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滿堂朱紫爭先後

“流求……這不免有些遠吧?”

韋見素看着面前的這份名單,額頭上微微冒出了些汗。

他手中的名冊,厚厚一疊,足有近萬之衆,這些都是要流放流求的人。

不過這份名單的人物,卻不都是象元載一樣忠於李家宗室,而是這年餘被判流行的所有名單。其中約有一半左右,是元載這樣的,還有一半,則是一些作奸犯科之輩。特別是在此前的光榮鼎革中乘亂爲非作歹者,幾乎在事後被一網打盡,全部塞進這個名單中。

“韋公還不知麼,衛王的意思,就是充實邊疆海防,你看這個,今日得到的消息。”

高適將一份消息遞到了韋見素手中,韋見素端起老花鏡,看到那上面的情報,不由大怒:“番夷安敢如此,當驅逐國內所有波斯大食番夷!”

這份消息,乃是廣州刺史韋利見的急奏,波斯與大食圍攻廣州,他手中兵微將寡,只能棄城而走。

在壽安登基之後,葉暢進行了一系列調整,比如說,將原來的衛王府改成公館,丞相、六部尚書侍郎,每日早上在此聯合辦理公務。他自己兼首相,以韋見素爲次相兼吏部尚書,高適入京爲兵部尚書,第五琦爲戶部尚書,顏真卿爲刑部尚書,獨孤明爲禮部尚書,張鎬同樣入京爲工部尚書。但在葉暢的規劃中,將變六部爲十二部,即在吏戶禮兵刑工中,將刑部職司併入大理寺,另增教化、醫衛、交通、團練、水運、勸農六部。教化部負責實學的推廣,葉暢並未直接改變科舉,而是通過新增科舉科目的形式,將實學推廣開來;醫衛、交通顧名思義,主要是提高大唐人口的陸上交通水平,特別是推廣轍軌與混凝土道路;團練其實是公安部,新式軍隊要取代舊式軍隊,勢必裁汰大量軍人,這些軍人任其流入社會,恐怕會引起一些事端,以團練來收容之,既防患於未然,又增強了社會穩定;水運則是負責內河與海洋運輸,包括海貿事業與航路開闢,大唐一旦實現工業化,龐大的人口轉化成巨大的生產能力,必然要開拓新的海外市場,同時也要獲取海外的資源,這個部門便是提前爲此做準備;勸農則負責農業技術與新農作物的推廣,爲大唐的工業化提供更多的糧食與原材料。

只不過現在這新設六部還只有框架,具體如何充實人員開始工作,還需要一段時間。

“韋公這話說得不對,若是番夷盡驅,每年國內商稅便會少一大塊。如今朝廷行購糧制,幾乎不收租庸,商稅再少,咱們日子就難過了,難道咱們都靠衛王的私財養着?”第五琦搖頭道。

韋見素看了他一眼,雖然明知道這廝說得有道理,心裡卻還是有幾分不屑。

這廝不過是投靠葉暢投得早,一直在輔助葉暢辦銀行,此次各部調整,他直接被提拔到了戶部尚書這個職位上來,負責全國稅制的改革。葉暢施政頒佈的第一批政令當中,便有減輕農稅,改徵爲買之策。也就是說,以往百姓交皇糧國稅都是無償的,現在則不同,現在朝廷會返還一些貨幣,雖然朝廷統購糧食的價格低得讓人髮指,可畢竟比起以前百姓無條件交糧要好得多,也算是一筆善政了。

當然,別人是想不到葉暢的用意,之所以不完全免糧,是爲了方便中央權力干預和深入鄉間,避免鄉下的土豪劣紳完全控制鄉間。而給予交糧的農民一定貨幣,也在某種程度上是提高這些農民的市場意識,讓他們也介入到商品經濟當中去。

“總不能放任這些蠻夷,以我之見,這必然不是波斯與大食來攻,而是居住在廣州的蕃商勾結海盜所爲!”韋見素道:“說不得,要大動一回干戈,殺他一批了。”

韋見素心知,自己雖然是次相,二人之下萬人之上,但實際在本朝的地位並不穩固,很大程度上,葉暢只是爲了安撫舊派官員,才讓他留任。在有了合適人選之後,他只怕就要退休榮養,故此,他希望能在這段時間裡,儘可能立些功勞,讓自己再如此前一般,繼續留任。

而葉暢對於國外的挑釁,一向是持以牙還牙的態度,他幾乎拒絕一切退讓和妥協,如果非要妥協,那也是在大唐獲取足夠利益之後才同意。這等情形之下,韋見素難免投其所好,在所有涉外的事件中都持強硬立場。

“此事兵部會做好準備,但是我料想,此次鬧事的大食、波斯蕃人,不會久踞廣州,應當會乘船離開。如今大唐海軍正在籌建之中,需要壓制新羅、渤海與日本,暫時還顧不得南面。報復自然是要報復的,可需要從長計議。”

身爲兵部尚書的高適說到這,目光又轉向第五琦:“如今看來,我大唐需要三支海軍,方可以護衛海疆,旅順這邊的北海海軍,長江口的吳郡海軍,再加上廣州的廣州海軍……”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不等高適說完,第五琦就斷然道。

衆人都笑了起來,他們正式上任已經有小半個月了,這小半月裡,各部都想方設法要從第五琦那兒批得錢糧來,初時第五琦還幫他們想辦法,可現在,第五琦就是這一句話迴應。

國庫裡倒是還有些錢,但問題是,這些錢大多都有了用處。第五琦這幾天算出來,在今年剩餘的三個多月裡,他這個財政大管家手中能支用的錢,只有區區二百萬貫。這還是在不發生什麼意外的前提下,象韋處見所稟報的廣州發生戰事,從調兵遣將到撫卹賑濟,朝廷少說要花掉四五十萬貫,這樣的事情多發生兩回,那麼他就只有去找安東銀行借錢貸款了。

“第五公,你可別回絕得太早,其實我這裡倒是有一個計劃,你先看看。”高適將幾張紙推了過來。

第五琦接過來後看了第一眼,目光就凝住,又看了會兒,他有些猶豫:“如此行事,陛下與衛王可會應允,似乎……有些不合仁義之道?”

衆人都是一臉鄙夷,第五琦這廝還談什麼仁義!

“如今我大唐最精銳之兵,便在遼東,衛王曾說‘船堅炮利’,遼東節度使可當此稱!坐擁這樣一支強兵,在家空養着有什麼意思,以戰養戰,方是正途。”高適笑眯眯地道:“更何況,火器部隊,也唯有實戰檢驗,方可推廣於全軍。”

葉暢重新調整了大唐的邊鎮,原來的范陽、平盧合而爲一,與遼東行軍總管府併爲遼東鎮,轄十萬正兵,其中包括葉暢的衛王儀衛,由羅九河爲節度使。河東、朔方合而爲一,成爲河朔鎮,轄正兵十萬,由南霽云爲節度使。安西、北庭合而爲一,爲安西鎮,以李光弼爲節度使,轄下正兵八萬。合隴右、河西與禁軍,爲京都衛戌鎮,以安元光爲節度使,轄下正兵十二萬。劍南鎮不變,以辛京杲爲節度使,轄下正兵六萬。嶺南鎮亦是不兵,轄下正兵兩萬,節度使由廣州刺史兼任。

另外還設有人數五萬的專業海軍,目前只有五千餘人,隸屬北海海軍。這樣整個國家的常備兵力是五十三萬,與國家近九千萬的人口相比,並不算太多。而新設的團練部,除了負責內部治安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操演民兵團練,形成預備役梯隊。

這是葉暢原先的計劃,可是如今出現大食波斯人攻佔廣州的事情,很明顯,嶺南鎮需要充實人手,同時也不能再由刺史這個文官兼任,而必須有專門的武將來擔任了。

高適給第五琦看的計劃,很快在內閣諸尚書手中傳過了一遍,最後到了韋見素手裡。

這是一份對新羅的作戰計劃,計劃中動用遼東鎮六萬兵力、北海海軍五千兵力,對新羅國都雞林進行攻伐。

最初時韋見素對此不以爲然,如今朝廷初定,雖然內部尚安,可驟起兵火,恐怕徒耗國力。而且就算是擁有火器部隊這樣的精銳軍隊,韋見素也不認爲可以征服新羅,但當他看到此次征伐目標時,先是愣了愣,然後拍案道:“好!”

高適在此次征伐目標上註明了,此次作戰的目的,並不是徹底滅絕新羅——大唐沒有太多的精力消耗在那裡,與其鯨吞,不如蠶食。因此除了要求將此前的高句麗部分領土歸還大唐之外,在領土上,對新羅沒有提出什麼要求。

關鍵是兩樣:新羅必須對大唐指定的商品實行開放通關,新羅必須支付此次大唐出征所有費用及其滋息。

高適的計劃之中,此戰大約要花費一百二十萬貫到一百五十萬貫,而準備向新羅提出的賠償是二百萬貫到二百五十萬貫——不是一次付清,新羅也付不起這麼多,而是分爲五到十年計息付清,平均下來,每年新羅要付三十萬貫左右,對於這個人口數百萬同時有豐饒的人蔘、樹木、礦藏的國家來說,並沒有把它逼上絕路。

此前新羅因爲敵視遼東,對大唐的一些商品實際限制入關或者徵收高稅之策,在此戰之後,這些政策將被取消,也就意味着,大唐的商品能夠比較暢通地進入這個人口百萬國度,從而取得後續源源不斷地收益。

高適計劃裡,那些捐資助戰的商家的商品,將成爲大唐的指定商品。也就是說,如果說從新羅那裡收錢還得等打勝了之後纔有,那麼在開打之前,便能夠從本國意欲將商品賣到新羅去的那些工坊主手中收一筆錢。這麼算來,打這一仗,少說也能賺一倍的利潤。

葉暢不怕培養出一羣軍國主義狂熱份子,他相信自己能夠掌控住局面。

“先期需要要五十萬貫做準備,如今是八月底,大約到來年三月春暖花開時正式開戰。”高適笑眯眯地道:“第五公,你只說,你拿不拿這五十貫與我!”

“拿,爲何不拿,不過醜話說在前頭,這五十萬貫給你可以,但到事了之後,你得還我一百萬貫!”

“第五公,你這就不講道理了,前線將士浴血而戰,才弄來點錢,原本也是爲你解決困難,你不是說沒錢充作軍費麼,我們這一次總要弄個三五十萬貫來擴建海軍,你一口氣就將這個錢全吞了,這樣獅子大開口,也太不要麪皮!”

“若是不要麪皮能換來錢,我還真不要了,你可不知道如今百廢待興,要花錢的地方有多少!百官的俸祿,來年教化部、勸農部、團練部的支出,這些錢總得有來的地方!”

“你少來,你以爲我不知道,葉公私下給你交了底,到年底,就要將鋼鐵廠、玻璃廠等八家大廠的收益劃到你手裡去,到那時,你手中怎麼着也有幾百萬貫,再加上今年押解入庫的秋稅,你還和我哭窮?”

“什麼,葉公要將八家大廠的收益劃到國庫,而不入內庫?”高適知道的事情,別人卻未必知道,在場的諸位尚書們頓時個個眼睛紅了:“第五公,第五公,你這樣可不行,多給我們撥些錢來吧……”

要想做事,沒有錢不成,他們早就盯着葉暢的小金庫了。只不過葉暢強勢,沒有誰敢提起此事,而且那些廠礦,都是葉暢自己一手辦起,他們便是想要請葉暢將之交與朝廷,也沒有什麼理由。

“都休想,這幾家廠的收益,葉公說了,是彌補來年租庸之不足,明年向百姓收糧,需要出錢,這錢哪裡來,便要靠此!”第五琦怒吼了一聲:“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聲音剛落,便聽得有人笑吟吟道:“是誰將戶部尚書都逼到這個地步了?”

正是葉暢的聲音,原本鬧哄哄的廳堂之內,頓時安靜下來,衆人有些尷尬地看着葉暢,葉暢身邊跟着張休、王昌齡等人,這些人正是新設的六部尚書候選。

“與第五尚書玩笑呢,大夥都想從他那兒多支取些錢款,要辦事,沒有錢糧可不成。”韋見素咳了一聲道:“衛王,咱們的攤子,鋪得有些大了。”

“說的是,所以要量入爲出,第五公,你做的明年收入預測出來了麼?以那收預測爲準,各部需要花費多少,都做一份預算來,爭取少花錢,多辦事。”葉暢心知這是新制度磨合期的必然,笑着指示道。

“廣州之事,還請葉公裁斷。”韋見素將方纔高適給他怕那份韋利見的奏摺呈了上來。

看到上面所說之事,葉暢面色也變了。

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397章 世傳妙手可點金第352章 虜酋賊首欲遁逃第316章 羞愧惶恐難擔當第262章 不意千帆爭渡歌第346章 彩雲之南可築城第501章 衛國無患多君子第411章 箭芒鋒利指阿誰第490章 榮華權勢皆作土第120章 事了拂衣全無痕第89章 他時誓報今日怨第163章 邀朋攜友呼同往第241章 帳下膝行拜殘胡第249章 爲我漢人謀遠計第213章 大漢故疆炎黃壤第12章 盜帥韓香(上)第238章 又展歡旗論輸贏第21章 尚香詩會(下)第79章 山因高士有賢名第270章 不如意者時常有第1章 學院風波(下)第213章 大漢故疆炎黃壤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188章 東牀袒腹無逸少第208章 血色空碧心自涼第468章 摘得熾陽作干戈第208章 血色空碧心自涼第149章 流言積毀困周公第39章 青蚨銅錢穿玄機第262章 不意千帆爭渡歌第109章 先至天街聞市賽第358章 鳥獸紛散效後主第252章 我自歡笑豺狼泣第258章 報仇十日猶恨晚第438章 不信將軍可挽天第512章 共剪銀燭話分權第215章 此地肥美可爲鄉第326章 擬立櫃坊匯錢河第299章 黃海浪底隱旋渦第149章 流言積毀困周公第270章 不如意者時常有第332章 車轍輪軌前有傷第186章 口含蜜糖腹藏劍第438章 須藏見血封喉匕第85章 解開心結引風尚第25章 合歡玦碑(上)第430章 豈容前緣今日盡第187章 生性純良葉十一第476章 天下敵手誰英雄第233 誰人更掃黃金臺第5章 徐家女兒(上)第468章 摘得熾陽作干戈第360章 司馬遠至意所爲第490章 榮華權勢皆作土第419章 旋奏凱歌將軍還第17章 雅俗之辯(下)第255章 蛛絲難阻鯤化鵬第471章 玄機暗藏不可入第276章 逆賊汝祖孫萬榮第357章 勇士無用求巫蠱第41章 吾羞不屑與汝友第511章 塵埃落定局勢明第424章 時至此節運勢高第18章 微妙轉變(下)第346章 彩雲之南可築城第238章 又展歡旗論輸贏第30章 除夕夜宴(上)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166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129章 千般功業一句讒第88章 覆釜山下遇前嫌第25章 合歡玦碑(上)第487章 困獸窮圖聲名裂第374章 千萬軍中千萬膽第344章 三百璃珠定勝負第367章 鼠輩何敢呲龍虎第137章 欲破此祟須放曹第134章 可赴江南廣積糧第159章 孫武練兵縱宮娥第517章 自此雲帆催神舟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428章 重任得遂平生志第467章 截取雷霆化天火第178章 扶傷救死論罪功第193章 一行出宮無人覺第261章 欲得成活須瘋魔第13章 推測身份(下)第283章 磬盡餘勇破城行第25章 合歡玦碑(下)第46章 夢中偷取生花筆第214章 碎顱裂腦效韓郎第222章 帝鄉輾轉復見疑第491章 長安大道終不孤第306章 長安大道阻且長第60章 嬌俏暗香綻芳芬第126章 萬中奸猾數第一第470章 愁風愁雨任飄搖第225章 封樁豈可滅虜賊第93章 休與仇敵說賢良第106章 白雲一片黃河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