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虛虛實實

計劃總是沒有變化快,原本準備坑俄國人一把弗朗茨,剛剛採取行動就宣告計劃失敗——經濟危機來了。

自由貿易體系崩盤,損失最大的是神羅不假,但是最先崩潰的卻是法蘭西。

沒有辦法,先是歐陸戰爭的毒打,接着又被俄國人禍害了一波。家大業大的法蘭西,也被折騰的沒了脾氣。

俄軍撤離之後,在維也納政府的幫助下,法國經濟也開始緩慢恢復。

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可惜鉅額的債務壓身,破壞了法國經濟生態的健康成長。

經濟恢復的紅利,除了增加就業,滿足民衆基本需求外,剩下的都以賠款的方式進入了反法同盟各國的腰包。

自由貿易體系崩盤後,歐洲各國的經濟都受到了衝擊,法蘭西自然也不例外。

沒有足夠的經濟護城河,脆弱的經濟直接在第一波衝擊中崩盤,直接引發了經濟危機。

在自由貿易體系下,歐洲各國的經濟聯繫已經非常緊密了,不是一下子就能夠中斷的。

法國經濟出現危機,歐洲各國也免不了受牽連。不等弗朗茨反應過來,經濟危機就開始席捲歐洲大陸。

經濟危機總是伴隨着產能過剩、商品滯銷,這次也不能例外。大家都在爲產品滯銷而發愁,炒高戰略物資價格自然成了夢幻。

不知道該說日俄兩國的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

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日俄兩國共同面臨的財政問題,現在已經不再是問題。

有利就有弊。爲了轉移國內的危機,不列顛和神羅都會支持兩國血拼,這就意味着日俄戰爭會空前慘烈。

恰好,日俄兩國都是死得起的主。理論上來說,只要錢和物資給足了,兩國就能夠一直廝殺下去。

什麼時候結束,那就要看心頭那口氣,什麼時候泄下來。

當然,估計不等他們承受不住,後面的金主就要先退縮了。

wωω¸тt kan¸¢○

畢竟,日俄兩國政府是沒得選擇,倫敦政府和維也納政府還是清醒的,要權衡利弊得失。

雙手輕輕的敲擊着太師椅,弗朗茨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不同於向不列顛伏低做小的日本,隔壁的沙皇政府可是一個大無賴,有借無還幾乎是百分之百發生的。

俄奧兩國是盟友,支持盟友是義不容辭的。所以錢肯定還是要借的,但是維也納政府也必須要有一個止損線,不能無限度的投入。

這個度可不好把握,饒是弗朗茨做了這麼多年皇帝,也無法輕易下定決心。

錢不錢的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國家不是一個人的國家,哪怕是皇帝也必須要考慮國民的反應。

作爲盟友,政府支持沙皇政府,大家都能理解,可是每個人願意支持的力度,或者說心裡預期都不一樣。

一旦過了大多數人的底線,內部就會引起反彈。作爲一名合格的君主,這些問題,必須要考慮進去。

不光是神羅需要面對,英國政府同樣需要考慮,甚至需要考慮的更多。

俄奧同盟持續了幾代人,神羅內部有一大幫子親俄派,大部分民衆對俄國人的印象還不錯。

不列顛就不同了,英日同盟那是什麼鬼?估計百分之九十九的英國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和日本是盟友。

沒別的原因,純粹就是覺得和一個遠東土著國家結盟——丟人,配不上不列顛世界帝國的排面。

尤其是前不久日本的騷操作,將“野蠻”的形象暴露了出來,更是令傲氣的英國民衆無法接受。

和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一樣,權力也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的,所以反對無效,英日同盟繼續。

沉思了半晌功夫後,弗朗茨緩緩說道:“備戰吧!”

坐在對面的腓特烈臉色大變,這個時候“備戰”,可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備戰”,而是意味着英奧決戰要提前了。

按照原計劃,同不列顛的決戰會在十年後爆發,日俄戰爭只是世界大戰前的一次演練。

“爲什麼要提前?”

腓特烈脫口而出道。

幸好這裡就他們父子,要不然問“爲什麼”的就不光是腓特烈了。

和不列顛相比,神羅在發展潛力上擁有明顯的優勢。可以說決戰時間拖得越長,對神羅就越有利。

如果不列顛是日本模式,早就鋌而走險,提前對神羅動手了。

事實上,不列顛和神羅之間的霸權爭奪,能夠拖到現在都沒有爆發,也得益於英國政客們的理智。

明知道等下去,對不列顛越來越不利。但是沒有辦法,神羅大勢已成,最多把他們關在地中海,龍蝦兵根本就不敢登陸。

對政客們來說,無法贏得最終勝利,卻要承擔失敗的風險,這樣的冒險無疑是不值得的。

反正政治上沒有常青樹,只要在自己的任期延續不列顛的榮耀就夠了。生前身後名是自己的,麻煩是下一任的。

有良知的、或者說愛國心強的,就想方設法在其它方面給神羅添麻煩,反正親自下場是不可能的。

一屆屆英國政府都是這麼操作,加上維也納政府的有意配合,最終就形成了現在的局面。

如果不發生意外的話,這種局面還可以延續幾十年,直到不列顛自己衰落下去。

從這方面來看,原計劃十年後,向不列顛的霸權發起挑戰,都算是激進的了。

現在再次提前決戰時間,那就更不用說了。這種激進的作風,明顯和弗朗茨一貫的穩健作風不合。

起身走到窗戶前,探出頭望了望窗外,弗朗茨緩緩說道:“機會難得啊!

按照目前情況,日俄戰爭過後,俄羅斯帝國勢必要損失慘重,再加上我們給安排的,沙皇政府能夠保住政權都不容易了。 ●тt kán●¢Ο

沒有了東邊的威脅,就是我們和英國人決戰的最佳時機。就算是海軍無法取得勝利,拖上三五年時間,英國人也會被我們耗死。

最近幾年英國政府不斷的在海外拉攏盟友,合衆國已經倒向了他們,美洲多個國家也有被拉攏的跡象,包括歐洲都有國家蠢蠢欲動。

雖然這些國家實力有限,改變不了大局,但麻煩始終都是麻煩。

如果英國人發了瘋,不斷的向各國輸出科技,將這些國家武裝了起來,哪怕我們贏得了霸權,戰後也很難控制世界。

尤其合衆國,本身就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要是再加上英國人的支持,未來很可能成爲我們在美洲的勁敵。

對帝國來說,未來不光意味着優勢,同樣也伴隨着不確定性。並且是拖得時間越長,可能發生的變數就越大。

這個世界沒有十全十美的事,與其等待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還不如提前動手算了。”

好吧,弗朗茨承認自己慫了。紙裡包不住火,維也納政府對沙皇政府下得黑手,早晚都會泄露出去。

不管未來主宰俄國政治的是哪個政府,俄奧同盟都會因此而終結。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粉基地】,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要是四分五裂也就罷了,萬一提前放出了蘇聯,那就是一個麻煩。

當然,憑藉現在神羅的實力,自然不會畏懼一個初生的蘇聯。問題是還有英國人啊!

以約翰牛的能耐,忽悠戰後心態失衡的俄國人加入反神羅大聯盟,幾乎是必然發生的。

與其被動應戰,那還不如主動出擊。反正都要打,那就乾脆不給英國人串聯的機會。

恰好日俄戰爭,爲維也納政府備戰提供了掩護。等日俄兩國打得差不多了,神羅的備戰工作也完成的差不多了,正好打英國人一個措手不及。

一旦神羅成爲了唯一的霸主,那麼對沙皇政府下得黑手就不算事了。甭管哪個政府執政,都會選擇裝聾作啞。

政治嘛,從來都是實力決定的。只要自身的實力足夠強大,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

維也納政府保持了一貫的高效率,伴隨着弗朗茨的一聲令下,備戰工作就如火如荼的展開。

只不過這些準備工作都貼上了“援俄”的標籤,看上去就像維也納政府要全力支持沙皇政府。

本着做戲做全套的原則,1904年3月12日,神羅銀行團同沙皇政府簽訂了《戰爭借款一籃子協議》。

條約包括3億神盾的戰爭借款,以及代銷5億神盾的戰爭債券,預計在未來三年內,將爲沙皇政府籌集8億經費。

消息傳開後,歐洲世界立即炸開了鍋。這筆鉅額借款,不光破了單筆借款的世界紀錄,同時也向世界宣佈了維也納政府支持俄國人的決心。

要知道在借款條約簽訂的前一週,神羅駐東京使館就宣佈了撤離,把這些事情連起來看,那就不光是支持俄國人的問題了。

不是大家聯想豐富,實在是維也納政府的做法,太過令人意外。無不是在告訴世界,日俄戰爭就是神羅同不列顛霸權爭奪的延續。

驚雷不是一次性就全部落下的,不等大家討論出一個結果來,1904年4月14日,俄奧兩國又簽訂了《海軍發展備忘錄》。

根據條約規定,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神聖羅馬帝國將替沙皇政府建造8艘超級戰列艦、24艘驅逐艦、16艘巡洋艦……

莫說是全部完成,就算是完成一半,俄國海軍都能夠成爲世界第三海軍強國。

軍事小白都沉浸在俄奧兩國的大手筆上,有點兒軍事常識的人,心中都生出了一個疑問:一次性造這麼多軍艦,沙皇政府怎麼養得起?

怎麼養得起?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包括沙皇政府內部,都有一大幫人處於懵逼狀態。

知情者不會出來解釋,反正條約已經簽訂了。對外公開的消息是:組織遠洋艦隊,遠征日本。

……

東京,作爲當事人之一的日本政府,此刻已經完全陷入了懵逼狀態。

明治天皇:“誰能告訴我,歐洲究竟發生了什麼?奧地利人爲什麼要這麼幹?”

見過支持盟友的,但是沒有見過這麼支持的。

豪擲千金也就罷了,大不了就是神羅財大氣粗。可是最先進的軍艦打包甩賣,那就過分了。

俄國人要遠征日本,大家信;眼下西伯利亞鐵路尚未通車,沙皇想要取得勝利,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海上打過來。

不同於原時空,現在俄國人有盟友支持,沿途不缺乏補給、維護,艦隊勞師遠征的風險要小得多。

可是要對付日本海軍那幾條破船,怎麼也用不着這麼大手筆吧?

莫說是8艘超級戰列艦,只要有2艘超級戰列艦領隊,加上俄國海軍現在的家底,都足以完成一次遠征了。

伊藤博文:“陛下,以俄羅斯帝國的財力,根本就不可能養得起這麼龐大的一支艦隊。

就算是因爲戰爭採購軍艦,憑藉俄奧兩國的關係,他們也可以買神羅的現役軍艦,根本就不需要訂購新艦浪費時間。

有財力一次性採購這麼多軍艦,全世界只有兩個國家能夠做到。

如果訂單是真的,那麼這些軍艦多半是神羅採購的,針對的目標很可能是不列顛。

打着俄國人的名頭,多半隻是爲了掩人耳目。

以神羅海軍的實力,如果再補充上這些軍艦,那麼他們同皇家海軍之間的差距就抹平了,甚至還有可能佔據上風。

只不過還是有些說不通,如果神羅想要打英國人一個措手不及,大可秘密進行造艦。

他們的殖民地那麼廣闊,尋找幾個隱蔽港口建設造船廠,並非沒有可能做到。

現在這麼一鬧,英國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只要船廠一動工,英國人就會跟進,根本就不會給他們可趁之機。

從這方面來看,俄奧的海軍協議,很可能就是一次虛張聲勢,故意給我們施加壓力,引誘我們上當。

但這也存在着很大不合理性,就算是我們真上了當,帝國也不可能建造這麼多軍艦……”

自己的推論,被自己推翻,伊藤博文也很無奈。但是要對日本帝國負責,他只能實話實說。

不解釋還好,這麼一解釋明治天皇就更懵逼。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伊藤博文的幾種猜測中,必定有一種推論是正確的。

究竟哪一款是真相,抱歉這個實在是太爲難人了。涉及到了國家未來,大家都不敢用猜謎語的方式做出判斷。

外相井上馨:“我們已經和英國人接觸過了,他們也不能確定俄奧兩國的真實目的,目前還在調查中。

不過貸款合同已經覈實,沙皇政府確實從神羅手中借到了鉅額貸款,首批三千萬神盾已經打入沙皇政府的賬戶上。

俄國人發行的戰爭債券,目前也出現在了歐洲各國金融市場,或許是因爲提高了利率的緣故,債券的銷售情況還不錯。”

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話題,俄國人的戰爭債券銷售不錯,就意味着日本政府的戰爭債券銷售不好。

畢竟,戰爭債券就是一場賭博。只有贏家纔會兌現,要是買了戰敗國的戰爭債券,那就是拿銀子打水漂。

不管怎麼說,俄國人在歐洲世界的影響力,都遠遠超過日本。拋開個人感情不提,投機者們還是認爲俄國人獲勝的可能性更大。

原時空日本政府的戰爭債券就不好賣,最後還是猶太資本爲了反俄,大手筆的抄底買入。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英美兩國政府做了暗示,要求猶太資本買入的。

真相已經不重要了,反正日本政府的戰爭債券,在戰爭爆發初期,着實是不受資本市場歡迎。

至於俄國人信譽不好的問題,那都不是事兒。債券又不是財團自己買,資本只是從中賺手續費,最終買單的還是韭菜。

老韭菜對俄國人心有餘悸,但是新韭菜不知道啊!又沒有互聯網,報紙上怎麼說,大家的思想就被往什麼地方帶。

聽到英國人已經介入調查,明治天皇鬆了一口氣,維也納政府的大手筆着實令人觸目驚心。

. ттkan. c o

神羅給予沙皇政府支持力度,這是倫敦政府萬萬做不到的。雖然日本政府背後的金主不只一個,但是這個時空的合衆國就是湊數的。

分裂後的美國,可不是3-1=2的問題。喪失了南部的沃土之後,華盛頓政府對各州的約束力越發不濟。

從首都選址就可以看出來,但凡是中央政府強勢,就不會把自己放在敵人的槍口之下。

發生這種情況,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各州在遷都問題上沒談攏,最後只能維持現狀。

雖然同處一個國家,但是各州的利益需求也是不一樣的。在制定法律的時候,大家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很少考慮全局。

各自都有一套班子,無法統一起來,經濟發展自然要大受影響。

原時空這些問題,一直延續到了21世紀,都沒有完全解決,現在就更不用說了。

這年頭的合衆國,可沒有辦法通過印美元,補償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利益受損的州,中央政府想要插手都難。

所以真正能夠砸錢的也就英國人,合衆國實質上也就是英國人拉來湊數的,最多也就銷售一部分戰爭債券,更多支持想都不要想。

第一百五十七章、戰略vs戰術第一百五十五章、宣戰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十三章、殘酷社會第一百零九章、俄國人的戰略抉擇第七十九章、春秋大夢第九章、列強本色第八十七章、分裂第三十一章、債務危機第四十九章、低配版‘‘打土豪’’分田地第兩百零二章、給得太多了第一百五十三章、逼宮與導火索第八十四章、沒錢,只能殺豬了第七十九章、俄奧貿易第一百零三章、刺殺第五十一章、不可或缺的錯誤(打賞加更)第九十三章、算計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六章、暗流涌動第兩百八十三章、難民營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十八章、缺人第九十九章、普俄衝突第一張百四十六章、威逼利誘第一百五十二章、心裡落差第二章、競爭無處不在第一百七十一章、殖民地交易第兩百一十三章、《告法蘭西國民書》第七十九章、俄奧貿易第二十六章、領主的煩惱第一百章、日俄斷交第九十一章、《逃兵是怎樣煉成的》第兩百九十五章、倒黴蛋第兩百六十一章、籌碼第二十四章、新的賭局第四十一章、蕭條的股市第三十五章、慶典第五章、財產自主權第一百二十七章、洗不清第二十一章、套牢經濟第一百九十七章、偷襲呂宋島第一百一十五章、未雨綢繆第兩百四十六章、都是贏家VS沒有贏家第十七章、禍水南引第二十一章、放縱模式2.0第九十八章、不討喜的王位第兩百九十九章、千年傳統第四十六章、雄心勃勃的海軍部第一百四十三章、拉低的節操第九十九章、豪賭第三十七章、看不懂的資本第九十五章、大兼併時代第四十三章、第二次維也納體系崩潰第七十八章、忠誠在奮鬥第四十九章、年輕一代第九十四章、不歸路第六十三章、法蘭西危機第一百章、倒黴蛋第十一章、反土同盟第十二章、精明的威廉二世第兩百五十八章、債務綁架第八十一章、坎貝爾改革第一百七十七章、平民傷亡第三百零五章、擠兌法郎第七十九章、拿破崙四世的奮鬥第五十三章、英國人的反擊第九十三章、司法公正不容褻瀆第兩百四十一章、信息的重要性第兩百三十八章、換個聽話的上臺第五十九章、產業革命的根本——成本第十五章、轟動第兩百六十五章、大勢第一百五十九章、大通脹第一百零二章、俄阿密約第七十八章、忠誠在奮鬥第五十一章、兩個瀕臨破產的國家第一百四十六章、攪屎棍上線第一百四十章、經不起考驗的外交關係第九十四章、軍備競賽第一百零八章、都靈陷落第五十六章、唯有利益永恆第八十章、黑山人的奮鬥第兩百四十四章、又見斷頭臺第八十九章、風波起第一百六十八章、奮鬥的……第十八章、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二十五章、衝量模式第兩百二十九章、中亞鐵路第一百八十六章、引爆第一百一十五章、狠辣戰略第五十六章、必須要跳的坑第七十六章、病急亂投醫第兩百五十一章、巴拿馬獨立組織第兩百零三章、不務正業的軍火商第一百三十五章、培養軍官第一百七十二章、政客的良心第兩百三十七章、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爲國第五十章、看熱鬧不嫌事大,再添上一把火第四十七章、英國人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