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朱景深的劍

朱景深驚訝地看着聯袂而來的柳東行與顧文怡,心裡隱隱有幾分欣喜。因爲柳東行在場,他不敢做得太明顯,一舉一動都是依禮行事的,只是忍不住悄悄打量文怡幾眼,看着她的好氣色,心中爲她高興之餘,又難免生出幾絲酸澀。

而這幾絲酸澀在他聽到文怡的來意後,便成倍成倍地瘋長了。

“夏姨娘胡言亂語,我已經處置了,也跟柳將軍把話說明白了。”他看了看柳東行,“還有什麼事是需要說清楚的呢?柳將軍,你若心存疑慮,大可與我直說,實在不必驚動尊夫人。”

柳東行沒有吭聲,只是微微笑着,文怡則正色道:“外子本來也覺得無需前來,只是小婦人心裡卻不這麼想。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那位夏姨娘是怎麼會生出那等荒唐念頭的呢?少不得要追究一番,若事情全是她一個引起的,處置了她倒也罷了,萬一還有別人在嚼舌,處置了她一個,也沒法防止流言外泄。到時候,小婦人名聲受損事小,就怕壞了康國公的名聲,那豈不是小婦人夫妻疏忽的罪過?”

朱景深聽得心中隱隱刺痛,臉色有些蒼白:“柳夫人……言重了,我已經問過了,是她胡編亂造的,自以爲得計,還不曾外傳,她身邊的人我也處置了,倘若再有人生事,柳將軍與夫人便是取了我的性命,我也無怨。”

“國公爺言重了。”文怡並未被他的話感動,“小婦人從前雖與國公爺見過幾面,但自認從未有過失禮之舉,夏姨娘爲何會生出那種念頭呢?想來其中必有誤會吧?因此小婦人特地請外子陪同前來,是想與國公爺將事情分說明白,免得再有人誤會了。”

誤會?朱景深的臉色又白了些:“哪兒有什麼誤會?原是……原是我當年少不經事時的一點荒唐想頭罷了。”

“那國公爺又怎會生出那等想頭呢?”文怡移開了視線,不想去看他的臉色,“小婦人頭一回見國公爺,是在查家城外的莊子上,當時還有查、阮、龍、李等好幾戶人家的小姐同行,因國公爺受了傷,又與查家小姐起了口角,查家小姐一時惱了,便賭氣不讓人送吃食給國公爺。小婦人那時與查家小姐交好,擔心她如此任性,會給她家帶來麻煩。國公爺好歹也是宗室貴胄,又在宮中養大,深受皇后娘娘疼愛,在莊子上受傷,查家已經理虧了,若再怠慢貴人,豈不是惹禍上身?因此小婦人便以查家人的名義,悄悄請婆子送了些吃食給國公爺。國公爺可還記得?”

朱景深怔了怔,看了柳東行一眼。柳東行神色不動。他知道妻子與朱景深相識的經過,卻從沒聽過這麼詳細的描述。

這正是文怡的用意。朱景深對她是真有情也好,假有情也罷,已經註定成不了氣候了。雖說皇家有意留他做個活招牌,但也不可能容他掌握權勢,因此他就算對她夫妻二人懷恨在心,也不會對柳東行有實質上的傷害,即便是將謠言傳得到處都是,她也可以使計讓外人懷疑,是因爲柳東行制止了康王府的逆謀,才招來了朱景深的惡意中傷,那對後者的傷害更大,針對她的一點閒言碎語,反而不算什麼了。然而,柳東行是知道朱景深想法的,若是對往事不清不楚,說不定會留根刺在心裡,總有一天會發作出來。文慧的做法讓文怡得到了啓示,覺得趁着眼下的好時機,把事情說開了,又有朱景深做見證,正好讓柳東行知道,她與朱景深之間是絕無半點私情的,叫他自個兒將那根刺拔了。

朱景深看着文怡的雙眼,隱隱猜到了她的想法,心中酸澀更甚:“記得,怎會不記得呢?我也不瞞你,其實……我那時是故意氣查玥的。查家夫人憐我幼失怙持,對我多有照應,可查將軍是帶兵的,怎能跟我一個藩子世子來往密切?若是遭到皇家忌諱,豈不是我害了他家?因此我只要遇到機會,就會想辦法胡鬧一番,好引得他家疏遠我。我那時候……萬萬想不到查玥還會命人送吃食來給我的。”

文怡一怔,不知是該後悔還是嘆息,若她早知道康王世子就是前世刺她一劍的人,若她早知道康王世子是故意惹惱查玥……也許一切都會不同了。

柳東行輕輕握了握妻子的手,正色對朱景深道:“拙荊也是幼失怙持,只與祖母相依爲命,從小沒少受苦,因此看到有人同病相憐,總是忍不住伸出援手。她當時不知道國公爺的用意,因此纔會多管閒事,但我想她即便是知道了,也會不忍心的。”

因爲同病相憐,纔會伸手相助嗎?朱景深只覺得自己越來越難受了。

文怡卻欣喜於柳東行的助言,連忙打鐵趁熱:“我確實是有那樣的想法,無論如何,國公爺那時候都已經受了傷,便是說話做事再叫人生氣,旁人也該讓你三分纔是。不想國公爺會因此記了小婦人的好,過後還提醒小婦人當心別人暗算,小婦人當時心裡也是十分感激的。”

朱景深淡淡地道:“太子妃在路王府差點兒遇險,當時我就在旁,知道你與她交好,我提醒你,不過是因爲厭惡鄭家女兒,不希望她奸計得逞罷了。柳夫人也不必感激我的提醒,當時你不是還送了我傷藥麼?就當是謝禮好了。”

文怡低下頭:“可是後來國公爺又提醒了我一回,就是路王府賞花宴那次,雖說當日家姐仍舊中了鄭家小姐的算計,但國公爺歸還手串,卻爲家姐避了更大的禍事。小婦人心裡自當感激。”

朱景深咬咬脣,眼圈有些發紅:“那次是順手而已……我只知道鄭家小姐在算計人,卻不知道是怎麼算計的,沒能幫上忙,真對不住。”

“國公爺言重了。”文怡道,“您一片好意,小婦人卻不知好歹,對國公爺派來的使者多有失禮之處,還請國公爺勿怪。”

朱景深輕笑:“秋檀那丫頭,向來迷迷糊糊的,大禍小禍沒少闖,我都替她捏了一把汗,只是那時候我身邊沒幾個信得過的人,只好繼續用她。柳夫人曾有過失禮之舉麼?我只記得秋檀十分高興,至今還將你賞她的鐲子當寶貝收起來呢。”

文怡心中暗暗鬆了口氣。幾次遇見,她能留做把柄的,也就是那次賞給秋檀的鐲子了。既然朱景深願意當着柳東行的面說開,今後想必不會再有後患。

接下來便是最要緊的一件事了,文怡小心地看了朱景深一眼:“小婦人指的不是那一回,而是後來秋檀在武德廟裡遇見小婦人,卻叫小婦人訓斥了幾句那一回。說來倒叫國公爺笑話了,小婦人當時還以爲她假託送信的名義,說了許多荒唐之言,故意戲弄於我,一時氣惱,便口不擇言。其實國公爺並沒有那個意思吧?其中必定有誤會,還請國公爺勿怪纔是。”

朱景深苦笑,那當然不是秋檀編造的謊言,只是事到如今,再作澄清又有什麼意義呢?

他道:“柳夫人,當時是我糊塗了,生出了不該有的念頭,秋檀不懂事,也糊里糊塗地照我的吩咐行事,這事兒與她不相干,都是我的錯。柳將軍與夫人要怪,就怪我吧。只是那念頭雖荒唐,我卻是不曾後悔的。我自小在宮中受了無數白眼,因爲心有疑慮,即便有人待我親善,我也要想盡辦法惹惱了,疏遠了。唯有柳夫人,雖與我未曾相識,卻一再出手助我。還有一件事,柳夫人大概也忘了吧?東陽侯府請客,我在侯府門前被人羞辱,事後東陽侯世子卻親自向我道歉,我知道,這是柳夫人向太子妃進言,東陽侯家纔會這麼做的。太子妃進宮後,我的處境也好了許多。我雖年輕荒唐,卻不是不知好歹的,又怎會忘了夫人的恩典?”

朱景深轉向柳東行:“不瞞柳將軍,我那時將柳夫人當成是仙子一般,聽說她定了親事,夫婿卻十分不堪,心裡爲她叫屈,便暗中命人留意將軍的消息,不想一時疏忽,叫太子爺發現了。太子爺疑心我要圖謀不軌,我慌亂之下便將事情坦白相告,不想反害得將軍上了戰場,幾乎遇險。我那時候心裡也有幾分妄念,以爲將軍若一去不返,柳夫人便能擺脫這樁不如意的親事了,後來聽說柳夫人堅持出嫁,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

柳東行微微一笑:“末將倒要感謝國公爺,若非國公爺舉薦,只怕末將到如今還在熬資格呢,又怎能有機會爲國征戰,殺敵立功呢?”

朱景深勉強笑笑:“那是將軍英勇,怎會是我的功勞?我幾乎害了將軍,也害了夫人,心中每每想起,便忍不住冒冷汗。”

文怡放緩了神色:“國公爺既知後悔,還請日後行事謹慎些纔好。小婦人當日無論是相助還是進言,都不過是無心的,並無深意,能得國公爺記掛,實在惶恐。即便小婦人對國公爺曾有過幾分善意,國公爺也已經報答了,實在不必再提起。”

朱景深淡淡地道:“哪裡有這個道理?柳夫人如今又幫了我的大忙,柳將軍更是救了我的性命,我若將此大恩忘卻,豈不成了畜牲?”

文怡聞言眉頭一皺,正要說話,便看見朱景深朝自己深鞠一躬,口稱:“還請姐姐不要因兄弟曾經的無禮之處,便疏遠了兄弟纔是。”她不由得一怔。姐姐?

柳東行眉梢一挑:“國公爺此言何意?”

朱景深直起身笑了笑:“我是父母長子,並無兄姐,在宮中孤寂之時,總想着若有一位姐姐就好了,她必會處處關懷我的衣食,當我做錯事時,也會厲聲指點。想來柳夫人所做的不就是姐姐會做的事麼?還請姐姐不要嫌棄兄弟。”

朱景深身份敏感,柳東行又正好駐守康南,若是文怡與前者認了姐弟,反而不好。文怡正要回絕,朱景深又忽然笑道:“我又糊塗了,非親非故的,我又是個討人嫌的,若是認了夫人做姐姐,豈不是連累了姐夫?將軍夫人勿怪,只當我胡說就是。”頓了頓,“不過我對夫人的敬意是不會稍減半分的。”

這是……避嫌的意思麼?文怡拿不準。柳東行卻笑着說:“國公爺擡舉,原是末將夫妻的福氣。不過是說笑罷了,末將自然不會見怪。”

該說的話都已經說完了,朱景深心中難受,不想在文怡面前失態,便勉強笑道:“時候不早了,將軍還是早些送夫人回去吧。”

柳東行便順勢起身:“說得也是,天色已經不早了。”伸手攙了文怡一把。

夫妻倆告辭了,朱景深殷勤地送出門來,正是一片賓主和樂之際,忽然聽得內院方向傳來一聲女子尖叫,一個頭發凌亂、衣着狼狽的女子闖了出來,惡狠狠地盯着文怡與東行,嘶啞着聲音道:“不許走!給我把話說清楚!”

“放肆!”朱景深的臉色頓時黑了下來,“丫頭是怎麼看人的?!居然將瘋子放出來?!”

“我沒瘋!”那女子瘋狂地大叫,“國公爺,我是你最寵愛的未馨啊!你不是很寵愛我嗎?!爲什麼……我也是爲了國公爺,纔會這麼做的,爲什麼你要把我關起來?!還說我得了瘋病會傳人,不許我出屋子……是不是紫瀠那丫頭說我的壞話了?!我身邊四個丫頭,除了她被調到你身邊,其他全都被國公爺打殺了,一定是她使了壞!背主的東西,不得好死!”

“誰背了主?!她又背了哪個主?!”朱景深冷笑,“我纔是她的主,你以爲自己是誰?!”說完又罵下人:“趕緊把她嘴堵上!”

丫頭婆子連忙上來堵夏姨娘的嘴,後者卻掙扎着要逃開束縛,又用一種仇恨的目光盯向文怡:“是你吧?就是你吧?!國公爺會生我的氣,都是因爲你!哼,什麼好東西,你也不過是個……”話未說完,便雙眼圓瞪,整個人僵住了。

朱景深不知幾時從腰間抽出了一把軟劍,一劍捅入夏姨娘的腹部,乾淨利落地,再次抽了出來。

夏姨娘瞪大着眼,緩緩滑落地面,雙眼瞬間失去了光亮。

第352章 最後警告第222章 背後是誰第401章 圈套(下)第391章 誤打誤撞第410章 事過境遷第106章 臨別依依第96章 驚弓之鳥(下)第360章 同心協力第423章 拔除隱患第373章 收服部屬第358章 暗潮洶涌第313章 東宮召令第377章 威逼利誘第46章 今日六房第171章 一張紙條第406章 小別重逢第44章 苦心相勸第85章 驚疑不定第299章 小夫妻第93章 庵堂清靜第187章 特別年禮第264章 二房賀禮第389章 搶來的功勞第292章 千里之外第365章 循循善誘第411章 祖孫情深第216章 姐妹易嫁第420章 麗人有約第318章 再謁東宮第401章 圈套(下)第60章 貴戚臨門(下)第158章 計賺於老太第13章 救命恩人第216章 姐妹易嫁第240章 顧慮盡釋第337章 心結得解第208章 故人重逢(上)第327章 母愛如山第127章 背後真相(上)第208章 故人重逢(上)第47章 有朋自遠方來(上)第151章 謎樣少年第11章 各有思量第133章 羅四高升第317章 同牀異夢第73章 半夜火來第311章 文慧的決意第193章 黃雀在後第57章 柳氏秘辛第267章 固執己見第418章 康國公第92章 顧家長媳第213章 玉花委地(下)第391章 誤打誤撞第243章 顧文怡出閨成大禮(中)第63章 姑嫂有隙第209章 故人重逢(中)第187章 特別年禮第377章 青州事變第83章 歷史重演第15章 下榻農莊第256章 以德服人(下)第321章 意外旨意第146章 貴人們(一)第222章 背後是誰第263章 坐困愁城第381章 最新傳聞第417章 怒揮慧劍第272章 少女心事第215章 城中流言第247章 新人新宅第133章 羅四高升第18章 初提置產第354章 世上難事第166章 調令下達後第375章 誰幹的第102章 祖孫探病(三)第394章 天降救兵第191章 撞個正着第312章 走投無路第184章 舊日禍根第213章 玉花委地(下)第95章 驚弓之鳥(上)第44章 苦心相勸第276章 周而復始第278章 文嫺出嫁第122章 東廂密議第16章 聶家表哥第304章 肺腑之言第168章 任性少年第181章 各懷鬼胎第229章 搬離侍郎府第387章 自投羅網第30章 推波助瀾第307章 封賞旨意第339章 醒悟與放下第383章 親疏遠近第302章 得意失意第421章 自作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