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改革派

沸沸揚揚的奧地利公務員考試,一直持續到了1849年2月份才結束,最終結果出爐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弗朗茨鬆了一口氣,總算是順利結束了,有了這個好的開始,奧地利的人才選拔制度就此發生了改變。

由中央政府統一選拔人才,下派到地方任職,大大削弱了地方實力派,加強了中央集權。

1849年2月6日,奧地利民族議會拉正式開幕,標誌着奧地利各民族共同參政、決定國家命運的開始。

共有來自奧地利各民族的115名議員參加會議,理論上是按照人口比例進行分配名額,不過考慮到實際情況,又增加到了15人。

奧地利很多民族都是分散聚居的,弗朗茨自然不可能把他們聚集起來,這次議員選舉是按地區來的。

候選人自然是由偉大的皇帝陛下提名,然後再由地方投票選舉。如果某個民族沒有代表,不要着急,不要驚慌,這只是被代表了。

在民衆的歡呼聲中,奧地利的名義上最高權利機構——奧地利民族議會,就這麼建立了起來。

民族議會開幕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了奧地利義務教育法。萬衆矚目的義務教育,終於在奧地利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下來。

政府向社會各屆徵集的意見,也落下了帷幕,前前後後收到了數十萬條建議,當然這裡面大部分都是重複的。

令弗朗茨意外的是,反對義務教育的人居然如此的多,近一半的意見,都是建議政府不要勞民傷財。

沒錯,在很多人看來義務教育就是勞民傷財。

他們還舉了例子,當今世界上的兩大強國——英俄,都沒有搞義務教育,而隔壁的普魯士王國搞了義務教育,並沒有因此成爲世界霸主。

心裡素質強大的弗朗茨,果斷忽略了這些不同意見。

普魯士王國的義務教育,帶來的紅利現在還不明顯,等二次工業革命爆發,大家纔會猛然間發現普魯士王國居然有那麼多技術工人、工程師。

靠着數量龐大的技術工人、工程師,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後,德國經濟一飛沖天超越了英國了。

經過了幾輪篩選過後,最後到了弗朗茨手中就剩下了比較可行的五種方案,包括他安排人提出來沙盤式教學。

看到了其中一條,弗朗茨非常的生氣。

“半工半讀式義務教育”,簡單的來說就是讓接受義務教育的孩子,先去工廠做半天工,然後再上半天課,利用他們做工的收入來支付義務教育的開銷。

表面上來看沒有問題,實際上問題就大的去了。資本家和學校一勾結,估計好好的義務教育都變成了資本家廉價勞動力的來源。

就算是全部安排到國營企業,最後的結果也好不了多少,國企管理人員同樣會追逐利益,最後大家串通一氣,做半天工變成一天工,也沒有啥好奇怪的。

弗朗茨還是有節操的,剝削兒童的事情他還幹不出來。

況且,比奧地利還要窮的普魯士王國,都能夠完成義務教育,沒有道理到了他這裡就推行不下去了。

果斷的踢出了這一條後,弗朗茨發現沒有最坑,只有更坑。

居然有人提出了:教會式義務教育,換句話說就是把義務教育委託給教會,政府撥款給教會,讓教會負責義務教育就行了。

弗朗茨真的很想把提出這條意見的混蛋找出來,然後大卸八塊。

從成本上來說確實可以節省一部分,教堂遍佈全國,學生可以回家去住,省去了學校建設費用;神職人員有其它收入,不靠工資過日子,只要發放一些補助就行了。

可是後果呢?由教會培養出來的下一代,最後是忠於皇帝,還是忠於教會,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弗朗茨不敢小看宗教影響力,從中世紀到現在,歐洲各國政府都在努力削弱宗教影響力,開歷史的倒車,這怎麼可能呢?

這兩條看似可行的坑貨建議,實則包藏禍心,偏偏還有那麼多人認同,弗朗茨不由的感嘆,“國民素質教育還要加強啊!”

……

排除了兩條坑貨建議,弗朗茨說道:“首相,把這三條還算靠譜的意見,提交議會討論吧,從中選出一條最適合奧地利國情的義務教育。”

“是,陛下。”費利克斯首相回答道

所謂的討論,無非是走一個過場,皇帝的意志就是奧地利民族議會的意志。有自己的意見可以,但是不能和皇帝的意見有衝突。

當然,如果能有充分的理由說服皇帝陛下,弗朗茨也是從善如流的,只要是好的建議,他都樂意採納。

教育大臣利奧-馮-圖斯-霍哼伯爵遞上一本厚厚的文件說道:“陛下,教育部已經做好了義務教育的計劃書,請過目。”

弗朗茨接過了文件,大約有兩三百頁,他沒有急着打開,這麼多內容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看完的。

奧地利是多民族國家,國情非常的複雜,在不同的民族地區推行義務教育,所採用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樣。

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多了,最後計劃書也就變厚了。

“霍哼伯爵,初步說說看你們的計劃,已經準備到了那一步了?”弗朗茨關心的問

霍哼連忙回答道:“陛下,教育部派人深入全國進行實地調研過後,決定採用分批式義務教育,先從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地區開始,在逐步向鄉村普及。

今年我們的目標是,把維也納、布拉格、佩奇……等主要城市的義務教育開展起來,力爭在五年內向全國普及義務教育。

這些大城市的學校選址,基本上已經確定了下來,考慮到經費問題,我們原則上是在已有的建築物上面進行改造。

目前已經完成了1023所學校建設,共招募教師34216人,這些老師正在進行緊急培訓,預計會在5月份完成。

教育部計劃今年6月份,正式開啓義務教育。前期階段,考慮到學校承載能力,我們先招收自願報名的學生,等五年後再強制讓所有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

弗朗茨點了點頭,他最怕的就是官員們爲了政績,盲目的上項目,把好好的義務教育給折騰壞了。

“教育部有沒有考慮家庭條件更好的學生,他們自己有錢支付學費,需要更好的教育條件。

不需要和普通孩子去搶義務教育的資源,教育部有沒有把他們區分開來?”弗朗茨疑惑的問道

窮教育,自然是窮人的專利了,總不能讓資本家和貴族的後代,也帶着沙盤去上課吧?

WWW★ т tκa n★ Сo 霍哼伯爵解釋道:“陛下,奧地利原本就有收費學校,我們沒有進行大的改動,這些學校不納入義務教育管理體系。

考慮到公平性選擇,未來教育部對這些學校的撥款額度,也會逐步降低,所有的學校教育部都會按照學生數量,統一標準劃撥教育經費。”

或許這不是最好的選擇,卻是最適合的選擇。奧地利中央政府給每一名接受義務教育學生的教育經費都是均等的,最大限度的考慮到了公平性原則。

家裡有錢,那就可以掏錢去條件更好的學校,這些都是他們的自由。在政府降低對這些收費學校的撥款過後,這個學費自然是要漲價了。

時代不同了,原來奧地利帝國只需要爲這二三十萬學生的教育買單,現在要爲數百萬的學生教育買單,教育兩極分化成爲了必然。

當然了,地方財政同樣也有教育經費,富裕的地區多一點兒,財政困難的地區少一點兒。中央政府的教育經費撥款,只能保證最基礎的學生完成義務教育。

“先這麼辦吧,繼續向國內的教育專家們徵集意見,只要是切實可行、對奧地利有好處的意見,我們都可以接受。”弗朗茨想了想說

既然要政治作秀,那就必須要做全套,前期都向民間徵集意見了,現在自然也要繼續了。

不管最後會不會採納,至少經過了一輪熱議過後,奧地利政府和社會上的專家學者們關係緩和了很多。

奧地利政府去年鎮壓叛亂,造成了和文化界人士的隔閡,已經逐漸被消除了。

很多人對奧地利政府不滿,是不滿那僵化的體制,阻礙了國家的發展,並不是說這些人就不愛國了,或者是想要造反。

實際上,奧地利是相當保守的。在法國盛行的革命思想,在這邊很難有生存空間,大家想要是改革,而不是革命。

梅特涅時代,天天把改革當口號,可反應在行動上,政府卻沒有任何動靜,才讓大家非常的不滿。

到了弗朗茨時代,奧地利政府的改革就沒有停過,先是廢除農奴制,又是勞工保護法的實施,接着公務員考試、推廣義務教育等等。

儘管這些改革措施,都留下了很多的餘地,並沒有一刀切到底,可這樣的進步,已經足以令改革派滿意了。

除了中二少年外,沒有想着要一步到位。尤其是年紀偏大的人,更喜歡溫水煮青蛙,一步一步進行社會變革。

第五章、戰爭契機第九章、列強本色第一章、強取豪奪第五十三章、愛國者第一百七十一章、災難的開始第五十二章、落井下石第四章、後續影響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二十九章、鼓勵移民第十八章、缺人第六十四章、危機中總是伴隨着機遇第九十九章、激進派≠作死派第六十九章、油田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五十四章、俄國民衆的好爸爸第五章、躺贏戰術第四十一章、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兩百四十六章、都是贏家VS沒有贏家第七十八章、標題黨誕生第一百二十一章、艱難的抉擇第一百九十章、不列顛的抉擇第一百六十二章、兩敗俱傷的日俄戰爭第二十八章、債券第六十章、能源調節(月票加更)第一章、穿越第二十八章、逆反心理第一百四十章、戰後影響第九十四章、應付了事第五十三章、英國人的反擊第兩百一十一章、最早的無線電第三十八章、小國的無奈第一百章、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啓第一百一十二章、債主的煩惱第一百六十六章、填出來的通道第五十四章、釣魚執法第一百七十一章、災難的開始第三十章、跳坑了第十五章、強國夢第十九章、控制死亡率第七十九章、使館風雲第一百四十三章、局勢進一步惡化第六十三章、陰謀——陽謀(月票加更)第兩百九十章、大帝之殤第六十七章、挑戰者與維護者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一百四十四章、向南還是向東?第兩百三十六章、扣留軍艦第七十三章、缺錢的匈牙利第一百二十九章、上帝的面子第一百一十一章、暗度陳倉第六十章、一舉多得第一百一十章、封建殘留很強大第一百零一章、都是聰明人第七十六章、戰略抉擇第八十八章、寒冬第一百零五章、存在中的野心第一百零二章、俄奧關係遇冷第三十八章、小國的無奈第兩百八十章、最佳盟友第兩百二十四章、奧地利威脅論第十九章、作死之路第八十一章、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第九章、拿破崙三世上臺第七十三章、壟斷集團第一百二十七章、難民危機爆發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於敵第八十三章、大陰謀第一百二十二章、可怕的疾病第兩百一十九章、最後的籌碼第一百八十八章、糾結的日本政府第一百零七章、英法協約第六十二章、海軍界笑柄第八十六章、準備殺羊了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略第三十一章、甲午第兩百零一章、煩惱第兩百七十三章、沒有勝利者的華沙會戰第兩百零七章、自由貿易時代第四十六章、比爛的組織第七十五章、司法不加身第六章、賭第一百零五章、禍不單行第一百九十二章、運河風波第一百一十八章、飛艇轟炸大隊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五十五章、雙標第五十三章、以本傷人第兩百零五章、忙碌的腓特烈第七章、佈局輿論第一百一十四章、新神聖羅馬帝國第三十六章、大移民第一百七十六章、埃及危局第一百二十七章、難民危機爆發第九十七章、英俄反應第二十七章、不同的世界第七十章、反作用第一百六十四章、運河爭奪戰第兩百零四章、站隊的時候到了第一百二十九章、最後的準備第一百二十七章、運河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