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杞這個人,在長安官員當中算是有名的了。
雖然其人人品,衆所不齒,但是誰都不能否認此人自保的本領。五年前的李亨、安祿山之變,他先後爲李亨、安祿山出謀劃策,雖然沒有直接證據,可在當時的清算氣氛下,間接證據就足夠讓人丟官去職流放安西了,但這廝卻生生脫身!
據說葉暢原本要窮治其罪的,甚至在背後還說過“是兒不死,國事必壞於其手”,可是仍然有不少人爲他求情,便是元公路自己,念在盧杞之父盧奕的情份上,也曾經替他說過好話。
他的父親盧奕畢竟是爲國捐軀,死於民亂之中,算得是忠直剛烈之士,在朝中頗有名氣。這等情形之下,他又因爲不是首謀主犯,算是脫過一劫,並未受到嚴懲,只是不許出仕了事。
不許出仕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懲罰了,盧杞在離開長安三年之後,兩年前又回來,暗中活動,希望李隆基取消對他的禁錮令,只不過一直沒有什麼成果。可現在,他又跳了出來,推波助瀾,幫李俅出謀劃策。
至於他是不是真的看好李俅,就只有他自己心裡有數了。
長安城已經快到一年中最熱的季節,盧杞行走在街道右邊的陰影之中,他的臉也是陰沉沉的。
他喜歡走在陰影裡,邊樣他臉上的胎記就不會太過明顯。
“就是這裡了。”來到一處建築之前後,他擡起臉,看了看上面的牌匾,“文章道義”四個字,讓他嘴角浮起一絲冷笑。
“葉十一這廝,這些年東奔西走,少有安寧之時,這幾個字倒是還沒有廢掉。”
匾上的字是葉暢親筆所書,寫給杜甫的,而杜甫又將之懸在報社之前,一來是自勉,二來是保護符。這幾年裡,杜甫可是沒有少嬉笑怒罵,有針貶時弊,也有對某些權貴的批評,而且他是火力全開,從守舊官員們的愚頑,到新貴族們的貪婪,都是他攻擊對象。這樣一來,杜甫得罪的人可就多了,雖然給自己贏得了清名,也招來了不少仇家。有葉暢的題字在門頭,那些仇家想要報復,甚至街上的無賴地痞想要騷擾,都得三思而後行。
“請問杜公在不在,我預約過了的,姓盧,約好此時相見。”到了門房處,盧杞談吐裡卻是謙遜。
“姓盧……確實有其事,可是盧杞郎君?”門房拿着一疊厚厚的單子翻了翻,然後笑道。
“正是在下,杜公很忙啊。”看到那些單子上都是杜甫的會面安排,盧杞不經意地問了一句。
“那是自然,‘無印御史,百姓諫議’,這可不是虛名呢。”門房頗爲驕傲地說道。
“無印御史、百姓諫議”是民間給杜甫的綽號,不過隨着這兩年報紙漸多,不少主筆都以此自勉。盧杞這些年以化名在報上也發表過一些文章,有的時候,收到讀者對自己文章的點評,免不了沾沾自喜,覺得自己也配得上這八個字了。
門房放他進去,到得裡面一間亮敞的屋前,盧杞看到這屋子大窗大門,而且窗子都是玻璃的,心裡便有些嫉妒。這年頭,連個私報的主筆,都有錢將自己的書房弄成這模樣,他這個官臣之子,世家之後,卻還落魄潦倒,爲人所驅使!
書房前是間小屋子,擺着張桌,還有一個年青人坐在桌前,據盧杞所知,這是杜甫的助理。據說這是遼東傳來的習慣,一些有天賦學問好的年輕人,被派到某個實權人物身邊充任助理,爲期一年到兩年,熟悉各項事務,然後再到最基層,一般是從小頭目開始做起。
據葉暢所說,唯有如此,這些心高氣傲的年輕人才會知道上下之不易。
盧杞對這一套沒有什麼興趣,與那年輕人打了招呼,那年輕人便爲他開門,然後聞聲而起的杜甫迎到門前:“一直不曾想過,在報上寫文的‘路過’就是盧郎君啊。”
盧杞發文之時用的是化名“路過”,也算是小有名氣,若非如此,沒有那麼容易見着杜甫。兩人寒喧了一會兒,開始切入正題:“聽聞杜公在做一件大事,查問工場、礦山之弊端,不知是否有之?”
杜甫頓時警覺起來:“此事盧郎君如何知曉?”
“既在貴報上發文,貴報的一些動向,我還是時刻關注的。”盧杞嘆了口氣:“不才爲明主所棄,只能靠着賣文來賺幾文錢的潤筆,知曉貴報之動向,也好下筆有所依據。”
這個解釋還算正常,杜甫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地道:“盧郎君準備跟進?”
“正是,故此請杜公將手中的材料分潤一些與在下。”盧杞深施一禮:“杜公知道,我如今是到哪兒都不受待見,無杜公相助,便難成事。”
所謂君子可欺之以方,杜甫經過這些年報社的折騰,早就不是什麼君子,可是盧杞之話還是打動了他。此人畢竟是忠良之後,雖然年輕時有些荒唐,這幾年裡學問卻有所增長,從他發的文章裡可以看出,他看問題相當深,言辭鋒銳尖刻,倒是一個有能力之人。
故此,出於愛才之心,杜甫稍稍猶豫了會兒,拿出了一份資料,抽出其中部分,擺在了案頭之上。
“只有這一份,你只能在此處看,若要記些什麼,我可以給你紙筆。”
“多謝杜公。”
盧杞道了謝,接過那些材料,細細看了一遍,還借了紙筆,將其中他最關注的一些內容記了下來。
這些東西,是杜甫遣人蒐集整理出來的,這些年間,一些豪強開辦工場、礦山時的暴虐行徑。
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它們對於人性命的漠視,以開礦山爲例,雖然在遼東大力推廣的礦山條例之中,明確說了礦山的第一要務乃是安全。但那些權貴土豪們哪裡管得了那麼多,天下有的是窮困潦倒的苦哈哈,願意爲了一日十幾文錢到礦山底下去送命。
工場同樣如此,遼東是嚴格的六時辰工作制,即工人在工場做工,每日不超過六時辰,若是加班,則需要另行支付比正常工資高的加班費用。但是杜甫的調查中,卻有一日八個時辰乃至九個時辰的工場,而且幹這麼久,其人所獲薪水,尚不及遼東工作六個時辰的同工種工人。
即使這樣,這些豪強權貴還想方設法剋扣,京中的大豪強們要好些,最可惡的就是鄉間的小豪強,他們利用少數工頭,百般凌虐工人,致使工人又被稱爲“工奴”,其處境甚至不如奴婢。
這些事例與數據,看得盧杞這樣的人都暗暗心驚,不過同時他又覺得歡喜,這正是他所需要的東西。完畢之後,他再次向杜甫道謝,然後告辭離開。杜甫將他送至門前,交待道:“礦山工場,雖是種種弊端,但切不可因噎廢食,故此盧郎君筆下矛頭所指,當是那些不循規矩不守道義的黑心礦山工場,此事萬萬要記住。”
盧杞笑道:“在下曉得,請杜公放心。”
他口中這樣說,心裡卻另有計較。
葉暢提出道統論之後,利民即爲道統,幾乎成了公論,這等情形之下,想要改變葉暢推行的政策,將國家權力收歸皇帝手中,就必須以其矛攻其盾。只要找到這些礦山工場在私人手中坑民害民的證據,那麼就可以用來充當將之收歸天子的理由。
李俅、元載、盧杞等人,總結此前的經驗,確認葉暢能在短短二十年間積累起連皇帝都無法比擬的力量,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他控制了天下財富中的大半。所以,想要與葉暢抗衡,就必須也控制財富,李亨、安祿山速敗的原因,與其說是被葉暢在軍事上擊敗,倒不如說是被葉暢在經濟上擊敗。
盧杞很想看到,葉暢被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時,臉上的表情會是怎麼樣的。
他並不奢望李俅能成事——事實上,他很清楚,自己只是卞平推出來的一枚棋子罷了,但他也不是一個甘於被利用的人,卞平如今已經不在情偵系統,此事他也略知一二,而且從種種跡象中,他推斷出,卞平並未得到葉暢授權。既是如此,就怪不得他耍些花樣了。
事後葉暢就是追究,他也有理由可以推託——是卞平讓他做的,他爲了做得更好,只能如此。
帶着自己的小心思,他出了報社之門,來到街道之上。才走沒有幾步,忽然間聽得有人叫道:“衛王回京了!”
“衛王回京了,快去看,衛王的儀仗已至春明門!”
“他老人家可回來了,說來也怪,雖然天下太平,但他老人家不在長安城中,我的心就會惴惴不安,可一得知他老人回來,我這懸着的心啊,就又放回去了。”
“何止你一人,我也是如此啊。”
周圍人們聽得葉暢回京的消息,一個個如釋重負,大約是最近長安城中詭譎的氣氛傳了出來,讓這些平民百姓也覺得不安了吧。
不過一聽到他們如此敬重葉暢,盧杞心裡就生出厭惡。
同時他也非常吃驚,葉暢回來的速度也太快了。
據他所知,半個月之前,在獨孤明等人的堅持之下,李俅終於下詔請葉暢回京坐鎮,使者就是快馬加鞭,要趕到遼東也至少需要七天時間——這五年裡,葉暢不僅將被戰亂破壞的道路系統修復了,而且還進一步強化的郵驛和道路體系,象長安去遼東幾乎都是坦途,六百里加急的情形下七日七夜正好抵達。
但葉暢回來……竟然也只用了八天?
帶着一肚子疑惑,盧杞混雜在人羣之中,跟着衆人到了御街之前,看着葉暢的儀仗在此進入皇城之內。
李俅登基之後,便將自己的居住之地搬回了大內,而李隆基停柩之處,也在西內。葉暢到了京中,未入自己宅中停留,先來大內拜謁,姿態可謂做得十足。
只是他雖如此謙恭,在李俅心中,卻未必如此感覺。
“你……你說什麼,葉暢……衛王已經到了京城之中?”李俅驚愕地道。
高力士比李隆基還要早一年去世,如今宮中太監的大頭領乃是周相仁。當初的小太監因爲抓住了機會,現在成了宮中一言九鼎的人物。李俅雖然也想換上自己的心腹,可是因爲登基時間尚短,一時間還沒有機會。
“是,聖人,如今衛王便在宮門之前侯旨。”周相仁低聲道。
“讓他……元載呢,元載人跑哪兒去了?”李俅原本是想讓葉暢進來的,但是又覺得心底發虛,要喚元載來見自己。
他最希望召來的,還是王忠嗣。只不過王忠嗣在川黔之地呆得久了,一身病患,而且隨着李亨的叛亂,早就心灰意冷,如今基本上就是在家裡稱病養着。就是元載,想要見他都比較困難。
“元公如今在家中,要請他來,還需要一段時間。”周相仁猶豫地道:“陛下,是不是讓衛王在外等候?”
話說得客氣,實際上是提醒李俅,讓葉暢在外等可不是什麼好事。周相仁身爲內監總管,對李俅的一些小動作自然有所察覺,他不欲捲入此類事情當中,因此才裝聾作啞。但此刻怠慢了葉暢,卻不是什麼好事,原本可以妥協的,很有可能就因爲這樣的小細節未注意而激化了矛盾。
“關鍵時候,他卻不在宮中!”李俅喃喃罵了一聲,強自鎮定,然後道:“周相仁,你替朕去將衛王迎來。”
周相仁出去之後,李俅想想不對,召來自己的心腹小太監,低聲吩咐道:“將禁軍……唉,將東宮中的武監,令他們披甲,埋伏在殿後!”
禁軍中葉暢的影響太大,他實在信不過,因此便召來所謂“武監”。這些是他在爲太孫時所練的一批太監,都孔武有力,只是數量很少。聽得這些武監的腳步聲,他才安下心來,不一會兒,便看到葉暢身着素服出現在他面前。
“臣蒙先皇不棄,簡拔於草莽之中,略略進爵,以些許微功而封王,又賜尚主,受恩之重,未報萬一。如今先皇仙去,臣願辭去官職,爲先皇守靈三載,還請陛下恩准!”
雙方寒喧一番,說了些讓李俅都覺得不自在的客套話,然後,他就聽得葉暢提出了一個讓他震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