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包裝很重要

戰爭還在繼續,弗朗茨已經爲戰後非洲發展做好了方案。到了這一步,英布戰爭已經演變成了英奧兩國的對抗。

在整個國際形勢變局中,南非戰場只是其中的一環。到了現在世界被瓜分殆盡,大家再想繼續保持克制已經非常困難了。

可以想象,未來殖民地衝突還會繼續上演。這次南非戰爭只是熱身賽,算是爲解決國際衝突探索新的道路。

弱肉強食,將是這個世界的主題,列強之間的競爭也在日益白熱化。強者拿到更多的蛋糕,變得越發強大;弱者的遭受壓榨,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南非,西維多利亞。

無窮無盡的輜重車,揚起滾滾的灰球,仿若把一切都籠罩了起來。車輛吱吱響着前進,在臨時開闢的道路上蜿蜒數十里。

沐浴在晨光之下,扔在馬車上被服,閃着紅光;耙子、鐵鏟、小木桶都豎着,仿若崗哨……

遠方還有忙碌的人羣,在清理道路上的障礙。這個年代的南非地廣人稀,沿途幾百裡就幾個土著部落,道路交通幾乎等於沒有。

現在他們走的道路,還是當初英國人爲了進攻布爾共和國修的,沿途多地都遭到了破壞。

步兵行軍,這些困難都可以克服,輜重車隊就不行了,必須要先修通道路。

原本的炮灰部隊,現在已經化身勞工,在努力奮鬥着。不時還有揮舞着皮鞭的監工,在催促着,想要加快速度。

跟着大部隊一起行動的菲克尼子爵看了看時間,問道:“輜重車隊還有多長時間,才能夠抵達?”

和絕大多數戰爭一樣,現在“布爾共和國軍隊”也在等輜重。沒有辦法,深入敵境作戰,必然是大部隊開路,輜重車隊緊隨其後。

由於前方突進的太快,後勤就逐漸跟不上了。

原計劃經過河流運輸物資,可惜現在是夏季洪水期,加上英國人在撤退途中破壞了河道,讓水運成爲了夢幻。

這場戰爭,最大的敵人就是時間。菲克尼子爵帶着部隊已經到了伍斯特,距離開普敦已經不遠矣,最多兩天時間就可以兵臨城下。

戰爭進行到了現在,英國人已經放棄了沿途的防線,專心進行開普敦的保衛戰。

開普敦現在是重兵雲集,英國人的援兵還在源源不斷的趕來。如果不能年內結束戰爭,那麼就意味着這次作戰計劃破產。

海權優勢就是這麼牛,約翰牛靠海上運輸補給,物資根本就不是問題。

而奧地利卻要靠馬車、牛車運輸物資,能夠投入到這場攻防戰的部隊極爲有限。

如果不能打一個時間差,在英軍主力集結完成前結束戰爭,後面攻守之勢就易位了。

“第一批物資,在明天晚上就可以抵達;第二批物資,預計在一個星期後抵達。”

回答問題的是一名青年軍官,約莫二十來歲,聲音鏗鏘有力,配上軍裝顯得格外精神,彷彿是爲他量身定做。

在心中盤算了一遍後,菲克尼子爵下令道:“再催促一遍後勤部,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儘快把物資運過來。

命令工兵二團,儘快疏通沿途的河道。允許他們就地徵集土著勞工,不要在乎損失,我只要速度!”

菲克尼子爵已經不是中二少年,攻克開普敦的功勞固然誘人,但是這場戰爭並不好打。

如果不是前面的戰爭打掉了英國人的軍心士氣,這場夏季攻勢,他都不會發動。

現在英國人在開普敦城周邊集中兵力,在這區區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匯聚足足八萬五千餘人的軍隊。

其中大部分都是白人軍隊,炮灰部隊基本上都在前面的戰鬥中消耗殆盡,還來不及補充。

從這方面來說,德爾福總督是合格的。雖然丟城失地,卻保住了主力部隊。

對菲克尼子爵來說,這就不是好事了。對面的敵人是滑不溜秋的老油條,根本就不和他進行主力決戰。

戰爭中先勝不算贏家,最後的勝利者纔是真正的贏家。爲了不被英國人翻盤,菲克尼子爵也在準備善後措施。

疏通河道就是其中的一環,只要保證了後勤運輸。就算是英國人打贏了開普敦保衛戰,最多也就保住了好望角這一隅之地。

想要反攻回去,先把英國陸軍給擴充兩三倍吧!不然就那支袖珍版陸軍,還不夠填這個坑。

“是,司令官閣下。”

話音剛落,一名青年軍官就起身,走到數十米外,拿起了電話傳達命令。

沒錯,電話已經出現在了軍隊中。和很多國家一樣,最先進的技術通常都是先在軍隊中運用,再出現在民間。

因爲戰爭的關係,電話也被帶入了“布爾共和國”軍隊中。只不過出現的時間太短,只被作爲短距離信息傳遞工具,遠距離還是使用電報。

指揮部內部的聯繫,現在就已經被電話取代了。原本需要傳令兵跑一趟的,現在都是直接使用電話通知。

“滴滴滴滴……”的聲音過後,後勤部的電話被接通,青年軍官快速傳達了命令,接着又連通了工兵指揮部……

停頓了片刻功夫後,一名陸軍參謀提議道:“司令官閣下,這次開普敦攻防戰不好打。爲了減少損失,我建議徵集儘可能多的炮灰部隊。

如果進攻遇阻,就直接用人命往上填。俄國人當年進攻君士坦丁堡的經驗,我們也可以借鑑。”

這不是最好的辦法,卻是最有效的辦法。重炮維也納政府早就準備好了,已經在運輸的途中。

在使用重炮攻城的同時,自然也少不了拿人命填。不要看大家頂着“布爾共和國”軍隊的馬甲,實際上還是奧地利的部隊。

拿這些部隊往上填,肯定是不可能的。況且,他們的數量也不夠多。即便是到了現在,也只有四萬多人。

好在對面的英國軍隊也好不了多少,看起來人數衆多,實際上的正規軍數量也不過兩三萬。

剩下的要麼是臨時徵招起來的青壯,要麼是各地的殖民部隊,濫竽充數的情況非常嚴重。

加上前期一路吃敗仗,連續的戰敗讓軍心士氣全無,才被奧地利壓着打。

沒有任何猶豫,菲克尼子爵就下達了命令:“命令第三師出去徵兵,徵調凡是出現在他們視線範圍內所有部落的青壯,違者格殺勿論。記得再徵收一部分糧食,要儘可能的減輕後勤壓力。”

冷酷無情,這是一個殖民者的必備條件。菲克尼子爵不在乎這個命令會造成什麼後果,只要能夠贏得這場戰爭就夠了。

……

開普敦城,現在已經是人心惶惶。德爾福總督多次演講鼓舞士氣,然而在以往的戰績下,他的話沒有任何說服力。

“二十萬”布爾共和國軍隊即將兵臨城下,城內的民衆怎麼可能不慌,有錢人都已經乘船離開了。

沒錢的也準備拖家帶口,前往好望角地區避禍。儘管兩地相隔不遠,開普敦失守好望角也難保。

可是距離敵人遠點兒總是好的,至少可以保證暫時安全。

普林格一家也在避禍的人羣中,由於家裡窮買不起馬車,只能靠人力推動着獨輪車前進。

在逃難的路上,這樣的家庭還有很多。帶着爲數不多的財物,逃離開普敦前往好望角。

“普林格,你被徵調了,快點前往跟我們部隊報道!”

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普林格如墜地獄。正是這個聲音,讓他的三個兒子走上戰場,現在生死不明。

普林格急忙解釋道:“尊敬的安布爾警長,我已經48歲了,早就過了服役的年齡,不在徵招範圍內。”

兒子都進入軍隊服役,現在他不能夠再去了,要是家中的頂樑柱都沒了,三個年幼的孫子怎麼辦?

這個年代,女人的薪水可要比男人低得多,靠她們是很難養活孩子的。

安布爾警長嘆了一口氣,壓下心中的那一絲良知,厲聲呵斥道:“二十萬敵軍壓境,開普敦危機。

爲了保衛開普敦,總督府剛剛頒佈了新法令,將服役年限延長到了55歲。

不想去服役,你就繳納50英鎊免疫錢。沒錢就不用廢話了,和我說也沒有用。”

這顯然不是德爾福總督的命令,作爲一名合格的政客,他不可能下達這麼喪心病狂的命令。

這個年代的人老得快,年齡一大到了戰場上就很難發揮作用。總督府的徵招命令,只是針對18~40歲的青壯,對老弱沒有興趣。

只不過下面的官員爲了斂財更改了規定,有錢人花錢逃過了兵役,這個缺額就需要有人補上。

掏不起錢的普林格,就只能被迫入伍。這也是他運氣不好,如果跑得夠快,沒準就躲過了一劫。

這兵荒馬亂的年代,沒有普林格還有別的倒黴蛋頂上去,總之湊夠人數就行了,具體服役的人是誰,這一點兒也不重要。

“二十萬”這是菲克尼子爵自稱的,人口都不足二十萬的布爾共和國,爲什麼能夠湊出二十萬軍隊來,這就不知道了。

反正德爾福總督信誓旦旦的保證,敵人就有二十萬。沒錯,布爾人就是靠人多勢衆,才擊敗他們的,這一點絕對不容置疑。

給倫敦政府的電報上都這麼說,在開普敦殖民地自然也不能例外。只要不想成爲這次戰爭失敗的替罪羊,他就必須要把這個數字給做實了。

不列顛民衆也不是無法容忍失敗,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偶爾失敗一次也是可以原諒的。

這就要靠宣傳了,德爾福總督顯然是擅長自我包裝的。戰爭失敗的責任,已經推得七七八八。

要不然倫敦政府早就換人了,沒有人可以容忍一個不斷失敗的總督。尤其還是一個不安分,主動挑起戰爭的總督。

中年軍官彙報道:“總督閣下,新一輪的徵兵工作已經完成了,這次共計徵兵8000人。”

德爾福總督點了點頭,悲天憫人的說道:“很好,你們乾的非常漂亮。只是苦了開普敦民衆,這次需要他們爲帝國做出犧牲了。”

這一刻,德爾福總督看起來不像是一名奸詐的政客,反而更想是一名悲天憫人的聖母。

一名官員立即配合道:“這也是沒有辦法,敵人來勢洶洶,一旦開普敦失守,誰也躲不過去。

現在民衆們入伍,也是爲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免受戰爭之苦。

總督閣下,不用太過傷心,民衆們的犧牲都是值得的,相信大家會理解你的苦心。”

仿若影帝附身的德爾福總督,搖了搖頭說:“民衆對我的看法並不重要,這都是爲了帝國。

只要能夠保住開普敦,就算是現在讓我立即去死,我都不會皺一下眉頭。

我已經決定了,誓與開普敦共存亡。這是我寫好的遺書,如果不幸戰死沙場,就勞煩諸位幫忙交給我的家人。”

場面很是煽情,衆人都被感動了。不過這只是表面上的,所有人都清楚,一旦開普敦失守,挑起這場戰爭的德爾福總督就完蛋了。

活着回到倫敦,也少不了軍事法庭上走一遭。下半輩子都要在監獄中度過,連同他的家族都會擡不起頭。

最好的選擇就是死在戰場上,那麼情況瞬間發生了變化。哪怕是爲了政治宣傳需要,倫敦政府也會把他變成“悲情英雄”。

這些情況,德爾福總督是一清二楚的,甚至還知道即便是保住了開普敦,他都不會有好果子吃。

爲了減輕責任,現在他必須要演這出苦情戲,把自己塑造成一名“英雄”。

第兩百四十三章、復辟的前奏第兩百三十三章、鬧劇——背鍋總統第三十五章、收買拉攏第一百零七章、英法協約第十章、美麗的誤會第兩百二十一章、難產的臨時政府第十三章、將星雲集第一百八十八章、糾結的日本政府第五十九章、條件第八章、奧地利公務員考試第兩百一十三章、《告法蘭西國民書》第兩百八十五章、生活多艱第七十六章、戰略抉擇第三十章、加入——拆分第九十七章、英俄反應第十六章、棉花危機第九十五章、大兼併時代第十六章、基本操作——挖坑第兩百三十三章、鬧劇——背鍋總統第十八章、操碎了心第一百零二章、虛虛實實第九章、美國版鴻門宴第三十章、讓市場恢復信心?第十三章、將星雲集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兩百七十三章、沒有勝利者的華沙會戰第一百四十二章、陰謀第十八章、別無選擇第三十五章、最有價值和最沒價值第十七章、理念之爭第七章、西班牙王位之爭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兩百三十六章、扣留軍艦第兩百五十章、倒黴蛋第兩百三十八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九十五章、大兼併時代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一百一十四章、誤入的卡車第二十一章、最窮的沙皇第六十九章、爲了不當非皇而努力第十一章、宮廷衛隊第一百三十章、英俄戰爭爆發第一百三十四章、穩第四十章、逼宮第十八章、詐捐門第七十四章、無畏艦——羅馬號第一百零七章、英法協約第五十七章、產業調控第三十一章、甲午第一百一十二章、瘋狂試探第八十章、黑山人的奮鬥第四十七章、百態人間第十七章、俄奧密約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三十一章、墨西哥皇帝第七十九章、各取所需(南街的盟主加更5)第三十六章、尋找對手第一章、教子第七十九章、最黑的國會第九十二章、殺人誅心第十七章、善於學習的法國人第十八章、危機四伏第一百一十二章、最窮的義務教育模式第兩百二十章、天坑第八十九章、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二十九章、暗度陳倉第三十六章、容克們的算盤第四十二章、大預備役戰略第五十四章、白折騰了第一百二十四章、列強時代第兩百三十章、毛奇第五十章、英國人的“完美戰略”第十八章、危機四伏第八十四章、都吃飽了第三十二章、各有算計第一百六十二章、兩敗俱傷的日俄戰爭第四章、裁軍第一百二十章、糾結的沙皇第一百一章、論緩衝的必須性第十三章、揮淚大甩賣的專利授權第兩百二十三章、不得不出的錢第一百四十二章、艱難的抉擇第兩百八十七章、北德意志的可行性第六十三章、戰略重心轉移第九十四章、應付了事第九十五章、六六條約第六十章、代價第四十四章、孤家寡人第一百一章、論緩衝的必須性第九十六章、針鋒相對(補)第二十章、安全衛生大整頓第四十三章、拿破崙遇刺第四十章、近東開發1.0第一百五十二章、驚呆了的數字第一百三十一章、災難降臨第八十九章、坑的最高境界第二十八章、難產的村際鐵路第五十二章、超低的心裡預期第七十三章、有坑還是要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