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奇禍無憑汝自招

“殺!”

叛軍的逃竄並不讓葉暢意外,有過葉宅的第一戰,衆人都很清楚,遇到火藥武器之後,這些人會做什麼反應。

所以在安祿山撥轉馬頭的同時,葉暢也下達了命令。

“擲彈兵,原地防禦!”蔡晨旻在葉暢之後下令。

按照葉暢所編寫的《擲彈兵操典》,除非主官命令,擲彈兵不得參與追擊——他們可是這個時代的“技術兵種”,來之不易,短兵相接的事情,除非迫不得已,否則就堅決不參與,免得在勝利之時受損失。

衝上去的是善直等近戰步卒,不過他們也未衝殺多久,便聽得身後響起了喇叭之聲。

這是葉暢軍系統的統一軍號,收兵之意,善直他們也明白。

安祿山抱着馬脖子,伏在馬身上,縱馬疾馳。他的馬踏翻了幾個部下,他都未曾發覺。

對未知事情的恐懼,讓他陷入極度的迷亂之中,他心中只有一個問題:葉暢使的是什麼妖法。

戰馬帶着他不辨方向亂竄,過了好一會兒,他纔回過神,再看自己的位置,卻是逃回了自家宅邸。他身邊尚跟着幾十名親信,一個個也是失魂落魄,根本沒有了膽氣。

“安大夫,安大夫,大事可成否?”他正茫然失措之時,聽得有人叫道。

側臉一望,卻是嚴莊。

嚴莊回到他的府邸調度坐鎮,這是最初他們的佈置,此時一見,安祿山不禁火起,揮鞭欲打:“就是你等教唆我與太子勾連起事,如今卻吃了這樣的敗仗,性命將要不保,如之奈何?”

嚴莊被抽了一鞭子,連閃都忘了閃,迭聲驚問:“這怎麼可能,我們早就推演過無數回,不可能出問題!”

“葉暢,葉暢,我們還是漏算了葉暢……”

“哪裡漏算了,葉暢便是有過千人馬,也是必死無疑……他莫非又施展出了撒豆成兵的本領?”

葉暢以退伍老兵和修武工人擊敗亂民之事,一直被傳說是有撒豆成兵的本領,嚴莊等深知內情者,自然知道這絕無可能,但此時驚慌之下,忍不住將這民間謠言的版本也拿了出來。

“比撒豆成兵還厲害,他會召雷,召來雷火!”

“不對,不對,若他真能召雷,安大夫,你哪裡還能活着回來?”嚴莊愣了好一會兒,然後道:“他一定是弄了什麼障眼法……”

“雷聲震天,火焰飛騰,死傷遍地,一雷之下,糜爛數裡……”安祿山怒道:“我親眼所見,難道還會有錯?”

“大夫莫要上當,葉暢慣於詭計……對了,他擅機巧之術,莫非是什麼新的武器?”

嚴莊算是頗有智計,也極爲了解葉暢,他這話纔是接觸到事情的本質。安祿山聞得此語,轉念一想,不禁將信將疑:“你確定?”

“確定,定然是如此!”嚴莊斬釘截鐵地道。

他將自己的前途和身家性命,都賭到了安祿山身上,安祿山如今喪氣而返,他哪怕是說謊,也得給他鼓足幹勁。

“也是……若真能召雷,他當追擊不停,而不是半道止步。”安祿山道。

“大夫,如今情形究竟如何,天子在何處,太子又在何處?”見他回過氣來,嚴莊又問道。

“天子被葉暢救走,太子正在興慶宮。”

“什麼,天子走脫了?”嚴莊大吃一驚:“這怎麼可能?”

“太子行事,太過粗率。”安祿山點評道:“處處是錯……無怪乎區區楊國忠,都可以壓制住他!”

“這等情形……事情急矣,安大夫當立刻回興慶宮,扶太子登基,召百官朝拜,宣示葉暢挾持上皇,試圖挾天子以令諸侯,乃是當世操莽!”嚴莊道。

“是極,是極!”安祿山幡然醒悟。

此次政變,讓李隆基走脫,可謂未盡全功。無論葉暢使用的秘密武器究竟是什麼,接下來的事情,必然是大唐分裂成兩部分。他們如今要做的,就是藉助目前的優勢,儘可能籠絡更多的人在自己手中。

“與此同時,還得調集大軍繼續追擊葉暢,不可令其逃脫。”嚴莊又道。

追葉暢是假,追李隆基是真,葉暢之所以不惜代價將李隆基救出去,目的就是打着李隆基的旗號,方便號令四方。或許葉暢本人不在乎這大義的名份,可是對於大唐各地手握兵權的將帥來說,這個名份卻還有極大的影響力。

別的不說,葉暢自己下令,劍南的高適、北庭的南霽雲回軍,他們二人多少會猶豫,但若是通過李隆基的名義下令,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其餘象李光弼、哥舒翰等,更是不可能聽從葉暢,但會聽從李隆基。

挾持百官好說,但追擊葉暢之事,讓安祿山有些猶豫。嚴莊催促道:“葉暢兵力不足,便是有神兵利器,總也得靠人來施展。若不乘着他現在無兵將他消滅,待他捲土重來之時,則我方危矣。大夫既已舉事,別無退路,性命不可操持於別人之手,當銳意進取,豈因小挫而畏縮不前!”

安祿山悚然動容:“正是如此,我這就去!”

他自歸興慶宮再調集人馬不提,李隆基等在那數十名禁軍護衛之下,終於到了金光門,再回頭東望,整個長安城都已經騷動起來,原本祥和的過年氣氛,都蕩然無存了。

“不知葉暢能否阻住安賊。”李隆基喃喃自語。

“一定能阻止,一定能阻止!”旁邊的壽安道。

“可是,可是……”韋見素卻是一臉愴惶,怎麼也定不下心。

“說。”李隆基眼一翻,瞪着他道。

“城中,安祿山……安賊有近萬人,葉公只有幾百人,如何阻得住,便是阻住了他們,城外,安賊還有十萬軍馬,都是……都是忠於安賊的胡兵!”韋見素有些絕望:“安賊兵權過重,朝廷給的兵馬加上他自己養的私兵,足有二十萬……”

李隆基覺得眼前發黑,身體搖了搖,旁邊的壽安忙將他扶住。

韋見素說的事情,李隆基如何不清楚!

正是因爲清楚,所以他才把希望寄託在葉暢身上,指望着葉暢能夠迅速擊敗安祿山,然後接手長安城的城防,憑藉堅城,擋住安祿山的大軍。

理智告訴他,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感情又讓他不得不往這好的方面去想。韋見素揭破幻想,讓他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若是葉暢失利,當如何是好。

楊國忠在那兒,眼珠子不停地轉動。

今夜局勢變化極快,到這個地步,他發覺自己竟然成了處境最危險之人。無論是李亨得勢,還是葉暢成功,他的下場都將不好過。

必須應變,必須想個法子!

“陳將軍回來了,陳將軍回來了!”楊國忠正琢磨間,聽得前方有人叫道。

方纔他們逃亡途中,陳玄禮請纓,去金城坊等處將禁軍招來。長安城中原本還有幾千禁軍,因爲除夕過年的緣故,大多數都回家與家人團聚,興慶宮中人手並不多,他估計此去應當可以招回一兩千人。李隆基自然是準了,現在聽得他回來,忍不住親自上前幾步,親自過去迎接。

“陛下,陛下!”陳玄禮帶着近兩千人趕來,這些人倒並非全部是禁軍,有些乃是禁軍將士的父兄子侄,聞得聖駕遭難,便覓了兵器前來護衛。見着李隆基親自來迎,陳玄禮既是感動又是慚愧:“臣等無能,致使陛下逢此劫難,怎敢當陛下親迎?”

“招此劫難者乃朕自身,朕偏信奸邪,令逆賊得志,幸好還有陳卿、安卿等忠心護衛……”

李隆基見人數不少,心中稍定,可說到這裡的時候,他話卻突然卡了一下。

楊國忠慣於揣摩,心念電轉之間,便猜到李隆基爲何會卡這一下。

今夜功勞最大者,毫無疑問是葉暢,但李隆基卻對葉暢隻字未提!

安祿山至今未曾追來,證明葉暢已經將其擊退,但李隆基卻仍然是不放心,惴惴不安心懷忐忑!

他在擔心葉暢,即使如今要仰賴葉暢的能力,李隆基還是想能掌握一些力量,讓他更安全些。

安祿山能反,葉暢難道就不能反?

楊國忠心裡想明白這一點,當即上前道:“陛下,此地不可久留!”

李隆基側過臉,斜視着他,似笑非笑:“哦?”

“葉暢雖勇,兵力卻少,安祿山在城外有數萬兵馬,他既然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如何會沒有提前準備?想來他的兵馬,此時已快臨城矣。我們不知賊軍自何處攻城,若此時不退……腹背受敵,葉暢便有萬夫不擋之勇,又如何能應對?”

楊國忠並沒有攻擊葉暢,而是順着韋見素方纔的話語往下講,但李隆基卻聽出了他的意思:“依你之見,當如何是好?”

“長安距離隴右、河西並不遙遠,如今此二鎮節度使哥舒翰兵精將足,而且忠於陛下,陛下可以暫且西巡,召哥舒翰前來護佑。安祿山尚有一半兵馬在范陽、河東,可以一將爲朔方節度副使,領朔方兵攻取范陽、河東,安逆士卒得知此情,必不戰自潰!”

楊國忠明白這番進言關係到自己的命運,侃侃而談,竟然超過平時數倍水準,發揮出了自己的能力。李隆基初時的表情還是不置可否,但聽得後來,卻微微點了一下頭。

楊國忠額頭已經冒出了汗,他自己尚不知覺。見李隆基微微點頭,他乘熱打鐵:“現在陳將軍已領兩千忠義之士前來護衛,陛下西巡,正當其時,藉助轍軌列車,不日便可以與哥舒翰會合,若能如此,則陛下安矣,大唐安矣!”

“既是如此,就依卿言!”李隆基琢磨了會兒道。

壽安在旁聽得急了,上前道:“父皇,萬萬不可,如今葉暢尚在殺敵,事或許可爲,若是父皇一退,士氣必沮,而且太子與安祿山勾聯,父皇離京,安知天下諸鎮是否會被太子矇蔽?”

“哥舒翰向來忠於聖人,只需聖人遣一親使,召其率兵護衛,他必然星夜馳來!”楊國忠沉聲道:“臣願以身家性命擔之!”

他此時也豁出去了,連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擺了出來。哥舒翰與他的關係其實不好,倒是與高力士關係甚睦,但與楊國忠關係最好的是安思順,卻是安祿山之兄,而且正寓居於長安,顯然不可能爲將,如今之計,唯有哥舒翰了。

“聽聞哥舒翰身體不好,上半年還在長安養病……”壽安心中焦急,開口又道:“國家重任,當付與身強體健之輩,豈可託之與一介病夫?”

“哥舒翰雖然近來老邁多病,但上半年就養好了,故此能返回節度,倒是葉暢,前不久還聞說得了風寒。”楊國忠說到這,向着高力士道:“高將軍,你向來知兵事,以爲如何?”

楊國忠之所以向高力士說,自有其原因。李隆基不準朝臣擅結邊將,但是高力士卻除外,當初安祿山與哥舒翰不和,屢屢爭吵,李隆基曾經派高力士爲二人調解。哥舒翰在朝中最大的依靠,便是這高力士。若放在此前,楊國忠肯定對哥舒翰不放心,但現在,就象他曾經用安祿山來對付葉暢一樣,他又想着藉助哥舒翰來維護自己的地位。

至於他能不能控制得住哥舒翰,哥舒翰對他又是一個什麼態度,就不是他現在所能考慮的了。

“奴婢以爲,哥舒翰與安祿山有仇,聞道陛下相召,定然勒兵前來勤王。”高力士沉吟了片刻,沒有正面回答。

李隆基現在最恨肯定是李亨與安祿山,至於葉暢,最多是有些擔心,故此,高力士還和以前一樣,沒有選邊站。

不過他這句話提醒了李隆基:哥舒翰與安祿山有私仇,雖然不象葉暢同安祿山那樣水火不容,卻也意味着,哥舒翰不可能與安祿山聯手!

哥舒翰上半年還在長安養病,後來民亂髮生之後,李隆基召安祿山入內的同時,也將哥舒翰委任爲兩鎮節度,讓他回到駐地,原本的目的,也是在萬一的情形之下可以牽制安祿山。想到這裡,李隆基下定決心:“遣人去給葉卿送信,朕先退出長安,請他爲武部尚書、西京留守、京兆尹,若事有不諧,速來朕身邊護衛!”

第204章 欲離故土心戀鄉第231章 今日家鵲慕鴻雁第511章 塵埃落定局勢明第21章 尚香詩會(中)第294章 舌上藏槍試猛虎第387章 橫掃千軍自癡狂第473章 與虎謀皮露猙獰第245章 燕子還時葉郎還第6章 蒸餾原理(下)第20章 可有主意(上)第2章 古怪女童(上)第389章 輕騎飛逐蔥嶺西第140章 呂祖一夢醉黃粱第23章 迷霧竹林(上)第329章 你棋落罷我棋起第22章 討個彩頭(下)第215章 此地肥美可爲鄉第390章 欲釣狡鯊魚餌香第23章 迷霧竹林(上)第260章 當斷須斷偏難斷第28章 誰來作證(上)第28章 誰來作證(上)第184章 忘情樓臺請吃茶第123章 世事浮沉似流水第296章 前後籌謀我稱雄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435章 此身安危系天下第452章 太醫此來傳真意第220章 從來反覆是蠻夷第304章 關洛坦途亦艱難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321章 小子福淺延仙緣第390章 澆卻塊壘獻酋敵第292章 緩兵之策未自安第399章 暗伏賊膽欲包天第345章 靜如處子動脫兔第203章 橋底中流楫擊浪第258章 報仇十日猶恨晚第508章 色厲膽薄謀無斷第105 南山別業無知音第362章 行到盡處須放手第486章 其時其地吾當場第398章 無奈名臣難相近第459章 天子御前鬥不休第105 南山別業無知音第189章 山中無虎潑猴鬧第31章 少年探花(下)第49章 先生清貴勿言俗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184章 忘情樓臺請吃茶第437章 河陽橋北馬蹄急第517章 自此雲帆催神舟第455章 前途至此心茫然第285章 去途漫漫斷人魂第196章 長安城中急風雨第212章 不見天家官已久第416章 宵小無癩何須懼第118章 君今不醉將安歸第261章 欲得成活須瘋魔第84章 百藥之中酒稱王第476章 天下敵手誰英雄第451章 亂風方止陰風生第167章 天下誰人不怨君第195章 如墜冰窖座針氈第17章 雅俗之辯(上)第23章 迷霧竹林(下)第24章 隱霧迷蹤(上)第409章 京華冠冕獨爲佳第395章 何處飛來無妄災第135章 大仇小怨各何傷第267章 冷宮寒暑不知秋第11章 樑上有人(下)第264章 忽聞遼東起干戈第280章 焰起煙騰散猢猻第39章 青蚨銅錢穿玄機第251章 月光鏡前心遲疑第181章 虛席前問匪蒼生第324章 死有餘辜薄情郎第383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82章 爭產開泰數三羊第329章 你棋落罷我棋起第32章 除夕夜宴(中)第158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485章 言者有心聞有意一五零道雖殊途亦相謀第180章 今日盡忠明輔國第272章 借我錦帆上重九第90章 春來喜氣客滿堂第499章 市井之中聞真言第278章 呼來喝去鉗牟丁一五零道雖殊途亦相謀第283章 磬盡餘勇破城行第478章 何愁天下無精兵第174章 夜透重圍比子龍第334章 無意狼煙照邊關第338章 夜深籠燈細端相第489章 潼關表裡山河路第185章 與虎謀皮豈足誇第356章 盟約四項志氣豪第246章 長安水深如寒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