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自古世間無十全

盧杞這個人,在長安官員當中算是有名的了。

雖然其人人品,衆所不齒,但是誰都不能否認此人自保的本領。五年前的李亨、安祿山之變,他先後爲李亨、安祿山出謀劃策,雖然沒有直接證據,可在當時的清算氣氛下,間接證據就足夠讓人丟官去職流放安西了,但這廝卻生生脫身!

據說葉暢原本要窮治其罪的,甚至在背後還說過“是兒不死,國事必壞於其手”,可是仍然有不少人爲他求情,便是元公路自己,念在盧杞之父盧奕的情份上,也曾經替他說過好話。

他的父親盧奕畢竟是爲國捐軀,死於民亂之中,算得是忠直剛烈之士,在朝中頗有名氣。這等情形之下,他又因爲不是首謀主犯,算是脫過一劫,並未受到嚴懲,只是不許出仕了事。

不許出仕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懲罰了,盧杞在離開長安三年之後,兩年前又回來,暗中活動,希望李隆基取消對他的禁錮令,只不過一直沒有什麼成果。可現在,他又跳了出來,推波助瀾,幫李俅出謀劃策。

至於他是不是真的看好李俅,就只有他自己心裡有數了。

長安城已經快到一年中最熱的季節,盧杞行走在街道右邊的陰影之中,他的臉也是陰沉沉的。

他喜歡走在陰影裡,邊樣他臉上的胎記就不會太過明顯。

“就是這裡了。”來到一處建築之前後,他擡起臉,看了看上面的牌匾,“文章道義”四個字,讓他嘴角浮起一絲冷笑。

“葉十一這廝,這些年東奔西走,少有安寧之時,這幾個字倒是還沒有廢掉。”

匾上的字是葉暢親筆所書,寫給杜甫的,而杜甫又將之懸在報社之前,一來是自勉,二來是保護符。這幾年裡,杜甫可是沒有少嬉笑怒罵,有針貶時弊,也有對某些權貴的批評,而且他是火力全開,從守舊官員們的愚頑,到新貴族們的貪婪,都是他攻擊對象。這樣一來,杜甫得罪的人可就多了,雖然給自己贏得了清名,也招來了不少仇家。有葉暢的題字在門頭,那些仇家想要報復,甚至街上的無賴地痞想要騷擾,都得三思而後行。

“請問杜公在不在,我預約過了的,姓盧,約好此時相見。”到了門房處,盧杞談吐裡卻是謙遜。

“姓盧……確實有其事,可是盧杞郎君?”門房拿着一疊厚厚的單子翻了翻,然後笑道。

“正是在下,杜公很忙啊。”看到那些單子上都是杜甫的會面安排,盧杞不經意地問了一句。

“那是自然,‘無印御史,百姓諫議’,這可不是虛名呢。”門房頗爲驕傲地說道。

“無印御史、百姓諫議”是民間給杜甫的綽號,不過隨着這兩年報紙漸多,不少主筆都以此自勉。盧杞這些年以化名在報上也發表過一些文章,有的時候,收到讀者對自己文章的點評,免不了沾沾自喜,覺得自己也配得上這八個字了。

門房放他進去,到得裡面一間亮敞的屋前,盧杞看到這屋子大窗大門,而且窗子都是玻璃的,心裡便有些嫉妒。這年頭,連個私報的主筆,都有錢將自己的書房弄成這模樣,他這個官臣之子,世家之後,卻還落魄潦倒,爲人所驅使!

書房前是間小屋子,擺着張桌,還有一個年青人坐在桌前,據盧杞所知,這是杜甫的助理。據說這是遼東傳來的習慣,一些有天賦學問好的年輕人,被派到某個實權人物身邊充任助理,爲期一年到兩年,熟悉各項事務,然後再到最基層,一般是從小頭目開始做起。

據葉暢所說,唯有如此,這些心高氣傲的年輕人才會知道上下之不易。

盧杞對這一套沒有什麼興趣,與那年輕人打了招呼,那年輕人便爲他開門,然後聞聲而起的杜甫迎到門前:“一直不曾想過,在報上寫文的‘路過’就是盧郎君啊。”

盧杞發文之時用的是化名“路過”,也算是小有名氣,若非如此,沒有那麼容易見着杜甫。兩人寒喧了一會兒,開始切入正題:“聽聞杜公在做一件大事,查問工場、礦山之弊端,不知是否有之?”

杜甫頓時警覺起來:“此事盧郎君如何知曉?”

“既在貴報上發文,貴報的一些動向,我還是時刻關注的。”盧杞嘆了口氣:“不才爲明主所棄,只能靠着賣文來賺幾文錢的潤筆,知曉貴報之動向,也好下筆有所依據。”

這個解釋還算正常,杜甫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地道:“盧郎君準備跟進?”

“正是,故此請杜公將手中的材料分潤一些與在下。”盧杞深施一禮:“杜公知道,我如今是到哪兒都不受待見,無杜公相助,便難成事。”

所謂君子可欺之以方,杜甫經過這些年報社的折騰,早就不是什麼君子,可是盧杞之話還是打動了他。此人畢竟是忠良之後,雖然年輕時有些荒唐,這幾年裡學問卻有所增長,從他發的文章裡可以看出,他看問題相當深,言辭鋒銳尖刻,倒是一個有能力之人。

故此,出於愛才之心,杜甫稍稍猶豫了會兒,拿出了一份資料,抽出其中部分,擺在了案頭之上。

“只有這一份,你只能在此處看,若要記些什麼,我可以給你紙筆。”

“多謝杜公。”

盧杞道了謝,接過那些材料,細細看了一遍,還借了紙筆,將其中他最關注的一些內容記了下來。

這些東西,是杜甫遣人蒐集整理出來的,這些年間,一些豪強開辦工場、礦山時的暴虐行徑。

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它們對於人性命的漠視,以開礦山爲例,雖然在遼東大力推廣的礦山條例之中,明確說了礦山的第一要務乃是安全。但那些權貴土豪們哪裡管得了那麼多,天下有的是窮困潦倒的苦哈哈,願意爲了一日十幾文錢到礦山底下去送命。

工場同樣如此,遼東是嚴格的六時辰工作制,即工人在工場做工,每日不超過六時辰,若是加班,則需要另行支付比正常工資高的加班費用。但是杜甫的調查中,卻有一日八個時辰乃至九個時辰的工場,而且幹這麼久,其人所獲薪水,尚不及遼東工作六個時辰的同工種工人。

即使這樣,這些豪強權貴還想方設法剋扣,京中的大豪強們要好些,最可惡的就是鄉間的小豪強,他們利用少數工頭,百般凌虐工人,致使工人又被稱爲“工奴”,其處境甚至不如奴婢。

這些事例與數據,看得盧杞這樣的人都暗暗心驚,不過同時他又覺得歡喜,這正是他所需要的東西。完畢之後,他再次向杜甫道謝,然後告辭離開。杜甫將他送至門前,交待道:“礦山工場,雖是種種弊端,但切不可因噎廢食,故此盧郎君筆下矛頭所指,當是那些不循規矩不守道義的黑心礦山工場,此事萬萬要記住。”

盧杞笑道:“在下曉得,請杜公放心。”

他口中這樣說,心裡卻另有計較。

葉暢提出道統論之後,利民即爲道統,幾乎成了公論,這等情形之下,想要改變葉暢推行的政策,將國家權力收歸皇帝手中,就必須以其矛攻其盾。只要找到這些礦山工場在私人手中坑民害民的證據,那麼就可以用來充當將之收歸天子的理由。

李俅、元載、盧杞等人,總結此前的經驗,確認葉暢能在短短二十年間積累起連皇帝都無法比擬的力量,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他控制了天下財富中的大半。所以,想要與葉暢抗衡,就必須也控制財富,李亨、安祿山速敗的原因,與其說是被葉暢在軍事上擊敗,倒不如說是被葉暢在經濟上擊敗。

盧杞很想看到,葉暢被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時,臉上的表情會是怎麼樣的。

他並不奢望李俅能成事——事實上,他很清楚,自己只是卞平推出來的一枚棋子罷了,但他也不是一個甘於被利用的人,卞平如今已經不在情偵系統,此事他也略知一二,而且從種種跡象中,他推斷出,卞平並未得到葉暢授權。既是如此,就怪不得他耍些花樣了。

事後葉暢就是追究,他也有理由可以推託——是卞平讓他做的,他爲了做得更好,只能如此。

帶着自己的小心思,他出了報社之門,來到街道之上。才走沒有幾步,忽然間聽得有人叫道:“衛王回京了!”

“衛王回京了,快去看,衛王的儀仗已至春明門!”

“他老人家可回來了,說來也怪,雖然天下太平,但他老人家不在長安城中,我的心就會惴惴不安,可一得知他老人回來,我這懸着的心啊,就又放回去了。”

“何止你一人,我也是如此啊。”

周圍人們聽得葉暢回京的消息,一個個如釋重負,大約是最近長安城中詭譎的氣氛傳了出來,讓這些平民百姓也覺得不安了吧。

不過一聽到他們如此敬重葉暢,盧杞心裡就生出厭惡。

同時他也非常吃驚,葉暢回來的速度也太快了。

據他所知,半個月之前,在獨孤明等人的堅持之下,李俅終於下詔請葉暢回京坐鎮,使者就是快馬加鞭,要趕到遼東也至少需要七天時間——這五年裡,葉暢不僅將被戰亂破壞的道路系統修復了,而且還進一步強化的郵驛和道路體系,象長安去遼東幾乎都是坦途,六百里加急的情形下七日七夜正好抵達。

但葉暢回來……竟然也只用了八天?

帶着一肚子疑惑,盧杞混雜在人羣之中,跟着衆人到了御街之前,看着葉暢的儀仗在此進入皇城之內。

李俅登基之後,便將自己的居住之地搬回了大內,而李隆基停柩之處,也在西內。葉暢到了京中,未入自己宅中停留,先來大內拜謁,姿態可謂做得十足。

只是他雖如此謙恭,在李俅心中,卻未必如此感覺。

“你……你說什麼,葉暢……衛王已經到了京城之中?”李俅驚愕地道。

高力士比李隆基還要早一年去世,如今宮中太監的大頭領乃是周相仁。當初的小太監因爲抓住了機會,現在成了宮中一言九鼎的人物。李俅雖然也想換上自己的心腹,可是因爲登基時間尚短,一時間還沒有機會。

“是,聖人,如今衛王便在宮門之前侯旨。”周相仁低聲道。

“讓他……元載呢,元載人跑哪兒去了?”李俅原本是想讓葉暢進來的,但是又覺得心底發虛,要喚元載來見自己。

他最希望召來的,還是王忠嗣。只不過王忠嗣在川黔之地呆得久了,一身病患,而且隨着李亨的叛亂,早就心灰意冷,如今基本上就是在家裡稱病養着。就是元載,想要見他都比較困難。

“元公如今在家中,要請他來,還需要一段時間。”周相仁猶豫地道:“陛下,是不是讓衛王在外等候?”

話說得客氣,實際上是提醒李俅,讓葉暢在外等可不是什麼好事。周相仁身爲內監總管,對李俅的一些小動作自然有所察覺,他不欲捲入此類事情當中,因此才裝聾作啞。但此刻怠慢了葉暢,卻不是什麼好事,原本可以妥協的,很有可能就因爲這樣的小細節未注意而激化了矛盾。

“關鍵時候,他卻不在宮中!”李俅喃喃罵了一聲,強自鎮定,然後道:“周相仁,你替朕去將衛王迎來。”

周相仁出去之後,李俅想想不對,召來自己的心腹小太監,低聲吩咐道:“將禁軍……唉,將東宮中的武監,令他們披甲,埋伏在殿後!”

禁軍中葉暢的影響太大,他實在信不過,因此便召來所謂“武監”。這些是他在爲太孫時所練的一批太監,都孔武有力,只是數量很少。聽得這些武監的腳步聲,他才安下心來,不一會兒,便看到葉暢身着素服出現在他面前。

“臣蒙先皇不棄,簡拔於草莽之中,略略進爵,以些許微功而封王,又賜尚主,受恩之重,未報萬一。如今先皇仙去,臣願辭去官職,爲先皇守靈三載,還請陛下恩准!”

雙方寒喧一番,說了些讓李俅都覺得不自在的客套話,然後,他就聽得葉暢提出了一個讓他震驚的要求。

第129章 千般功業一句讒第248章 海外奇珍悅上意第506章 由來宵小少擔當第19章 暗夜來人(上)第409章 京華冠冕獨爲佳第334章 無意狼煙照邊關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457章 一事一事又一事第392章 年末復返長安城第318章 大鐺球市覓老狐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300章 耐心耗盡動干戈第337章 催促鳳台近鏡臺第421章 國事家事亂如麻第97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349章 諸方亮相爭登場第42章 子與曾點共其志第475章 繁華恩愛轉成空第170章 人心反覆豈可測第358章 鳥獸紛散效後主第211章 仙家奇寶顯玄妙第342章 窮則仁禮達則濟第313章 葡萄架倒郎篩糠第309章 馬不停蹄接踵忙第125章 無知豎子真無畏第485章 言者有心聞有意第92章 縱有手段難脫網第17章 雅俗之辯(上)第509章 天視原爲我民視第239章 香餌之下隱銛鉤第140章 呂祖一夢醉黃粱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377章 大角歌裡礪刀槍第240章 一夜破城問戰守第106章 白雲一片黃河遠第25章 合歡玦碑(上)第20章 可有主意(下)第471章 玄機暗藏不可入第216章 弦高犒師待飛將第372章 制書一封震宵小第174章 夜透重圍比子龍第314章 忽如傾廈倒金樑第46章 夢中偷取生花筆第198章 欲訪仙山東海中第16章 末流之器(上)第149章 流言積毀困周公第507章 厲王之禍在咫尺第409章 京華冠冕獨爲佳第418章 何意葉暢竟殺我第34章 牟笛求賞(上)第506章 由來宵小少擔當第219章 最是無情天家子第24章 隱霧迷蹤(下)第286章 宅田禁奴方略正第434章 江南兩道警相連第411章 箭芒鋒利指阿誰第337章 催促鳳台近鏡臺第244章 不過蛾賊撲火光第393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138章 奇術自珍曹太樂第276章 逆賊汝祖孫萬榮第486章 其時其地吾當場第486章 其時其地吾當場第408章 風雲際會暗潮隱第9章 父女之間(下)第119章 借取天火效燧人第52章 兄仇弟恨牽撲朔第243章 魑魎浮蚍亦猖狂第11章 樑上有人(下)第351章 短兵長刃夜相交第264章 忽聞遼東起干戈第497章 錦衣貂帽入長安第215章 此地肥美可爲鄉第88章 覆釜山下遇前嫌第342章 窮則仁禮達則濟第505章 自古世間無十全第108章 欲造神舟訪仙山第489章 潼關表裡山河路第515章 大食學者遊廣州第39章 青蚨銅錢穿玄機第143章 錄事一職隱玄機第365章 未知邊患起安西第193章 一行出宮無人覺第136章 洛陽城中福先寺第202章 圖上渤海萬里疆第420章 新有傳奇傳長安第138章 奇術自珍曹太樂第161章 閹宦豎子問舍田第354章 明犯強漢不輕饒第413章 欲仿周公佯吐哺第136章 洛陽城中福先寺第458章 叛父叛子叛將軍第455章 前途至此心茫然第108章 欲造神舟訪仙山第446章 殘民愛民各屬誰第490章 榮華權勢皆作土第231章 今日家鵲慕鴻雁第339章 蠻地亦聞漢道昌第142章 多情公子無情劍第140章 呂祖一夢醉黃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