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不再是主角

經過一番研究討論,弗朗茨最後得出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英國人撐不住了。

這個“撐不住”不是說英國人馬上要完蛋,事實上大英帝國正處於巔峰狀態,還沒有人能夠威脅到他們的世界帝國。

只不過殖民帝國本質上就是爲了賺錢,現在國際衝突事件太多,各國互相捅刀子、挖坑,大大增加了殖民地維護成本。

投入越來越大,而獲得的收益卻沒有同步增長,有時候還因爲動亂減少。這種背景下,倫敦政府想要停止這種不必要的爭鬥,減少殖民成本也就不奇怪了。

原時空也有一次殖民會議(柏林會議),不過是比利時人搞出來的,利奧波德二世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成功拿到了剛果地區。

現在剛果地區早早落入了奧地利手中,非洲大陸都瓜分的差不多了,利奧波德二世自然不會做無用功。

柏林會議現在是不會有了,各大殖民帝國還缺少一個深入溝通、調解矛盾的機會。

英法奧三國雖然結盟,那也只是在核心問題上達成了一致,具體到每一塊殖民地的細節上,大家還來不及討論。

不要看三大國在殖民地瓜分中佔據優勢,就以爲他們可以爲所欲爲了,實際上各大殖民帝國都不好惹。

或許他們的軍事實力比不上三國,但是暗地裡捅刀子還是能夠做到的,比如說:傳播民族主義,支持殖民地獨立運動。

最近幾年,殖民地風起雲涌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果有人統計就會發現,殖民地爆發起義的次數正在逐年上升。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大家都不要想愉快的賺錢了。尤其是殖民地最多的英國人,他們所需要付出的統治成本也是最高。

維也納政府感受不明顯,那是奧地利的殖民政策,和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的。

奧地利的殖民地面積雖然不小,但是土著人口卻不多。人都沒有幾個,再亂又能亂到哪兒去?

靠警察都能夠鎮壓的叛亂,完全不值得一提。相比之下,英國人就悲劇了,不光是地盤最大,並且人口也是最多。

最近幾年爆發的殖民地起義,近一半都發生在英屬殖民地上,倫敦政府要是不着急纔有問題。

這是英國人四處拉仇恨的結果,明面上大家不敢對他們做什麼,暗地裡捅一刀卻沒有壓力。

別的不說,光奧地利每年都會投入上百萬神盾,專門用來對外輸出各種主義、思想,其中大半都是針對英國人的。

倫敦政府不是沒有進行反擊,問題是他們找不到合適的棋子,要不然英國人也不會爲了保住奧斯曼帝國下大力氣。

英國人在殖民運動中吃得最多,得罪的人也是最多。現在不光是奧地利,幾乎歐洲各大殖民帝國都在暗地裡搞小動作。

這種事情,只要抓不到證據,除了暗地裡報復外,明面上倫敦政府也無能爲力。

即便是想要找藉口,對小國施加外交壓力,法奧兩國也會跳出來打圓場,讓他們無處發泄。

這是人多的弊端,英屬殖民地總人口高達四五個億,法屬殖民地總人口也不過四五千萬,奧屬殖民地總人口還不足三千萬,完全不在一個等量級上。

在殖民運動中,英國人獲得最豐厚的回報,同樣也付出了最高的統治成本。

“人口就是財富”這句話並不是什麼時候都正確,還需要一個轉化的過程。只有把人口利用起來,才能夠創造財富。

毫無疑問,英國人不可能把殖民地那麼多人利用起來。要不然的話,不要說法奧兩國,即便是歐洲各國加在一起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在殖民地開發中,勞動力利用最充分的還是奧地利。這不是弗朗茨開掛,也不是維也納政府管理的多好,完全是人口素質決定的。

奧屬殖民地人口不多,可是歐洲移民及其後裔,卻佔據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這個數字是英法比不了的,人口基數決定了他們拿不出這麼多移民。沒有足夠的移民,當地土著生產力又非常落後,創造的財富自然有限。

這一點法國人應該感受是最深的,單純從殖民地財政收入上看,法屬殖民地已經賠錢很多年。

沒什麼好奇怪的,殖民地賠錢又不光是法蘭西一家經歷過,幾乎所有的殖民帝國都經歷過。

不過通常都是在殖民地開發初起,開發到一定程度後就會扭虧爲盈,一直虧損的殖民地只是少數。

奧地利就是其中的代表,巔峰時期每年虧損上千萬神盾,即便是到了現在還有很多地方在賠錢,總體來看也僅僅只是實現了收支平衡。

當然,這只是單純計算殖民政府直接財政收入。如果計算殖民地對國內經濟的加成,那麼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英國人招人恨,那是他們佔據了最肥沃的土地。即便是採用最落後的統治方式,也可以直接贏利,並且比所有人賺得都多。

相比之下,法國人就悲劇了,和歷史同期相比,他們把“沙漠帝國”進行的更徹底一些。

既然是沙漠帝國,自然不要指望土地有多肥沃了。在地下的自然資源沒有開發出來前,法屬非洲就是爛地的集中營。

如果不是拿破崙三世當年從巴爾幹半島、意大利地區移民,對北非地區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開發,恐怕現在還會賠得更慘。

當然,沙漠多也不是沒有好處。至少在統治成本上,法國人的開銷就不大。

別的地區亂黨可以四處流竄、鑽山溝,沙漠地區只要遠離綠洲就死翹翹了。所以,法國人在北非的統治還是相當穩固的。

捋清了思路,弗朗茨非常清楚:通過談判調解國際紛爭,減少國際衝突已經是大勢所趨。

在利益的驅使下,幾乎所有的殖民帝國都有減少殖民統治成本的訴求。這種背景下要是阻攔,就站在了所有人的對立面。

弗朗茨不喜歡螳臂擋車,既然是大家共同的訴求,那就參與進去好了。

奧地利也是殖民帝國中的一員,減少一些紛爭同樣也是獲利者,只是沒有英國人拿得多。

弗朗茨:“緩和國際衝突,減少殖民地維護成本,對大家都有好處,我們沒必要做這個惡人。

現在大家還是想想看,這次我們能夠拿到哪些地區。”

殖民地維護成本真的可以減少麼?

弗朗茨內心深處是不相信的!

或許短時間內的確可以減少,可是長期來看是註定會增長的。尤其是人口稠密的地區,未來的統治成本必然會大幅度增加。

別的事情都好處理,唯獨思想、主義這些東西是不可控的,只要傳遞了出去,就無法再收回來。

種子已經撒出去了,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生根發芽,然後開花結果。

費利克斯首相:“陛下,這次瓜分會議,實際上我們已經淪爲了看客。適合我們,並且能夠拿到手的地方太少了。

現在可供殖民的地區就只剩下了奧斯曼帝國、波斯、遠東、中南半島部分地區、以及東非部分地區。

南美地區勉強也算,不過他們已經獨立了,出於統治成本的考慮,這些地區只適合作爲經濟殖民地。

最適合我們的是奧斯曼帝國,別的地區要麼是競爭對手實力太強,要麼是距離太遠,我們鞭長莫及,拿到了也得不償失。

英法不會放任我們吞併奧斯曼帝國,所以這次瓜分盛宴,我們很難有所收穫。”

“經濟殖民地”這是隨着殖民統治成本日益高漲過後,歐洲學者提出的新概念。

簡單的來說,就是直接統治成本太高,改爲扶持代理人統治,通過不平等的貿易協定攫取財富。

這個觀念的擁護者還不少,在大家的認知中殖民地就是爲了賺錢的,只要能夠賺到錢,用什麼方式統治並不重要。

費利克斯首相提出來的都是大塊殖民地,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邊角料,只不過因爲面積太小,或者是經濟價值太低,不值得重視。

在這些需要瓜分的地區中,最富庶的無疑是遠東地區,不過這裡形勢最爲複雜,列強勢力雲集。

奧地利在當地沒有根基,已經錯過了參與進去的機會。況且,距離太遠,超過了奧地利的實力投放極限。

波斯被英國人視爲囊中之物,又在臨近印度地區,被約翰牛看得死死的,誰碰就和誰翻臉。

中南半島普魯士王國佔了一角,英國人蔘合了一手,法國人又在拼命爭奪,這個時候奧地利參合進去,肯定會被擠出來。

東非地區對奧地利來說,已經是可有可無的“雞肋”。經濟價值有限,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賠錢,戰略要地又被英國人捷足先登,想要拿到手幾乎不可能。

南美各國雖然適合作爲經濟殖民地,可是因爲距離的緣故,英法在當地的影響力更大,奧地利有影響力的也就臨近中美洲殖民地的哥倫比亞。

弗朗茨無奈的點了點頭,最後這一場殖民盛宴,奧地利已經不在是主角。冒然參合進去,還會被聯合排擠。

“是我太貪心了,奧地利拿到的利益已經足夠多了,已經非常招人恨了,現在是時候好好消化一下。

這次瓜分盛宴,我們保住現有利益就夠了。有收穫是意外之喜,沒有收穫也不要難過。爲了一些邊角料,不值得動氣。”

及時調整了心態,弗朗茨整個人都輕鬆了很多。貪婪是人類的原罪,如果無法控制貪慾,早晚都會走上不歸路。

這次分贓盛宴,參與的國家可不少。看起來似乎剩下利益不小,實際上分配到具體某一個國家手中,也沒有多少。

第一百九十四章、明碼標價的政治誘降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新戰略第四十六章、講規矩的菲克尼第一百一十一章、埃塞俄比亞第一百九十七章、偷襲呂宋島第一百一十六章、添堵第二十章、若要取之,必先與之第五十八章、收網第兩百一十一章、搞破壞第兩百二十一章、難產的臨時政府第七十一章、恐奧症患者第七十五章、危機第十九章、自治省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綢繆第兩百一十一章、搞破壞第一百一十五章、越發猖狂第七十一章、暗度陳倉的改革第兩百二十章、天坑第兩百九十一章、思想纔是統一的核心第四十五章、聯姻否?第一百一十四章、新神聖羅馬帝國第六章、努力第三十七章、處心積慮的起義第八十一章、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九十章、轉折點第七十章、進退兩難第七十七章、生產線第七十三章、缺錢的匈牙利第五十七章、賣隊友進行時第十七章、俄奧密約第一百三十五章、進退維谷第兩百九十五章、倒黴蛋第六十二章、推廣豬肉第二章、推廣神盾第五十三章、英國人的反擊第四十三章、後續影響第一百零五章、存在中的野心第兩百五十七章、各顯神通一百零三章、干涉第七十一章、法國人的進擊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案爆發第二十一章、印、印、印第九章、拿破崙三世上臺第六十七章、敵友難分第十二章、神聖羅馬同盟第兩百七十七章、難民危機第一百四十九章、裝甲部隊上線第二十三章、聲南擊北第九十章、政治爲王第三十一章、甲午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八十七章、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真真第七十四章、無畏艦——羅馬號第二十六章、殘酷的戰爭第八十八章、寒冬第五十三章、以本傷人第一百五十一章、進擊的法國人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八十四章、賣隊友第一百九十三章、最強腦補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二十四章、暗渡陳倉第六十四章、法俄靠攏第兩百三十七章、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第一百三十六章、馬六甲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加速第兩百五十一章、巴拿馬獨立組織第兩百一十九章、外交行動第一百四十五章、民間反應第二章、沙皇玩兒陰謀了第一百一十章、走私技術哪家強第八十一章、轉折之戰第二章、國際承認第一百八十九章、瀕臨破產的巴黎會議第七十五章、利益動人心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三百一十章、新維也納體系第十八章、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七十八章、錢太多也是一種煩惱第二十三章、核心產業第六十九章、爲了不當非皇而努力第六十三章、貿易逆差第兩百七十四章、人心第兩百五十三章、肉在鍋裡第一百八十五章、難民潮第一百零五章、勤儉持家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一百零一章、丁口稅第八十章、歐洲反猶運動第兩百二十五章、停不下來的戰爭第二十九章、卑鄙手段第一百六十章、停戰談判第一百零七章、最適合做盟友的國家第七十六章、戰略抉擇第十九章、意外之喜第二十三章、真正的少年軍官第六十八章、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