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佛骨舍利

劉辯走了濯龍池的密室,楊修帶着一個胡僧在其中等候。胡僧面目清瘦,神態安祥。看到劉辯走進來,雙手合什,唸了一聲佛號。楊修神情有些勉強,上前行禮道:“陛下,臣沒有找到會灌頂的胡僧,這胡僧是月氏人,姓支名謙,字恭明。”

劉辯有些意外:“到我大漢多少年了,居然取了字?”

“曲指算來,二十一年有餘。”

“大師漢話說得不錯,入鄉隨俗,也是高人本色啊。”劉辯讚了一聲,又道:“你們佛門中,沒有灌頂之法嗎?”

支謙搖了搖頭:“陛下所說的灌頂之法,並非我佛門之道,乃是旁門左道。佛祖成道前,曾經修習各法,皆曰非道,這才於菩提樹下發願,禪定七日,睹明星而悟道,何嘗有什麼灌頂之法。”

劉辯聽了,知道自己大概提搞混了。“那……都有哪些旁門左道中有灌頂之術?”

“貧道不知。”

見支謙一副提都不想提的模樣,劉辯很喪氣,也不想多說了。他擺了擺手:“那就多謝大師指點了。”便讓楊修帶支謙出去。

“陛下……”支謙欲言又止。

劉辯詫異的看着他:“大師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支謙指了指那三幅畫像中的佛像,“敢問陛下,這……是佛祖嗎?”

劉辯不解的皺了皺眉,心道你是和尚我是和尚?是不是佛祖,你不知道?再說了,這佛祖的模樣和我印象中的一點也不像,但是和你支謙卻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有什麼問題?

“有什麼問題?”

“依貧道看來,這是苦行者,不是佛祖。”

劉辯聽糊塗了,連楊修也有些意外,不禁笑了一聲,語帶調侃:“佛祖不是苦行者?”

支謙沉吟片刻,解釋道:“貧道剛纔說過,佛祖悟道前,的確修過苦行,但彼時之苦行者,並非悟道之佛祖。”

楊修正要再調侃他兩句,劉辯卻聽出了其中的意思,擡手阻止了楊修。“那佛祖應該是什麼模樣?”

“佛祖法相萬千,但是基本法相有兩種。”支謙道:“一種是講法時的法相,一種是禪定時的法相。而這幅畫像畫的卻是普通苦行者的模樣,實在是對佛祖的大不敬。”

支謙說着,給劉辯演示了兩個姿勢,都是盤腿雙趺而坐,區別在於講法時一手撫膝,一手掌心向外。禪定時則兩手結印,置於腹前。看完這兩個姿勢,劉辯明白了。

他想起了盧植說過的話。盧植一直反對他修習鳳儀,原因是鳳儀乃臣子之儀,而非君主之儀。同樣的道理,這個胡僧的形象是普通僧人的形象,而非佛祖的形象。佛祖與普通僧人的形象差別,不在於誰的地位高,而在於一個向內,一個向外。

據說佛祖出生時,曾經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聲稱“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個我不是指佛祖本人,而是指每一個人的自我,強調對自我內心的反省修行。

鳳儀則不同,鳳儀是爲了培養一種不卑不亢的氣度,主要目的是爲了見人,特別是臣見君。他作爲君主,當然用不上這種氣度。

劉辯把目光轉向了黃帝左側的老子像,嘴角抽了抽,又把目光轉向了中間的黃帝像,然後笑了。

楊修看着劉辯嘴角的笑意,知道他肯定悟到了什麼,心裡癢癢的,卻又不好問。一來於禮不合,二來他天生驕傲,不肯輕易向人低頭,何況劉辯還是一個出了名的笨蛋。

“大師,那六字大明咒可是你們佛門中的秘術?”

“六字大明咒是我佛門中的法術,卻談不上秘術。”支謙說道:“凡是佛門的修行之人,都會念六字大明咒。此咒乃是自修所用,與灌頂無關。”

“那念這個咒,有什麼用?”

“一咒有一咒的妙用,妙不可言。”支謙難得的笑了一聲:“陛下一試便知。”

“一咒有一咒的妙用?”劉辯很意外,不是六個字一起念,而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念?

支謙解釋說,六字大明咒最開始是隻念一個字,隨着禪定的加深,會自然而然的轉換爲另一個字,最後變成兩個字一起練,一直到六個字一起念,默唸變成意念。等一息唸完六字,六字變成一音,則禪定功夫大成,可明心悟性,睹見大道本原。

據說,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就是念的這六字大明咒,而廣爲人知的則是觀世音菩薩因持此咒而成佛,所以這六字大明咒通常又稱爲觀世音菩薩咒。

楊修不屑一顧,問道:“大師修到什麼境界了?”

支謙笑笑:“貧道資質愚笨,不值一提。你們漢人多有才智之士,貧道曾與一道人論道,提及此咒,他只修了一個月,就將六字修完。若是他一直勤加修習,成佛有望,非貧道所能及。”

劉辯心中一動:“那道人是誰,你還記得他的名字嗎?”

支謙搖了搖頭:“那人行蹤神秘,自稱隱世之人,不肯透露真名,貧道不知道他究竟是誰。貧道只知道他身邊有兩個小童,一個叫飛燕,一個叫飛鳳,皆有一身好武藝。”

劉辯看了楊修一眼,楊修悟到了什麼,臉色頓時煞白。劉辯卻不動聲色,他立刻讓人取來了張角的九節杖,雙手遞給支謙。支謙接過九節杖,遲疑了片刻:“這……這不是我們獻給陛下的佛骨嗎,怎麼……怎麼做成了手杖?”

劉辯眉頭一挑,連忙問道:“佛骨,是什麼佛骨?”

支謙淚如雨下,撫摸着靠近杖頭處的一節說道:“這就是佛骨,是佛涅槃後的喉骨舍利,原本是我月氏國王室的珍寶。我等千里迢迢的來到大漢,爲了感謝皇帝陛下的恩賜,獻此佛骨於陛下,希望他能弘揚佛法,沒想到……沒想到聖物遭此褻瀆,我等真是罪孽深重,死後必墮阿鼻地獄,受無盡之劫難。”

“佛祖的喉骨舍利?”劉辯想笑,卻又沒笑出來。他從支謙手中接過九節杖,仔細端詳,這才發現那一節玉杖是鑲嵌在上面的,而不是整體。只是工匠的技術精湛,不仔細看,還真是看不出來。

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

第294章 低調的張揚第191章 彈汗山第287章 東京和西京第437章 被鄙視了第28章 張繡戰呂布(上)第323章 最大的愛護第382章 奪卵第414章 何必當初第230章 衆妙之門第97章 言者有心第124章 貌合神離第41章 贈馬第164章 剛者易折第267章 龍象之力第392章 惟一心第370章 傻人有傻福第160章 全面反擊第296章 實力證明尊嚴第27章 唯快不破第42章 斬丁原第233章 精兵猛將第256章 望穿秋水第388章 心動第105章 一詔退萬軍第50章 勇者懼第428章 作繭自縛第29章 張繡戰呂布(中)第457章 亡國之道第247章 大獲全勝第66章 出師第220章 棋逢對手第423章 傳國璽的秘密第237章 取上將首級第253章 不請自來第393章 天下爲棋第40章 不破不立第398章 虎皮第165章 龍騎第142章 鄉音第161章 危機和242章痛飲胡虜血第三更求月票第396章 不謀而合第388章 心動第257章 親親賢賢第166章 默契第260章 雙刃劍第31章 失落第311章 千年世家第308章 義之所在第79章 歪打正着第280章 玄冥之海第241章 兩隻鷹第409章 如鳥獸散第302章 荀氏之儒第449章 高處不勝寒第63章 楊修第160章 全面反擊第147章 上駟對下駟第153章 反其道而行第372章 一生之敵第268章 張飛悟命第407章 一舉兩得第108章 以靜制動第342章 超渡第150章 百密一疏第272章 人心的力量第278章 一舉兩得第180章 神鷹咒第82章 天狼命和242章痛飲胡虜血第三更求月票第458章 簡單粗暴第297章 聞徐色變第384章 花堪折時第78章 復古之陣第218章 疑雲第92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452章 天機第72章 馳援第431章 臥龍第15章 激將第309章 伏羲八卦的秘密第293章 有龍,敢屠否?第158章 臨陣破境第126章 人小鬼大第261章 一鼓而下第418章 神和人第105章 一詔退萬軍第26章 荀攸第440章 不戰而勝第381章 三重卦第407章 一舉兩得第247章 大獲全勝第225章 行獵彈汗山第12章 賈詡獻計第311章 千年世家第432章 鳳雛第229章 柳暗花明第166章 默契第324章 惜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