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

面對來勢洶洶的大陸聯軍,英屬中南半島殖民政府直接傻了眼。喪失了海權的中南半島,就像是四面漏風的房子,經不起風吹雨打。

縱使忽略雙方戰鬥力的差距,光數量中南半島都湊不出百萬。偏偏敵人還擁有海空優勢,可以四面出擊。

求援電報打到了倫敦,然後又轉到了印度。

馬六甲海戰之後,遠東航線就中斷了。縱使本土立即派出援兵,也要從印度繞路。

戰場上時間不等人,眼瞅着大陸聯軍就殺過來了,現在能夠支援英屬中南半島的只有印度。

霸權戰爭爆發後,印度殖民軍就急劇擴張,總兵力已經突破四百萬大關。

紙面上的數據,那是絕對兵強馬壯。即便是神聖羅馬帝國陸海空三軍加起來,總兵力都不到三百萬。

可現在是工業化時代,人海戰術固然還能夠發揮作用,但是這個作用正在被削弱。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這四百多萬殖民軍是什麼貨色,羅伯特·傑維斯總督再清楚不過了。

指揮、裝備、訓練、士氣,沒有一樣合格的軍隊,戰鬥力怎麼樣可想而知。

真要是有戰鬥力,也不需要擔心被俄奧圍攻,而是他們出動出擊尋找兩國的晦氣。

看着手中的求援電報,羅伯特內心是崩潰的。北邊是南下的俄軍,西邊是東進的神羅軍隊,現在東邊又冒出了百萬殖民地聯軍。

同時對上世界兩大陸軍強國、三線作戰,誰遇到了都會頭皮發麻。

可是再難,中南半島也必須要救。要不然敵人一路殺過來,最後倒黴的還是印度。

縱使無法擊敗敵人,至少也要把敵人拖在中南半島,爲國內破局爭取時間。

猶豫了半天功夫後,羅伯特總督:“命令第七軍、第八軍,火速南下增援中南半島。

通知各部門負責人,晚上過來開會,商議擴軍的事宜。”

明明坐擁四百多萬軍隊,卻還是感覺兵力不夠用。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可現實告訴羅伯特,想要保住印度還是要繼續擴軍。

聽到這個駭人聽聞的消息,一旁的助理連忙勸說道:“總督閣下,我們的軍隊已經擴張到了極限,現在繼續擴軍恐怕……”

“沒有那麼多恐怕,敵人來勢洶洶,我們手中的機動兵力不足。不擴軍拿什麼去抵擋?

基層軍官數量不足,就火速進行培養,或者是直接從老兵中提拔。

武器裝備不足,就去民間徵集。甭管是什麼武器,只要能夠殺人敵人就行。

何況,國內也給了我們大力支持。昨天不是剛剛送來兩個師的裝備麼?等度過了眼下的燃眉之急,後面就好了。”

不是羅伯特喜歡強詞奪理、偷換概念,實在是局勢艱難,作爲總督必須要表現出信心來。

兩個師的裝備不是小數目,可是對比現在的幾百萬殖民軍,那就是杯水車薪。

爲了滿足人手一支槍,連上上個世紀的燧發槍,都出現在了軍隊中。火炮的年齡,甚至比羅伯特總督本人都要大。

甭管多麼不靠譜,有總比沒有的好。拉出去野戰不行,防守要塞工事總能發揮點兒作用。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武器雜亂無章的也不光印度殖民軍。就連英倫三島的部隊,都不能保證統一制式的裝備。

不是英國政府不給力,主要是先天限制。作爲一個海權國家,長期以來不列顛陸軍走的都是“短小精悍”路線。

在資本主義世界,從來都是“市場訂單,決定產業規模”。陸軍訂單少,相關產業鏈自然大不起來。

稍稍瞭解英國的軍工體系就知道,陸軍軍工產業基本上都是依附於海軍軍工產業之下的。

純粹靠陸軍的訂單,恐怕連產業鏈都維繫不住。畢竟,這年頭高附加值的裝備還少,步槍、機槍、普通火炮都過了暴利時期。

某種意義上來說,裝甲部隊的出現,也拯救了陸軍軍工產業。

可惜這玩意兒,對不列顛來說一點也不實用。

平常不需要用到這種大殺器,需要用到的時候,敵人已經登陸英倫三島,大勢已去無力迴天。

……

當和平無法鎮壓世界時,魔鬼就會出籠,整個世界都會陷入“血腥”與“恐慌”中。

從非洲到歐洲,再從歐洲到近東、遠東、中南半島,整個世界島都沉浸在血火之中。

然而,這只是一個開始。孤懸海外的美洲大陸同樣沒能獨善其身,自從秘密談判失敗後,大洋聯盟就向神羅在美洲的殖民地發起了進攻。

一夜之間,拉丁美洲、南美、加勒比海都淪爲戰場,世界大戰的範圍再次擴大。

奧屬中美洲是一片大好,神羅在當地經營了數十年,人口早已過千萬,疆域面積更是高達一百多萬平方公里,極限動員能夠拉出百萬大軍。

縱使遭遇敵人南北兩線圍攻,那也是不落下風,甚至將戰火燒到了墨西哥、哥倫比亞腹地。

奧屬南美也勉強湊合,雖然當地的人口剛過百萬,可坐擁安第斯山脈倚仗地利,擋住敵人的進攻還是不成問題的。

何況神羅在美洲也不是沒有盟友,雖然沒有直接站隊,但是給大洋聯盟拖後腿還是不難的。

戰爭進行到現在,除了北美的阿拉斯加淪陷外,神羅就再也沒有丟過大片領土。

柿子要找軟的捏,打不贏老大,就尋小弟的晦氣,然後西班牙就悲劇了。

早就對古巴垂涎三尺的美國人,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向加勒比海伸出了魔鬼之手。

只不過合衆國的運氣不夠好,西班牙人在鎮壓完叛亂之後,沒有立即解散法蘭西僱傭軍,反而是改爲長期聘用。

換了時間的美西古巴戰爭,局勢自然大不相同。和原時空的一邊倒不同,現在開戰就陷入了焦灼。

事實證明,這年頭的美國大兵真的不適合打仗,即便是擁有絕對的數量優勢,也被僱傭兵壓着打。

要不是法蘭西僱傭兵人數有限,又不願意爲大陸聯盟賣命,沒準登陸的美軍就直接涼涼了。

三大戰場集體歇菜,這就尷尬了。作爲這次行動的策劃者,西奧多-羅斯福只感覺壓力山大。

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不斷的提醒他:要努力,否則就會和倒黴蛋林肯做伴,並列成爲合衆國建立以來最糟糕的總統。

雖然是羅斯福牽的頭,各國選擇在這個時候出兵,實際上也是被逼出來的。

私底下同維也納政府接觸無果之後,大家都知道再不做點兒什麼,等英國人這艘大船沉了,大家都跟着一起殉葬。

戰爭持續到現在,英國老大一直都表現的非常吃力,完全就是被人壓着打。

出兵進攻歐洲大陸,幫助英國老大贏得戰爭,自然是不用想了。

大家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大洋聯盟加在一起,到了歐洲也不夠神羅一家打。

既然出擊不行,羅斯福總統就順勢提出了“美洲人的美洲”,企圖“據大洋以自保”。

要做到這一點,不光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更重要的還是拔出身邊的釘子,不能給敵人留下立足之地。

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快,敵人留下釘子太過頑固,而他們拔釘子的手段又太過拙劣。

不僅沒有將敵人留下的釘子拔掉,反而不小心傷了自己的手。

伴隨着前線的戰報陸續傳來,西奧多-羅斯福的脾氣也越來越糟糕。

“都是一羣廢物!”

“一羣廢物!”

“合衆國就是敗壞在……”

……

面對總統喋喋不休的怒罵,軍方代表一個個都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沒有辦法,打了敗仗說什麼都沒有底氣。

爲了這次行動,大洋聯盟中除英日之外的所有成員國,都派出了國內最“精銳”的部隊參戰。

王者開局,青銅戰績。看似擁有絕對優勢的聯軍,到了戰場上直接被敵人花樣吊打。

損失慘重就不說了,關鍵還是戰略計劃破產了。如果無法將敵人驅逐出美洲大陸,未來一旦秋後算賬,他們可頂不住。

法不責衆,能否適用也要分場合。像參與世界大戰這種高刺激遊戲,從來都是有殺錯,莫放過。

別的國家投降,或許有一線生機;合衆國一旦投降,等待他們的命運就是再次被拆分。

私底下的接觸失敗,就是最好的證據。若不是準備對合衆國下狠手,維也納政府也不會直接要求無條件投降。

從這方面來看,大洋聯盟的其它成員國,實際上也是被合衆國給連累了。

沒有這個大boss,小國根本就不值得維也納政府專門針對,放過也就放過了。

或許是羅斯福罵得太難聽,又或許是爲了軍方保留最後的顏面,國務卿梅爾喬開口道:“總統閣下,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追究責任也於事無補,當務之急還是要儘快處理後續問題。

將神聖羅馬帝國趕出美洲的戰略不容動搖,盟友的力量靠不住,我們必須要自己想辦法。”

忽悠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各國政府也不是傻子,早晚都會反應過來。

明白了維也納政府要真針對的只是合衆國,大家都知道該怎麼選擇。

就算是各國政府反應遲鈍,維也納政府也會在適當的時機提醒,引導各國政府做出正確選擇。

“打不贏,就加入”,並非什麼丟臉的事,真正丟人現眼的還是一錯再錯。

距離盟友背叛,中間只差一個消息。但凡是確定大英帝國要戰敗,各國立即就會選擇割肉止損。

退出也就罷了,最怕的是這些國家還倒戈相向,再捅合衆國一刀。

在這方面,維也納政府是專業的,最擅長把敵人的小弟變成自己的小弟。

轉移了話題,軍方代表卻不敢接話。靠自己的力量簡單,問題是真的打不贏啊!

國內最精銳的部隊都派了出去,結果連西班牙人的古巴都沒有拿下來,更何況要面對更強大的神聖羅馬帝國。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合衆國就奈何不了神羅的殖民地了。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靠國力也能夠拖死神羅在美洲的殖民地。

大家現在之所以犯愁,就是因爲時間不允許。霸權戰爭已經到了關鍵時刻,一個不好大英帝國就沒了。

沒有了英國老大在前面遮風擋雨,僅憑合衆國自己的力量,可沒有同神聖羅馬帝國對抗的實力。

有了中美洲這片立足之地,即便是有茫茫大洋相隔,也不能阻礙神羅的力量投放。

儘管這個力量投放,不可能是全部,甚至連五分之一都難。

可是美軍不經打啊,對上神羅的兩層軍事力量,他們還是沒有底氣。

尤其是敵人擅長呼朋喚友,就連牛逼哄哄的不列顛都陷入了被圍攻的境地,換了合衆國搞不好參與圍攻的國家還會更多。

見到這一幕,羅斯福總統內心的火氣更旺盛了。只不過軍方不爭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再罵也無濟於事。

合衆國武運不昌,也是有歷史緣故的。前來合衆國的移民,本身就是爲了躲避歐洲戰亂纔來的,天然的反戰人士。

尤其是南北戰爭之後,反戰思潮更是深入人心。爲了民衆手中的選票,議員們紛紛迎合名義,化身成了反戰人士。

戰爭期間崛起的軍方力量,很快就被政客們打壓了下去。不光壓縮了軍隊編制,國會議員們甚至吝嗇的連將軍軍銜都不捨得發。

在這種背景下,軍方固然變成了乖孩子,可是乖孩子不擅長打架啊!

包括這次戰爭,民間也是反戰的呼聲更高,如果不是國內的大資本家近乎一致的支持,合衆國根本就不會參與進去。

“軍方就沒有計劃麼?”

迎接着羅斯福那銳利的目光,確定這次躲不過去了,馬蒂亞斯准將硬着頭皮回答道:“敵人在中美洲經營日久,甚至還派出了皇子擔任總督,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衆所周知,神聖羅馬帝國統治殖民地,採取的是最古老的分封制。在這一體制之下,分封的貴族都有大量的私軍。

目前這些貴族多是第一代,都是從戰場上殺出來的悍將。雖然已經退役,但是他們仍然在預備役中擔任軍職……”

第一章、沙皇想要廢奴了第兩百八十三章、難民營第一百二十八章、殖民之路第十二章、第三次近東戰爭爆發第一百四十九章、熱愛大自然的奧斯曼第六十九章、考驗的時刻到了第八十五章、希臘參戰第一百一十七章、適得其反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一百三十二章、兵多任性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綢繆第五十七章、冰火兩重天第十四章、金礦第一百七十八章、發展的蘭芳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十六章、淘金熱第八十五章、暗度陳倉第一百三十四章、奧斯曼危機第一百四十四章、民意的力量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騷運動第一百四十八章、自找麻煩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三十八章、俾斯麥第一百七十三章、投機者第一百零九章、福禍相依第兩百一十五章、臺前幕後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和軍事的區別第五十章、英國人的“完美戰略”第一百七十四章、醞釀中的反擊第五十九章、皇子總督第二十四章、長子誕生第一百五十一章、進擊的法國人第五十八章、收網第一百零三章、利益綁架第一百四十一章、巴黎股災第五十二章、菸酒專賣制度第八十五章、裝逼技術第四章、蝴蝶效應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國的無奈第十章、扯後腿第一百九十章、不列顛的抉擇第六十四章、法俄靠攏第一章、沙皇想要廢奴了第一百七十九章、聖誕攻勢第十八章、巴黎公社落幕第二十一章、陰差陽錯的經濟危機第四十三章、拿破崙遇刺第一百四十九章、裝甲部隊上線第四十八章、爛攤子第七十八章、論官僚技術哪家強第一百五十五章、政治和軍事的區別第十章、法蘭西的面子值多少錢第一百三十九章、英國人的計劃第一百五十一章、合格的官僚第九十六章、合作共贏第兩百八十八章、新挖的坑第二十四章、希望第十九章、自治省第一百七十五章、黑科技第三十三章、共同防禦條約第一百九十六章、人性第一百八十章、罷工運動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當人子第二十一章、套牢經濟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一百三十三章、空襲第四十三章、後續影響第一百三十六章、法蘭西的計劃第兩百四十八章、令人瞠目結舌的政治第一百五十三章、解決不了問題,就……第兩百四十章、英日南洋密約第七十二章、利益催化劑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六十二章、奧斯曼帝國危機第八章、愛德華-馮-鮑恩菲爾德第四十章、戰時經濟體制第兩百一十七章、備戰第一百三十四章、戰略分析第七十八章、不給機會(大章)第十九章、風波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第十一章、不夜城第二章、爭取第一百一十一章、逼出來的國策第一百零一章、都是聰明人第九十三章第八十八章、吾道不孤第一百章、日俄斷交第四十五章、進退維谷第六十章、能源調節(月票加更)第一百五十二章、加速第兩百三十二章、狠辣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三百零六章、針對性打擊第四十七章、風波第三十六章、尋找對手第三十二章、跑偏的沙皇政府第一百零九章、遍地嫌疑犯第七章、西班牙王位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