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方案制定

於易峰想了想,又將挖礦這件事提升了一個優先級……

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他越來越感覺到其中的一個大問題:那就是人口太少。

勞動力嚴重不足,只有五萬人,真的太少了。

雖然現在工廠的自動化程度還不錯,但怎麼也得有少量的人管理才行,還挖掘機之類的機械更是得有人操作。這些人數林林總總的加起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了。

對於這種重工業,最好的方法是研究更高級、更智能的自動化機器人,來代替人力。這些智能開發項目,已經有一些實驗室在做了,於易峰只希望他們有一些好的進展。

“開發大量的機器人可以取代人力。不過,還有一些工作是沒辦法用機器人取代的……這些崗位還必須得安排人才行。”

一想到這些崗位,於易峰有些心煩。

譬如說:醫生、老師、記者、警察等等,這些崗位一時半會之間,不可能用機器人代替,需要佔用大量的人力資源。

還有啊,最煩心的一點,隨着新生兒的出生,勞動力將會大量減少!一些婦女已經懷孕了,這部分勞動力肯定得排除在外,總不可能讓她們乾重活吧?

生完孩子後,她們還得用幾年的時間帶孩子,照顧孩子。這一項工作是不可能用機器人完成的,或許將來可以……但現在的人類還沒有到那個程度。

要是按照5%的生育率計算,一年就有兩千五百個孩子出生!至少兩千五百名婦女喪失了勞動力,這樣一來,一年就喪失了5%的勞動力,兩年、三年以後呢?小孩子至少得三歲才能上幼兒園吧……

不僅如此,爲了迎接新生兒的大量出生,醫生、護士的數量也得增加,務必保證沒有任何醫療事故的產生。

在未來幾年後,還要增加老師的數量,從幼兒園開始,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這都是必須的。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整個人口雖然增多,但是可以真正利用的勞動力將會逐漸減少。

這……於易峰重重敲了敲桌子,又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新生兒是必須要有的,但是帶來的社會負擔也太重了,他是真的頭疼極了。

這就是人口轉型的陣痛期啊,於易峰爲難直皺眉頭,這幾年甚至這幾十年,必須得咬咬牙挺過來,只要挺過來了,新一批的小孩子長大了,人口基數將會擴大,結構纔會逐步合理……

“要是有十萬人或者二十萬人就好了啊,如此一來,人力資源就不會如此窘迫了……”

於易峰如是想道。

不過很快,他就罵自己太貪心了,現在雖然只有五萬人,但是綜合素質之高,可謂世間罕見。如果人口多,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可能就不這麼好管理了。

從月球一直到火星,整個新人類文明的精神態度以及行動力都是非常讓於易峰滿意的。

在各種事端中,許多人都能積極自救,甚至自我奉獻。可以說,整個文明的綜合素質在一次次的危機中,有了很大的提升。

新人類文明的團結精神以及工作熱情,真的沒有辦法挑剔。雖然還沒達到可以共產主義的層次,但是,於易峰已經非常滿意。

跟何況,整個諾亞號上可是有接近三萬名頂尖的科學家啊,還都是全世界挑選過來的天才級,平均智商在140以上,這個數量真的不少了。大家都是聰明人,非常好管理。

如果將新人類文明,對比曾經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美國博士的比例大約不到總人口的1%,除去大量的經濟學博士、emba博士等等,真正有能力從事科研工作的博士,也就0.6%,也就是兩百萬人。

而這兩百萬人,他們在畢業之後,會被各行各業分流出去,他們會選擇加入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之類的大公司。而真正從事國家級別的科研工作,可能十不存一,也就二十萬人左右。

諾亞號上的三萬科學家和美國的二十萬科學家相比,數量上佔據劣勢,但是質量上佔盡優勢。因爲這三萬人是來自全世界精挑細選的精英,(包括美國自己)是真正的以一當十的存在啊!

科研工作,向來不是以人數取勝,而是以質量取勝,世界上99%的知識,都是由1%的人創造的。

美國人雖然牛,但牛的過全世界加起來的精英嗎?

這三萬名科學家從質量上,肯定比美國的二十萬人高!而剩下的兩萬人,雖然不是科學家,也是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他們的能力真的非常非常高,不能再挑剔了。

所以說,新人類文明的科研能力是非常強的,至少有整個美國四分之三水平。無論是丁一東教授,還是菲利克斯博士,還是羅曼博士,還是剛剛的那位地質學家迪莫,他們都是鼎鼎大名的存在。

許多人都是國家級的精英,不是這樣,是沒有資格來月球的。

還有其他的什麼化學家、生物學家、物理學家等等,無一不是超一流的人才……整個諾亞號的科研能力絕對強無敵啊!

於易峰心中一動,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在當前諾亞號的科學界,隱隱還有這樣一種說法:“我們新人類文明的科學技術,在地球爆炸後不僅沒有降低,反而加速發展了10年的水平!”

爲什麼?主要的原因還是各國科學技術的融合。

雖說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們是有國籍的。他們不可能將國家的機密技術和人分享。

這三萬科學家都是領域中的佼佼者,他們之中很多人,曾經爲國家做過高端研究,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技術。但這些機密在一般情況下,絕不會與同行交流。

但現在,一切都不同了,各個國家已經成了往事,什麼機密都不存在,科學交流纔是最重要的。

於是,華夏人貢獻出他們的高鐵技術,日本人貢獻出他們的電子零件技術,法國人貢獻出他們的核電,德國人貢獻出他們的自動化製造……當然還有美國人,他們貢獻出更多五花八門的東西……

不要小看了這種交流,這些科技原本是國家級別的機密,任何一項都需要經驗與時間的大量積累,沒有幾十年的研究根本拿不下來!

就像華夏的高鐵技術,其他國家都非常垂涎,但就算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也得研究個二十年才能追上。這些東西的製造需要大量的專利累積,沒有任何捷徑。

但現在,所有的高端技術全部被公開化了,它們全部屬於新人類文明!

這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譬如說華夏人研究了幾十年的發動機,也沒有特別好的成果。現在美國人直接把所有數據都拿了出來,無償地給華夏人學習。

不僅如此,毛子也拿出了自己國家的成果,搶着喊道:“看我的!看我的!”

一個國家頭疼的難題,往往在另一個國家已經解決了。這種交流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所有的科學家都在孜孜不倦地學習着,讓整體的科研能力上升了一個臺階。

可以這樣說,新人類文明繼承了整個地球上幾乎所有的頂尖科技。從整體上,超越任何一個國家10年以上的科技水平,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想到這裡,於易峰重重拍了一下桌子。光是交流還不夠,還要實驗,還要實踐!

那麼,就給他們足夠的資源,充足的能源,海量的工業,讓他們的想象力發揮到最大,讓整個新人類的科技再次爆炸起來!

這是於易峰的個人想法,畢竟,他是想要在幾年內將整個新人類文明推向極度富裕的啊。

極度富裕,對於一個星空文明而言,只是第一步而已。

既然人口太少,唯有自動化、智能化、機械化,讓機器人大量地代替人類崗位。於易峰拿起整個計劃方案,又琢磨了幾遍,覺得基本上差不多,可以實施了。

他的行動速度很快,接下來,便是衆議院議會……

下午兩點,會議室裡坐滿了各類議會成員以及各個企業、各大研究所的負責人。他們將參與這次計劃的制定以及商討工作。

“各位,我的初步計劃是這樣的,大家先看看。”

在衆議院議上,於易峰將計劃方案發送到各位參會人員的電腦中。

許多人都迫不及待地看向屏幕,他們雖然事先已經看了好幾遍,但每看一遍,都被這個宏偉、龐大的計劃給震撼。

“我先簡單地說說,有三條大目標。第一,大力加強諾亞號的生產力,無論是重工業還是輕工業。

爲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將以第三次工業革命爲優先級,各大企業、研究所優先服務於工業生產。爲此,我們還要成立新的工廠、新的實驗室,實現工業生產的完全自動化!”

完全自動化,指的是工業製造完全由機械自動生產,期間不需要任何人力。人類只需負責設計以及最後的監控工作。

“第二,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在最初步的目標中,我們準備在諾亞號上開闢一個兩百平方公里的生存空間,建立一個初步的生態環境系統。我們要打造一個和地球類似的生存環境。”

聽到這個消息,羅曼博士滿意地笑了。也是萬幸,這位大科學家沒有在火星病毒中掛掉。

現在聽到生態系統工程終於提到議案中了,羅曼感覺還比較滿意,微微點了點頭。

“第三,建立更多的公共服務設施,學校、醫院、圖書館、體育館、公園等等。大家都知道,我們新人類文明即將迎來一批新的成員。他們理應受到良好的醫學護理以及教育,大家說是不是?”

底下的議員中,也有幾個要當父母的人,聽到這一點,都樂呵呵笑了起來。

隨即,於易峰將詳細的內容說了一遍,“好了各位有沒有反對意見。如果沒有,下面我來說說具體的計劃安排,有什麼不妥的大家可以指出……”

在衆人鬧哄哄的討論中,方案一點點被落實了下來。有許多計劃方案在幾個月前的“大建設工程”中曾經提出過,但由於飛船資源的限制被否決了。

不過在這一次的工業革命裡,這樣的計劃卻成爲了現實!

像“基洛夫工業工廠”、“新人類礦石精煉廠”、還有各種規模巨大的工業實驗室等等,都承擔着非常重要的任務。這些計劃讓坐在下面的人熱血無比,許多人血脈噴張,連呼吸都粗重了起來。

“首先定一個小目標:大幅提高工業能力,達到六個月翻一番的水平!”於易峰鄭重地頭解釋道。

他可沒有開玩笑,六個月翻一番,這是指數型增長!1年就是4倍,2年就是16倍,3年就是64倍!這是越來越快的增長啊!

“六個月翻一番,大家聽懂了嗎?我們要朝着這個目標邁進!”於易峰鄭重地說道。

沒有人認爲他是在開玩笑,而是熱烈地鼓起掌來。許多人面帶狂熱,如果所有的目標都能實現,新人類文明必將產生一個質變!

其實這個目標還是相當有難度的,不,是非常困難!但根本沒有人在乎這個問題。困難就是用來克服的,目標就是用來實現的,如果有點困難就畏縮了,那還搞個屁的工業,幹個蛋的工程?

更何況,科學家們、工程師們根本就沒有畏縮的心態啊,他們想要挑戰,想要真正的實現這些大工程、大目標!

第五十章 鍊鐵高爐第十四章 宇宙自殺之迷第七章 大建設工程第一百四十九章 最終抉擇第二十九章 虛驚一場第二十八章 探查第六十五章 昆頓005!第一百二十五章 終極毀滅 卷終第六十六章 外星遺蹟第九十四章 禁忌之地第七十九章 陷阱第六十五章 飛碟遺址第十七章 未知瘟疫第九十四章 有什麼追求第七十四章 死亡陰影第九十一章 僞裝者的勝利第一百一十八章 後石油時代第一百二十章 大規模攻擊第八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六十二章 人種分級與文化反哺第八十三章 藍星人誕生第四十一章 武器研究第一百三十二章 軍事譁變第六十六章 外星遺蹟第四十章 更高的航行速度第一百四十九章 最終抉擇第八十四章 太空堡壘第一百一十六章 吊起來打大腦芯片第一百九十四章 RSGC星域第一百零一章 軍事訓練第三十二章 強壁壘與弱壁壘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明史詩第三十六章 永無止境地前進第七十五章 地熱能生物第九章 交易一波有機物第七十一章 跑路第十五章 天外寄生第五十九章 三年準備第九十章 再探地底人口、產能、人工智能第十八章 迪格114行星第一百零五章 我們正在被操縱?第一百五十章 “盤古號”戰星第八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二十六章 記憶武器第三十五章 宇宙的奧秘第四十八章 戰鬥到底第一百三十五章 賺大錢的好方法第一百二十四章 生存、繁衍學說第一百六十一章 生死逃亡第一百七十六章 未來規劃第十七章 未知瘟疫第一百六十章 追錯了方向第一百五十三章 人口分割第四十一章 靈等級第二十五章 治療第二十六章 納米蟲攻擊!第五十三章 信息轟炸第二十二章 漫長的旅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搭訕第五十六章 搶狗第一百三十章 田園裡的開心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生死逃亡第九十一章 納米狂潮第一百七十五章 水世界建設第四十四章 再見了,母親第三十七章 生命科學第一百五十一章 工業上升階段第五十七章 再次啓程第三十九章 白矮星第四十一章 飛船整合第二十九章 虛驚一場第五十三章 信息轟炸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 5000字!第一百二十六章 機器人入侵第二十四章 防禦計劃第二十六章 記憶武器第一百四十六章 雜七雜八的信息第三十八章 吃蟲第九十九章 討好第九十二章 破譯第一百零六章 可以永生嗎?第十七章 炸死它第一百三十八章 巨大的勝利第一百六十六章 趕到雙星第七章 想要我們的旗艦第一百三十六章 病毒發威第二十八章 超級炸彈第一百一十二章 偉大的電力時代第八十二章 外太空信號第八十七章 愛因斯坦的最大錯誤第八十章 除了核聚變第二十一章 前仆後繼第六十四章 第一次交易活動第五十七章 再次啓程第十三章 迷之超導第三十六章 蓋亞生物一百四十六章 半年!第五十二章 大型教育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