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高山

楊彪請荀彧入座,撫着鬍鬚,沉吟了片刻,重新擡起頭的時候,眼神中多了幾分凝重。“文若,我想問你幾個問題。”

“楊公請講。”

“有漢四百年,求仙問道、夢想長生的天子不少,有哪一個像當今天子這樣,尚未弱冠便願意爲求仙問道而棄皇位如弊履的?”

荀彧眉梢一顫,略作思索。“楊公,你可能想得差了。陛下遠赴玄冥海,可不僅僅是求仙問道。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他不僅無法解決子嗣的問題,而且有可能危及性命。他去玄冥海,是不得已而爲之。”

“那他現在滯留彈汗山不歸,還是爲了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荀彧迎着楊彪的目光,點了點頭。他答得很肯定,心裡卻有些不安。他有一種感覺,自己並沒有說服楊彪,可能也無法說服楊彪。

楊彪笑了笑,擺擺手,示意荀彧不要激動。“好,我們暫且擱置這個問題,先說第二個。在那麼多想長生的天子中,有哪一位是孤身遠行,以身犯險的?”

這一次,荀彧無話可說,連連搖頭。“從來沒有。”

楊彪接着說笑:“第三,有哪位天子在世時就設立輔政大臣,並且真正將大權託付給輔政大臣,又利用百官牽制大臣,權柄下移,而不是一手掌控,集權於自己手中?”

荀彧目光閃動,沒有吭聲。他可以說劉辯設立輔政大臣是因爲不得已而爲之,可是現在劉辯回來了,依然滯留彈汗山不歸,就不能用不得已來解釋了。更何況,他之所以這麼急着趕回來,就是知道劉辯有心放權,在皇權與臣權的爭鬥中主動讓步。在這一點上,楊彪的理解大體上並不錯。並由此推出劉辯的胸懷比劉協寬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雖然還不知道劉協在監國期間與輔政大臣之間的關係如何,可是從他諉過於賈詡來看,他顯然稟承了不少法家的爲政觀點——集權於上,天子手握權柄,超然於法律之外。而始作俑者就是他荀彧。他雖然一心想通過劉協來重振儒門,但是法家的爲政理念卻也是深入到荀氏禮法血液中的。劉協是不是接受了他的禮治思想還說不定,但已經接受了他的法治思想。

劉辯放權。劉協收權,兩相對比,哪一個對儒門更有利,一目瞭然。

荀彧忽然有些懷疑,自己千里迢迢的趕回來輔佐劉協,是不是捨本求末了?希望劉辯沒有子嗣。只能以劉協爲嗣君,是不是有些偏執了?

看到荀彧的神情變幻,楊彪語重心長的說道:“文若啊,陛下遠赴玄冥海,也許是不得已。可是並不代表他就要親自去,更不代表他要孤身前往。朕即國家,舉一國之力。求一人之長生,纔是天子常見的做法。歷代帝王,有幾個是將這樣的責任挑在自己一人肩上的?秦始皇、孝武皇帝是怎麼做的。”

荀彧心服口服,連連點頭。“楊公言之有理,我的確是想差了。”

“有漢立國以來,君權與相權的爭鬥越演越烈,雖然儒門歷代先賢不斷抗爭,可是君權一直在擴大。相權一直在退縮,這卻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以一人治天下,雖然還沒有成爲真正的事實,卻是可以想象的結果。文若,我們要爭取的不就是遏制這個勢頭嗎?如今天子願意主動讓步,是儒門千載難逢的機會,爲什麼你卻看不到?陳留王有山東血脈不假。可是有山東血脈就願意讓步?孝武皇帝的鳳系血脈不可謂不濃,可是奪丞相之權卻正是他的手筆。”

荀彧黯然神傷。

“文若,我知道天子學問粗疏,未必知道君輕民貴的精髓所在。可是觀他所作所爲,又有哪一個天子能像他這樣重視民生?善戰而不好戰,外拓四夷卻又能內撫萬民,就算是你看好的陳留王也做不到這個地步。如果天子有子,耳濡目染,豈不比陳留王強上百倍?你何懼之有?”

荀彧苦笑一聲:“這麼說,皇后身邊的那個孩子……”

楊彪揮了揮手。“我很希望那是陛下的子嗣,很可惜他不是。”楊彪惋惜的搖着頭。“那是是曹操的血脈,叫曹彰,是卞氏在獄中所生。皇后無子,卞氏就帶着曹彰入宮陪伴,和皇后很親近。”

“哦,原來如此。”荀彧應了一聲,感覺很奇怪,說不清是輕鬆還是失望。“既然如此,在陛下有子嗣之前,陳留王也是唯一的選擇,希望楊公能助我一臂之力,教導陳留王,讓他成爲像陛下一樣的聖君。”

楊彪目光一閃。“文若,說了半天閒話,你還沒說你趕回來的目的。”

荀彧笑了笑。“楊公,我趕來見你,就是因爲你說的這個機會。”他從在玄冥海和劉辯見面說起,一直說到分手前的那一次辯論,最後神情激動的說道:“楊公,你說,這是不是一個好機會?”

楊彪眉心微蹙,卻沒有荀彧想象中的興奮。他微微仰着頭,盯着青黑色的屋頂沉吟良久,這才緩緩說道:“你的意思是儒門需要自我改造,顛覆義利關係?”

荀彧點點頭,臉上的笑容淡了些,他知道,真正的交鋒開始了。要想重興儒門,就必須先改造儒門的思想,使之符合劉辯的期望。改造儒門最大的阻礙不是別人,而是儒門自己。楊彪雖然不清楚儒門內部的諸多秘莘,可是楊家卻是堪與袁家抗鋒的世家,也是儒門思想真正的擁躉者,要想說服楊彪改弦易張,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楊彪就是他面前一座無法逾越,卻又必須逾越的大山。

“楊公,義與利,不應該是對立的……”

……

鵠鳴山。

戲志才站在塑像面前,驚愕不已。

他恍惚有種感覺,自己不是在鵠鳴山,而是在彈汗山,在鮮卑王庭的神殿中。

因爲眼前這柆塑像雖然沒有鮮卑王庭的那尊神像高大,也沒有那樣的姿勢,相貌卻是一模一樣。更重要的是他從來沒有見過如此栩栩如生,維妙維肖的塑像。

他現在可以肯定,被鮮卑人當成神一樣供奉的女人就晃天師道的天師夫人,就是盧氏的業師雍氏。

“她什麼時候去過彈汗山?”

盧氏茫然的搖搖頭。“先師是不是去過彈汗山,我也不清楚。不過,她仙蹤不定,遊歷甚廣,去過很多地方,在彈汗山傳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哦,她去過哪些地方?”

盧氏苦笑一聲:“這個我真說不清楚。先師很少在鵠鳴山,也很少對我們這些弟子說她的行蹤。其實就連她現在還在不在人世,我們都說不清楚。”

“你不是說她羽化登仙了嗎?”

“是的,可是我們並沒有找到她的遺骸,只能猜想她已經羽化登仙了。”盧氏想了想:“按照年歲計算,她應該有一百二十多歲了吧。”

戲志才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盧氏。

“是不是很吃驚?”盧氏微微一笑:“不過,你如果見到她,肯定不會相信的。三十年前我最後一次見她時,她就和這尊神像差不多。三十年不露面,我想,她應該是羽化登仙了。”

戲志才半晌沒說話。按盧氏所說,三十年前的雍氏也有八九十歲了,面目居然和三十歲的女子一樣年青,僅是駐容有術就足以證明她的境界非凡響。這麼算來,盧氏的丈夫,嗣師張衡應該是她七十多歲時所生。七十歲生子,也足以驚世駭俗了。

這樣的人成爲鮮卑人的神明,沒什麼好奇怪的。

只是,找不到她本人,怎麼才能繼續追索儒門的來源呢?

正在戲志才苦惱時,盧氏突然說道:“對了,爲先師塑這尊像的,是一個西域人,有個奇怪的西域名字,叫柯妣。”

戲志才大喜過望,連聲追問道:“柯妣?他在哪?是哪國人?”

“不知道他在哪。”盧氏搖搖頭。“他說的話我們聽不懂,寫的文字我們也不認識。只知道他是西域來的,離大漢很遠很遠,據說是一個什麼雷……什麼絲?”

“等等。”戲志才突然靈機一動,他似乎聽過一個類似的名字。“色雷絲?”

“對,對。”盧氏恍然大悟,連聲說道:“就是色雷絲。”

戲志才摸了摸袖子裡的鳳卵,笑了。看來劉辯沒有騙他,蔡邕沒有騙他,儒門的起源和鳳系血脈的秘密真的和西夷有關。要找到真正的秘密,必須到西域去一趟。找到鳳系血脈的秘密,孵化鳳卵,他才能和劉辯抗衡,做一生之敵。

“我要去色雷絲,一個人上路難免寂寞,你陪我走一趟吧。”

盧氏一怔,沉下了臉,向後退了一步。“爲什麼?”

“你難道不想提升自己的境界嗎?”戲志才揹着手,打量着盧氏。“你雖然駐容有術,可是和你的師尊相比,你差得太遠,否則也不會被劉焉所辱。修道之人,卻被一個蠢笨如豬的人欺負,實在是恥辱。跟着我,沒人能欺負你。”

第135章 上善若水第57章 衝動是魔鬼第30章 張繡戰呂布(下)第106章 徐晃第188章 反客爲主第434章 魏延第383章 鑰匙第334章 野火燒不盡第266章 一躍萬里第307章 借刀殺人第334章 野火燒不盡第24章 鳳儀第409章 如鳥獸散第400章 龍鳳血脈第384章 花堪折時第91章 三英戰呂布(中)第72章 馳援第328章 雪夜殺戮第276章 以情動人第3章 棟樑第337章 底牌第439章 禰衡第106章 徐晃第234章 下馬威第277章 投其所好第392章 惟一心第193章 韓遂第41章 贈馬第311章 千年世家第161章 危機第98章 挖牆角第427章 風乍起第388章 心動第119章 棋子與棋手第89章 張繡破境第175章 斧頭幫第25章 道與術第417章 崑崙懸圃第217章 以佛法化戾氣第15章 激將第58章 大局第413章 天行健第108章 以靜制動第90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92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273章 九歌第386章 一扇窗第373章 袁氏淵源第349章 人形兵器第236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95章 傳國玉璽第6章 傀儡發飈第66章 出師第125章 砥柱觀濤第385章 天地作證第31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19章 萬年公主第142章 鄉音第429章 根基與枝幹第259章 陣前擒將第136章 困龍陣第453章 歸根覆命第443章 坐而論道第275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374章 欲擒故縱第349章 人形兵器第202章 鷹過拔毛第264章 得意忘形第23章 神棍第170章 君子協定第300章 不合格的刺客第25章 道與術第280章 玄冥之海第61章 陰謀第250章 驚弓之鳥第224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8章 燃燒的朱雀闕第205章 呂布的如意算盤第193章 韓遂第248章 亞歷山大第417章 崑崙懸圃第117章 當年小道僮第154章 龍淵第84章 曹操贈馬第60章 君擇臣,臣亦擇君第387章 借刀殺人第90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258章 巨鷹擒羊第30章 張繡戰呂布(下)第374章 欲擒故縱第182章 五禽戲第106章 徐晃第281章 垂拱而治第384章 花堪折時第411章 攻城與攻心第201章 主客易位第144章 故事第448章 立功心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