

這非常的不方便,企業跨境招人非常麻煩,更不用說還要教會對方說德語,需要的時間太長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外來務工人員,都是被親朋好友帶過來的,進入奧地利過後在找工作。

相比奧地利其它地區,米蘭王國由於自身的特殊性,對外來務工人員管理就沒有那麼嚴格。

很多人都是先就業,再學習語言的。反正,工廠也是半封閉式的,只要不出去被警察逮住,也沒有人會深究。

這種背景下,地下人才招聘市場也就誕生了。米蘭城外紐芬蘭大街,就是工廠招募廉價勞工的地點之一。

平常時期這個時候,紐芬蘭大街已經喧囂了起來,大量需要工作的人排起了長龍,尋找一個工作的機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突然一下子就冷清了起來。不光是紐芬蘭大街,奧地利很多勞工招募市場,都冷清了起來,有些地區甚至還一度出現了招聘者比應聘者多。

米爾科就是招聘之一,供職於達尼爾集團機械廠。通常他是不會紐芬蘭大街的,這裡是米蘭城最低端的人才招聘市場,應聘者多是外來勞工。

不光是文化水平不夠,還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技能培訓。浪費了大量的精力過後,培養出來的也只是基礎產業工人。

相比之下,米爾科更喜歡出市區的人才招聘中心。儘管需要支付的薪水更高,可是應聘者素質也更高,進入工廠培養幾年,優秀者可以當初級技術工人用。

對機械廠來說,這種有一定的技術的工人,遠比純粹的苦力有價值。

只要勞動力需求量大,工作重複、不需要技術的行業,纔會大量招募這種苦力。

鄙視歸鄙視,最近很多企業都在擴充產能,勞動力缺口很大,搶人厲害。

在市區參加了幾次招聘會,都沒有能夠完成招聘任務。設備都調試好了,就等着工人開工,米爾科不得不降低招聘標準。

看着眼前的一幕,米爾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還是米蘭最火爆的人才招聘市場麼,怎麼沒看到幾個人啊?

長期從事招聘工作,米爾科的人脈圈子還是很廣的,很快就遇到了同行熟人。

“費倫,這是怎麼回事,難道人都被你們搶光了?”

中年男子翻了翻白眼,反問道:“你看我像有收穫的人麼?”

米爾科點了點頭:“確實,以你們紡織廠的待遇,想要搶人確實有些困難。不過,你可以忽悠外來傻子。”

費倫眉頭一皺,不滿道:“米爾科夠了,大家都是同行,替老闆節省成本,是我們的本質工作。

每一次招聘,我都是把待遇講清楚的,按照法律規定簽訂合同,怎麼能夠算忽悠呢?”

米爾科微微一笑,沒有繼續這個話題。如果不是瞭解這個中年胖子,還會真的以爲他是個好人。

想當年,米爾科初出茅廬就差點兒被忽悠簽訂賣身合同。好在他是本地人,又是中學畢業,算是高知識分子,瞭解身份過後,費倫不想惹麻煩放棄了。

米蘭雖然是下屬邦國,但是隨着法律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勞工保護法也是需要遵守的。

這種嚴重不公平的賣身合同,沒人告也就罷了,一旦捅了上去,企業還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相比之下,忽悠外來務工人員就安全多了。只要把合同簽訂地點放在國外,就屬於跨國案件,還要參考對面的法律,米蘭政府沒那麼閒,最多也就判合同無效完事。

沒有被坑到,兩人的關係也不好。只是因爲業務上的關係,很多時候必須打交道,慢慢的熟悉了起來,距離朋友又差了一層。

米爾科轉移話題道:“費倫,聽說你們老闆又新開了兩家分廠,勞動力缺口這麼大,你準備怎麼辦?有沒有興趣,組團去內陸地區招聘一波?”

這年頭招聘的活動經費有限,爲了節省成本,最常見的是幾家企業一起行動,共同分攤費用。

費倫想都不想,直接搖了搖頭:“米爾科,你想的太好了。現在的情況是全國都缺勞動力,甚至整個歐洲都缺人。

你很少來紐芬蘭大街不知道,最近兩個月從意大利地區進入米蘭的勞工,減少了近七成。

我問過他們,據說是最近意大利地區新開了很多工廠,能夠在老家找到工作,很多人就不過來了。

意大利地區都如此,國內還用說麼?報紙上刊登的用工慌,可不是開玩笑的。我已經向老闆提出了,新分廠計劃延緩。

前些年的大移民戰略,國內的富餘勞動力很多都進入了非洲。想要解決勞動力缺口,除非鼓動農民進城。”

米爾科無言以對,鼓動農民進城可不是說得這麼簡單。現在農民的日子還不錯,想要他們放棄土地進城做工可不容易。

最好是政府層面推動,制定更加有利的政策,加快城市化進程。

很遺憾,維也納政府認爲國內產能過剩,政府想要遏制產能急劇增長都來不及,怎麼會出臺政策讓危機擴大呢?

城市化可是有風險的,不是越快越好。要是危機爆發了,企業頂不住破產,失業潮來臨壓力就全部到了政府肩上。

在各項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弗朗茨寧願城市化慢一點。相比工人,農民還是要統治一些。

只要有土地,自家產出的糧食只要能夠填飽肚子,大家就不會造反。政府減免一部分稅收,還能收穫一波民心。

工人就不一樣了,一旦失業潮來臨,危機就來了。不想辦法填飽他們的肚子,革命是分分鐘爆發。

以目前的生產力,還支撐不起高度城鎮化。城鎮化經濟時代降臨,至少還需要五十年。

即便是城鎮化最高的英國人,仍然還有三分之一的農業人口,農業大國的奧地利就更不用說。

停頓了片刻功夫後,米爾科才緩緩的道:“說吧,費倫。我知道你有計劃了。只要可行,少不了你的好處費。”

米爾科清楚費倫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如果沒有足夠的好處,肯定不會把計劃告訴他的。

看了米爾科一眼,費倫搖了搖頭:“不是好處費的問題,關鍵是我們兩家還做不成。

要去鄉下招人,少不了要和貴族們打交道。你應該清楚,最近這些年國內發生的變化,有他們干預,我們很難獲得廉價勞動力。”

米爾科點了點頭,這也是奧地利特色之一。貴族放棄了農奴制和部分封地,可是在地方上的影響力仍然很大。

如果小打小鬧也就罷了,一旦大規模找人,就少不了和地頭蛇打交道。

即便是到了現在,還有很多傳統貴族看資本家們不順眼。

這些人無論是爲了出一口氣,還是爲了提高自己在地方上的聲譽,都有利用介入進來。

比如說:作爲工人代表和他們談薪水,統一簽訂勞工合同。

糊弄普通工人,他們有的是辦法,要糊弄這些貴族就不容易了。

萬一出了點兒事情,鬧起來了他們還會吃虧。

全部按正規程序走,勞工成本至少增加百分之十五。一兩個人不起眼,數量一旦多了,這筆開銷可不小。

增加的開銷僅僅只是問題之一,新員工待遇超過老員工,後面少不了又要引起風波。

想了想後,米爾科搖了搖頭:“這件事情要和貴族們博弈,牽扯太大,我做不了主,需要上報公司總部決定,能不能通過我也不清楚。”

米爾科有自知之明,這種事情根本就不是他能夠參合的,就算是很多聯合起來,也未必能夠達到目的。

奧地利雖然是資本主義國家,可在政治上資本的力量還是非常有限,要和貴族們博弈爭奪話語權,這裡面的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覺察到米爾科的異樣,費倫急忙補救道:“不,米爾科。你想太多了,我還沒有活夠,可不準備找死。我的意思是大家一起出錢,從國外想辦法。”

說話間費倫冷汗直冒,不就是想裝一次逼麼,居然被聯想到了要挑起資本和貴族之間的矛盾。

這玩意兒誰碰誰死,不要說費倫這樣的小足子,就算是他們老闆牽扯進去也會完蛋。

實在是太難了。

第兩百二十三章、戰爭結束第六十四章、各方抉擇第九十九章、普俄衝突第一百一十章、封建殘留很強大第七十三章、中亞鐵路通車第十七章、善於學習的法國人第七十四章、豬隊友集合了第四十三章、被迫進行的改革第六十一章、頭疼的弗朗茨第八十四章、邪惡的自由貿易第四十二章、大法蘭西帝國第五十八章、第九十二章、英國人的外交能力第四十三章、被迫進行的改革第二十二章、吾日三省吾身第一百零八章、真正的危機第八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一百零一章、都是聰明人第五十二章、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八十二章、戰場上的幽默第六十五章、亞歷山德羅維奇第一百六十二章、腦殘戰略?第二十四章、攤牌第一百零二章、虛虛實實第二十八章、逆反心理第七十三章、中亞鐵路通車第四章、風波起第一百一十七章、好主意=餿主意第十二章、被坑的軍火販子第五十七章、血火中成長第四十七章、馬赫迪起義第一百一十七章、適得其反第五章、大婚第一章、新的時代——神盾結算體系第兩百二十五章、分贓會議第兩百七十七章、難民危機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一百零八章、都靈陷落第一百九十五章、資本運作第五十五章、不作死就不會死第十六章、淘金熱第六十章、能源調節(月票加更)第十六章、棉花危機第十八章、巴黎公社落幕第一百六十章、停戰談判第一百五十九章、遭遇第一百二十章、政治藝術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九十一章、因爲需要而正義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十二章、爲了貴族的榮耀第三百零四章、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第一百章、日俄斷交第一百一章、論緩衝的必須性第五章、躺贏戰術第十四章、賺錢只是意外第四十九章、複雜的俄國政治第十五章、強國夢第一百章、發飆的……第三十六章、解散奶瓶軍第六十三章、全靠襯托第兩百三十四章、《維也納條約》第九十一章、成熟第一百零七章、最適合做盟友的國家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九章、美國版鴻門宴第三百零四章、人都是被逼出來的第一百六十三章、戰爭之神第五十九章、產業革命的根本——成本第兩百一十三章、《告法蘭西國民書》第一百三十二章、計劃微調第二章、爭取第兩百二十章、天坑第十一章、不夜城第五十二章、包裝很重要第六十八章、開普敦條約第七十一章、普魯士的反擊第兩百三十九章、列強作風第七十二章、匈牙利權利鬥爭(求票票)第一百一十四章、誤入的卡車第五十六章、歲月不饒人第一百七十五章、戰略公路第一百四十四章、苦逼的英軍第一百五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百零一章、收復倫巴第第五十八章、國葬第五十七章、血火中成長第兩百零五章、大決戰第二十八章、變通第四十三章、拿破崙遇刺第兩百三十四章、發現第一百二十二章、一個時代結束第十六章、棉花危機第一百一十五章、狠辣戰略第一百三十五章、說服第一百七十五章、紛亂的美洲第七十一章、恐奧症患者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