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九河擡頭望了望陰沉沉的天空,罵了一聲。
“得快點,若是遲了,就得淋一身雨去見葉郡公了。”他向左右的人道。
周圍人應了一聲,戰馬又加緊了一些。清一色的大宛好馬,疾馳起來,雖然只是三十餘人,卻也有千百人的氣勢。
安西商會最受歡迎的貨物,就是那些大宛好馬。哪怕遼東之地,接近契丹、奚等盛產戰馬的部族,也多喜歡用大宛馬。一匹好的大宛馬,在安西只值幾十到一百貫,到了這裡,就可以值五百到一千貫,那種汗血寶馬,更是值萬貫,卻還有價無市。
時值大唐天寶十四載七月二十七日,原本在安城州的羅九河,奉命往建安城與葉暢相見。
與同樣被召來的葉挺不同,羅九河始終記得,自己乃是降將,故此他在遼東體系之下算是最謹小慎微的一個,不求有大功,但求無小過。這種相對保守的性子,也體現在他這些年的功績上。無論是對付契丹、奚人,還是對上渤海、安祿山軍的騷擾,他都是甚爲謹慎。
這種謹慎,其實不合乎他內心所想。
在離着建安城足有五里的地方,羅九河就看到了一團煙霧滾滾而上。空氣中似乎都帶着一股刺鼻的味道,不過羅九河對這種味道並不厭惡,那是鋼鐵與烈火的味道,每每都讓他想到戰場。
“什麼人”路旁的崗哨裡傳來呼喝之聲,一具具拒馬橫在道路上,迫使羅九河等不得不降下速度。
這拒馬是新置的,雖然崗哨早就有了,可以往並沒有這麼嚴密地搜查。
“原來是羅將軍”認出羅九河之後,崗哨裡的衛兵卻沒有立刻放行:“還請將軍出示令牌”
羅九河將調自己回來的令牌拿出給那衛兵看過,然後問道:“這邊怎麼也如此?”
“郡公之令,而且南邊傳聞,郡公初至旅順,那些細作便有異動。”那衛兵沒有隱瞞自己所知,他知道的也不是什麼秘密。
“異動……當真是狗膽包天。”羅九河心中微微怒了起來。
他雖然在葉暢手下謹小慎微,可是並不意味着他對葉暢就不尊敬,相反,正是因爲對葉暢的敬重,所以纔會如此小心地維護着上司與下屬的情誼。
“可不是……當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那衛兵說了句近日旅順開始流行的口頭禪,然後笑了起來。
羅九河離開這處哨崗繼續前行,每隔裡許,便有一處哨崗,當他抵達建安城時,天上已經開始噼噼啪啪地下雨了。
好在城門前有人迎來,給他們備了蓑衣,還有人問他們要不要在城門處先躲躲雨。羅九河心中焦急,哪裡敢在外等雨停,冒着雨便向着葉暢的大本營而去。
儘管建安城的空氣不大好,但街道卻還是很於淨的,其平整潔淨,不遜於旅順。因爲當初是撇開舊城建新城,所以城市的下水系統做得極爲出色,這樣的大雨,街面上卻沒有積什麼水。
硬化了的道路,也不會讓他們陷入泥濘之中不可自拔。
但雨還是太大了,這七月天的暴雨,來得甚爲迅猛,即使有蓑衣,也幫不了他們太多。當他們抵達城西北側的行營之時,渾身已經溼透了。
“羅九河求見葉公,煩勞爲我通稟一聲。”羅九河牽着馬來到門前,向着站在承檐之下的衛兵道。
“羅將軍只管進去,郡公說了,羅將軍只要來了不必通稟。”那衛兵讓開門:“裡面有熱水,也準備了於的衣裳,羅將軍先換身衣服吧?”
“你安置好我的隨從,我先見過郡公。”羅九河道。
稱葉暢“郡公”,他還有些不適應,開國郡公,才三十歲,完全是靠着雙手掙來——葉暢的功勳,着實讓他心生羨慕。不過他知道,自己是沒法子比的,論及膽量氣魄,自己無一處能及,更不要提政略智慧了。
只希望能跟在葉暢身後,隨着葉暢的功勞越來越大,自己也分潤得越來越多的功勞。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葉暢至今尚未有後嗣。
“九河來了,怎麼渾身都是溼的……先用熱水洗洗,換身於衣服再來見我。”葉暢看到渾身**的羅九河,眉頭輕輕皺了一下:“正需要你鼎力之時,千萬可別病了”
“是”羅九河一句廢話也沒有講,跟着一個警衛下去了。熱水是現成,於淨毛巾、軍服也都準備好了,羅九河動作很快,只是轉個身的功夫,就拾掇好了自己。
穿上於衣裳時,他對着玻璃鏡中的自己看了一下,心裡甚是滿意。
雖然已經年逾四十,但他身體依舊健壯,看上去和三十多歲的人沒有太大區別。而且他的精力比體力還要充沛,這些年又讀了不少書,從古時的兵書,到葉暢自己寫的一些被稱爲“實學”的書冊。書讀多了,人的氣質自然就有所變化,比如說,他的鎮定沉穩,既有性格使然,也有書籍的作用。
“襄平守捉使羅九河,向葉公報道”再見葉暢時,他挺直身軀,站得筆挺,行了一個遼東團練軍的新軍禮。
團練軍不算正規軍,所以有些軍禮、軍制,可以隨主官的喜好而調整。羅九河不以官場之禮相見,而是行軍禮,對自己身份的認知,讓葉暢很滿意。
僅這種謹慎,就足以⊥羅九河立於不敗之地了。
“九河,一年半前,你曾經擬過一份安東作戰計劃與我,其中說過,安東遲早會有一場決戰,這場決戰的規模、範圍以我們遼東的實力來決定,若我軍勢大,則是一場大戰,安祿山、渤海國、新羅國會一起夾擊我們。如今你看,邊場決戰是不是要來臨了?”
葉暢直接問主題,讓羅九河心神再度繃緊,他回憶了一下當初自己的那篇計劃,那篇計劃交上去之後,葉暢只是回了一個“知道了”,他原本以爲並不被重視,卻不曾想,葉暢在這裡等着他。
“如今我方勢力尚有不足,故此還不是大決戰。”羅九河沉吟了一會兒:“安祿山便決不會輕舉妄動,他甚至有可能打着與我軍聯手之名,在戰事不利於我軍時,乘機奪取建安城”
葉暢等了等頭,示意他繼續。
“渤海國因爲近兩年沈溪之事而對我愈加敵視,契丹人供其驅使。新羅人生性奸猾,慣於混水摸魚。故此,此次衝突,將是渤海國爲主,契丹人爲先鋒,新羅人觀望,安祿山則乘火打劫”
兩人都沒有去糾纏,同爲唐軍,安祿山怎麼敢對遼東動手這個問題。以安祿山對友軍的貪婪德性,總是會想到藉口的。
“若是如此,你當如何應對?”
“主動出擊,一舉破契丹部,契丹人畏威而懼強,先破之再撫之,則其部族爲我所用,可以反戈擊渤海人。加大對沈溪支持,令其北伐,牽制渤海人注意力。然後以精銳突擊渤海中京,毀其宗廟,奪其人口,返回遼東”
“那安祿山與新羅就不管不顧了?”
“各以一支偏師監視即可,此二者,不見渤海國之成敗,必不敢輕舉妄動。同時境內團練兵做好動員,若是此二者有異動,則以團練兵先遏之,待主力得勝回來之際夾擊之”
羅九河的對策,與他一向謹小慎微的性格完全不同,可以說大膽而冒險,甚至作出襲擊渤海國王都上京龍泉府的計劃來。渤海國立國不久,若真被攻破王都,其震動之大,足以⊥那些依附於其的部族紛生叛意,其北方的黑水諸部,也必然乘機起事,再加上沈溪的割據,整個渤海就會成爲一團亂麻,至少十年之內,對遼東再無威脅。
而且此戰的目的乃是懲戒和掠奪人口,並不需要統治渤海國境,故此所有投入都是一次性的,不必擔憂陷入持久的纏戰之中。
“若是現在依你之計行事,你以爲大約何時要以突擊龍泉府?”
羅九河心裡突的跳了一下,他琢磨了會兒,然後道:“今年是不可能的,不過今年可以先破契丹,邊境的物資準備,早就做好了,只需人力即可。兩到三個月爲限,若不能擊破契丹,便要退軍回來,以避寒冬。要突擊龍泉,須得到來年四月之後,乘氣候轉暖,一鼓擊之,無論成功與否,九月便要回師”
最大的問題還是寒冷的氣候,羅九河雖是安排了一個大膽的戰術,可在執行之時,卻依然謹慎。葉暢聽得心中歡喜,當下便道:“好,九河,此次召你來,便是爲了此事”
雖然有所猜測,羅九河還是激動起來:“可是要戰了?”
“嗯,朝中或許會有些變故……”葉暢沉吟了一會兒,然後看着羅九河:“九河,我不瞞你,朝中的變故,既有可能對我極利,也有可能對我極不利。無論利與不利,我都需要遼東能夠穩固,此是我安身立命之基業。”
葉暢很少用這種口吻對羅九河說話,羅九河心中頓時一凜,然後他又站起身來:“郡公只管放心,我對郡公忠心不二,郡公指哪兒,我便打哪兒”
是對葉暢忠心不二,而不是對大唐忠心不二,這話裡的玄機,羅九河說的人明白,葉暢聽的人也明白。
“我對華夏,亦是忠心不二。”葉暢用手輕輕撫着自己的胸口,聲音略有些低沉:“這些年南征北戰,所爲者此也。只是有些人私心過重,卻容不得我繼續爲國立功,富貴於我,不過浮雲,我領部下出海,自可以打出一片天地,便是稱王自立,亦不過是彈指之事。”
葉暢這話說得就有些“怨憤”之意在內,羅九河聽得心情激盪,他意識到,葉暢所說的朝中變故,恐怕會非常大。
“你知道此事,心中有所準備即可。”葉暢沒有細說下去,頓了頓之後,葉暢大聲道:“羅九河”
“在”
“今以你爲試遼東行軍總管府試副總管,統領遼東諸軍與團練兵,授予全權,負責遼東戰事事宜,爲時一年三個月,務必在明年十月之前,結束遼東戰事。”葉暢說到這,聲音稍放緩:“你可能應下?”
羅九河心幾乎要跳出胸膛。
這就是將遼東基業盡託於他手之意,其間重視、信賴之意,幾乎不用言語表達。
此前羅九河以爲,葉暢自己要坐鎮建安州,讓他爲前鋒,應對渤海國,卻不曾想,葉暢很於脆地將全部指揮權都交與了他。
“屬下定不負郡公所託,必獲全勝”按捺住內心的激盪,羅九河大聲應道。
“好,一應物資,岑公會爲你後盾,葉英、葉挺爲你臂助,他二人若有什麼不聽軍令之處,你直接處置,無須稟報於我”
“是”羅九河先應了一聲,然後笑道:“屬下與二位葉兄弟一向合作愉快,他二人都識得大體,必不會辜負郡公。”
葉英葉挺既是葉暢族人,又是親衛出身,他們二人如果恃此驕狂,羅九河想要控制遼東局面就有些困難了。葉暢並不擔憂羅九河會乘此機會自立,事實上,按照遼東軍政相衡的體制,羅九河就算是得了軍隊的指揮權,卻也不可能徹底控制住相當於預備役的團練兵,更沒有辦法控制住工場作坊裡半軍事化的工人。
不過羅九河在興奮稍淡之後,立刻就想到問題之所在:“郡公爲何將此大任交與我,郡公若是親自坐鎮,豈不更爲穩妥?”
“一來你有這個能力,二來我也不可能在遼東久居。”葉暢嘆息了一聲:“中原有事啊……”
中原各方勢力私底下的動作,葉暢豈有不知之理只不過天寶十一載與李隆基起過一次衝突之後,葉暢就對李唐皇室徹底失望,而且眼見李隆基越發昏聵,李亨又對他如此敵視,他哪裡還會願意爲了李唐皇室去全心全意?
若不是看在壽安的面子上……葉暢自己就要報復了。
但即使是給壽安面子,李唐宗室自己要作死,葉暢卻沒有義務去阻攔。他此刻跟着李騰空來遼東,此刻做出要在遼東掀起大戰的姿態,爲的是什麼,不就是讓那些蠢貨們放心去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