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巨大收穫

大部分的大型遠洋漁船,上面配備的遊狐網能夠達到的最大深度約在千米左右,其捕撈範圍也是海面下千米深度,可以捕撈更多各類的深海魚類。

而林凡的這兩艘深海號,在經過了工程戰士的改裝之後,可以捕撈的深度再次提升了五百米,能夠達到一千五百米深度的捕撈範圍了,比起其他大型遠洋漁船擁有的優勢更加強大了。

而此時,漁船上面下放的就是比較細密的攔網,正是針對鯖魚之類體型細小的魚類的,它不但能夠進行攔截,還可以在攔截後收攏形成一個網包,將網裡的魚全部包起來。

不久,魚羣開始撞擊到了幾張巨網上面,漁船上面的人都能夠感受到一股巨大的衝擊力帶動着漁船一陣晃動,不過隨着漁船開始提升速度,這種衝擊力漸漸地緩了下來,而魚羣中的大部分都已經被巨網拖動着反向前進了。

``最終,這個魚羣僅有十分之三左右的羣體沒有被網中,其中包括了全部的幼魚,因爲個頭太小而從網眼中鑽了出去,而這也是捕撈者慣用的做法,放棄那些未成年的幼魚,讓它們繼續生長繁殖,這樣纔不至於使漁業資源枯竭。

“起網啦。”

二十分鐘後,兩艘漁船上面的巨網都慢慢地吊了起來,上方那粗大的鋼製纜繩在絞盤的絞動下慢慢地收緊,發出一聲聲吱吱的聲響,將海面下數百米深處的巨網及魚包一起漸漸地拉出水面。

“譁——”

巨網和魚包出水的時候,海水泄下發出一聲聲巨大的聲響,激起數米高的巨浪,濺起的水花撲上了甲板,如同下了一場大雨似的。把一些靠近甲板的人淋得渾身溼透了。

不過,卻沒有人說什麼,大家都笑嘻嘻地望着那一大包一大包白花花的魚,手上帶着手套,把各種加工魚的機器都準備好了,就等着馬上動手清理倒在甲板上的魚山了。

“呼——”

一個個巨網和魚包終於移到了甲板上來。在無人的地方解開了巨網的纜繩,打開了一道口子,將數以萬計的鯖魚傾瀉而下倒向甲板上面,激起一陣陣呼呼的風聲。

林凡也在甲板邊上船艙外面看着,他發現這些鯖魚頭大,前端細尖似圓錐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頜各有一行細牙。身體披着細小圓鱗。體背呈青黑色或深藍色,體兩側有不規則的深藍色蟲蝕紋。腹部白而略帶黃色。背鰭2個,尾鰭深叉形,胸鰭淺黑色,臀鰭淺粉紅色,其他各鰭爲淡黃色。

這些鯖魚個頭都不太大,最大的也不過一斤以上,大部分都可能只有接近一斤的重量。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呀,這一網怕不有一兩萬條。倒在甲板上堆成了一座小山似的。

周圍的那些鯖魚則在劇烈地掙扎着,它們離開了海水之後,顯然不可能長時間存活,所以一邊靠近船舷位置的鯖魚甚至直接朝着海里跳去了。

不過,大家都沒有在乎那些跳海的魚,而是快速地衝了上去。雙手戴着厚厚的手套,快速地將甲板上面的鯖魚按照個頭的大小處理了起來。

對於這些,林凡也曾經幹過,雖然他現在不用親自動手了,但是看到大家快速地把鯖魚撿出來扔在一條傳送帶上。被傳送帶快速地傳送到裡面的加工間,進行切剖、清洗、冷凍,最後送進凍庫裡去冷凍起來。

大家忙了近兩個小時,才把這一堆鯖魚魚山給處理好了,把一起網上來的一些沒用的魚、蝦、龜、螺等留下一些能吃的,其他都扔回了海里。

當然,其中也還會有一些海洋垃圾之類的,都被他們用專門的垃圾桶裝了起來,等到途中去補及的時候,會把這些海洋垃圾交給陸地上的人處理掉,這是國際海洋公約裡面約定俗成的事情,大家都會自覺遵守。

不過,在這大西洋的深處,網上來的海洋垃圾並不多,遠遠沒有林凡前幾次出海時在近海位置撈起來的海洋垃圾多,所以並不會成爲漁船的負擔。

當林凡這邊處理完魚山時,沒過多久張志德那艘漁船也傳來消息,他們也處理完了所有的鯖魚,一共得到了十八噸三萬六千斤鯖魚。

而林凡這邊的漁船則有十九噸三萬八千斤左右,加起來就是三十七噸五萬四千斤鯖魚。這第一次下網就有了三十七噸鯖魚的收穫,讓大家都非常高興,感到興奮不已。

雖然說鯖魚的價格不像林凡以前專門捕撈的那些珍貴魚類,但是在歐洲這邊,一公斤也要2美金左右,一噸就價值2000美金。

那麼這第一網下去,林凡的收穫就有74000美金,摺合成華幣就是四十五萬左右,算是比較不錯的收入了,而大家僅僅只忙了兩個多小時,加上下網起網這些也不超過四個小時的時間。

不過,深海號的儲藏空間,包括冷凍儲藏空間和海水活養空間共有1200噸的倉儲空間,不過在經過工程戰士的改裝之後,倉儲空間擴大到了1500噸。

所以,這三十噸鯖魚存儲進去後,僅僅只佔據了儲藏空間的一個角落,放在裡面都不顯眼,不像以前的中型漁船,這些東西幾乎都能夠將一艘中型漁船的儲藏空間給裝滿了。

“德叔,今天的收穫還不錯哈。讓大家休息休息,吃點東西,漁船校正方向後自動前行,等到遇到了魚羣再做打算。”林凡跟另一艘漁船上的張志德說了一聲。

“林總,大家都不累呢,要是前面遇到了魚羣,咱們繼續下網吧。你不知道,剛纔看到甲板上面那堆成山的魚時,大家都非常激動,可是看到堆在儲藏室裡面只佔了一個角落的那點魚,大家都覺得這點魚太少太少了,得趕緊多下幾網把儲藏空間填滿纔有成就感呀。”張志德在對面大聲地說。

“呵呵,大家的心意我能明白,不過我們這次要在海上飄蕩兩三個月的時間,大家的身體可不能累垮了。所以該休息還是要休息,捕撈的事情不急在一時,這無盡深海之中有的是我們可以捕撈的魚類哈。”

相比起其他那些漁船的船長,林凡是一個看得非常遠的人,他並不會壓榨船員,要求他們不眠不休地工作,而是看重與船員之間的感情,看重他們心中對自己的歸宿感。

所以,林凡制訂的公司的船員手冊上面,有一條是每天必須滿足八個小時的睡眠,禁止那種熬夜捕撈的情況出現,同時生活用品方面也考慮得比較周全。

當然,這也是因爲林凡的漁船上都有至少一名工程戰士操控,能夠有效地發現大量的魚羣,不會出現下網而捕撈不到魚的狀況,從而節省了大量的工作時間。

直到下午三點過,兩艘漁船纔再次下了網,這次收穫的是一羣鱈魚。鱈魚是全世界年捕撈量最大的魚類之一,是具有重要的食用和經濟價值。

鱈魚的地方名稱有大頭青、大口魚、大頭魚、明太魚、水口、闊口魚、大頭腥、石腸魚等。純正鱈魚指鱈屬魚類,分爲大西洋鱈魚,格陵蘭鱈魚和太平洋鱈魚。

它們中大多數分佈於大西洋北部大陸架海域,重要魚種有黑線鱈、藍鱈、綠青鱈、牙鱈、挪威長臂鱈和狹鱈等。

鱈魚肉質白細鮮嫩,清口不膩、世界上不少國家把鱈魚作爲主要食用魚類。在北歐,鱈魚被稱爲“餐桌上的營養師”,除鮮食外,還加工成各種水產食品,此外鱈魚肝大而且含油量高,富含維生素a和d,是提取魚肝油的原料。

這一次同樣是飛行器先發現的,然後漁船趕了二十多分鐘過去攔截住了這個龐大的魚羣,隨後使用了多層攔網,還有那種巨大的拖網。

半個小時後,這個龐大的魚羣有三分之二都進入了漁網之中,將六個巨大的漁網裝得滿滿的,甲板上面簡直堆不到,因爲每一網都是近兩萬斤鱈魚。

最後不得不一網一網地先行處理,其他的漁網暫時就泡在海水裡面,稍微收緊一些,卻並不將漁網收攏捆死,免得擠在中間的魚會在擠壓中死去。

經過五個多小時的忙碌後,兩艘漁船一共收穫了四十五噸鱈魚,數量比起上午的鯖魚還要多一些。而鱈魚的價格還要稍高於鯖魚,估計這一次的收穫將達到六十萬以上。

“今天晚上燒烤,把我們準備的桶裝啤酒搬出來,今天晚上沒有什麼風浪,大家都盡情地高興。”林凡最後決定慶祝一下,這是幾天來難得的一個風平浪靜的晚上。

深海二號上的船員也全部都過來了,只留下了控制室的工程戰士,他們就是一直不吃不喝也沒有什麼問題的,不過爲了防止其他人看出什麼,林凡還是讓人給他送了一些吃的喝的過去。

寬闊的甲板上面,幾顆雪亮的燈泡亮着,照射得如同白晝一般,那是太陽能供應的燈光。天空中還有密佈的繁星,聽着相對平靜的海面那呼呼的波濤聲,各種烤魚烤海鮮,就着啤酒,歡歌笑語響成一遍。(……)

第47章 藍鯨第117章 再赴冰島第94章 沉香奇楠第36章 星盜來臨第35章 擊殺目標第95章 大皇子第66章 衝突第139章 銬走第166章 最後的辦法第143章 新聞風波第93章 沉船消息第29章 決定第6章 風波第124章 章魚哥發威第129章 邪惡的巫第54章 白霧雕塑第131章 養神木第233章 盛大婚禮第101章 激戰靖國神社第35章 勝境之中第10章 直接擊殺第214章 新公約第181章 倭國之痛第43章 第一層塔第118章 人像之秘第40章 玉華星第1章 騰龍帝國第113章 玉王出世第149章 核心成員第75章 獵人刀魔第28章 國寶九龍玉杯第150章 各國反映第62章 紫雲大陸第81章 金角皇獸第140章 前往基地第133章 索馬里海盜第58章 幽會第31章 遠古世界第168章 召集人馬第58章 金屬珍礦第28章 國寶九龍玉杯第79章 當頭棒喝第26章 黑暗天使文明第189章 深海事故第29章 三王授首第53章 不靠譜的寵物第29章 二十小時第72章 刺殺第89章 通天塔第230章 愛愛就突破了第73章 佔領血族第62章 煉化洞天第181章 倭國之痛第185章 恐懼的倭國第35章 轉讓第188章 衝突開始第82章 熟悉的味道第79章 當頭棒喝第24章 最終計劃第19章 三族聯手第114章 大量突破第24章 最終計劃第60章 混沌青蓮第27章 太陽權杖第154章 保安隊長第21章 海釣第74章 聯繫買船第13章 煉化戰場世界第59章 身份猜測第154章 保安隊長第124章 章魚哥發威第36章 救人第45章 寵物再現第84章 搶劫現金第55章 闖過藍塔第63章 離開星球第61章 白姑姑第121章 公主心意第88章 戰爭消息第110章 一路驚險第53章 吸收符文第80章 提升精神力量第21章 重寶消息第104章 強者之戰第38章 全部擊殺第3章 製造混亂第51章 中央山脈第118章 人像之秘第64章 陶教授第59章 玉華無雙第155章 進入深海集團第157章 貴重禮物第14章 再殺古家人第38章 不懷好意第6章 公主相邀第109章 準備突破第67章 挑戰第28章 分身戰三王第152章 市委重視第121章 持槍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