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所謂神魔禁區,任何力量都不準再觸碰黑暗之力。
從第三次神魔之戰後,這種黑暗之力便再也沒有出現過。因此當我發現蕭毅、陳風竟然是被這種黑暗之力打傷後,你知道我是一種什麼樣感覺嗎?
那不是震驚所能描述。雖然黑暗之力是在魔界產生,但這種黑暗之力是由各種力量交合匯聚生成,它非常強大也不可控,甚至連魔也控制不了,所以被封印起來。
所以這種力量不可能是一個煞所能具有,即使那個煞有魔器也根本無法得到此種力量。
黑暗力量的封印被開啓,這更加證明第四次神魔大戰就快要來臨。”
師叔祖的解釋並沒有讓劉文淵對黑暗之力有個完全印象,不過劉文淵多少明白的是,這黑暗之力好似一箇中間橋樑,可以溝通無序混沌之力。
但混沌之力究竟是什麼?它的存在有何可怕之處,黑暗之力僅僅因爲可以溝通無序混沌之力就可怕嗎?
“師叔祖,徒孫魯鈍,徒孫不太明白無序混沌之力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爲何神魔將其作爲禁區?”劉文淵輕聲問道。
“那無序混沌之力我無從所知,其構成、特性、形式等等皆不知曉,或許先輩之人也從未對其探知一二。
我猜對無序混沌之力的存在,也是在有序混沌之力出現之後,對其反演推論得出。
如有從序混沌之力中生出的陰陽二氣、五行之力,以及由此生出的萬物之力,我們對這些有序之力可以研究可以琢磨可以感應可以吸收與利用。
但無序混沌之力呢?
最開始,我們對世界的構成,認爲皆是從有序混沌中產生。
但隨着對世界之理不斷地探究,卻發現有些世界之理用有序混沌之力根本無法解釋。
於是先輩高人利用世界之理的對稱性提出了無序的混沌之力一說。
並且通過大量的計算,驗證了很多現象的正確性。
理論雖然成功了,但實踐中卻對無序混沌之力沒有手段予以探查。
無序的混沌之力不可探知,無法瞭解。
就比如生、死、衰、亡之道,雖然我們對生死衰亡每一個方向上都明瞭其變化,但生死衰亡究竟遵循着什麼規律?是何種力量在支配着生死衰亡之道呢?
遵從大道至簡原則,就如我們對有序混沌之力的認識可以追溯至陰陽二氣一般,生死衰亡之道也必然有其至簡之力。
通過對世界之理理論框架,生死衰亡之道背後的力只能源自無序的混沌之力。
因爲我們發現,生死衰亡之道無論任何繁雜推演,最終都是將有序引向無序。
所以無序的混沌之力必定存在,但它無法探知。
有的人認爲,無序的混沌之力之所以難以發現,或許它的作用機制與引力因子是相同的。
是作用於整個空間及維度當中,並且根據各個空間及維度性質進行分量,所以到達我們空間和維度之時,其作用力已然非常微小並難以探知。
因爲我們現有手段難以探測到高維空間狀態,所以這個說法獲得認可。
雖然無序的混沌之力無法探知,無法瞭解,但根據理論,有序混沌與無序混沌之力是所有世界終極之力。
當有序混沌之力大於無序混沌之力之時,世界之理便會存在,有所世界也會存在。
當無序混沌之力大於有序混沌之力之時,世界之理便會消亡,所有的一切便會歸於無序混沌,所有的結構,所有的信息都會不復存在。
即便強如最初始的神魔,也不會留下任何信息。
所以那便成爲神魔的禁區。
“文淵,不知道我這樣說你能明白嗎?”師叔祖看向劉文淵問道。
劉文淵沉吟片刻恭敬道:“師叔祖,徒孫太過魯鈍,關於無序混沌之力成爲神魔禁區,徒孫大致明瞭幾分。
但其中您提及的時空、維度還有重力因子,徒孫卻全然不解。”
師叔祖又露出一個頗有深意的笑容道:“你不明白也是正常。我雖講得概略,但裡面涉及的世界之理卻頗深。
你於修真之理與現世科學皆未有深究,自然是難以明瞭。”
劉文淵的老臉再次不由一紅。
“文淵,這些事情雖然讓你知曉,但你也不必過於憂責。
我們力量相對渺小,很多事情看似不是我們能夠決定和左右。
但推動世界之理運行的卻是最微小的力量。尤其是你所身處的物質世界。
所有的物質都是由最微小的力量所遵循的規則推動構成。
所以我們再弱小,我們也是這個世界構成的一部分,我們的作用力再弱,也會給這個世界運轉方向施加一個力。
就如人類的蝴蝶效應理論,我們在這裡施加了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力,也許在其他空間和維度中就能掀起巨浪。”
師叔祖話語越言及往後,語速越加放緩,但聲音卻越發堅定。
師叔祖的話在劉文淵心中盤繞,久久不散。
師叔祖對劉文淵談及的世界之理等內容實是讓其不知所然。
但劉文淵畢竟還是聽明瞭三界爭鬥大致來龍去脈。
正如師叔祖所言,劉文淵內心中對自己不以爲然,三界之戰如此恆久如此巨然,豈是他抓鬼除妖的人能夠左右?
但師叔祖最後的言辭,卻讓劉文淵驟然間有了不同的心境。
這就如佛家所言“須彌芥子”一般。
那須彌山磅礴無邊,巨大無比。而芥子相對而言卻又極小。
這極小之物卻又能將須彌包容。
正或許正如師叔祖所言那般,他身處的世界無論多麼龐大之物,皆由極微小之物構成,極微小之物之間的規律卻左右着世間所有龐大之物。
這仿如一道和煦的春風,瞬間瓦解粉碎了壓抑的寒冰。
劉文淵長出了一口氣道:“師叔祖,您放心,徒孫絕對會秉承師門宗旨盡我所能之力。”
劉文淵言及於此,心中想到神魔,思慮忽然聯想到神墓,而後古野牧村又行入腦海,一個名字便也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