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殘民愛民各屬誰

對洛陽城的百姓來說,葉暢的勝利不算什麼新聞,不勝纔是新聞。

從回到洛陽開始,葉暢就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好象就沒有失敗過。

他們自然不知道,這些勝利背後,隱藏着多少勾心鬥角,更不會知道,爲了這些勝利,葉暢從何時就開始佈局。

自然也不缺明眼人。

“葉公當真是神來之筆……將礦工募爲士卒,嘖嘖,若我是賊首,只怕也會被他這些手段弄得頭昏眼花。”

大觀園如今清靜得緊,因爲戰亂的緣故,幾乎沒有外地商人來此,而本地書生關心着城外的戰事,也寧可去一些小的更不起眼的地方。

因此,此時在大觀園中交談的,是杜甫與劉長卿。

此時的杜甫,已經名滿天下,《民報》的影響力,在大唐獨一無二,雖然楊國忠也試圖辦了幾份報紙,想要操控輿論,可是他選擇的人手能力與杜甫相比,頗有差距,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沒有象葉暢那樣全力支持報紙發展的決心

劉長卿的誇讚,沒有讓杜甫緊鎖的眉頭散開。

“子美,你這是擔憂什麼?袁瑛既擒,中原便無憂矣,只等朝廷一聲令下,葉公便可督帥大軍南下平亂了。待袁晁等賊首亦就擒之後,斬於京師,天下復歸太平,指日可待”

杜甫看了看劉長卿,苦笑了一下。

“子美心中有事?”

杜甫心中確實有事,只不過,他在猶豫是不是將心裡的事情說出來。

劉長卿稍有些嘴大,其實並不是好的傾訴對象,杜甫更希望是對高適或者岑參這樣的舊友,但這二位又都在邊陲。

都在邊陲……那麼自己的疑惑,他們是不是也參與了?

在劉長卿再三催促下,杜甫終於開口了。

“劉公只見着葉公橫掃叛軍,卻未曾見着叛軍已經造成的傷害。我此次從長安至洛陽,沿途所見,實在慘然,雖不至於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卻也是一片蕭條民生困窘幾至絕境矣……葉公手中有老兵,又能招募礦工爲軍,以他之能,早就能平定叛亂,百姓也早就可以回到太平。可是葉公卻行動遲緩,令賊人肆虐百姓流留。此時遷失其所之百姓去遼東,葉公卻甚是積極……”

“噤言”劉長卿又氣又怒,從椅子上一躍而且,瞪着杜甫,口中都有些喘息。

杜甫低下頭,臉上泛起苦笑,神情滄桑肅然。這間屋子裡,一時間陷入沉寂,只有劉長卿沉重的呼吸之聲。

杜甫的話,與其說是疑問,倒不如說是指責。劉長卿最初以爲他只是身爲《民報》社長,特意來洛陽感受大戰的氛圍,好寫出更好的文章,卻不曾想,他竟然是來指責葉暢的。

劉長卿雖然投身葉暢幕僚時間並不久,身體上的不適,也讓他在現在的位置上並不是十分善長,可是他卻做得非常開心。在葉暢幕下做事,擁有近乎完全的自主權,葉暢的規章制度非常明顯,而且有言在先,只要按照這些規章制度,開開心心做事即可,沒有在朝廷裡那麼複雜的人際關係。

所以,劉長卿已經前自己的前途完完全全與葉暢綁在了一起。

“葉公忠心爲國,天日可鑑,他在沙場上奔波往復,在軍營中絞盡腦汁,這一些,劉某都是親眼所見他一片赤誠,可是有些人卻不以赤誠待他,坐在這大觀園中,指責他終究是簡單——我想到葉公曾說過一句話,批評別人總是容易之事”

杜甫沒擡起眉,有些固執地道:“他可以做得更好,讓百姓少受些罪。”

“誰能比他做得更好”劉長卿怒極:“杜子美,你當初與葉公絕交,後來又依附於葉公,這等反覆……”

杜甫不待他說完,起身就要走,然而就在這時,門被推開了。

李冶緩步走了進來,手中託着一個盤子,對着杜甫嫣然一笑。杜甫剛想告罪,李冶卻道:“杜公何其急也,季蘭閨閣女流,見識淺陋,聽得二公爭執,卻也有一點微末所得,願說與杜公聽。”

“請賜教。”

“自天寶十一載以來,葉公大力招募百姓,移居遼東,而遼東如今富庶,不遜於京畿道,可百姓卻仍不願前往,故此遼東依舊地廣人稀。某曾計算過,天寶十一載至天寶十三載三年,平均每年流入遼東的人口,只是區區十五萬人。而如今,僅僅是一個月之間,在都畿、河南道登記,意欲前往遼東者,便已經有二十萬人……”

袁瑛在都畿道與河南道的叛亂,讓原本就已經陷入困境之中的自耕農徹底破產絕望,他們要麼加入到袁瑛的叛亂隊伍之中,要麼就逃到鄰近郡縣,在安東商會與其餘商會設置的辦事處前登記,領取一份賑濟口糧的同時,還登記準備移民。杜甫正是看到這一點,所以才猜測,葉暢在叛亂之初沒有立刻動員鎮壓,爲的就是這些移民。

因此聽了李冶之話,他的面色更加陰沉,一言不發。

來洛陽的途中,他可是寫了幾首反應百姓流離失所的詩歌。

“若是沒有葉公,這二十萬百姓,要麼從賊,要麼餓死,杜公承認不承認?”李冶這時問道。

“是……但是……”

“但是葉公若是早些平亂,他們就不會流離失所,杜公是這樣想的對不對

“那麼葉公可能在洛陽呆一世麼?葉公即使早日平定了袁瑛,只要朝廷當中奸人當道,只要他未能宰執天下,未能將政令行諸各道,平了袁瑛,還有張瑛、杜瑛,杜公承認不承認?”

杜甫不知從何說起。李冶這話,有些對朝廷的怨憤之意在裡面,但何止李冶,就是杜甫自己,也不是對朝廷重用楊國忠而忽視葉暢心懷不滿?

大唐江山從繁榮盛世,到現在的四面風起,根本原因不在於葉暢,而在於朝廷,這是杜甫早就得出了的結論。他私下裡自己設想時,也覺得李隆基必須退位,換一個更爲年富力強也能夠給葉暢更多支持的皇帝。楊國忠必須去職,最好連他一黨都全部被驅離朝廷中樞,趕到邊境哪兒去屯田。而葉暢必須入朝爲宰相,並且要獨相,要能權傾天下二十載……

如此,天下必大治

但是李隆基雖年老昏聵,卻是戀棧不去,已經失去了在內政上的進取之心,也唯有邊境上的成就,才讓他會興奮起來。而楊國忠,不但沒有去意,更是在想方設法要將葉暢趕出朝堂,甚至恨不得要了葉暢的性命

“若說天下還有何處可以避開昏聵之輩的束縛,便唯有遼東了。”李冶又道:“百姓不願前往,葉公也不願逼迫,但有人會逼迫。若葉公是出自私心,中原越亂越好,最好亂得萬百上千萬人都往遼東移民,但杜公你看,是誰來平定叛亂,又是誰真正把百姓掛在心中?”

話語未落,門再度被推開,一人神情惶然地進來。

來的是陸羽,他是與杜甫聯袂來到洛陽的,但此時他的神情,甚爲不安。

“安祿山入中原了”他大聲道。

“什麼?”杜甫臉上的肅然被震驚取代,與之相同的,還有李冶。

他們與葉暢關係親密,點葉暢點評人物時,曾經說過安祿山這個人野心勃勃,終於大唐之禍。事實上安祿山現在手中擁有大唐近四分之一的官方精銳,另外還擁有幾乎同樣數量的私軍。他藉口與奚、契丹等族相抗需要錢糧,還掌控了河北道絕大多數民政。李隆基與楊國忠出於制衡葉暢、控制遼東的目的,又不斷增加他的實力。

這樣一股力量,留在邊疆已經是國之大患,若是入中原,那更意味着國勢危如累卵

“這怎麼可能,是何人讓他入中原的?”杜甫大聲道。

“天子密使所召,而且,如今朝中已經派出正使前去相迎”陸羽道:“方纔我在葉公那裡聽得的消息,葉公氣得摔了杯子”

葉暢雖然不是喜怒不形於顏色,但至少杜甫沒有見到過他憤怒得摔東西,從陸羽的話裡,不難判斷出,葉暢是真的怒極

李冶這樣的女子,都不禁神情慘然:“杜公,你還要責怪葉公麼?”

杜甫喃喃地說道:“沒有……我一直就未曾怪過”

李隆基絕對不會想到,他召來安祿山之舉,雖然平衡了葉暢的影響力,卻也讓葉暢身邊之人空前團結,甚至讓一些原本在中間猶豫觀望之人,下定了決

杜甫說完之後,終於略有些踉蹌地走出了門,他性子耿介,可到這種情況下,也明白自己想要質問葉暢是多麼可笑的事情。

朝廷不要這些百姓了,不要這江山社稷了,葉暢還有什麼辦法?能在可能到來的危險之前,儘可能保存一些人,已經是葉暢能做的極限了。

出了大觀園,來到街道之上,此時勝利的消息雖然已經傳來,但洛陽仍在實際街禁,閒雜人等上街,都要經過詳細的排察,目的是尋找殘餘的賊人細作。杜甫望着空空的街道,還有那三三兩兩巡邏的差役,沉默了許久。

就在這時,他聽得大觀園中忽然傳來一陣急執之聲,他回頭望去,卻看到二十餘個士兵,將四五個人圍在一處。

“這是大觀園,爾等豈敢放肆”被圍者中有一個是胡人,大鬍子灰眼珠很明顯,但是一口流利的漢話。他憤怒地揮動着胳膊,向着將他們圍着的人喝問。

聽到動靜,李冶也下來,她也有些驚訝,怎麼有士兵敢在大觀園中抓人。

“這是怎麼回事?”李冶高聲問道:“你們是哪個將軍的部下,爲何闖入大觀園中?”

她話音未落,便看到那些士兵中有一人擡起臉來,衝她笑了笑。

李冶臉色微微一變:卞平

她與卞平,一個在長安,一個在洛陽,但並不是沒有交集,在某種程度上說,卞平其實也是她的上司,她利用大觀園收集的各種消息,都要通過卞平,轉到葉暢手中去。

只是這廝不在長安,幾時跑到洛陽來了?

“哈立德,你在外也已經逍遙幾年了,現在不束手就擒,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卞平沒有開口,他身邊另一人對着那胡人叫了起來。

哈立德臉色大變,這些軍士能叫出他的名字,證明絕非誤抓

他在洛陽城中,本着最危險之處便是最安全之處的想法,躲在大觀園之內,反正大觀園也有客棧,住了不少胡商,在此並不是十分惹人注意。這些時日,在大觀園裡果然連騷擾都無人敢來,但不曾想,今天軍士一出現,就要將他擒拿。

他喃喃地道:“我……我只是一個大食商人,爲何抓我?”

“袁瑛已經就擒,你說爲何抓你?”卞平身邊那人噗的一笑:“勸你還是放棄抵抗,老實交待,尚可留下一條性命。說起來,你的一些老友,都希望能看到你呢。”

聽得“袁瑛”,哈立德便知道,自己終究是逃不過這一劫了。

他也知道袁瑛失利,但按照他對袁家兄弟的瞭解,袁瑛應當準備了後手,可以從洛口倉脫身才是。可是現在聽對方的口氣,袁瑛竟然是被生擒活捉。

旁人倒還好辦,未必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可是袁瑛那裡還有什麼秘密可言

但前方袁瑛才就擒,這邊就來對他動手……速度也太快了

“老友?”

“當初大食將軍齊亞德雖是被斬,可是部下卻大多無恙,如今有大半就在遼東。”那人緩緩說道:“以你之罪,原是必死,但若能老老實實,或許葉公饒你死罪,只是罰你與當初的同伴一起,在遼東礦山中呆着,過個十年二十年,或許還能回到家鄉”

話都說到這個地步,哈立德如何不知道,自己的底細都被人掏了個於淨

他神情慘淡,袁瑛還指望他成爲一柄暗藏的短劍,卻不知道他早就被人發覺。人家不捉他只是不急於收網,此時大局已定,他還能哪裡去

他不由自主向東南望去,隨着他的被捕,袁晁在中原落下的棋子算是被葉暢掃蕩一空,面對這種情形,袁晁會如何做?

第499章 市井之中聞真言第108章 欲造神舟訪仙山第41章 吾羞不屑與汝友第461章 樓外評話樓內客第429章 爲爭權勢民何辜第28章 誰來作證(下)第140章 呂祖一夢醉黃粱第438章 須藏見血封喉匕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275章 牧奴可曾識阿翁第206章 翻臉反目自乖張第372章 制書一封震宵小第359章 將軍百戰何苦來第331章 陰霾迷影身暗藏第162章 暗備金鉤誘海鰲第126章 萬中奸猾數第一第132章 大慧竟是僧一行第384章 重騎斜掠至此回第425章 不可回絕勢必得第200章 安得桃源攬雄強第508章 色厲膽薄謀無斷第141章 金樽清酒鬥十千第238章 又展歡旗論輸贏第27章 皇公子瑁(中)第239章 香餌之下隱銛鉤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第356章 盟約四項志氣豪第72章 未料後院火難妨第372章 制書一封震宵小第512章 共剪銀燭話分權第131章 堪爲吾師唯葉郎第31章 上官探花(上)第30章 除夕夜宴(上)第487章 困獸窮圖聲名裂第162章 暗備金鉤誘海鰲第286章 宅田禁奴方略正第231章 今日家鵲慕鴻雁第48章 慢束羅裙半露胸第233 誰人更掃黃金臺第418章 何意葉暢竟殺我第260章 當斷須斷偏難斷第300章 耐心耗盡動干戈第278章 呼來喝去鉗牟丁第265章 昔時之因今之果第279章 兄虞弟詐互欺瞞第264章 忽聞遼東起干戈第21章 尚香詩會(上)第194章 血海黃衫亦飄香第402章 禍國狐鼠齊相歡第136章 洛陽城中福先寺第245章 燕子還時葉郎還第22章 討個彩頭(上)第30章 除夕夜宴(中)第75章 願以重禮爲謝儀第5章 徐家女兒(上)第158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177章 機關算盡猶餘恨第92章 縱有手段難脫網第255章 蛛絲難阻鯤化鵬第20章 可有主意(下)第473章 與虎謀皮露猙獰第47章 絕唱餘音猶繞樑第64章 竟是天家貴子息第244章 不過蛾賊撲火光第79章 山因高士有賢名第409章 京華冠冕獨爲佳第8章 聖神皇帝(下)第447章 進退維谷失所據第392章 年末復返長安城第375章 恩威並施收軍心第138章 奇術自珍曹太樂第119章 借取天火效燧人第230章 雪火勝負兩重天第1章 學院風波(下)第8章 聖神皇帝(下)第69章 臥龍谷中起文房第258章 報仇十日猶恨晚第156章 何人安敢捋虎鬚第188章 東牀袒腹無逸少第406章 萬事俱備起東風第405章 將此紛爭聊解悶第33章 骨笛之聲(下)第358章 鳥獸紛散效後主第3章 昔日王孫(下)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465章 當知太宗見高祖第159章 孫武練兵縱宮娥第114還彼之道至彼身第242章 冰海重開回鄉路第353章 奇功偉績名自高第516章 新羅國王居長安第90章 春來喜氣客滿堂第164章 故園紅袖默添香第297章 捷書傳來百態生第284章 前望虎賁阻歸程第374章 千萬軍中千萬膽第80章 穎達若在舉世敵第58章 妙語點香僧四過第15章 是非又來(下)第370章 西陲烽火翻陣雲