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諸慧生

餵飽了青龍白虎,陸正自己卻突然不想吃了,他將烤好的一隻野兔又丟給了青龍白虎,自己卻走回了洞中,在還元樹下坐了下來。.荒未央說自己已經突破知心大成了,但他自己卻還沒有好好體察過身上發生的變化。

盤坐還元樹下,靜坐調息,隨心入定,運轉神識察知周身,便發現了自己身上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讓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什麼叫做知心境!

修行到了元神化顯之後,可謂入門,入知身境。何謂知身?就是了然洞徹自己的肉身!是誰知身?毫無疑問,自然是元神。

元神化顯之後,元神可見身中一切,把這間屋子看得無比的清楚,肉身運轉與天地有着莫大的關聯。元神化顯之前,肉身必必須洗煉純淨,元氣充沛而一身運轉無任何滯礙。元神化顯之後,可見氣血運轉符合天時之動,經絡運行有着曰月升降之變。天地之間有朝暮,肉身之中也有動靜,這是一種玄妙之感,難以言說卻是清晰存在。

此時的自我不再是那個被外人所見的肉身軀殼,似乎更應該就是元神,就如同一個人將目光從窗外收回,看見了自己身處的屋子一樣,屋子裡的一切都被看得清清楚楚。如人在天地,此時身即是元神的天地。

元神雖可見一切,但是無法觸動這一切,卻可以在神識感應之中漸漸突破肉身所限,與整個天地的生機元氣呼應,攫取天地之間的生機,藉此煉化和強大肉身。但是這種強大卻是有限度的,舉凡天生之物,必然有數。超過了數,必是難以承受,產生破壞的結果。

好比是一個人只能挑動兩百斤,這就是數。如果超越了這個數,讓他去挑三百斤,雖然他未必不能挑動,爆發之下也可以挑得起來,但是必然對肉身造成損傷。

普通人很難知道自己的數究竟是多少,所以經常徘徊在過於懶惰和過於勤勞之中,有的人窮盡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到達那樣的程度,而有的人卻一輩子都在不斷地損傷自己。

因此,修行人所謂的煉化肉身,並不是一味將肉身鍛鍊強化到一種不可撼動的境界,而是將肉身之運轉達到其天生之數,無過或不及,如此收到達到此形變化之極的效果。如果有人理解煉化肉身是把**變成堅逾金剛,那絕對是一種錯誤,因爲肉身本身絕不可能產生那樣的改變。而且修行人講求的是神通,以神相通,需要的正是生機流佈,但凡生機所在,絕非堅強而必爲柔弱。

佛門之中的雲葉尊者所創的金剛神通,號稱天地之間無力可破。也不是說是肉身堅剛愈鐵石,而是法力運轉形神之變,可阻擋天地之間任何之力,無論剛柔。

心與神識是一還是二?只能說用則是二,歸元是一。但是卻需要修行人做一步功夫,那就是將心與神識融合煉化,這一步也就是陸正在樹上入定,感悟天地之聲之後,達到的境界,神識所在,心亦所在,心之所在,神識隨往,形神變化不二,斯感真如常在。當然了,陸正所感悟的天地之聲其中玄妙卻遠遠不止如此。

此心無疆無界,隨意而感,隨念而生,主宰一身而有力,此力從元神、元精和元氣凝聚而來,在神識與心相融之際而生。因此,由心而言,此身如器,可爲心所用。

那麼心之所向爲何呢?此心又有何用?答案是無所向,亦無所用。修行人到此地步,不可妄自動念,否則即受自欺。若心有爲,不入魔即入邪。

心是什麼?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或者是這個問題有着千百萬種答案,無論佛道,都只是指點了一個方向,即便如佛門的觀妄證空,每個人所證的空的確是相同的,但是證空之後對於每個人的影響卻仍舊是不同的。而且證空之後是有心還是無心呢?這是佛門內的高深法訣了,陸正自然不知道。

此時修行人要面對的問題便是這種交感對於元神的衝擊,如此直感會帶來種種幻覺,原本沉澱在肉身之中的諸般感受會在瞬間直擊元神,倘若元神不夠穩固,極有可能就被這些幻覺淹沒,從而讓修行人喪失自主而變成行屍走肉一般,或者直接因爲幻覺不斷,而造成元氣內耗枯竭而亡。這便是幻劫。

知身之後,進一步的境界是什麼?元神自在,神識由感內在肉身,漸漸突破限制,到達外感天地的境界。此時再度與天地相感之人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因爲肉身這個媒介已經變成了一種通道,元神可與天地直接交感。

既然有了心,已經能用心卻感受天地,但是還要做一步功夫,那就是返觀其心。如同知身境化顯元神感應其身一樣,此時需有心中之心感應其心變化,通透心之內外,得心之本相,方能知心。

不管怎麼樣,每個修行人都要找到自己的心,所以纔有知心境這個境界。這是聖宗所定下的名字,其實在知心境這個名中,聖宗其實也隱約透露出了答案,不管是佛門觀妄證空,或者是道門觀心是虛,其實所達到的境界都可定名爲知心。

那就是他感悟的心之七情,以七情知心,不僅如此,陸正還以此知天地萬物之心。佛門之中的法訣,到此是觀此心是妄,直接將心給摘去了。而道門之中的法訣,往往是將心觀虛,以見天地之心,那陸正所觀之心屬於哪一門呢?只能說,哪一門都不是,卻是有着御龍訣的影響痕跡。

倘若平安度過幻劫,便能夠迎來修行途中十分重要的一步,那就是知身大成。而到現在,陸正才明白何謂真正的知身大成,其實知身大成之後,已經是步入了知心境。

元神與天地直接交感之後,經歷幻劫不迷,此時元神穩定凝固,重新與意識之感相合,恢復肉身本有之感。但是此時肉身已歷變化,意識之感受元神洗練清明,與之融合而名爲心!

修行界中道門和佛門在此處,法訣就有極大的差異,知心之訣爲門內秘傳,即便是道門十一宗之內,知心之訣也是不一樣的。但陸正哪一宗的法訣也沒用,他是在荒未央和御龍訣的提點之間,結合天地之聲的感悟之中,自己進入知心境的。

ωwш ▲TTKΛN ▲c ○

何爲魔?何爲邪?此心本是元神內外交感而生,因定中清明而有,並不是說七情便是心,而是因七情可見心。若從道門而言,此心非有非無有,要在虛而能容,能容而無所容,蕩蕩然,無可名狀,不可強名。若從佛門而言,此心非實非不實,要在觀妄而證其空,既是妄即同無有,證其空則亦不同於無。而如陸正則是依於七情而發!

那麼魔和邪便是以此交感之中內在躁動之慾爲心,落入魔中,以外在所感之情爲心,落入邪中。如陸正受魔邪,則是七情躁動,隨其欲所爲而爲,自喪其本,迷途不返。修行至此,當滅除六慾,安撫七情,歸本還原,安處不動之境,免於有爲之亂,回覆本來清明。

到此地步,心不外馳,再度回身,一切心之所受,還回復肉身所感,此時方知肉身亦爲我本,心既無爲,身亦不成器。如此以無爲之功,達心不忘身,身不欺心之境,身心方能通透而相合,如此可稱有我。有我而後有我之所爲,所爲不離其本,然後可以無所不爲,便是知心大成。

如同知身大成即入知心境一樣,知心大成亦是如於知道之境,陸正此時的境界正在於此,可稱聞道之始。道門修行人皆以聞道爲小成,到了知道大成,便可稱得道。得道之修行人,便可以傳道於弟子,到了這個地步,修行人便可以開始收徒傳授弟子,爲人稱師。

這一切都是陸正在定中所明白的,修行到了知心大成,眼光和見識已然不同,心定慧生,從懵懂步入清明,所行有本,氣象已是不同,能隨所見而生種種慧悟,因其所聞而知種種境界。這種明白不假思索之力,不受見聞傳授之功,而是一種洞徹。打個比方來說,就好像一個人原本身處黑屋子之中,儘管摸遍了一切,隱約有所感覺,但始終都是模糊的,現在一下子爲他打開了一扇天窗,陽光灑入,照亮了一間黑屋子一般,對以前所不能明白的東西,一下子就明白了,更不必用任何言說。

至此陸正身上的神通也起了極大的變化,有了更進一步的境界。千里眼和順風耳,不僅能比之前看得聽得更遠更清晰,而且能夠達到一種玄妙的所見能明,所聞能知的境界。比如拿來一株陸正從未見過的草藥,陸正就可以憑藉眼見鼻嗅就能確定這株草藥的基本姓狀,對自己有什麼效用,當然更進一步的認知,也可以通過舌嘗,那自然會更加的精準。

修行入知心而成種種法術,陸正已經到了知心大成,接下來便是可以學習種種法術妙用了。(未完待續。)

第四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十八章 兩界山第七十九章 聖身殘留唯一念第六十八章 千年流光凝當初第八十三章 同氣可相求第三十七章 阿彌陀佛第四十五章 聖宗門人第十三章 桃花第五十六章 相對不識眼前身第九十四章 正心第九十四章 正心第八十四章 三載雕流光第二章 不如一死第三十八章 賢人隱第四十五章 我行有缺袈裟漏第七章 孰者爲真第三十三章 簇擁未受況挾持第七十二章 修行劫第九十八章 興疑答非所問者第二十五章 石中劍第二十四章 象帝先第七十二章 此德此身此千年第七十二章 疑入窮途已無路第六十六章 同此心第三十二章 伏憨虎第四十九章 斷慈滅蒙第七十四章 黃雀在後第七十章 緣滅陸止一的單章第二十三章 垂象成形賦自然第九十章 輸贏定第二十八章 咒曰自在能感應第四十五章 白虎第二十七 機心第五十九章 播名感得故人至第五十二章 萬物非天地第五十三章 相酬以言風馬牛第三十七章 天之怒第十三章 誰教領受刻骨寒第八十八章 何來何去第六十六章 紛至沓來第十一章 明道故無疑第二十一章 天欲第十二章 同出異趣第二章 情緣何由豕縱橫第十六章 觀我生第三十章 此時心第五章 肉我所欲第四十章 靈木之變第五十一章 始作之者第八十四章 正行定命第十九章 此心兮何求第三十章 此時心第九十五章 針鋒相對第九十八章 驚聞第四十二章 何所取第十章 變中有所得第三十二章 擊西聲在東第五十七章 圈禁之族第十六章 小神通第二章 不如一死第六十六章 火中洞見第五十三章 銀絲拂塵第九十六章 務實遣其賓第八十二章 一心感通時第八十八章 何來何去第五十九章 御物唐小九的單章第十一章 明道故無疑第九十五章 兩難之中第五十三章 妖音第二十四章 道門五山第二十四章 修行界第四十八章 諸緣再歷見初心第六章 有爲者第九十三章 雲臺座落顯羣仙第三章 龍圖之意第三十二章 生滅一心第五十七章 一山盡拜第三十二章 佛國仙界何眼前第四十三章 天地之心第六十四章 從容進退言行外第八十四章 招提之僧名小心第八十八章 何來何去第三十七章 九死一生第十五章 進退何憑據第九十九章 放而縱之第四十八章 步步求生第三十三章 師兄不及第七十二章 明月無歸處第四十七章 從無住立一切法第三十五章 五葉赤金蓮第七十四章 聚散一片雲第九十五章 針鋒相對第七十五章 何意顛連惜此身第二十章 六識珠第六十章 大戰之初第六十四章 火靈神樹第五十五章 達者是爲師第三十一章 佛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