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劉氏祖山

荀攸匆匆趕來,聽完了劉辯的擔心,他思索了半晌,搖了搖頭:“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

“爲什麼?”

“就算將二十八浦的水量全部加起來,也不足以水攻。”荀攸指着周圍的山谷:“陛下,你看這附近山谷寬闊,並無狹窄之處。要形成能夠衝擊大軍的水流,夏季水量最大的時候也許可能,眼下這個季節,可能性太小了。戲志才的陣法再強,難道還能變出水來?”

劉辯看看四周的地形,再想想荀攸說的話,也覺得自己有些過敏了。要想水攻,就必須有足夠的水量和流速,以這樣的地形而言,戲志才如果能用水攻,那簡直是通神了,移山倒海啊。

與這個相比,還是利用地形,截斷某些水流,讓他陷入斷水的困境比較靠譜一點。畢竟大軍可以短時間缺糧,卻一天也不能離開水。

白白緊張一場,劉辨鬆了一口氣,卻也沒什麼睡意。他和荀攸對面而坐:“公達,你是潁川人,對嵩高山很熟悉,說些故事來聽聽,消此長夜。”

荀攸看看劉辯,想了想:“陛下聽說過禪讓吧?”

劉辯點了點頭。他這段時間惡補了一些歷史,對禪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與後世的印象相比,禪讓在漢代名聲還沒臭。禪讓一直是儒家最推崇的制度,前漢時,儒家對當時朝廷以儒爲表,以法爲裡的王霸道雜用不滿,就提出漢家天命已盡。要求天子禪讓,雖然遭到了嚴厲的打擊,卻依然不放棄,最後到漢哀帝時,利用天子年幼無知,稱陳聖劉太平皇帝,以示再受命於天,實際上就是承認了禪讓,只不過還是禪讓給劉家而已。

這是皇室對儒門的妥協,但是儒門並不滿意。反抗越來越激烈。最後演變成王莽之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禪讓。

“其實,對禪讓之說,儒門內還有另一種說法。”荀攸指了指西南方向。“史書記載。所謂的堯禪位於舜。巡狩陽城,崩於登封,不過是一個僞飾之詞。真相是舜逼堯退位。並放逐堯於陽城,最後殺之於登封。”

劉辯眨了眨眼睛,很有些意外。他似乎聽說過這樣的說法,後面掀起疑古浪潮的時候,這樣的翻案之風的確不少。不過,他沒想到荀攸會知道這樣的說法,這說明漢代時就有這樣的記載。

“那禹受舜之禪讓也是如此?”

“大致差不多。”荀攸笑道:“不過禹更狠,他不僅奪了舜的帝位,殺之於蒼梧,爲了避免這類事情再次重演,他還改禪讓爲父子繼承。啓之後能得天下,是禹生前早就安排好的,而不是啓自己的想法。所謂啓殺伯益,改禪讓爲家天下,其實是誤傳。否則,舜禪讓給禹,豈不是有眼無珠,自掘墳墓?”

“是這樣啊?”劉辯笑道:“哪本書上記載的?”

“口耳相傳,我並沒有看到記載此事的古籍。”荀攸搖搖頭:“有很多機密,像我這樣的子弟是沒有機會親眼看到記載的,偶爾聽長輩提起,已經是難得。不過,有一件事可以佐證此事。”

“什麼事?”劉辯來了興趣。

“被啓殺掉的伯益,是商王先祖。”荀攸笑道:“而秦人又是商人的後裔。”

“噗!”劉辯嗆住了,他瞪着荀攸:“你的意思是說,商湯滅夏,秦人滅周,其實不過是兩個家族之間的爭鬥?”

“說家族,也許不太準備,說氏族可能更準確一點。”荀攸笑笑:“不過,那不是臣要爲陛下說的重點。重點是嵩高山。陛下想必也知道,有漢以來,祭泰山的次數屈指可數,可是祭嵩高山卻幾乎是年年有之,陛下知道是什麼原因麼?”

劉辯想了想:“漢爲堯後,嵩高山是劉氏祖山?”

“可以這麼說。不過,漢爲堯後只是儒門提出的說法,是不是準確,我不太敢確定。但是,漢爲夏後,卻是沒什麼問題的。嵩高山又名崇高山,原本就是夏王室的祖山。禹之父鯀,又稱崇伯鯀,封邑就在這裡。而夏王朝的第一代帝王啓,也是出生在這裡。太室山便是啓母塗山氏所化,少室山則是塗山氏之妹,姊妹二人共嫁禹,塗山氏生啓,啓母石就在萬歲峰下。”

劉辯目瞪口呆。他知道漢皇室一直祭祠嵩高山,遇到祥瑞也好,遇到災異也好,都會到嵩高山來祭祀。他原本以爲是因爲嵩高山靠着洛陽近,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嵩高山一直是劉氏的祖山。

劉辯不禁笑了起來:“那戲志才知道不知道這裡是我劉氏的祖山?”

“臣猜他知道。”荀攸收起了笑容,臉色變得有些清冷:“在劉氏祖山圍殺陛下,豈不是更能證明劉氏天命已終?”

劉辯臉上的笑容僵住了。荀攸說得對,在劉氏祖山擊殺他,比在洛陽城擊殺他更能說明天意所在。難怪戲志才布了這麼大一個局,一定要將他誘到嵩高山來。他沉默了良久,然後看了荀攸一眼:“你對朕說這些,是勸朕撤退吧?”

荀攸點了點頭。

“如果真是這樣,那朕就更不能退了。”劉辯撫着腰間的黑刀刀鞘,入手陰涼,心也有些涼嗖嗖的。“如果祖山都不能保佑我取勝,那大漢就真的應該亡了。朕就算活着退出去,又有什麼意義?”

荀攸嘆了一口氣。

劉辯沒有再說。他本人不怎麼相信祖山一說,但是他知道這個時代的人相信。而他本人也有另外的想法。三國之後是短暫的晉朝,晉人是儒門建立的王朝,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結果五胡亂華,黃河流域的土地全部被胡人佔據,晉人蝸居東南,連祖墳都被胡人佔了,很多人背井離鄉,只能在江南建立了無數的州來代表家鄉。

漢代時,州是最高一級的區域建制,晉以後,州成了縣的建置,就是由此而來。

與此相仿的還有宋朝。北宋被金人所滅,趙構在紹興建立南宋,開封一帶的祖墳成了金人跑馬地,宋代皇室每年祭祖都不能親臨祖廟,只能遙拜。最窩囊是爲了苟安,趙構還與金人結爲兄弟,甚至不惜殺掉大將岳飛。

劉辯最看不起這類人。現在要他讓出祖山,他做不到。

“既然嵩高山是劉氏祖山,想必劉氏先祖總要幫着我一點。”劉辯重新放鬆下來,半開玩笑的說道:“我得睡一會兒去,也許能做個好夢,得到一點啓發。”

“願陛下能做個好夢。”

……

劉辯的確做了一個夢,不過不是好夢。

他夢見自己戰敗,被綁在一個石柱上,風吹日曬,奄奄一息,卻又不死。一天神乘火而來,手執一刀,一刀剖開了他的肚子,放聲大笑。他低着頭,看着自己腹開腸流,鮮血如注,沿着山石流下,怎麼也流不完,鮮血匯聚成了一個水池,輕風徐來,血水翻滾,腥氣撲鼻。

劉辯猛然驚醒,冷汗涔涔。

“陛下?”一個郎中趕了過來,關切的問道:“陛下怎麼了?”

劉辨揮了揮手,對遠處聞身坐起的荀攸招了招手,把荀攸叫了過來。

“朕做了一個夢,不過,不像是好夢。”

荀攸有些詫異的看着劉辯。劉辯叫他來,他還以爲是好事呢。做了噩夢,那你告訴我幹什麼,打擊我的信心,還是考驗我的忠誠?

劉辯將剛纔的夢境告訴了荀攸,苦笑道:“這怎麼解?是不是不太吉利?”

荀攸皺着眉頭,沉吟良久,卻出人意外的搖了搖頭。

“陛下,夢境不能由表相而定,有時候可能會有相反的解釋。”他看着劉辯,目光灼灼:“陛下,炎者,朱雀也,鳳也。天神乘火而來,應該是徵兆着鳳系力量的進攻。陛下被困山巔,應該是與眼前的局勢相近。”

劉辯想了想,覺得荀攸說的有道理,不過,這也不是好事啊。

“沒錯,陛下被天神剖開了肚腹,腹破腸流,可是……”荀攸的聲音有些顫抖:“陛下,你沒有死啊。這是不是說陛下雖然身陷險境,卻可以逢凶化吉?”

劉辯看着荀攸,心道這讀書人果然是能扯,這都能扯上逢凶化吉?

“陛下,這個夢並非無源之水。”荀攸越想越興奮,根本沒有注意到劉辯的臉色有些尷尬。“陛下,你可能真的和祖山有了感應。”

劉辯哭笑不得:“這……就是有了感應?”

“不錯,陛下所夢之人,可能並非陛下自己,或者說,既是陛下,又是劉氏之祖。”

“劉氏之祖?”劉辨一頭霧水:“鯀,還是禹,抑或者啓?”

“崇伯鯀啊。”荀攸看起來有些不能自抑:“鯀治水失敗,被天帝繫於羽山,三年不死,天帝乃命祝融剖鯀,鯀不死,剖腹而得禹,血流千里爲龍淵。”

荀攸一指東北方向:“那裡,便是龍淵。”

劉辯將信將疑,這也太玄乎了,怎麼看都像是荀攸爲了安慰自己,而故作穿鑿之語。

“那鯀後來怎麼樣了?”

“以身投淵,化爲黃熊。”荀攸撫掌而笑:“夏王室本就是龍系血脈,他脫去人形,化爲黃熊,並不是死,而是新生。”(未完待續……)

第72章 馳援第447章 命運第400章 龍鳳血脈第148章 逆天不祥第352章 技不如人第174章 匈奴第263章 夜襲第154章 龍淵第334章 野火燒不盡第343章 特種戰第255章 通天台第409章 如鳥獸散第238章 窮途末路第70章 江東猛虎第100章 一舉三得第420章 高山第301章 文武不均第241章 兩隻鷹第413章 天行健第9章 時日無多第351章 意外第138章 激將計第27章 唯快不破第204章 雪狼第22章 許劭第214章 白山赤血第332章 陰魂不散第63章 楊修第339章 變計第113章 鍾繇第310章 白骨觀第8章 燃燒的朱雀闕第160章 全面反擊第450章 陰陽第98章 挖牆角第375章 無理可講第295章 百騎破陣第415章 漫漫西行路第49章 大將之風第370章 傻人有傻福第169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232章 帝者,諦也第74章 道士于吉第130章 蕭牆之內第342章 超渡第263章 夜襲第155章 波盪壑第370章 傻人有傻福第146章 一石三鳥第95章 傳國玉璽第38章 一語誅心第63章 楊修第120章 進擊的儒門第273章 九歌第147章 上駟對下駟第443章 坐而論道第34章 鳳鳥將至第27章 唯快不破第171章 離別第146章 一石三鳥第266章 一躍萬里第383章 鑰匙第421章 癥結第107章 楊修請纓第61章 陰謀第347章 一夫當關第74章 道士于吉第233章 精兵猛將第154章 龍淵第329章 僞君子第320章 趙雲第187章 利劍在手第451章 于吉第68章 自有主張第271章 儒門棄子第108章 以靜制動第252章 秦直道的遐思第191章 彈汗山第422章 捨得第214章 白山赤血第354章 海上生明月第118章 大賢良師之死第167章 逼供第130章 蕭牆之內第87章 雲泥之別第257章 親親賢賢第247章 大獲全勝第26章 荀攸第221章 駁獸第246章 並肩作戰第117章 當年小道僮第406章 能量爲王第278章 一舉兩得第113章 鍾繇第188章 反客爲主第135章 上善若水第9章 時日無多第53章 分崩離析第232章 帝者,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