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三人坐的地方是在四根柱子之內,地上鋪了草蓆,兩人面前只有兩個小案桌以及上面的兩個茶杯,上面再也沒有別的東西。陸正知道,這應該就是在山上看見處於正方形中央的那個二層木樓,苦行僧說叫做天圓地方閣的。說是二層,但瞧瞧四周,屋子裡卻沒看見任何樓梯可以上樓的。
屋內空空,沒什麼可以張望的,陸正仗着躲在苦行僧後面,大着膽子偷偷去打量那位樂先生。樂先生一身白色寬袍大袖,面目紅潤,眉眼親切,不留鬍鬚,長得十分俊雅瀟灑,如坐在雲端的神仙!
他的表情似乎是在發呆的樣子,不知道在想什麼。頭髮梳理的一絲不亂,卻是隨意的披散在肩膀上,偶爾有幾縷垂落眼前,卻彰顯他一份疏懶。他倚靠在案桌,如抱情含倦,讓人看不出年紀,一眼看去像三十歲,再看一眼看去像七十歲,仔細看一看卻似乎更像五十歲,但有時又能從他偶爾掠過的眼神裡看出一絲孩童的狡黠。
陸正心道,這就是神仙吧,原來神仙長這個樣子!
“喂,你在看什麼呢?”樂先生突然開口說話,卻是對着正在偷偷打量他的陸正道。
陸正沒想到樂先生眼神沒掃過來就已經發現自己的小動作,趕緊縮回到苦行僧背後,一時間有些面紅耳熱。他偷偷摸摸拉了拉苦行僧的衣角,苦行僧卻不看他,顯然是不準備替他回話。
陸正無奈,只好硬着頭皮從苦行僧背後探出腦袋,老實回答道:“我是在看你。”
“哦,你看我作什麼呀?”樂先生似乎對這樣直接的回答有些意外,用手支着案桌,整個身子向他探過來,饒有興致的問道。
陸正覺得這個樂先生也不怎麼可怕,反而十分親切,便回答道:“我沒見過你,所以有點好奇,你是神仙嗎?”他初開口還有些緊張,此時不知怎麼,跟這位樂先生說了兩句,竟然放鬆了起來,膽子也莫名大了許多。
樂中平聞言,哈哈大笑起來,他這一笑,似乎四周的從門窗吹進來的清風也隨着他的笑聲一起流動起來。他這麼笑着,讓陸正倒是鬧了個大紅臉,又往苦行僧背後躲起來了。
但苦行僧的苦行,最終追求的乃是爲了解脫於苦,到達佛的涅槃境界。這就等於就是經歷一番茶的苦味之後,迎來自然的回甘。那這樣來說,茶味就應該是甘甜的,人生也應該是快樂的!也許很多人並沒有得到快樂,但也不會去否認自己更願意去追求快樂的人生,恰恰苦行僧的本身也是走在這條路上,可以說是以苦求樂。
苦行僧顯然對此手段也頗爲不解,嘆道:“貧僧與先生相識已有十年,幾次見過先生的神通手段,皆是了無造作痕跡,至今仍不知先生究竟所修何種神通,又已經到了何等階次。”
苦行僧知他所問,對陸正道:“陸正,你先去外面走走,貧僧有些話,要對樂先生說。”
人生到底是快樂,還是痛苦?每個人自然因爲各自的經歷不同,有着屬於自己的看法,但苦行僧修行的是四聖諦中的苦諦。苦諦的核心之說,就是了解道世間的無常,因爲無常,所以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等八苦。爲了解脫這些苦難,因此有苦行法門,在佛門稱爲頭陀行。
當然,樂先生之前還特意提及了八苦和尚的法號由來,這個問題就沒那麼簡單了。樂先生自然不是在問茶味如何,而是在暗喻另外一層設問。佛法雲,世間一切皆苦,樂先生以茶喻人,其實是問苦行僧,人生在世,到底是樂,是苦?
苦行僧品着茶味,感嘆道:“呵,想當初,先生便是以茶作禪機,指點貧僧苦諦真義。貧僧才終於悟得,苦而回甘,便是茶味。”
這看似最平常不過的發問,卻讓當時的八苦和尚愣住了,一時竟然不知如何回答。
世人喝茶,絕不會是單純的只是爲了那份苦味,如果是爲了那份苦味所帶來的好處,那還不如去喝藥呢?茶味的奇妙之處,正是在於那份苦盡甘來的感受。
陸正還沒回答,樂先生道:“嗯,小友稍等……心兒,你帶着這位小哥哥出去玩吧,記着不許調皮啊!”
那份甘甜的回味,絕不是味覺的的差異,因爲湯藥比茶更苦,但卻沒有回甘,這纔是茶味獨到之處。
樂先生一笑,道:“是境界便各有超脫。曰月廬中的修行不比佛道兩家,難以階次而言,我所修行之道一貫本末,只有境界深淺,並無層次分別。如你佛家大修行者所修行大乘菩薩道,也有許多一貫之修行法門,只是後世修行弟子不識,淪爲小術。”
十年之前,樂中平與苦行僧八苦和尚初識,也是一樣的請他喝茶。哪知苦行僧端起茶杯飲了一口。樂中平就開口向他問道:“大和尚,你法號八苦,想必是出自你佛門四聖諦之苦諦。敢問大和尚,這茶味入口甚苦,但苦味散去卻有甘甜回味,請問大和尚,這茶到底是甘、是苦?”
苦盡甘來,自然是飲茶的妙趣,也是飲茶時再熟悉不過的事情,但是樂先生問到底是茶中本來就有甘和苦兩種味道呢,還是因爲苦味消退之後,因爲味覺差異,人的嘴裡纔有甘甜的感覺?
樂先生笑道:“那大和尚可要好好謝謝中規,此茶生長在極苦寒之地,製作極其繁瑣,我向來沒有這樣好的耐心,因而向來都是辛苦中規一人,我和大和尚你都是坐享其成。哈哈,人生何處不從容啊!”
兩個孩子剛跑出門,屋內的景象隨即變化,只見原本的案桌、草蓆連同兩人一起原地消失。兩人再次出現,已經置身於原本苦行僧和陸正在兩界山俯瞰曰月草廬的地方,也不知樂先生是怎麼辦到的,應該是一種極其高明的神通手段。
這就是苦行僧爲什麼愣住的原因。樂先生藉着一杯茶,點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認爲世間一切都是苦,那你去哪兒尋找快樂呢?如果你說世間是快樂的,那又何必去修所謂的苦行呢?
眼前一花,不知從哪兒鑽出來一個小姑娘,看起來只有十一二歲大小,比自己矮了半個頭,粉色的衣裙,梳了好幾個小辮子,也都用粉色絲帶紮了,顯得一身都是粉嘟嘟的,十分俏皮。她衝着樂先生喊了一句:“那我出去玩啦!”也不等樂先生迴應,一轉身過來拉起陸正就往門外跑去,道:“小哥哥,我們快去捉蝴蝶!”
樂先生擺擺手,道:“大和尚客氣了,喝茶吧。”說着,兩人同時端起茶杯。
那麼茶到底是苦是甘呢,其實都是!如同人生一樣,並無所謂的苦樂,只是經歷不同,帶來的感覺不同,而每個人所經歷的一切,都將帶來一種回味。
苦行僧唸了一聲佛號道:“阿彌陀佛,貧僧當年修行小乘苦修,執着苦行,幸得十年前爲先生點破,衆生有苦,是故我苦。方悟得佛說衆生皆苦的真諦,頓悟大乘苦修心境,棄我一身之苦,乃見衆生皆苦。這些年來貧僧出入人間遊歷,感悟良多,於修爲大有裨益,在此拜謝先生!”
苦行僧知道樂先生這句‘人生何處不從容’從不離口,笑道:“如此貧僧真是要多謝中規先生製得好茶,哈哈!”
所以如果按佛門的教化,也按當時苦行僧的修行來說,那他就應該回答,茶味是苦,以表示世間是苦。那所謂的回甘,不過是味覺差異下的幻覺罷了,意在人間的快樂皆是虛妄!
這種修行方法十分嚴格,有無數嚴格的戒律。例如要求人遠離一切安居和快樂;要求人只能乞討、穿百衲衣;只允許在樹下睡覺,且同一棵樹不允許超過三天等等,目的意在於磨練心志,解除身累,讓人從物慾享樂中解脫出來,恢復身心之清淨。苦行僧所修的就是這樣的苦行。
而這時候,樂先生講出的了一番道理。
陸正還在奇怪心兒是誰,便聽一聲歡呼,有個聲音透着無比快活的氣息道:“好哎!不用寫字啦!”
樂先生看了陸正幾眼,忽然停住了笑聲,對着苦行僧道:“大師?”眼神之中帶着疑問。
有的人怕那份苦味,所以去追求與那份苦味相反的甘甜,卻找錯了方向。有的人去爲了避免痛苦,卻走上了苦的反面,以爲那就是快樂。這就比如世人認爲辛苦的勞作是苦,安逸的享受是樂,但安逸久了卻又覺得安逸也是受苦。才發現自己並不是真有目標想要去追尋,只是厭倦了現狀罷了!
而人生的真味,就在仔細品味那一份苦,真正的面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如飲茶時品味茶味的苦,只有越能理解茶中的苦味的真趣,那甘甜的回味才能越加美妙,所謂茶苦而心不苦,一切都是心上的滋味,才能讓原本混沌的心從甘苦之中走向清明和澄澈!
所以人生並不存在苦或者甘,只看心如何去感覺其中的滋味,而真正的純然只是在那用來感受一切的心,恰恰因爲經歷一切,而明悟一切!
樂先生這一番話,其實是在點化當時的八苦和尚,不要爲了求苦而去苦行,那是緣木求魚,並非真正的修行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