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鷸蚌相爭

奧地利和巴伐利亞開戰了,這個消息一傳出來,整個歐洲大陸都被震撼了。

儘管大家知道,兩國關係已經破裂,可積累下來的矛盾也不足以爆發戰爭,那麼就只剩下了一種解釋——奧地利要武力統一德意志。

戰爭的藉口就可以看出來,很多人都自行腦補,認爲是奧地利企圖重建神羅的戰略被巴伐利亞搞破產了,乾脆撕破了臉皮硬上了。

倫敦

接到巴伐利亞政府的求援,英國政府先是震驚,接着就是——必須干預,再接下來就是頭疼。

“奧地利試圖武力統一德意志地區,現在他們邁出了第一步,我們必須要制止他們的行爲,歐洲大陸上的平衡不容打破!”首相喬治-漢密爾頓-戈登厲聲說道

外交大臣托馬斯分析道:“首相閣下,現在的情況很麻煩。不得不說奧地利選了一個好時候,俄國人牽制住了法國人和我們的主要精力。

就算是我們想要干預,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只能停留在口頭上。

奧地利現在敢對巴伐利亞動手,他們很有可能和俄國人達成了一致,靠外交壓力很難令他們放手。”

英法俄停戰?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但這是建立在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的情況下,現在僅僅只是進攻巴伐利亞,還不足以讓三方立即達成妥協。

內政大臣亨利·約翰·坦普爾提議道:“德意志邦國衆多,這些小邦國一旦聯合起來實力也不弱,再加上普魯士王國,這些力量一旦發動起來,奧地利也沒有能力短時間內消滅他們。

干涉德意志地區,也不一定非要我們出兵。只要把這些邦國聯合起來,拖住奧地利就行了。

等近東戰爭結束過後,再去調停也不晚。或許利用這個機會,將奧地利踢出德意志地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陸軍大臣斯坦利反對道:“難,光我們和法國、奧斯曼組成聯軍,發生的爛事就有一堆。

德意志地區這麼多邦國,相互之間又是矛盾重重,想要把他們聯合起來,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巴爾幹半島的戰爭就證明了,如果不能精誠合作,很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

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影響力太大,現在進攻巴伐利亞又是爲了國家統一,這就獲得了德意志地區民族主義者的支持。

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德意志地區各邦國可以聯合起來,能夠爆發出來的戰鬥力也要大大折扣。”

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只要是士兵們不想打仗,就不要指望他們在戰場上能夠爆發什麼戰鬥力。

首相喬治-漢密爾頓-戈登說道:“不管有沒有戰鬥力,先把他們組織起來再說,只要能夠拖住奧地利人就行了。

外交部儘快和歐洲各國溝通,想必大家都不希望看到奧地利統一德意志地區,我們一起聯手干預,逼迫奧地利停止破壞歐洲穩定的戰爭。”

……

巴黎

對奧地利採取的軍事行動,拿破崙三世的反應更激烈,如果不是現在手中兵力不足,他馬上就要出兵干預了。

內政大臣佩西尼提議道:“陛下,德意志地區不是那麼容易統一的,奧地利人應該沒有這個實力,等他們打到了兩敗俱傷纔是我們出手的好機會。

還可以趁機吞併萊茵河以西的領土,現在我們不應該阻止奧地利的行動,反而應該鼓勵奧地利人打下去。”

沒有猶豫多久,拿破崙三世就下定了決心。

“不錯,這場戰爭不能馬上停下來。秘密派人和奧地利談條件,讓他們放心大膽的打下去。

明面上我們還是和各國保持一致,給奧地利政府施加外交壓力,儘可能的鼓動德意志各邦國去和奧地利死磕。”

利益永遠是國家間永恆的主題,干預這場戰爭是必然的,什麼時候插手進去,就要看利益了。

法國人和英國人不一樣,英國人的戰略就註定了他們不可能在歐洲大陸進行擴張,維持歐洲各國評估纔是他們的目標。

法國人可是想要稱霸歐洲大陸的,對德意志地區的領土早就虎視眈眈了,現在機會出現了他們怎麼可能放手呢?

德意志地區的邦國雖然小,可是聯合起來實力並不弱,如果不讓他們和奧地利相互消耗實力,法蘭西的機會在哪裡?

拿破崙三世想要做漁翁,從利益上已經決定了英法的立場是背道而馳的,親密配合是不存在的。

……

法蘭克福

要不要出兵,這是一個難題。

出兵幫誰,又是一個難題。

費利克斯首相的忽悠不是沒有意義的,至少法蘭克福的資本家們認爲統一的德意志更加符合大家的利益。

淺水裡面養不起蛟龍,法蘭克福的資本家們想要更進一步,就必須要擁有更大的市場。

利益永遠是最好的催化劑,對於重建神羅,他們半點兒意見都沒有。反正都是自由市,變成自治市也無所謂。

不光是他們,德意志大部分自由市都在猶豫,費利克斯首相描繪的藍圖太美妙了,讓資本家們欲罷不能。

當然也有反對的聲音,原因非常的現實,在奧地利資本家的地位太低,不符合他們的心裡預期。

對費利克斯的許諾,很多人都在懷疑,神聖羅馬建立過後,這些條件能不能兌現。

“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

用來形容他們是最貼切的。

……

巴登

作爲巴伐利亞最堅挺的盟友之一,1830緬巴登王室絕嗣,巴伐利亞王國差點兒兼併了巴登大公國,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快,在列強幹預下失敗。

這點兒小插曲,並沒有影響到兩國之間的關係,最多也就王室之間有點兒小不滿。

要不要出兵幫助巴伐利亞,成爲了路德維希二世的難題,或者說是他弟弟弗里德里希親王的難題。

沒有辦法,到了近代歐洲王室彷彿受到了詛咒,爛七八糟的爛事一大堆,路德維希二世患有微弱的精神疾病。

沒得說,這種病只要患上了,無論輕重,都沒有人敢讓他繼續執政了,誰也不能夠保證他做決策的時候,思想是正常的。

“巴伐利亞人求援了,我們要不要立即出兵救援?”弗里德里希親王問道

“殿下,現在不是出兵的好時機,奧地利人是有備而來,光憑我們的實力根本就救不了巴伐利亞。

最好是和各國聯合行動,要是冒然參戰,搞不好會損失慘重。”首相沃爾茨回答道

巴伐利亞王國是一定要救的,脣寒齒亡的道理他們還是懂的。可是怎麼救就要講究技巧了,要是操作不好把自己搭進去了,那就虧大發了。

內政大臣約翰內斯補充道:“不光是如此,國內民衆的態度我們也不得不考慮,大部分國民對巴伐利亞都沒有好感。

自從巴伐利亞政府的三國內閣計劃提出來後,很多民間激進團體都要求政府和他們斷交。

現在消息還沒有傳開,一旦消息擴散,民衆們反對政府出兵的可能性非常大。”

奧地利重建神羅的計劃非常有欺騙性,不要說是民衆,就算是很多邦國政府都被騙了過去,巴登政府也不例外。

現在窮圖匕見,政府高層可以很快轉變觀念,但是普通民衆不行。很多人會先入爲主,認爲奧地利發起這場戰爭是正義的。

摸黑巴伐利亞政府,可不光是奧地利的功勞,更多還是民衆們自發的。誰讓巴伐利亞政府提出的德意志統一計劃,令他們不滿呢?

在很多民族主義分子看來,德意志統一是必然的,巴伐利亞政府就是反對國家統一的毒瘤,打掉了他們,就是邁出了國家統一的第一步。

弗朗茨有意引導的這種觀念,這個時候已經發酵。巴登政府不可能和民衆們說脣亡齒寒,說了也沒有用。

大部分民衆都希望德意志統一,巴登政府也沒有那麼得人心,大革命時期巴登大公國一度還建立了共和政府,還是靠普魯士人幫忙鎮壓的。

當然,現在他們進行了社會改革,政府在民衆心目中的地位,有沒有德意志統一重要,這個問題誰也不知道。

外交大臣尼古勞斯提議道:“殿下,奧地利統一德意志的計劃是不會成功的,一旦列強幹預就結束了,我們沒有必要火中取粟。”

弗里德里希親王點了點頭表示認可,巴登大公國的家底兒可不厚實,要是跑去和奧地利大戰一場,輕則元氣大傷,重則全軍覆沒。

這種情況一旦發生,政府的統治基礎就被動搖了。沒有這支常備軍,他們憑什麼壓制住國內的革命勢力。

反正最後有列強幹預,他們怕什麼?巴伐利亞政府的死活,根本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

柏林

得知奧地利武力統一德意志的消息,腓特烈-威廉四世就興奮了起來,千載難逢的機會出現了。

有了奧地利當出頭鳥,普魯士王國統一德意志地區的難度就大大降低了。

“諸位,奧地利人忍不住了,現在他們已經打破了局勢,我們要不要出兵救援巴伐利亞?”腓特烈-威廉四世問道

約瑟夫-馮-拉多維茨首相慎重的說:“陛下,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出兵,在和德意志邦國組成聯軍前,或者是在列強幹預之前,我們都要儘量避免和奧地利人交戰。

最近幾年國內的經濟條件不好,我們的軍隊發展也受到了限制,現在和奧地利人決戰,我們獲勝的機率太低。

就算是打贏了,我們也是輸家。冒然和奧地利戰鬥消耗了實力,只會讓別的邦國撿便宜。

一旦在戰爭中損失慘重,我們就喪失了統一德意志地區的機會了。列強不會給我們時間的,他們反對奧地利人統一德意志,同樣也反對普魯士統一德意志。

這個時候最好的選擇,是鼓動其它的小邦國出兵,利用戰爭的機會消耗他們的實力,降低我們統一德意志的難度。

至於奧地利人,交給英法去對付吧!他們自認爲選了一個好時候,各國無力干涉他們的軍事行動。

可是他們忘了,歐洲不只有英法俄,就算是他們三國在交戰,以他們的影響力也可以拉攏別的國家組織干涉軍。”

這個年代英法俄三國的影響力太大,尤其是英俄兩大霸主更是牛叉,約瑟夫-馮-拉多維茨對他們抱有信心是正常的。儘管奧地利也是四大強國之一,卻沒有辦法和英俄比肩。

外交大臣魯道夫開口說:“首相閣下,如果我們不出兵的話,恐怕德意志地區的小邦國們也不敢出兵,以他們的實力根本就沒有干預的資格。

要是大家都不干預,巴伐利亞王國就完蛋了。等英法俄反應過來的時候,奧地利已經造成了既定事實。

現在英法俄三國正在近東地區鏖戰,奧地利和俄國的關係一直都不錯,萬一兩國達成了秘密協議,也不是不可能的。”

魯道夫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德意志邦國數量多,可是大邦國卻很少,這些小邦國每家最多也就能出兵萬兒八千,在戰場上一點兒浪花都翻不起來。

www ☢ttκΛ n ☢¢ o

奧地利的實力又不弱,一旦造成了既定事實,又獲得了俄國人的默認,英法的壓力不足以令他們讓步。

“魯道夫先生,這種情況確實可能發生,所以我們必須要行動起來。至少要把德意志各邦國的軍隊組織起來,我們才能夠在不付出重大代價的情況下,破壞掉奧地利的陰謀。”約瑟夫-馮-拉多維茨首相回答道

總之,莽上去和奧地利單挑是不可能的,普魯士王國想要做最後的漁翁,就不能和奧地利死磕,損失寶貴的兵力。

……

英法寄希望於德意志衆邦國出兵阻止奧地利,德意志這些小邦國同樣寄希望於列強的干預。

大家都想要做最後的漁翁,然後巴伐利亞王國就悲劇了,在戰鬥的初起他們只能孤軍奮戰。

在各國內部爭議的時候,戰鬥早就打響了。

還不知道被賣掉的巴伐利亞政府,在接到了各國肯定的答覆後,正信心十足的動員軍隊,準備打一場本土保衛戰。

第八十五章、希臘參戰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第一百五十二章、加速第兩百一十九章、外交行動第兩百四十五章、虎視眈眈的漁翁第二十四章、陽謀第一百二十四章、戰爭倒計時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第一百九十四章、明碼標價的政治誘降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八十章、有心栽花花不發第十四章、坑隊友的阿爾佈雷希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一章、穿越第八十五章、飛來橫禍第一百零六章、一盤大棋第一百一十二章、封國之爭第八十四章、不公平的對決第六十五章、都不好過第三章、法國的應對第十一章、不夜城第八章、蘇伊士運河第八十八章、這就是政治第九十章、大麻煩第一百一十三章、被人坑了第一百四十三章、局勢進一步惡化第十章、法蘭西的面子值多少錢第二十二章、資本無國界第兩百二十八章、法國人的麻煩第四章、奧地利的名將們第一百二十九章、上帝的面子第七十七章、大決戰第六十一章、匈牙利(求票票)第一百五十章、登陸倒計時第十一章、股災來了第一百零九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一百九十七、政治藝術第兩百六十二章、急眼了第三十一章、墨西哥皇帝第兩百一十八章、籌集經費第六十二章、類我第五十二章、服老第七十三章、缺錢的匈牙利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一百一十五章、狠辣戰略第二十六章、反思第一百二十九章、真做假時假亦真第八十八章、寒冬第三十八章、英布戰爭爆發第四十四章、改革法案(求票)第三十九章、官僚的處理辦法第五十七章、立憲第三十一章、猜測第六十五章、再不打就沒錢了第四十九章、複雜的俄國政治第六章、努力第一百七十章、迷惑不解第兩百三十八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兩百二十一章、難產的臨時政府第七十八章、忠誠在奮鬥第一章、穿越第兩百四十四章、又見斷頭臺第一百八十章、軍購第一百零九章、俄國人的戰略抉擇第一把零三章、沙皇的抉擇第八十五章、遠東風雲起第一百章、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啓第七十七章、問題軍艦第一百七十章、皇帝的新衣第兩百三十八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一百五十三章、逼宮與導火索第一百七十三章、影響第一百四十章、戰後影響第十二章、神聖羅馬同盟第六十七章、權謀第二十五章、談判桌上的交鋒第三十章、跳坑了第十五章、賠錢買賣第三章、革命浪潮第一百二十一章、登陸戰第兩百二十章、禍不單行第兩百二十章、天坑第兩百三十二章、狠辣第一百零九章、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五十二章、服老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第五十四章、信仰危機第三十三章、三月革命第十三章、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第六章、大傾銷第一百五十五章、宣戰第一百零五章、叛亂結束第九十二章、就等跳坑了第四十六章、禍水東引第一百零七章、暗藏殺機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六十三章、貿易逆差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四十七章、第一次意奧戰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